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何妨一下楼

大家好,给大家分享一下何妨一下楼主人怎么断句,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下面详细解释一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何妨一下楼的相关图片

何妨一下楼是什么意思?

何妨一下楼讲的是闻一多先生勤勉读书潜心治学的故事。

1938年春,当时闻一多在联大蒙版分校教学。分校附近是一片洼地,大雨过后积水成湖,周围遍植杨柳,时人呼为“南湖”。

闻一多非常喜欢南湖的风光,但他当时潜心研究古代典籍,非常用功,除了讲课吃饭外轻易不肯下楼,饭后大家出去散步,他也不去。

与他毗邻而居的历史系教授郑天挺见他这般刻苦,便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引得教授们都笑了起来。从此,闻一多住的房间便被同仁们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他也得了一个“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扩展资料:

闻一多次子闻立雕在《红烛:我的父亲闻一多》中对此也有类似的记述,这本书是闻立雕为父亲撰写的传记,书中资料大多取材于闻一多的书信、日记、论著以及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可信度。关于“何妨一下楼”,闻立雕在书中这样写道:

父亲一开始觉得这里(云南蒙自)远离前线,闻不到战火的硝烟,环境宁静,正是读书,进行研究的好机会,每天除吃饭、上课、如厕外,从早到晚整天趴在书桌上不下楼。

有一次郑天挺教授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旁边的几位先生也跟着说,“是啊,你何妨一下楼啊!”一时间这个话竟不胫而走,成了父亲的雅号。

后来回到昆明,有一次罗庸先生在系里说起了这件事,于是昆明联大的师生们一传十,十传百地都知道了。父亲对这个雅号似乎倒也颇“领情”,后来同母亲讲到这件事时,脸上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参考资料来源:海南日报-闻一多与“何妨一下楼”的故事。

何妨一下楼的典故与那几位人物有关?

闻一多先生

何妨一下楼"的典故来自闻一多先生.抗战时候,他客居蒙自,因为潜心学术,每天除了讲课吃饭外从不轻易下楼.饭后大家出去散步,他也不去,进而被同事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坐得住,成为学人获得进步的一项内功.海派文化有一种表述叫"深水静流",说的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在闻一多的说和做文中有一句话”何妨下一楼“是什么意思

是何妨一下楼吧。

前文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扩展资料

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参考资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百度百科

闻一多先生中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文章第七段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是“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 命 烈 士。

邀请朋友光临寒舍的话有哪些?

如下:

1、心居寒舍,不敢把酒,身处陋室,绝少言欢。弃旧迎新,乔迁之喜。喜上眉梢,与君共享。欢迎光临,贵脚踏践地。托福托福,蓬荜生光辉。

2、今天搬家心情好,不是豪宅也够翘,小摆酒席来庆祝,举杯相约明日好。今日我家乔迁,邀请您中午来×酒店喝酒,别忘了给我带红包呦!

3、一起成长二十余载,一并尝尽酸甜苦辣,共同互持经过风雨,就是你,我的铁哥们。今天我生日,特邀你来帮我庆生,没你不行,记得来哟!

4、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搬家心欢畅,吉祥快乐到身旁,福星高照幸福光,亲朋聚会送安康,愿你来临捧个场,微信一封送与你,愿你届时莫要忘!

5、本有归隐心,难舍红尘意。闹市乱纷纷,无奈城中人。新购商品房,还好有书香。朝看有朝阳,夕看有夕阳。何妨一下楼,有酒有朋友。摆下小宴,不见不散!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在线阅读(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下一篇: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绘画一等奖(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简单绘画)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