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题西林壁刻在哪个地方】,题西林壁刻在哪里,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每日一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题西林壁刻在哪个地方:题西林壁刻在哪里1、每日一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插画作者:杨伽玮
同样是写庐山,唐人李白写出的是“飞流直下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气势,而宋人苏东坡写庐山则写出的是对庐山的感悟,是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
诗人说正面看庐山,庐山是一条绵延不绝的山岭,侧面看庐山,庐山是一座险峻挺拔的高峰。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总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这是诗人亲临庐山所看到的实景。前两句已经从实景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了,任何事物都是这样,自己所处的角度和所站的高度不一样,对事情的认识和想法也自然会不一样。三四句更是进一步总结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也就是说若想真正识得庐山,必须要跳出庐山,从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庐山。这又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总结。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意味。
人生同样是如此。立场决定着行为,高度决定着视野,距离决定着结论。
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台长 游光辉
来源:1号线上 (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2、题西林壁刻在哪个地方:题西林壁刻在哪里
题西林壁刻在哪里的答案是:庐山的西林寺
古诗《题西林壁》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题西林壁》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
元丰七年的时候,原本被贬至黄州任职的苏轼在这一年被改调至汝州就职。从黄州前往汝州途中苏轼途径九江,在此地暂作休息之余他与当地友人结伴前往庐山游玩。庐山因为风景秀丽自古以来便是一处备受人们喜爱的去处,而苏轼前去庐山游玩之后也被此处壮丽的风景所打动,故而创作出了《题西林壁》。这首诗之所以名为《题西林壁》,其原因在于它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
苏轼在庐山游玩过程中来到西林寺,他看到西林寺的一处墙壁上写有诸多诗作,于是他便也想效仿前人在此墙壁上题诗一首。因为刚刚的游览过庐山的壮丽山水,所以他便在此写下了自己对庐山的观后感。这观后感便就是诗作《题西林壁》,其中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广为流传。其中前半句经常被用来形容识物不够全面,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西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东晋高僧慧远在此主持30年,高僧慧远初来庐山时曾居于此。西林寺于公元731年由唐玄宗敕令重修,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寺后的西林塔,亦称千佛塔,砖浮屠。唐玄宗敕建。明王鸣玉重修。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塔顶曾裂开,至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自行愈合。塔高七层,呈六角形,各面均有佛龛。
本文关键词:题西林壁 刻在,题西林壁被刻在哪,题西林壁现在刻在哪,题西林壁刻在哪里,题西林壁现在刻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关于《题西林壁刻在哪个地方,题西林壁刻在哪里(每日一诗: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