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阿甘正传》同时推出,1995年《阿甘正传》在奥斯卡大获全胜,豆瓣评分9.5分。我和一些老美同事讨论过《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我发现其实大多数老美不怎么明白这部电影。根据他们的描述,大多数是因为这部电影其实是针对50到60年代出生的群体而制作的,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是打"感情牌"。所以说,他们不觉得这部电影很优秀,因为他们都不能去深切地理解。有时候,我觉得中国人反倒是花时间去欣赏片子,真的很了不起。
《阿甘正传》电影是好电影,但很多人却误解电影在讲只要努力,傻子也能发财。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所有人都在迷茫,不仅仅是配角,包括那些不知道生活的目的,跟随阿甘一起跑步的路人。其中珍妮并不是文青,而是一个小时候被父亲性侵,性格扭曲,长大后唱歌事业不顺,迷茫堕落的人童年的不幸导致了珍妮的性格,她一直在混乱中追寻自我,又迷失自我。阿甘就像她生命中最后的净土,她珍惜却也害怕过于接近他。这样的矛盾在她生下孩子后终于有了突破吧,最后她找回阿甘的时候,不是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吗?可是当她愿意回归正轨的时候,上帝又带走了她。或许她真的是阿甘的天使吧!这样的结局是不幸,又或者是一种解脱。
珍妮肯定是爱阿甘的,但是珍妮觉得自己配不上内心纯洁的阿甘,因为阿甘是经历过她童年的人,或许和阿甘在一起的每一刻都会让她想起被父亲猥亵的事。看完整个影片,并没觉得阿甘的结局是美好的,他挚爱珍妮,但结婚的第二天,珍妮就离他而去,抛下孩子和他,如羽毛一样的人生,没有归宿,随风飘荡。我身边就有一位类似阿甘一样的朋友,他一样显得有点傻傻的,懂事以后他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让我明白,有时候不去计较,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就好了。问他想过后果会怎样,他总是说,我不知道,做就好了。我很感动也很意外,他很快乐,我也很庆幸,祝大家有快乐的一天。
阿甘拥有一个随性的心态,虽然头脑不如常人,但同样想的也比其他人单纯,他去跑步不过是女主的一句话,他去当兵不过是陆军军官的一个提议,他去打球不过是一句简单的眼睛盯着球不动,他去捕虾不过是好友的寄托。他没有什么大的欲望,而是更懂得去顺应命运的方向。他没有什么大的贪念,而是去进行捐赠和给予。因此,上天不会抛弃一个坚持并且具有生命智慧的一个人,所以他比普通人更容易成功。阿甘吃到的巧克力是配角们想吃的,但不一定是阿甘想吃的,在我看来,阿甘想吃的是感情巧克力,只可惜妈妈不在了,布巴也死了,妻子和他聚少离多最终也早早不在了,中尉也与他相隔甚远,阿甘是个重感情的人,不过最终电影是温情的,孩子给了他这块感情巧克力,让电影带着希望结束了。
阿甘在珍妮的墓前说不知道妈妈和丹谁是对的,可能他们都不对人生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命中注定和偶然(偶然:像最后电影镜头中出现的羽毛那样,随风飘舞)相互交织的。命中注定的是,阿甘的70分智商设计的刚刚好,不是傻到生活不能自理,只是傻到能一门心思、责无旁贷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偶然是读上大学、英雄、名人、富豪都是有说不清的好运的。我想导演想说的宗旨是想说不要去最求名利、财富、成功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手上当下的事情,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很差。
无论珍妮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度过一生,原生家庭在她身上刻下的痕迹都无法抹去。一个随波逐流,屡次出逃的女孩,永远没有安全感的女孩,总在似乎幸福可以触手可得时要亲手去打碎它的女孩,这种性格与年幼时的家庭关系息息相关。而阿甘便是珍妮唯一的避风港,也许只有阿甘的纯粹才能如此守候珍妮。阿甘说:我知道什么是爱。只可惜这样的爱太纯粹,绝大部分人做不到。人总是会深爱上放荡的他(她),说最俗的就是男不坏女不爱,好女孩总迷恋坏小子,好男孩总喜欢坏女孩,记得看过书上说过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东西,我是说不清,但事实确实如此。 不得不承认人类是最爱犯贱的动物,比如你追一个女孩,你无比殷勤,小心翼翼,最终顶多沦为备胎,而这个女孩很可能喜欢那些坏男孩,不怎么拿她当回事的,最要命的是那种若聚若离的感觉最让对方疯狂。我觉得在阿甘心中,她一直都是最美的样子,就算她吸毒滥交。而我们普通的人,当喜欢的人有一些惹自己不快时,多少有一点埋怨。这样多了,感情就淡了。
《阿甘正传》我觉得更多的意义在于其能将阿甘的人生巧妙的带入历史背景之中,他的人生经历了美国50-80的传奇时期,跨越了冷战、越战、中美建交、3k党、反战运动、嬉皮士运动、肯尼迪遇刺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这其实是美国近代思想最为迷茫动乱的时代时代,而相比于珍妮酗酒、吸毒、乱性、所代表的迷失一代,阿甘依然能够坚持简单的活着,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其实在内容上这部电影传递出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不同的人,同一个人的不同侧面,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甚至美国历史和政治以及美国社会现状,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但我觉得与我而言重要的不是去分析它,而是看完它后对我的生活和未来有哪些启迪,而非只是从中看出了某一些我本就知道的道理,并以此沉浸在共鸣和被赞同的喜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