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关于【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才经得起风雨?2、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1、《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才经得起风雨?

文 |忆雨瓷 · 主播 | 林静

十点签约作者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婚姻的致命伤,是什么?

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不是彼此没了新鲜感,而是缺乏信赖。

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那婚姻没了信赖,就是夫妻联手,毁了最初的美好。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

白娘子与许仙有最美的西湖邂逅,有贴心的相互扶持,却因水漫金山,一个被镇雷峰塔,一个出家金山寺。

许多人痛恨法海冷酷,可若两人多一些坦诚与信赖,白素贞也许就不会触犯天条。

这一生,他们本可以郎君悬壶济世,贤妻红袖添香,用人间烟火,温暖彼此的心。

可惜,没有如果。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再深的缘分,也经不起犹豫和错过

阳春三月,西湖盛景,波光潋滟,游人如织。

岸边徘徊着两位女子,容貌清丽,身段窈窕。

她们,便是幻化人形的青白蛇妖,白素贞与小青。

二人受观音大士指点,寻找恩人。

白素贞叹了口气,人海茫茫,谈何容易。

不经意间,她的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时光仿佛就此定格。

那是一个书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立身断桥,清赏西湖。

喜欢一个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小青看出白素贞的心思,故意试探书生人品。

可无论金钗还是元宝,其都拾金不昧。

白素贞会心一笑,更加倾心。

越多倾心,越发情怯,不敢确认书生是不是恩人。

万一不是他,如何是好?

犹豫间,对方就要登船离去。小青赶忙做法,天色骤变,二女借故登船。

乍见白衣女子,书生惊为天人,见她嫣然一笑,更是怦然心动。

白素贞见他如此,又羞又喜,脉脉不语。

小青顽皮,见二人如此情态,故意摇晃船身。

书生想扶住白素贞,可男女授受不亲,其进退两难,手忙脚乱。

待船只安定,他连声请罪,口称冒犯,走出船舱。

白素贞与书生,一个留在船舱,一个伫立船头,一个情丝万缕,一个心乱如麻。

有缘相遇,是否还有缘牵手?

白素贞深吸了口气,掐指一算,喜出望外,书生竟真是自己苦寻的恩人。

缘分天注定,无巧不成书,该来的总会来。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船只很快靠岸,二人恋恋不舍,此地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相逢?

书生心疼佳人淋雨,便让出自己的伞。

小青牵线搭桥,要其来清波门取伞。书生也自报家门,姓许名仙。

主仆二人,飘然而去。

白素贞带走了许仙的伞,也带走了他的心。

从此,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白素贞发愁,愁许仙不来,愁他不敢提亲,更愁其是否已有妻室;

许仙也愁,愁冒然登门太造次,愁无根无基难高攀。

终于,他还是来了;幸好,他终于来了。

华堂红烛拜天地,君子淑女结连理;

郎情妾意春宵短,愿作鸳鸯不羡仙。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有人说,爱情最怕的不是不同心,而是心里想的都一样,却因犹豫错过了彼此。

红尘男女,谁不渴望好姻缘?

偏偏缘分来了,又犹豫再三,怕被拒绝,怕受伤害。

可即便缘分再深,哪里又经得起犹豫和错过呢?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平凡点滴,将爱嵌进彼此心底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只要有情,只要用心,人与妖亦能夫妻情深,相濡以沫。

洞房花烛夜,白素贞问夫君有何志向。

许仙笑道,若为良医,胜做良相。

从此,许仙的志向,成了白素贞的心愿。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她帮夫君开保安堂,为打开局面,免费给百姓施药,又带众人为井水解毒。

她发觉知府夫人难产,不辞劳苦,去昆仑山采药,又幻作观音,提示知府找许仙求医。

知府夫人顺利生产,许仙得到“功同良相”的匾额,名声大噪。

这一切,离不开白素贞的辛勤付出,可她却只字不提,云淡风轻。

从始至终,她盼望的,不过是郎君顺心遂意。

你喜我也喜,你忧我更忧。

有情人,天不负。白素贞的付出,点滴都烙印在许仙心头。

面对知府大人的质疑,他大方赞美妻子,医术高明,远胜自己,毫无大男子主义。

从这个角度看,白素贞是幸运的。

身为女子,不怕付出,怕的是煞费苦心,却不被理解。

如此盛赞贤妻,许仙可不是第一次。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刚发配苏州时,夫妻失散,有人以为其尚未婚配,便要做媒。

