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上万元美容仪致脸部凹陷#引发关注。网友“天使茅茅”在使用一款面部美容仪后,脸部右侧出现明显凹陷且无法恢复,需要进行手术填充。是肌肉萎缩坏死吗?不会脂肪溶解了吧?……一时间,网友的各种猜测随之而来。
网络截图
花费近2万元,美容仪却成“毁容仪”
网友“天使茅茅”近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于去年花费19300元买了一款美杜莎美容仪,使用之后发现右脸有两道明显的凹陷,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得到恢复,仪器使用时也像漏电一样会有疼痛,涂了凝胶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善。后去医院就诊,医生告知需要做填充来恢复凹陷。无独有偶,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发现,也有不少用户反馈在使用美容仪之后出现了漏电、皮肤烫伤、脸部凹陷、皮肤过敏等情况。
自行使用家用美容仪,真的可能导致溶脂等严重不良后果吗?南京鼓楼医院皮肤科主任包军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温度过高确实有可能发生脂肪液化坏死,但这些情况并不多见。包军主任回忆,前段时间自己也遇到过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因为每天多次使用面部美容仪,不久便出现了面部红肿发炎的情况,后经过对症治疗,并暂停使用仪器后就有所好转。
网络截图
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美容仪市场规模在6年内做到了3倍扩张。但“野蛮生长”之下,美容仪行业也确实存在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情况。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一则《新基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召回初普牌第一代Stop Eye家用射频美容仪》的通告,因在极端情况下存在导致皮肤烫伤的安全隐患问题被召回,涉及数量超过18万台,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更早之前,央视也曾调查过家用美容仪质量情况,检测发现,Refa、雅萌、Notime等市面热销的几款美容仪均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比如重金属镍释放量超标、加热型美容仪温控不符合要求、皮肤清洁功能效果不如手洗等。
医疗美容可以促进胶原合成,但非专业设备很难精准解决问题
无疑,很多消费者使用美容仪的目的是想让皮肤呈现更年轻的状态。智能便携、随时随地都可操作,加之“一次护理≈8张面膜”“7天赋活胶原”“14天淡纹紧致”等充满诱惑力的广告宣传语,让家用美容仪成为不少人心中可以“逆龄生长”的利器,但它们的效果到底如何?
目前,美容仪主要分为三大类:射频类、电流类和光照类。包军主任介绍,皮肤老化主要在于表皮层和真皮层,日常的保湿和防晒可以保护延缓表皮层的皮肤老化,而无论是使用射频还是微电流的美容仪器,它们的基本原理就是用过加热皮肤的真皮组织,促进胶原的合成,以达到皮肤抗老修护的效果,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家用美容仪更多的还是使用无效的反馈。”包军主任说。
“正规的医疗美容是保养皮肤很重要的辅助手段,但问题就在于所谓的家用美容仪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包军主任解释,皮肤表皮不能加热,所以专业的美容设备会有表皮冷却装置来保证安全和疗效。而在加热皮肤真皮组织时,温度过低没有效果,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面部烫伤等副作用随之而来。“在达到效果和出现副反应之间的界限很近,普通人和非专业医疗仪器很难准确把握。正规的家用美容仪加上规范发操作,可以作为面部护肤的适当支持和补充,但并不要抱有太高期望。”
市场热度居高不下,家用美容仪标准制定急需加强
在电商平台搜索“美容仪”,记者发现,不同产品的售价有从几十元到上万元的跨度,行业门槛偏低。市民徐女士还告诉记者,前不久花她了99元买了一瓶卸妆水,商家还赠送了一个微电流脸部按摩仪。实则,在质量安全、产品效果难以鉴定等问题的背后,大家所关心的家用美容仪器安全标准还未出台,也是该市场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
记者注意到,关于家用美容仪器,我国目前已发布国家标准有GB/T 36419-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据了解,该标准中涉及美容仪使用时温度安全标准,很多技术参数尚无具体标准和规范,这无疑让相关企业容易逃避监管,也让消费者难以辨别与维权。有业内人士认为,家用美容仪应该是介于家电和医疗器械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医学属性,卫生安全、人体皮肤安全、产品性能等评价标准还需相关部门加以界定,并出台更多细则予以规范。此外,除了法律法规的约束之外,品牌想要发展,也要积极规范自身,主动承担责任,推动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帮助消费者对美容仪树立正确的认知。
对于家用美容仪,消费者无需盲注追求高价产品,应该根据自身皮肤状况来关注产品功能本身,了解其安全性参数认证、明确电流输出、温度等具体情况。在使用加热功能时,不要随意增加使用频次或时间,以免损伤肌肤;使用带有金属镀层的美容仪时,可以先在手上试用,无不适感后再用于面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