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内容

如何用担架搬运病人(搬运病人的方法有)

如何用担架搬运病人(搬运病人的方法有)?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如何自救互救,下面是中国疾控中心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用担架搬运病人

在各种交通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一类。任何事故都是可防可控的,如果在生活中,与道路交通事故不期而遇,那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呢?

事故发生数量多、青壮年多和多发伤多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三个特点。尽管我国已采取许多措施来预防交通事故,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人、车数量急剧增加,所以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呈增长态势,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在其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常见类型包括:在交叉路口的侧面碰撞,过红绿灯时的追尾事故,以及车辆撞击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等弱势道路使用者。

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天气热,汽车驾驶员易疲劳、急躁;车辆易发生机械故障,如爆胎、起火燃烧等。夏天还容易发生极端天气,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等,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诱发因素之一。

人因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其中驾驶员因素又是人因的主要构成成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对2020年1~10月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过统计分析,发现引发伤亡事故的十大驾驶员违法行为从高到低依次是:未按规定让行、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未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逆行、违反交通信号、违法会车、违法变更车道、违法超车和违法倒车。

此外,疲劳(嗜睡)驾驶和分心驾驶(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和操作车载电子设备等)也属于危险驾驶行为。

突发机械故障 如何避险

车辆发生机械故障如爆胎、制动失灵等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比较低,但正因为如此,才会使我们在驾驶车辆时对突发的机械故障应对经验不足,反应不及时,很可能发生重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为避免爆胎,轮胎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或者使用达到规定年限后,要及时更换;随时检查轮胎气压情况,轮胎气压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避免超载,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

车辆爆胎后,行驶车辆会发生方向偏转,驾驶员应保持镇静,紧握方向盘,并沿车辆偏移方向轻打方向盘,轻点刹车减速,切不可猛踩制动,以免车辆因制动失衡发生旋转、侧滑、失控和翻车。

车辆在高速公路制动失灵时,可通过冲坡和降档来避免发生事故;如果在山区公路制动失灵,可通过与山体的摩擦减速,以避免坠崖。

另外,我们在驾车时要保持适当车距以避免追尾事故。特别是当前一些车辆有辅助驾驶装置,与传统制动方式相比,这些车辆的制动距离可能会缩短,如果跟车距离不当,特别容易发生追尾。

此外,夏天为避免火灾,车辆停驶后充电电池、手机和打火机等易燃物品尽量不要放在车内。

路遇事故 正确救险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一般较混乱,易出现次生灾害,如燃烧、爆炸或二次碰撞等,可引起多人受伤。同时,车辆空间狭小,会影响伤员脱困逃生和施救工作。交通伤发生比例最高的部位是头部和下肢,其次是上肢和体表。目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有50%以上发生在现场或送医过程中。致死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创伤失血性休克和窒息等。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10分钟为急救关键时间。同样伤情程度下,30分钟内进行有效救治,救治成功率在80%以上;90分钟后再进行救治,则救治成功率只有10%左右。所以,事故发生后,驾乘人员或现场群众应尽快进行自救和互救。

特别重要的自救互救措施是控制大出血,因为大出血很快就会威胁伤员生命,可以用伤口直接按压、伤口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捆扎等方法来控制肢体外出血。若头皮出血,可用纱布、毛巾等干净物品直接压迫止血。如果有血液和脑脊液从鼻、耳流出,一定要让伤者平卧、伤侧向下,例如左耳、鼻流出脑脊液时,左侧向下,右侧流时右侧向下,以免脑脊液回流,也不要填塞耳、鼻来堵住脑脊液流出。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可能堵塞呼吸道,应使头偏向一侧。

交通伤伤员可能有脊柱和脊髓损伤,错误的搬运会导致骨折移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

当你不知道如何救助伤者时,只要伤者没有二次伤害危险,例如车辆起火燃烧、辗轧等,除必要的伤员保温、止血外,不要搬动伤员,等待“120”急救车的到来即可。必须搬动伤者时,需一人稳住伤者头部,其他人平行抬起其身体,头部和身体要同步搬动,防止过度牵拉、旋转所致的弯曲和扭曲,造成继发损伤。用担架搬运时,也要特别注意平稳搬动。怀疑有脊柱和脊髓损伤时严禁一人双手托运(抱)等方法搬运。

预防第一 莫存侥幸

作为安全驾驶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有合格的驾驶能力,健康的身体状态和良好的心态。事故防护不能麻痹大意。作为交通参与者,我们不应心怀侥幸,应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和法规不仅仅看成是制止违法、违纪的“剑”,更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盾”,由被管理转变为主动适应。这样才能杜绝酒驾,十字路口主动减速;车辆行驶时不仅驾驶员和前排乘员要系安全带,后排乘员也应主动系安全带,儿童不坐在前排副驾驶位,乘坐摩托车要佩戴安全头盔等。

日常驾驶时,车中应配备自救互救套件,包括呼救、报警、脱困、止血、通气、固定和包扎等物品。特别指出,车辆驾乘人员自救互救套件应考虑碰撞安全性,并且要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以确保事故发生后可以快速、有效取用。

总之,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来源:健康中国)

搬运病人的方法有

三伏天来临,高温高湿给人带来强烈不适感,这正是脑中风高发期,患有脑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要格外当心中风的发生。国际著名脑血管病介入专家、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姜卫剑教授告诉大家,炎炎夏日要做好以下7件事:

一、空调要慎用

炎热天气,室外温度很高,突然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人体表血管会迅速、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导致诱发脑卒中。再热的天气,空调的温度也不能开得太低,应调在26度左右,千万不能图一时凉爽把空调温度开到20度以下。

二、饮食要均衡

饮食要控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少食肉类、虾类、禽类。可多食西红柿、苹果、香蕉、青菜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另外,适量食用黑木耳和燕麦片,对降低血黏度、胆固醇也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早餐,要保证牛奶、鸡蛋、面包的摄入。

三、水分要补足

夏季高温,人体流失水分较多,易导致血液浓缩,机体血容量不足,造成重要器官供血减少,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因此,高温天气一定要多饮温开水(30-40度为宜),一下不能喝得过猛,要一口一口往下喝,一次喝水量不要超过400毫升。不宜喝冰镇饮料、可口可乐、冰西瓜等。

四、午睡要充足

天气炎热,很多人晚上休息不好,而且夏季人体也容易犯困,工作一上午也很疲惫,每天应午睡40分钟左右,因为午睡期间血压会下降、心率会减慢,可降低发生卒中的机率,也会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五、锻炼要适度

天气闷热,体育锻炼要控制,不能盲目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晨5-7点或晚上8点后,以慢跑、走路、打太极为宜,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运动结束后,要先休息10分钟左右,等汗熄了,再洗澡和饮水。

六、情绪要稳定

炎热夏日,人体火气很旺,往往很容易焦虑或动怒,这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越是天气炎热,越不能烦躁,避免与人发生争吵,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面对一切。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下下棋等,以平缓心情。

七、生活要规律

坚持早睡早起,22:30前必须上床睡觉,千万不能熬夜,睡觉前不要玩手机、看电脑、喝浓茶。一日三餐要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是晚上不要食过多凉性食物,加重肠胃负担。

一旦出现脑中风,家庭急救很关键:

①初步判断为脑血管意外以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③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⑤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急救电话有120或999;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背部及双脚,3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预防中风 牢记七要

来源:神经介入科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关于青年节的小诗(什么样的小诗)

下一篇: 不二情书电影完整版(电影不二情书)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