许仙连连摆手,澄清已有家室,妻子貌美心慈,多亏上天眷顾,才有如此良缘。

若是再生二心,必将天地不容。

白素贞躲在暗处,闻听此语,潸然泪下。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多少男子,朝三暮四;多少女子,痴心错付;得此良人,再无他求。

很多时候,女人要的并不多。

一句关心,一声安慰,就能让她转悲为喜,破涕为笑。

得知白素贞怀有身孕,许仙大喜过望。

却又立刻叮嘱妻子,生男生女他都爱,娘子定要保重身体。

见白素贞害喜,他贴心酿制了整缸梅子茶。

他满心欢喜,为孩子想了一个又一个好名字。

但凡一件事没想周到,他就懊悔连连,骂自己糊涂。

这些,都是平凡小事。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可夫妻相处,靠的本就不是轰轰烈烈,海誓山盟,而是相互包容,耐心迁就。

用平凡点滴,将一个“爱”字嵌进两人心底。

就像有句话说的,爱情埋在心灵深处,而非住在双唇之间。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缺乏信赖,是婚姻的致命伤

可惜,人生在世,即便亲如夫妻,有些话还是口难开。

因为不够信赖,害怕失去,白素贞始终不敢说出真相:自己其实是妖。

端午佳节,许仙兴致勃勃,要与娇妻对饮。

不忍扫了夫君的好兴致,白素贞连饮三杯,却不知酒里多添了雄黄,以致现原形。

许仙受惊过度,一命呜呼。

白素贞痛不欲生,为救夫君,她独闯九重天,险些被瑶池圣母处死;

幸得观音大士搭救,才在南极仙翁处取得仙草。

但许仙的魂魄,已被黑白无常拘走,白素贞只得入地府寻夫。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不曾想,许仙惊闻妻子是妖,不知原由的他,宁可呆在阴间,也不愿还阳。

历经曲折,白素贞还是救活了丈夫,并消除其记忆。

可从此,她更不信任夫君,愈发不敢说出真相。

树欲静而风不止,许仙又被法海和尚骗上了金山寺。

白素贞救夫心切,水漫金山,生灵涂炭,触犯天条。

重逢,是在初遇的断桥,夫妻俩紧紧相拥。

忘记了旁人的目光,忘记了对方的不是,眼中只有彼此的好,只想拭去爱人脸上的泪。

天若有情,天亦老。

白素贞终于下定决心,告诉许仙实情。

自己是千年蛇妖,与他结缘,只为报恩。

许仙震动,自幼循规蹈矩,苦心学医,从未想过会与鬼神扯上关系。

可白素贞为报恩而来,对自己又情深义重,即便是妖,也是有情有义的好妖。

“娘子,你该早些告诉我,许仙这一生,定不负卿。”他对天起誓。

白素贞无语凝噎,悔不当初。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无论如何挣扎,其还是因触犯天条,被镇雷峰塔。

而许仙,也出家为僧,功德回向爱妻,助她早日脱离苦海。

这对恩爱夫妻,因缺乏信赖,缘尽于此。

把握缘分,需要勇气;经营婚姻,需要付出;缺乏信赖,却能令过往恩爱,毁于一旦。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缘分来之不易。

可惜,许多说好要一生一世的人,还是走散在人海。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就像白素贞与许仙,他们有缘,也惜缘,有情,亦长情。

却终因缺乏信赖,失去了彼此。

但即使是夫妻,信赖也不会从天而降。

曹禺说:“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夫妻本就是彼此的港湾,无论外面如何狂风骤雨,也还有对方,是自己最后的依靠。

别害怕向爱人袒露心声,先有坦诚,再有信赖;

缺乏信赖的婚姻,不过是风雨中的一叶孤舟,即便再相爱,终究还是难长久。

百部私藏好片,带你读懂生活

一部电影,一种感悟

长按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

背景音乐 | 《思君难见》

图片来源 |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作者-

忆雨瓷十点读书邀约作者,写有温度的文字,做有温度的人。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林静,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电台主持人。典型的双鱼座,矛盾的个体,偏爱白色。喜欢音乐、旅行、读书、看球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信声音是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晚听经典、静听林静。新浪微博@DJ林静。

