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mpress Watch网站报道,11月21日,松下宣布将于2021年终止松下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的液晶面板生产。至此,松下正式退出液晶面板市场。
回顾松下液晶面板业务的历史,也是日本显示产业的发展史。
松下液晶已更名两次。最初成立时为日立液晶电视显示器,是日立显示器公司的子公司。2004年,日立与当时的东芝和松下电器签署了合资协议,宣布成立制造和销售电视用液晶面板的合资公司。公司名称为IPS Alpha Technology,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成立。
IPS技术最初是由日立显示器公司开发的,用于增加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IPS LCD于1996年商业化。到2000年,由于20英寸到40英寸电视需求旺盛,IPS LCD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2000年前后日立和松下在37英寸以上显示屏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等离子显示屏。2008年后,日立的业务重心逐渐从等离子/液晶大屏制造转向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
此时,为了加强显示器业务,松下收购了IPS Alpha Technology的全部股份,扩大了等离子屏幕的生产规模。2010年,IPS Alpha Technology更名为“松下液晶”。
到2011年前后,日本国内对显示屏的需求下降,行业销售业绩大幅下滑。日本供应商受到韩国显示器供应商和自身高成本结构的威胁,处境艰难。松下开始放弃等离子屏幕,专注于液晶业务的转型。
2013年,松下宣布将退出等离子显示器业务,以改善业绩。2016年宣布启动电视液晶面板业务,转向车辆等附加值更高的领域。然而,这一转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至此,松下宣布正式退出液晶面板业务。
日本的液晶技术起步较早,日本企业对液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规模经济面前仍然难逃败北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