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运河起点和终点(新建运河起点和终点是哪儿啊)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运河起点和终点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运河起点和终点以及新建运河起点和终点是哪儿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大运河的开凿起点终点2、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大运河的开凿起点终点

大运河 文化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 历史 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下面我整理了大运河的开凿起点终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起点和终点   南起杭州   北至北京通县北关   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 旅游 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友唯、张家湾的   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起点杭州,终点北京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大运河于哪一年开凿   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为1801千米,于公元 605 年开凿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刊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贯通。到隋朝,隋场帝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刊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蓟县(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取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京杭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长四五千里。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洛阳——淮河的山阳。邗沟,山阳——江都。永济渠,洛口——涿郡,长1000公里。江南河,京口——余杭。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好斗培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   大运河文化地位   大运河文化是一部囊括了中国社会古代内容的最主要的发展史,其文化地位显然比长城重要:   a.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   b.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杭京南北人工大运河;   c.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   d.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e.比“巴、苏”运河开凿早二千多年;   f.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东西向浙东运河及局部小运河未计);   g.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度的21倍;   h.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度的10倍。   大运河文化,是“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是综合性质的,中国古代农业创造出来的城市群文化。大运河的开凿出了一个新的大环境,把若干小的割据的 自然 环境贯通成为一个体系,转化成人文环境。其中包括:新自然环境、新生态环境、新生产环境、新文化、新物流环境等等,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如:古代“南粮北运”、“盐运”通道、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当代防洪灌溉干流。 具体原因如下:(1)隋唐后,销简运河导致南北方农业技术交流、作 物品 种改良,农业经济的“商品化流通”覆盖了运河流域和流域之外的最广大的中国村庄。(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运河区域,苏杭出现了 资本主义 性质的萌芽---直接刺激“运河商业城市群”兴起:北京、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 工商 、客商、货商、易商,集散着商品---在这个线形的城市带上。隋唐:长安、洛阳;北宋:开封;南宋:杭州;元明清:北京---乃国之枢纽也。运河经济是“形”,运河文化是“神”,形神并备,相互交融,推进运河的魂。   大运河文化,“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潘承祥语)”。大运河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建筑、文学等;大众文化,指沿途习俗、仪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层文化,指价值观取向,即黄河文化延伸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早已渗透在大运河文化深处。那么,大运河文化作为一种活化石文化,其精必然把大运河精神回归成一种活化石。因为她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运河高级文化,是没落的封建时代的产物,而运河大众文化却植根于运河深层文化里。运河深层文化概念,则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依旧存活运河民间、运河文化遗址、理想 地理 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人文环境之中:   (1)大运河为历代皇朝最重要的区域---大一统局面的 政治 纽带。驾驭南北,政局总揽全国,维系中央集权。隋唐政权北移,到元明清,大分裂始终未出现,证明了大运河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存在的。大运河文化,作为历代各个地域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2)大运河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相互推动作用。大运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统一性、扩散性、开放性、凝聚性、向心性。大运河在沟通物质交换的同时,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以黄河文明为中心,同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差别。由此,把东南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等等几乎全部,错综融会在中国传统思想悠久的时空里。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其周遍文化,始终以: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为文化中。换言之,大运河文化脱离不开其母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   (3)大运河文化,是“中国漕运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张友茂语)”。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和漕运机构,使大运河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在古代政治和经济是有深刻反映的。运河生产力促进了运河文化的繁荣,但运河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并与那个时代的民族矛盾与其相适应。比如:元代,是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其不善农耕,便漕运江南之米以运河。再如,北宋灭亡,金进攻南宋,就以运河漕渡粮草南来。无论怎样?大运河文化,总随着封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大运河文化始终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历史继承性。因为运河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 决定 了其上层建筑发展的连续性。   (4)大运河文化,各个时代与中华各民族是共有的概念、价值观体系。大运河文化与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没有那个时代的社会就不会有大运河文化。在大运河文化所包容的同一社会内部,文化呈现多元,具有不一致性,“也存在着‘亚文化差异’,才是大运河文化发生的原动力之一(金学孟语)”。例如:京杭大运河两岸上的宗教文化景观,是元朝修建的,因为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运河文化,就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文化象征体系。运河文化的象征基础---最重要的是共同的汉族语言文字,包含图像图腾、生活习惯、 礼仪 风尚等象征符号体系。所以,大运河文化的实质意义,是 国学 和汉学等社会 学科 重要的研究领域。大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向外传播的窗口,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例如:   a.大运河开通,东南沿海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   b.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对外交往和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区;   c.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遣使团、商队来中国;   d.在各沿海港口泊岸,沿运河达京师各地,频繁经济文化交流;   e.直接迁居运河区,成为内迁各民族、外国使者、商人、学问僧、 留学 生、各方人士集中地;   f.国外文化传播到中国,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   g.新中国成立,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   h.改革开放,运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运输繁忙,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   大运河文化,属于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跳出“点”的概念,以层络划分之---包括大运河物质文化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文学、地理学、水利学、艺术学、 历史学 、制度学、政治学, 民俗 学、民族学、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物质文化是指在开凿大运河过程之中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大运河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信息,对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 军事 、文化、 科技 、外交、民族等等领域,是一部《大运河 百科 全书》;对研究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态度、审美价值等 传统文化 概念,是一部“运河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版《行动指南》把大运河文化特点归结“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总之,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遗址文化蓄藏着的活化石文化。大运河文化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a.物态文化层:物质生产活动在大运河存留的财富总和,可触知的大运河文化物质实体;   b.制度文化层:因为运河经济实践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有可持续性,例如-当代运河还在通航;   c.行为文化层:大运河是在 人际交往 ,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区域模型;   d.心态文化层:大运河文化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 等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是大运河文化灵魂。   猜你感 兴趣 : 1.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2. 运河的变迁小学作文 3. 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 4. 世界最长的运河 5.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3篇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在浙江杭州,终点是北京。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途蚂尘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基物睁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搏岁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庆余年叶轻眉真实身份及结局(庆余年里面 叶轻眉到底死了没)

下一篇: 男女mv视频爱情动漫(歌曲动画mv描述爱情的)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