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

关于【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怎么休?年假和春节假期一样吗?2、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

1、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怎么休?年假和春节假期一样吗?

对于打工人来讲,想必都非常关心年假的问题吧!因为有的时候并不满足小长假所带来的快乐,会想着再和年假拼一起,延长休息时间的日子。那么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年假规定怎么休?年假和春节假期一样吗?这些问题恐怕了解的人并不多。

就比如说:果果酱的工龄是5年8个月,期间换了5份工作,这5家公司都是需要转正满一年才有年假。之前一直以为是按入职日算满一年才有年假是正常的,我是到现在这家公司才知道原来年假是按照工龄来算的。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年假规定怎么休?年假和春节假期一样吗?这些问题吧!

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

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

年假的休息时间是按照工龄进行计算的,也就是劳动者累计工作的时间,依据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

就是说,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累计工作时间”,包括职工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从事全日制工作期间,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计算为工龄的期间(视同工作期间)。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年休假是根据工龄计算的,即使劳动者跳槽后同样延续沿先的工龄,不会重新计算,年假就是做多久放多久。

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

年假规定怎么休

根据法律规定,凡是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均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

1、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可以年休假5天;

2、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以年休假10天;

3、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可以年休假15天;

4、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并且劳动者在年休假期间,可以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

年假和春节假期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

年假是带薪休假,年休假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由本人申请,主管领导批准,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既可以休假。

春节假期则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法律规定必须放假的,不工作是没有薪资的,同样的,在春节假期期间工作是要发放多倍薪资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

本次讨论就到这里了,如果还想讨论更多可留言讨论哦!

下面就为打工人分享一个《人事必备Q&A资料包》,这个资料包里面包含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员工培训与发展和招聘配置五大板块的常见疑问解答,这将会是你工作的好帮手,需要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人事必备Q&A资料包》

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

完整资料获取方式

关注且回复关键字【人事必备】即可获得资料包

如没有自动回复就是消息被吞了,请耐心等待人工回复或者留言,看到必回!

更多干货资料不要错过!

HR年终总结怎么写?HR年终总结报告ppt模板帮你做出完美年终总结

年底被辞退有年终奖吗,年终奖一般什么时候发,标准放发方案模板

年会策划方案详细流程,老板喜欢的高端大气年会模板任你选

年终奖一般是月薪几倍?年终奖单独计税和合并计税哪个好

年终总结ppt怎么做?年终总结汇报ppt这样做,专业又亮眼

2、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

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

导语:带薪年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工作时间计算]

在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时间将累计

按照新规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方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例如:李某先后在三家公司工作了5个月、4个月、6个月,其累计工作时间为15个月,按照已满1年不满10年的标准,本年度应享受5天带薪年休假。张某在三家公司先后工作时间为9年、3年和6个月,按照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标准,就可休假10天。

[跳槽人员休假]

以当年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计算

跳槽人员的带薪年休假天数新办法也有规定:新进用人单位职工的带薪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带薪年休假。

例如:李某如果其进入最后一家公司的时间是今年5月1日,李某在本年度该单位剩余日历天数就为245天,李某应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就应计算为(245÷365天)×5≈3.356。李某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为3天。

带薪年假的天数怎么算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具体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不享有年薪假的人有: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6、劳务派遣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无工作期间由劳务派遣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天数多于其全部应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但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带薪年假的'工资计算方式是什么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这里的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怎么办?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具体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原则上,劳动者在同一家单位连续工作了12个月的话,那么就具有了享受年假的资格,根据法律中的规定,此时若职工请的病假或事假天数太多的话,则也是有可能不能享受年假的。而工作时间越长的,那么能够享受到的年假天数就会越长。

本文关键词:带薪年假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的工龄如何计算,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最新。这就是关于《带薪年假工龄计算方法,带薪年假工龄怎么算(年假是按工龄算还是按入职日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诠释爱情的说说,诠释爱情的说说心情(发朋友圈很戳心的爱情句子)

下一篇: 秦始皇叫什么名字,李雪健演的秦始皇叫什么名字(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