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单反镜头那个放大倍率是什么意思 始终无法理解…什么1倍2倍
- 镜头最大放大倍率是什么
-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什么意思(请说具体些)
- 倍率的放大倍率
- 光学放大倍率与影像放大倍率的区别
- 显微镜的放大倍率
- 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意思
- 正常的放大镜的倍数是多少
- 何为相机放大倍率
单反镜头那个放大倍率是什么意思 始终无法理解…什么1倍2倍
放大倍率是指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下,在胶片(传感器)上的成像与物体实际尺寸的比率,例如1cm直径的物体,成像直径为0.5cm,则这个镜头的放大倍率为1:2。放大倍率是微距镜头的一项重要参数,好的微距镜头放大倍率能达1:1或以上,能达到1:2以上的镜头称作有“伪微距”功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微距镜头使用。因此,在选择镜头时,对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和放大倍率进行关注是很必要的。
镜头最大放大倍率是什么
1、放大倍率:镜头的放大倍率是指镜头将物体投射到胶片(或者感光元件)的大小和物体实际尺寸的比值。例如,一倍的放大倍率,就是指镜头可以将36mm*24mm大小的物体影像充满胶片(135相机)。2、放大倍率越大,就能将越小的物体放大到一定程度。3、5倍放大倍率就意味着,可以将7mm*5mm大小的物体充满相机整个画面。4、取景器视野率如果达不到100%的话,也就意味着,在拍摄时,通过取景器看到的范围跟实际成像范围的一样;如果达不到100%的话,实际拍摄的范围要比通过取景器看到的范围大,结果就是,在取景时构图刚刚好,但照片出来后四周不需要的内容会出现。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什么意思(请说具体些)
本人在淘宝上网上曾经搜索到过一个关于望远镜放大倍率的解释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比如一个在100光年之外的天体,用上了50倍的放大倍率,它就好像在在量光年之外一样,如果用上了100倍的放大倍率,就好像在1光年之外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固然放大倍率越大越好了。只要放大倍率变得无穷大,再远的天体就像在我们面前一样,多诱人啊。只可惜事实不是如此。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放大的其实是视场,假如说一个望远镜原来的视场是50度,现在我用上了50倍的放大倍率,现在它的视场就变成1度,用上了100倍的放大倍率,视场就变成了1度。放大倍率越大只是放大了视场,不会因为放大倍率变大了,在视场中出现了新的星星。所以,上面说到的商家所宣传的放大倍率完全是一种骗人的东西。放大倍率放大的只是视场,不是观测物体的距离。而且放大倍率过大,成像质量会非常差,对于普通的普及型天文望远镜来说,放大倍率在100倍之下比较合适。
倍率的放大倍率
光学透镜性能参数,是指物体通过透镜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大小与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在相机镜头中,一般会标称“最大放大倍率”,指该镜头在:1.最大焦距(定焦头焦距恒定);2.清晰成像的最近拍摄距离;两个条件下的放大倍率值。这时的放大倍率值是这个镜头放大倍率的最大值。例如:某70-200mm焦段的镜头标称放大倍率为1/6.5,是指该镜头在20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摄距离拍摄时,焦平面上的成像与被摄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为1/6.5。大多数相机镜头的放大倍数是小于1的,也就是说大多镜头的成像其实是缩小的.从焦距(以毫米以单位)可看出镜头的倍率。镜头的倍率能够影响图像上景物的大小。长焦距镜头(焦距数值很大,如 85毫米,150毫米,200毫米)的视角比短焦距镜头的视角要窄一些。长焦距镜头放大得越多,远处景物就会越近,这一点很重要。例如,自然和野外摄物就是这样。短焦距镜头(视角宽)例如 28毫米,35毫米,就是更宽阔的视角,并且拍摄景物也能容纳得更多,这一点在小范围摄影上是很用处的。很多人总认为倍率越高越好,市场上有些望远镜竟然虚假地标为990倍!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率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带支架的的可以比手持的高些。倍率越大,稳定性也就越差,观察视场就越小、越暗,其带来的抖动也大增加,呼吸的气流和空气的波动对其影响也就越大。 