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00字(读汪曾祺《受戒》有感)

关于【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00字,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读汪曾祺《受戒》有感2、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1、读汪曾祺《受戒》有感

二是语言上的精炼。既然是短篇小说,起码在字数上就受到了严格限制,在有限字数表述的范围内,如何将故事扩展,将内容延展,将内涵拓展,这非常考研作者的功夫。前面已经说到了,作者在选题上做足了功夫,即将题目与情节之间故意制造冲突来延展故事的内涵。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内涵的拓展需要文字上的功夫。

无疑,《受戒》的文字功夫,几乎代表了汪曾祺先生最好的表达水平。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好的文字表达?”

记得以前贾平凹先生做过一个类比,所谓好的文字表达,那就是文字的节律跟上作者说话的节律,贾先生还举了个例子,假如你肺活量足,你就说长句子,跟外国人说话一样,恨不得一句话能组成一个段落。可大多数人气力都不足,一句话只能承载几个字。

汪曾祺先生无疑是语言表达方面的专家,记得以前他有专门关于语言表达方面的散文,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四个字的句子或者词,这是《诗经》的句法,因为《诗经》里经常用到“关关雎鸠”、“窈窕淑女”等等,四个字的表达是书面性的,是正式的,是官方的;而三个字跟四个字完全不同,它将表达通俗化、世俗化,甚至还会庸俗化。比如我们启蒙读物《三字经》,它是把大道理讲的通俗和朴素。讲话的时候,四个字加三个字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四个字保证句子的节律,三个字保证句子的调子,七个字一起就保证了一句话的节律及圆润。试想一下,为什么古诗七个字为多,为什么对联以七个字为主,都暗含着这个道理。

汪曾祺先生的语言是特色的,明显能感觉到每句话的“节律”。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

——“宝刹何处?”——“荸荠庵。”

——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 穿过一个县城。

以上是从书中随意摘取的几段,假如你用心去读,感觉这不是普通的句子,仿佛可以变成台上的戏文对白,全篇几乎都是这样的句子,由此可以读出汪先生用词的弹性,造句的节律感。

语言上的特色还有一个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不自觉地将方言用到普通话中,这样就会形成作者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其实,写作的时候,用方言不难,难的是你的方言别人不仅要识得,且能喜欢,不然都是徒劳的。记得以前读西部一个作家的小说,他自以为成功的方言应用,被我判为最大的败笔,他大惑不解。语言确实要体现地域和人物特色,可作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的作品是给说着各种方言的人读的,如何保证别人读的懂、读的顺,这是第一要务。方言不是特色,方言在作品中得到灵活应用,这叫特色。汪先生确实用的非常高明,比如: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

清亮亮、滑溜溜、格挣挣,这三个词都不是标准的书面用词,汪先生把他们当成了书面词排比着用,感觉是在强调一件事,又是在具象一件事,原本很模糊的一个修饰,用上几个方言词汇,瞬间就把角色与所有的读者拉近了,感觉每个读者似乎都熟悉了小英子娘的打扮。下面一句的动词“兴”和“顾”都是方言词,也许北方人都不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但是,整句子读,好像意思又非常清晰,这就是语言的灵活应用达到的功效。

三是情节上的留白。写短篇小说犹如下围棋,必须要保留行气,尽管空间不大,但是,一塞满就死了,必须要保留通风,且还有保留回味的空间。就像哲人说,如何以最经济的方式把一个房间填满,答案自然是在房间里点燃一束光。为什么是光呢?光似乎是存在的,但是,光又不影响别的物的存在。房间是空的,光给填满了。可有光的房间还是空的,还可以放下任何东西,除了黑暗。

《受戒》中留白很多,一是四年在寺庙生活的明海,到底在僧人业务上怎么样,作者没有说好像又说了。二是明海看到了小英子的脚印后,心里发生了变化,这是朦朦胧胧的爱,但是,这个爱到了什么程度,读者想象不到。三是明海为什么看到芦花荡就会急速地划船,最后是英子快速地将船划进了芦花荡,在那里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还是什么都不会发生?答案留给了读者,可读者哪敢轻易做出答案呢,这就是小说结尾的高明之处!