2、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除了爹娘,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地选择:学校、专业、工作、学艺、交友、结婚、生子、旅游、买东西、下饭馆儿…以及争还是让、执还是放、勤还是懒、贪还是廉、奢还是简、嚣张还是低调、虚伪还是真实、欺骗还是坦诚、计较还是宽容…挑来选去的,没完没了,所以“纠结”是个常态。法海与许仙的纠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挣扎的隐喻:内心的法海,追求的是生命终极真理,所以必须斩断凡心羁绊,因为欲“存天理”,唯“灭人欲”,即只有“恬淡虚无”了人欲,才能“真气从之”照见真理,那不着一物的空灵本性才会显现,证悟释迦佛所言真实不虚;而内心的许仙则是难以割舍红尘中饮食男女的人之大欲,可“人欲”不祛则“天理”不存,何去何从,取舍难定,故而心中的法海与许仙频频过招。

儒之“子不语怪力乱神”,释之断妄念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道之“守中”,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鬼神,那白素贞是什么妖呢?在圣人的经典里,“妖魔”是人的欲望代名词,白素贞就是情欲之“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是说人类惯性强大不断膨胀的欲望“心魔”,乃遵从天理、返璞归真的“率性”之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所以“道”在“魔”的面前总是铩羽而归,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由此可知何以古往今来圣人的“信众”虽貌似亿万,但成就者掰着手指头就那几个,难啊。

蛇,长的样子很像不受大脑思维控制的脑干-脊髓神经。青蛇白蛇,一青一白,一东一西,一升一降,一阳一阴,喻生机也。血肉之躯,在娘胎里本无欲望,待呱呱坠地初到人间,亦不过吃喝拉撒睡而已,对名利、情色、权力、欺骗、虚伪等浑然不知,这种纯真思无邪的状态即“伊甸园”。“蛇”慢慢长大,人“吃”了那个象征成熟的“苹果”后,不需要后天学习的欲望自然萌发,“苟不教”欲望就会爆发,此即导致“性乃迁”的贪婪的邪恶种子,是“苦恼”的根源,亦即“原罪”,于是被贪欲这个妖魔所控制的人类不觉间离开了无邪快乐的“伊甸园”,就有了没完没了的战争、残杀、掠夺、欺诈、缠斗、纠结、愤怒、悲哀、无奈……,可谓“苦海无边”。如何离苦得乐、重回赤子之心的伊甸园呢?除妖降魔灭撒旦,此即当年释迦佛祖干过的事情,是法海也是孙悟空干的事儿。怎么做呢?首先要有求真乐这个愿望,即“发心”。之后呢?持戒!用戒律这把利器与欲望妖魔做斗争,根据戒律的善恶标准,“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或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先做君子,厚德载物,再通过学习圣人的经典和修行方法,最终明心见性,证悟真理,往生极乐。

持戒是“降妖”(戒断人欲)的不二法门,你看许仙不就是在“断桥”上当断不断,被欲望之“妖”所惑、心性蒙尘而离经叛道么。当年释迦摩尼不为权力、财富、美女所动,苦修6年,菩提树下彻悟真理,了脱生死,传苦集灭道四谛,为万世敬仰的佛祖。近代高僧李叔同,剃度前乃通诗词、音律、书法、绘画、金石、话剧的江南才子,名利颇丰,但却能斩断凡欲,受三皈依,成为道心战胜魔心的被世代称颂的南山律宗弘一法师。可叹自称拜了个“活佛上师”、家里摆着“开过光的”佛像、墙上挂着“佛”字、身上戴着“开过光”的“佛珠”或“护身符”、皮上纹着嘴里念着“咒语”、隔三差五地去哪儿“朝圣”、一天到晚煞有介事神神叨叨地找“灌顶”找“加持”、装神弄鬼地吓自己唬他人、有事儿没事儿地与包括王林之类的骗子“广结善缘”的人们,虽说满山遍野随处可见,但他们中又有几人能恪守戒律对欲望妖孽的诱惑说“不”呢?那些正在追求或正在享受奢华又不根本不打算放弃之从不持戒的人,庶民也罢、“明星”也罢,或是什么“大师”之流,不过起哄架秧子瞎忽悠的嘴把式,皆伪,无一例外!