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是最合适的,最好不要超过12倍,如果望远镜的倍率超过12倍,那么手持观察将会很不方便。世界各国军用的望远镜也大多以6-10倍为主,如我国的军用望远镜主要是7倍和8倍的,这是因为清晰稳定的成像是非常重要的。 1、放大倍数太大,不宜稳定。双筒望远镜一般用手持,超过10倍左右晃动厉害,不利于观察,眼睛容易疲劳,甚至引起恶心。固定望远镜倍数太大也会因为风吹草动引起震动。对于自己,12倍为手持极限,而且观察时最好肘部有依托,身体或望远镜依附某些固定物体。2、放大倍数大,则实际视野相应减少。一般来讲,倍数越大,可同时观察的区域就越小。这不仅仅是因为目镜的原因,即便目镜在焦距变化时能够保持视在视角不变(例如60度),也会因观察区域的减小使得视野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变小。这样,就不利于发现和寻找目标,对于经常变换目标的观察观测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标,架子稍有晃动就容易失去目标。对于没有自动跟踪装置的,要经常手动调节才能使目标保持在视野之内。3、在相同物镜口径的情况下,倍数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径50mm,7倍时亮度(指数)为50,10倍为25、15倍为11、25倍为4,而物体的亮度的减小会直接影响人眼的观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随着亮度的减小而变得越来越差)。一般来讲,白天亮度小于5、夜间亮度小于20时,观察暗弱物体就很难。大口径的望远镜在这一点上就具备优势,例如,口径300mm的反射镜,放大50倍时,亮度仍为36(非常亮)。另外,观察太阳系亮天体时,由于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4、大倍数的取得一般通过短焦距的目镜来进行的。目镜焦距短,会造成镜目距离(即出瞳距离)小、视在角度小等遗憾,造成观察不舒服、不适合戴眼镜者等问题。5、大气本身等观测条件的不理想也限制了最高的放大率。大气有个宁静度,好者可以达到1角秒以下,尽管这样,对于人眼最好1角分的分辨能力,放大倍数超过100就会受影响,例如看月面会产生“蒸汽”上升的抖动效果,角度越低现象越严重。如果观察时大气宁静度很好,就可以相应选择更高一点的放大倍数。6、倍数选择的太大,超过了理论分辨极限,会造成无效放大。理论上,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有个极限,为140/口径毫米数,单位是角秒(是以观察人眼最敏感的黄绿光为基础计算的)。再好的望远镜也超不出这个极限,只能是接近。由于望远镜的功能之一是观察细节。倍数选择太大以后,由于这个理论极限,再放大已经不会有更多的细节出现,因此也失去意义了。但放大倍数到底选择多大,不仅与望远镜的理论分辨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当时的观测条件,尤其是与观测者本身的眼力有关。选择倍数是物镜口径的毫米数乘1.5的说法(也有乘2的说法),是对于普通条件下的一种参考值。眼力不好、望远镜质量好就可以把倍数选择大点;相反,眼力很好(或观测时不想看到太多的不理想成像)、望远镜质量一般,就可以把倍数选择的低一点。例如,口径80mm的折射镜,最大可以选择120倍至160倍。
光学放大倍率与影像放大倍率的区别
光学放大倍率与影像放大倍率的区别:
1、不同的概念
光学放大的意思就像望远镜一样把远处物体放大,光学放大倍率一般的情况下是固定值,一般就是0.35倍-2.25倍或者是0.75倍-4.5倍,这两个区间之间的数值,光学放大指的是CCD通过目镜放大物体的倍数。影像放大往往是指物体和影像相比较之后的实际放大倍数。
2、放大的方式不同
不是放大的图像大小,可能使用CCD内的处理器的,图像的不太清晰,选择使用通过光学镜头的结构实现放大,可以保证图像的效果不失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发展来看,两者目前在不同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放大倍率是光学透镜性能参数,是指物体通过透镜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大小与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
在相机镜头中,一般会标称“最大放大倍率”,指该镜头在:
1.最大焦距(定焦头焦距恒定);
2.清晰成像的最近拍摄距离;
两个条件下的放大倍率值。这时的放大倍率值是这个镜头放大倍率的最大值。
例如:某70-200mm焦段的镜头标称放大倍率为1/6.5,是指该镜头在20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摄距离拍摄时,焦平面上的成像与被摄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为1/6.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大倍率
