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陆光达,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 两弹一星元勋仅剩3人2、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 两弹一星元勋仅剩3人
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
于敏去世后,曾于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著名科学家,目前仅剩3人健在,他们是: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少年于敏
“荡寇平虏,重振河山”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的他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那个自视为“亡国奴”的屈辱年代里,于敏看到的是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里“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
于敏性喜安静,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历史演义。他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倾慕岳飞和杨家将的精忠报国以及文天祥的威武不屈和凛然正气。
少年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在那个内乱外侮的国土上,尽管自己不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驰骋沙场,但他相信,总会有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出现,能够荡寇平虏,重振河山。
后来,他如愿以偿。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28年隐姓埋名
“愿将一生献宏谋”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于敏被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1年,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中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那段时间,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二十多年后才恍然,“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在氢弹突破中,于敏组织攻克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形成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带领科研队伍完成了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并定型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资料图:1984年于敏(右)与邓榢先在核试验基地。来源:光明网 记者 陈海波
突破中子弹技术
“不破楼兰终不还”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秦元勋等曾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
于敏也想过离开,但“估计自己走不了”。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
那些日子,于敏会常常想起诸葛亮,矢志不渝,六出祁山。
1984年冬天,于敏在西北高原试验场进行核武器试验。他已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站在这严寒的高原上了,他曾在这片试验场休克昏倒,他还记得多年前自己曾在这黄沙大漠中大声吟诵“不破楼兰终不还”。
最终,这次试验很成功,为中国掌握中子弹技术奠定了基础。
也是在这段时间,他曾与邓稼先联合提出“加快核试验进程”建议,中央果断决策,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前提早规划,为中国提升核武器水平发挥了重要的前瞻作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中国氢弹之父
“赢得生前身后名”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
“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
他的一生保持着谦逊。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但最后,淡泊宁静的于敏,也为自己“赢得身前身后名”。
在2018年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此前,于敏还曾在1985、1987、1988年三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于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段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的传奇。
在于敏73岁那年,他以一首题为《抒怀》的七言律诗总结了自己沉默而又轰烈的一生: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
如今,您已如愿“喜看中华振兴日”
我们不会忘记,您“愿将一生献宏谋”
“氢弹之父”,一路走好!
在世“两弹一星”元勋(3位)
王希季(1921.7.26-)火箭、卫星
孙家栋(1929.4.8-)导弹、卫星
周光召(1929.5.15-)原子弹、氢弹
已故“两弹一星”元勋(20位)
王淦昌(1907.5.28-1998.12.10)原子弹、氢弹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卫星
郭永怀(1909.4.4-1968.12.5)原子弹、氢弹、导弹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火箭、导弹、卫星
钱三强(1913.10.16-1992.6.28)原子弹、氢弹
王大珩(1915.2.26-2011.7.21)卫星、原子弹
彭桓武(1915.10.6-2007.2.28)原子弹、氢弹
任新民(1915.12.5-2017.2.12)火箭、导弹、卫星
陈芳允(1916.4.23-2000.4.29)卫星
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导弹
屠守锷(1917.12.5-2012.12.15)火箭、导弹
吴自良(1917.12.25-2008.5.24)原子弹
钱 骥(1917.12.27-1983.8.28)卫星
程开甲(1918.8.3-2018.11.17)原子弹、氢弹
杨嘉墀(1919.7.16-2006.6.17)卫星
陈能宽(1923.5.13-2016.5.27)原子弹、氢弹
姚桐斌(1922.9.3-1968.6.8)导弹、火箭
邓稼先(1924.6.25-1986.7.29)原子弹、氢弹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原子弹、氢弹
于 敏(1926.8.16-2019.1.16)氢弹
2、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两弹一星元勋:钱骥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
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
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
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本文关键词: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图片,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数学,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陆光达,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和具体成就。这就是关于《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陆光达(“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