端阳节,许仙明明看到了酒后白素贞的妖相,内心原是极度恐惧,可是被其“盗”来的( 喻非光明正大耍小聪明) “仙草”(过去忽悠的人参、灵芝已被冬虫草替代,代指所有不存在但被人们渴望存在的神奇之物)和其一句“敢情是白龙到咱家给我们贺喜呢,真是吉祥之事”的瞎扯淡就给忽悠了,自欺欺人地否定真实,认假为真,甘愿与妖相伴。就像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抽烟、吸毒、酗酒、熬夜、纵欲及因贪婪自私引发的不良情志等行为危害健康的事实,也害怕灾祸的报应降临一样,心存侥幸的投机心理和幻想世界上有什么“神医”、“秘方”、“补药”或什么神奇功法,使 无数人如许仙宁把蛇妖当淑女而以身犯险。 ( 傻子多又导致骗子多,蒙吃蒙喝骗财骗色的“神医”“大师”, 几千年来就没断过。)

金山寺:金者,生长收藏之“收”也,收摄贪欲妄念;山者,厚土也,“地势坤,厚德载物”,故“君子乐山”;寺者,清修之地也,必建于“厚土”之上。“水漫金山寺”之“水”,洪水也,灾祸,即欲望泛滥的邪水,无边的“苦海”。蛇妖带来邪水欲淹没金山寺,寓意肆虐的贪婪视道德为死敌,吞噬为快。《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墨子》:“非无足财,是无足心。”《淮南子》:“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 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人的“原罪”,就是欲壑难填,故人类所有的丑恶无论大小皆来自因邪水横溢的道德缺失!(道德复兴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法海以袈裟筑堤抵御滔天洪水,令蛇妖未能得逞,是说唯有圣人的正念正法才是抵御妖邪的瑰宝。

电影《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与孙悟空是一个人,但成为哪一个全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对凡尘的执着还是放手。紫霞乃“人之大欲”的化身,抓住紫霞不放,就是凡夫至尊宝;放手紫霞,就是大圣孙悟空。这一抓一放,内心是要受到煎熬的,何去何从,看机缘造化啦。但想要超凡入圣,仅仅“发心”是不够的,烧香磕头剃发念经穿袈裟挂佛珠摆佛龛也不够,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就是戒律,不持戒,修不成正果。持戒的过程对六根不净的.凡夫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所以至尊宝拉住紫霞、凡心涌动之时,戒律紧箍,头痛欲裂。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人喜欢花哨做表面功夫自欺欺人,对戒律敬而远之绕着走的原因。而对于高僧大德,当戒律成为生活中须臾不离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时,就感觉不到其存在了,所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功德圆满之际,头上的金箍悄然不见了。至尊宝-孙悟空,许仙-法海,做谁呢?内心的选择会带来挣扎,没选择就没挣扎。

人类历史几千年,圣贤几人,高山仰止,其他绝大多数人则是无法或根本就不打算摆脱心魔的,故似乎圣人被亿万人顶礼膜拜,但内心认同并矢志不渝效法者寥寥,余皆叶公好龙。(“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对圣人圣行不理解,造成原本法海以雷峰塔镇住白蛇的道战胜魔的故事结局,被改成了合乎世俗之辈审美情趣的相反结局,法海成了不可理喻令人讨厌的家伙,( 难怪孔子感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雷峰塔被幸灾乐祸地推倒了,白蛇完成了“义妖”的华丽转身被讴歌赞美,魔最终战胜了道。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除了爹娘,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地选择:学校、专业、工作、学艺、交友、结婚、生子、旅游、买东西、下饭馆儿…以及争还是让、执还是放、勤还是懒、贪还是廉、奢还是简、嚣张还是低调、虚伪还是真实、欺骗还是坦诚、计较还是宽容…挑来选去的,没完没了,所以“纠结”是个常态。法海与许仙的纠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挣扎的隐喻:内心的法海,追求的是生命终极真理,所以必须斩断凡心羁绊,因为欲“存天理”,唯“灭人欲”,即只有“恬淡虚无”了人欲,才能“真气从之”照见真理,那不着一物的空灵本性才会显现,证悟释迦佛所言真实不虚;而内心的许仙则是难以割舍红尘中饮食男女的人之大欲,可“人欲”不祛则“天理”不存,何去何从,取舍难定,故而心中的法海与许仙频频过招。

儒之“子不语怪力乱神”,释之断妄念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道之“守中”,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鬼神,那白素贞是什么妖呢?在圣人的经典里,“妖魔”是人的欲望代名词,白素贞就是情欲之“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是说人类惯性强大不断膨胀的欲望“心魔”,乃遵从天理、返璞归真的“率性”之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所以“道”在“魔”的面前总是铩羽而归,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由此可知何以古往今来圣人的“信众”虽貌似亿万,但成就者掰着手指头就那几个,难啊。

