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扶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

关于【扶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2、扶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

1、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胡君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莫小玲、徐德霖):今天(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十年来,中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中国始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与各国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位于老挝琅勃拉邦市郊的象龙村,因为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等诸多原因,当地民众曾长期生活贫困。今年81岁的西玛·英塔翁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回忆起村子里以前的情况,她说:“以前房顶都是用山里割的野草来铺的,用木头铺地板,用竹篾搭墙,连找木头盖房都不容易。以前也没有电,用罐子做油灯,用棉线做灯芯来照亮。洗澡和喝水都是在村边的河里,家里没有通水。”

自2017年起,象龙村成为中国与老挝等国合作实施的“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的示范村之一。这几年里,村子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玛老人说:“(现在)村会议室都很大很漂亮,这些都是中国的援助。村子变大变好了,学校也有了。有了路灯,大家晚上出来也能在路上聊聊天。家里通了水,再也不用去河边洗澡,可以(在家)接水用了。”

2021年底,中老铁路正式开通,琅勃拉邦火车站就位于村子旁边。受中国脱贫经验的启示,象龙村里建起了不少旅游宾馆和民宿,有望成为一个“旅游致富村”。看着村子里的变化,西玛老人说:“以前大娘(我)很穷,现在很好,我很开心。”

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种来自中国的“幸福草”已经家喻户晓:它能绿化地面、改善水土流失,又能代替树木栽培蘑菇——这就是中国传来的菌草。菌草技术由中国科学家、二十大代表林占熺发明。如今,菌草技术已经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

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菇农弗雷达·科罗拉玛告诉记者,她从2020年开始用菌草技术栽培蘑菇,到今年7月,总收入七万两千基纳,约合人民币14.17万元,减去成本之后,她存下了两万五千多基纳,约合人民币近五万元。这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说:“从开始种菇到现在,我真的收获了很多。孩子也能上学了,学费也能付得起了,我还买了车,盖了房子。”

在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坦桑尼亚政府合作,在该国莫罗戈罗省农村基层社区建立了在非洲的第一个村级示范项目中坦村级减贫学习中心。通过种植中国专家带去的良种以及实践玉米间种大豆栽培技术,莫罗戈罗省佩雅佩雅村村民毕申加不仅享受到丰收的喜悦,也掌握了许多种植栽培技术和经验,“我们从中国专家那儿学到了四五个方面。首先要努力工作,第二点要做好田间管理,第三是用良种,第四要勤除草。”

十年来,中国不仅自身消除了绝对贫困,还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巨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面向非洲国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采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政策,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并且消除世界范围的贫困。这是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的另一大贡献。”

2、扶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

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

国家扶贫日为每年的10月17日。

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具体活动由扶贫办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构成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所以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10月17日一直是“国际消贫日”,每年这一天,联合国都会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会场,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从2007年至2013年连续7年,我国在“国际消贫日”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各地也在同一天举办各种活动。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明确,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数据显示,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按照我国扶贫标准,1978-2010年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

国家扶贫日为每年的10月17日。

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具体活动由扶贫办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构成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所以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10月17日一直是“国际消贫日”,每年这一天,联合国都会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会场,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从2007年至2013年连续7年,我国在“国际消贫日”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各地也在同一天举办各种活动。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明确,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数据显示,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按照我国扶贫标准,1978-2010年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的扶贫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用了30年不仅解决了数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不断创新扶贫机制,目前中国的反贫困经验已经被介绍到世界各地,为世界反贫困事业做出了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尽管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有7000多万人(文章发表时),而且随着贫困人口的减少,扶贫难度不断增加。原因在于这部分人口难以在短期内通过全面的经济增长摆脱贫困状态。因此,扶贫策略要从扶持贫困地区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这也是最近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原因之一。应该看到,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但是,是不是瞄准贫困个体的扶贫就能解决问题呢?恐怕没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一些项目点几十年不间断地扶贫,一些贫困乡村依然没有走向富裕的道路?为什么政府想尽了办法,实施诸如村村通、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等措施,依然还有整村、整乡的贫困人口。有的村庄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人均达到几十万元,却依然难以摆脱贫困。贫困像是一个魔鬼紧紧地附着在了贫困地区人口的身上,像是控制了他们的精神和行为,如何摆脱贫困这一魔鬼的束缚和控制,必须找到制服贫困魔鬼的措施,探索扶贫的有效方法。

要解释越扶越贫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扶贫理念和扶贫路径进行梳理并做出评价,以反思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性。

贫困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的贫困已经不是最初的收入低和物质的匮乏,而是包含了资源占有多少、机会多少、发展能力高低,以及权利平等十分丰富的.内涵,甚至把能否过上体面生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列为反贫困内容之一。人们对贫困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从早期的缺吃少穿等基于物质层面的认识,逐步扩展到教育、健康等,再到机会、能力、权利、人的尊严等非物质层面的认识。贫困内涵的扩展还具有层次性,从最初关注物质或者生理层面的需求,到能力发展的需求、权利需求以及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对致贫原因的认识更是表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早期人们认为贫困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没有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后来发现,这只是贫困的一个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可能还包括了能力缺失、社会排斥等复杂因素。

所有这些关于贫困的定义和原因,不论是简单和还是复杂的解释,其实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缺乏。或缺乏物质资源,或缺乏知识与技术、或缺乏能力,无论这种缺乏是个人导致的,还是环境导致的,或者制度使然,都是围绕缺乏某种东西而建立的。我们把这类观点统称为资源匮乏论。

针对匮乏论的解释,扶贫的基本策略就是给予,通过外界的投入,增加补给,以使系统增加活力。有个“木桶理论”似乎可以解释扶贫的原理。一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不是由木桶的长板决定,而是由木桶的短板决定。如果我们采取措施,把这块短板补齐,木桶自然就可以多装水了。因此,为了补齐这块短板人们支付了财力、物力和人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耐心。给钱给物被称为输血式扶贫,后来人们发现输血式扶贫不可持续,被帮助者容易养成依赖与懒惰。于是有了造血式扶贫。区别于输血式扶贫,造血式扶贫是通过提高农民能力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一般认为“造血式”扶贫比输血式扶贫更能治本。最为普遍的造血式扶贫就是产业扶贫,其特征是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帮助贫困村民发展产业,实现“鸡生蛋、蛋生鸡”式的滚动发展,最后成为”养鸡专业户”。结果发现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人的能力不行,再好的项目也是发展不起来的。于是又转变为以人的发展能力为中心的扶贫策略。这期间最普遍的措施就是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其中“参与式”是最为流行的扶贫理念和行动方式。最近这些年,扶贫遇到了瓶颈,总有一些人、一些村庄扶不起来,又认为这是粗犷扶贫导致的,因为各类扶贫措施,受益最多的总是相对富裕的人,如修一条路,利用路最多的是有车的人,穷人是买不起车的,为了让扶贫政策惠及穷人,于是提出了“精准扶贫”,要变“漫灌”、“喷灌”为“滴灌”,感觉又回到了扶贫的原点,谁穷扶谁是对的,问题是扶贫的手段依然是给予。

本文关键词:扶贫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国家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扶贫日是哪年开始的,什么时候是扶贫日,每年是什么时候扶贫日是什么时候。这就是关于《扶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扶贫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几月去张家界旅游最好,几月份去张家界旅游比较好(张家界这几个月去旅游最好看、玩四天最好)

下一篇: 456是什么意思,4567是什么意思(前男友陈令韬澄清只是代表一个性格)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