显微镜的放大倍率
很多人在使用显微镜,但对显微镜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只是知道怎么去操作,但对于一些基本常识可能都不怎么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有关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如何计算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嘛,但实际还是有点小复杂的。 首先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当体视显微镜目镜的倍率为10倍,变倍体变倍范围是:0.7X-4.5X,附加物镜为:2X。那它的光学放大倍率为:10乘0.7乘2得到这款显微镜的最低倍率为:14倍,那最大倍数为:10乘4.5乘2等于90倍,那这款体视显微镜的光学总放大倍率就是14倍到90倍。当然这只是显微镜主机的实际放大倍率。接下来是显微镜数码放大倍率。 比如显示器的尺寸为17寸,用的是1/3的显微镜摄像头,那对照下面的表显微镜摄像头的数字放大倍率是:72倍。那显微镜的数码放大倍率安计算公式计法是:以上面体视显微镜的配置算,变倍体是0.7X-4.5X,附加物镜是2X。摄像目镜为1(如摄像目镜无倍数不用加入计算)。按照公式:物镜X摄像目镜放大率X数字放大率,数码放大最小倍率为:0.7乘2乘1乘72等于:100.8倍,数码放大最大倍率为:4.5乘2乘1乘72等于:648倍.那数码放大倍数范围就是100.8倍到648倍.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两个公式:1、光学总放大倍率=目镜的倍率X物镜放大倍率 2、数字总放大倍率=物镜X摄像目镜放大率X数字放大率 这公式对于任何一台显微镜都合适,无论是金相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等。
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意思
镜头的放大倍率,指拍摄时底片上的成像长度与实物长度的比值。举例说明:如果实物长度为10毫米,在底片上成像也是10毫米,则镜头放大倍率1:1如果实物长度为10毫米,在底片上成像也是5毫米,则镜头放大倍率1:2如果实物长度为10毫米,在底片上成像也是2毫米,则镜头放大倍率1:5.....专用的微距镜头,放大倍率一般都能达到1:1,即拍摄与底片等大的物体,取景时可以放满画面并清晰成像。
正常的放大镜的倍数是多少
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 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倍以下。
现以凸透镜为例,计算它的放大本领。把物体PQ置于透镜L的物方焦点和透镜之间并使它靠近焦点,如图2-20(a)所示,于是物体经透镜成一放大的虚像P′Q′。若凸透镜的像方焦距为10cm,则由该透镜做成的放大镜的放大本领为2.5倍,写成2.5×。
如果仅从放大本领来考虑,焦距应该取得短一些,而且似乎这样可以得到任意大的放大本领。但由于像差的存在,一般采用的放大本领约为3×。如果采用复式放大镜(如目镜),则可以减少像差,并使放大本领达到20×。
扩展资料:
放大镜的分类:
放大镜按外表分类可以分为便携式放大镜和台式放大镜,台式放大镜就是可以固定的,下面有个底座,上面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这样的放大镜主要用于长期固定看一个地方。
台式放大镜可以的镜臂很长,有弯曲的地方,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改变位置。
便携式放大镜就像上面一样,前面一个圆形的放大镜后面一个手柄,便携式放大镜的种类也有很多的,有的放大镜的是正方形的,也有可以合并的放大镜,这样的放大镜主要是便于系携带,便于观察。
便携式放大镜还有带光源的和不带光源的,有光源的放大镜观看时候有很多好处,光线保持很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大镜
何为相机放大倍率
在相机镜头中,一般会标称“最大放大倍率”,指该镜头在:1.最大焦距(定焦头焦距恒定);2.清晰成像的最近拍摄距离;两个条件下的放大倍率值。这时的放大倍率值是这个镜头放大倍率的最大值。例如:某70-200mm焦段的镜头标称放大倍率为1/6.5,是指该镜头在20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摄距离拍摄时,焦平面上的成像与被摄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为1/6.5。大多数相机镜头的放大倍数是小于1的,也就是说大多镜头的成像其实是缩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