蛇,长的样子很像不受大脑思维控制的脑干-脊髓神经。青蛇白蛇,一青一白,一东一西,一升一降,一阳一阴,喻生机也。血肉之躯,在娘胎里本无欲望,待呱呱坠地初到人间,亦不过吃喝拉撒睡而已,对名利、情色、权力、欺骗、虚伪等浑然不知,这种纯真思无邪的状态即“伊甸园”。“蛇”慢慢长大,人“吃”了那个象征成熟的“苹果”后,不需要后天学习的欲望自然萌发,“苟不教”欲望就会爆发,此即导致“性乃迁”的贪婪的邪恶种子,是“苦恼”的根源,亦即“原罪”,于是被贪欲这个妖魔所控制的人类不觉间离开了无邪快乐的“伊甸园”,就有了没完没了的战争、残杀、掠夺、欺诈、缠斗、纠结、愤怒、悲哀、无奈……,可谓“苦海无边”。如何离苦得乐、重回赤子之心的伊甸园呢?除妖降魔灭撒旦,此即当年释迦佛祖干过的事情,是法海也是孙悟空干的事儿。怎么做呢?首先要有求真乐这个愿望,即“发心”。之后呢?持戒!用戒律这把利器与欲望妖魔做斗争,根据戒律的善恶标准,“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或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先做君子,厚德载物,再通过学习圣人的经典和修行方法,最终明心见性,证悟真理,往生极乐。

持戒是“降妖”(戒断人欲)的不二法门,你看许仙不就是在“断桥”上当断不断,被欲望之“妖”所惑、心性蒙尘而离经叛道么。当年释迦摩尼不为权力、财富、美女所动,苦修6年,菩提树下彻悟真理,了脱生死,传苦集灭道四谛,为万世敬仰的佛祖。近代高僧李叔同,剃度前乃通诗词、音律、书法、绘画、金石、话剧的江南才子,名利颇丰,但却能斩断凡欲,受三皈依,成为道心战胜魔心的被世代称颂的南山律宗弘一法师。可叹自称拜了个“活佛上师”、家里摆着“开过光的”佛像、墙上挂着“佛”字、身上戴着“开过光”的“佛珠”或“护身符”、皮上纹着嘴里念着“咒语”、隔三差五地去哪儿“朝圣”、一天到晚煞有介事神神叨叨地找“灌顶”找“加持”、装神弄鬼地吓自己唬他人、有事儿没事儿地与包括王林之类的骗子“广结善缘”的人们,虽说满山遍野随处可见,但他们中又有几人能恪守戒律对欲望妖孽的诱惑说“不”呢?那些正在追求或正在享受奢华又不根本不打算放弃之从不持戒的人,庶民也罢、“明星”也罢,或是什么“大师”之流,不过起哄架秧子瞎忽悠的嘴把式,皆伪,无一例外!

端阳节,许仙明明看到了酒后白素贞的妖相,内心原是极度恐惧,可是被其“盗”来的( 喻非光明正大耍小聪明) “仙草”(过去忽悠的人参、灵芝已被冬虫草替代,代指所有不存在但被人们渴望存在的神奇之物)和其一句“敢情是白龙到咱家给我们贺喜呢,真是吉祥之事”的瞎扯淡就给忽悠了,自欺欺人地否定真实,认假为真,甘愿与妖相伴。就像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抽烟、吸毒、酗酒、熬夜、纵欲及因贪婪自私引发的不良情志等行为危害健康的事实,也害怕灾祸的报应降临一样,心存侥幸的投机心理和幻想世界上有什么“神医”、“秘方”、“补药”或什么神奇功法,使 无数人如许仙宁把蛇妖当淑女而以身犯险。 ( 傻子多又导致骗子多,蒙吃蒙喝骗财骗色的“神医”“大师”, 几千年来就没断过。)

金山寺:金者,生长收藏之“收”也,收摄贪欲妄念;山者,厚土也,“地势坤,厚德载物”,故“君子乐山”;寺者,清修之地也,必建于“厚土”之上。“水漫金山寺”之“水”,洪水也,灾祸,即欲望泛滥的邪水,无边的“苦海”。蛇妖带来邪水欲淹没金山寺,寓意肆虐的贪婪视道德为死敌,吞噬为快。《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墨子》:“非无足财,是无足心。”《淮南子》:“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 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人的“原罪”,就是欲壑难填,故人类所有的丑恶无论大小皆来自因邪水横溢的道德缺失!(道德复兴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法海以袈裟筑堤抵御滔天洪水,令蛇妖未能得逞,是说唯有圣人的正念正法才是抵御妖邪的瑰宝。