短篇小说精彩的一是构思,二是语言,三是留白。假如把这三点做好了,短篇小说一定精彩,汪先生以精彩的语言将一段尘封的往事写活了,这是他的功力所在。

当然,《受戒》的看点还有很多,比如丰富的多领域的知识比如佛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这都能看出作者深厚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积累,这是让小说增加深度和厚度的资本。

客观地说,《受戒》也有硬伤,我感觉他模仿《边城》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无论是场景设计,还是人物设计及情节构思,都能看到里面有沈从文的影子,当然,也可能是我先入为主了,还请方家一起鉴别一下。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00字(读汪曾祺《受戒》有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00字(读汪曾祺《受戒》有感)

2、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五大本,共20xx多页的电子书《汪曾祺全集》,我零零散散地读完,共花了大概3个月左右。

汪曾祺的作品以散文及小小说居多,主要描述的都是他生活中的经历以及所遇到的人,当然,还有很大篇幅是描写“天下美食”的,由此观之,汪曾祺必是吃货一枚。汪曾祺的文字平实易懂,几乎与“华丽”二字没有交集,但却有一种让人能静心读下去的吸引力,有点“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味道。文章要达到这种水平,作者心态和写作功底都必须达到“双馨”才可。

我喜欢书中关于他自身人物的一些小小说及他谈到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虽说我现在脑中一片空白,并不能讲出书中他具体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理,但我知道我是有收获的,最起码心态是变得平和了些。要说到具体得到了什么,一时还真是无法言说。

很遗憾,汪曾祺并未发表过长篇小说(不知是否写过)。或许是因为他的文字太过随意,不习惯做去精巧的设计吧。总而言之,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是值得一读。

这是我读完之后目前所能想到的一些东西。对于没有的东西,我就不强拉硬扯了,这一点也是受汪曾祺的影响吧——平实真诚,不刻意卖巧。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是我01年时偶在市集中买到的,记得还是盗版书。当时对汪先生所知甚少(应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著名作家。

闲暇之余,开始是以一种慵懒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一读之下竟不能放下。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是听一位经历抗战、解放战争的历史老人在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述说生活小事,而在倾听之中,这种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种无形中的人文和历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风采,我们读到了当时人们对于政治、文化的评判,我们如同读一位历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读到了中国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国学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思想与学术的孜孜追求.......

汪老以一种充满人文色彩的笔调,向我们讲述着曾经的往事,向我们传来种种可供学习的精神与思想。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读历史,更如同在向众多先贤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学习为人处世!

读了汪老的书,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实中国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们只是缺乏学习和认知的机会。读了此书再说中国无散文大家,也许会是一种笑话!

汪曾祺之书,不读后悔,读了不遗憾!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在汪曾祺的这几篇文中从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汪曾祺对故乡的怀念和喜爱。在我的生活里,好像并没有这么多的习俗。童年生活也是在家人打造好的规规格格中长大的,在一个混合多民族的城市里长大的。

真羡慕一大群孩子在一起玩,羡慕他们即使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也有值得自己怀念和细心品味回味的东西。

汪曾祺的文中总给别人舒适、亲切、淳朴、自然的感觉,不仅使经历过这些事的人深受同感,还是没经历过如此多习俗的我有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她的语言非常自然,就如大人轻轻的给小孩讲着睡前故事。有一点好奇,有一点兴奋,有一点轻松。

回想着读过的每一句话,虽不是最华丽的语言,不是字字推敲写出来的语言,但这种猫不可言的东西却让我乐在其中。

总值汪曾祺的文章然我读来非常喜欢。

本文关键词: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00字,汪曾祺散文读后感600字,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0字,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这就是关于《汪曾祺散文读后感,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00字(读汪曾祺《受戒》有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欠款起诉流程怎么走,个人欠款起诉流程怎么走(打官司讨债时要提供哪些证据)

下一篇: 系统下载2013(如何在win10系统下安装office2013)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