电影《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与孙悟空是一个人,但成为哪一个全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对凡尘的执着还是放手。紫霞乃“人之大欲”的化身,抓住紫霞不放,就是凡夫至尊宝;放手紫霞,就是大圣孙悟空。这一抓一放,内心是要受到煎熬的,何去何从,看机缘造化啦。但想要超凡入圣,仅仅“发心”是不够的,烧香磕头剃发念经穿袈裟挂佛珠摆佛龛也不够,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就是戒律,不持戒,修不成正果。持戒的过程对六根不净的.凡夫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所以至尊宝拉住紫霞、凡心涌动之时,戒律紧箍,头痛欲裂。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人喜欢花哨做表面功夫自欺欺人,对戒律敬而远之绕着走的原因。而对于高僧大德,当戒律成为生活中须臾不离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时,就感觉不到其存在了,所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功德圆满之际,头上的金箍悄然不见了。至尊宝-孙悟空,许仙-法海,做谁呢?内心的选择会带来挣扎,没选择就没挣扎。

人类历史几千年,圣贤几人,高山仰止,其他绝大多数人则是无法或根本就不打算摆脱心魔的,故似乎圣人被亿万人顶礼膜拜,但内心认同并矢志不渝效法者寥寥,余皆叶公好龙。(“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对圣人圣行不理解,造成原本法海以雷峰塔镇住白蛇的道战胜魔的故事结局,被改成了合乎世俗之辈审美情趣的相反结局,法海成了不可理喻令人讨厌的家伙,( 难怪孔子感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雷峰塔被幸灾乐祸地推倒了,白蛇完成了“义妖”的华丽转身被讴歌赞美,魔最终战胜了道。

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长久以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法力高深的白娘子要守着个如此窝囊、甚至不相信她的许仙?这显然不合常理,直到我看了这部国漫。

她对小青说:“那时候,我以为我就是人。”

人的情,本就是令人神魂颠倒的无解之药。青城山下,西湖湖畔,这回,无需七情六欲丹,白蛇的血已暖了。

故事从柳宗元那篇不到500字的散文里延申而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蛇,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被赋予着各种复杂的看法。

在唐朝,蛇患成灾,赋税繁重,蛇成了国师修炼真功的灵药。捕蛇可以减免赋税,“捕蛇村”应运而生。

这一次的蛇,不乖乖就范。它们自成宗派,修炼成妖,幻化人形,并派出高手去行刺那稳居殿堂中夺它们性命的国师。

这个高手,正是五百年前的小白。

阴差阳错的,她坠崖失了忆;阴差阳错的,她被捕蛇村的许仙救了回来。

这个故事的许仙,褪去了所有书生气和怯懦,活泼,勇敢,善良,形象像极了李逍遥。

他们一路相伴,被官府追杀,被族人怀疑,被迫躲进道教圣地九死一生,在人类的深深恐惧和妖族的滔天大怒中,他们也陷入了对世界规则的怀疑中:

妖,是否生来就要被驱逐和杀戮?人,又是否有这个权利?

影片里,每个人都有经典台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念想。

许仙无畏道:“人间多的是长了两只脚的恶人,长了条尾巴又怎么样?”

小青不屑道:"人,不过是再狡猾不过的骗子强盗。”

师父强硬道:“天地有规矩,多的是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

狐妖看透道:“你生而为人,享受人世间诸多太平好处,理所当然浑浑噩噩,成了妖怪,天要杀你,人要杀你,道士要杀你,其它妖怪也要杀你。”

即使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许白还是爱上了。

并且终于突破了国漫低龄的限制,勇敢的贡献了一些成人化的镜头。

有观众说,怎么就爱上了呢?根本没给他们培养感情的时间啊。

但是,两个原本对立阵营的人,却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他们从未敢想象过的事。

在此期间,许仙推倒了他对“妖”的所有认知,小白得到了毫无理由的信任和陪伴。他们都是对方重构世界观的关键钥匙。

本文关键词:白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白蛇传说讲了什么道理,白蛇传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白蛇传》的道理是什么?,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就是关于《白蛇传说明了什么道理,白蛇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白蛇传》:什么样的婚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海尔集团公司官网(海尔集团是国企还是私企)

下一篇: 冬季长裙适合搭配什么鞋子,冬季长裙配什么鞋子(今夏流行“裙子+运动鞋”的穿法)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