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一味化痰奇穴(哪一味中药化痰)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一味化痰奇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一味化痰奇穴以及哪一味中药化痰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去痰效果好2、五会简介

怎样去痰效果好

咳嗽偏方,你试试吧

1萝卜蜂蜜饮(治疗咳嗽) 用料: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注意事项: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2百合蜜(专治:咳嗽) 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百合洗净晾干,与蜂蜜拌匀,入锅隔水蒸熟。 此蜜制百合可作点心让婴儿吃。 功效主治: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药理试验其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孩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蛛哮喘。与蜂蜜同用,加强其润戚卜肺止咳作用。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咽干燥咳,特别是入秋之后的干咳,伴大便秘结更宜。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婴儿不宜选庆戚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选用为宜。

3百合款冬花饮(专治:咳嗽 ) 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上料同置砂锅中煮成糖水。 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功效主治:百合润肺止咳。款冬花辛温,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作用。本品提取液可使支气管略扩张,对组织胺引起的痉挛,有解痉作用。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两药合用有润肺止咳、下气化痰之功效。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秋冬咳嗽、咽喉干痛,久咳不愈。 注意事项:本饮以秋冬咳嗽,略见有痰者适宜,对支气管哮喘或痉挛性支气管炎,则药力不及,但可作辅助治疗用。

4荸荠百合羹 (专治:咳嗽 ) 用料:荸荠(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个,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百合洗净后,三者 混合加水煎煮,后加适量冰糖煮至熟烂汤稠。 温热食用。 功效主治:荸荠味甘,性微寒,能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化痰消积等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和荸荠素等成分,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梨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百合润肺止咳。三者合用则起滋阴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稠,咽喉不利。用于婴儿慢性气管炎见痰热症者。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咳痰清稀者不宜选用。血虚体弱的婴儿忌用。

5川贝母蒸梨(专治:咳嗽 ) 用料:雪梨或鸭梨一个,高差穗川贝母6克,冰糖20克。 制法服法: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未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 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 功效主治:贝母为化痰止咳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 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 注意事项:民间常用验方。婴儿久咳,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性味平和,对久咳体弱儿适用。复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选用地道药材川贝母其效佳。

6醋饮 (专治:咳嗽 ) 用料:白醋适量。 制法服法:将醋烧沸,放凉后备用。 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咽之,日咽数次。 功效主治: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肿的功用。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痒的功效。见患儿因痒而咳,遇风则甚。所谓“痒则咳,不能已矣”。 注意事项:此法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但对脾虚湿盛,有骨关节病痛者不宜。病愈即止,多食会损齿伤胃。

7核桃鸭子(专治:咳嗽 ) 用料: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老鸭子1只、鸡肉泥100克、鸡蛋清(1只)。 制法服法:将鸭子宰杀,去内脏,洗净,用开水浸一遍,置盆内。加葱、姜、味精少许,上笼蒸熟,取出晾凉后,去骨,切成块。将核桃仁、荸荠研切成碎末状,与鸡肉泥、鸡蛋清,加少许湿粉共调成糊状。将糊淋在鸭膛上,下油锅炸酥,捞出、控油即成。 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核桃仁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补肺健肺,润肠通便,含丰富的脂肪油,多量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糖类等成分。荸荠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化痰消积。鸭肉味甘、性微凉,能补阴益血、清虚热,《医林纂要》曰:“去劳热,故治咳嗽。”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1、B2、B5等。本膳可补肾温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疗婴儿肾虚久咳,见咳痰清稀,喘促不宁,体弱多病,秋、冬咳喘加重。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注意事项:本膳以补见长,适用于虚性咳嗽,若婴儿在患外感或咳嗽痰稠,或在发热期时均不宜选用。 8剑花猪肺汤(专治:咳嗽 ) 用料:剑花25~30克、猪肺1具。 制法服法:将猪肺洗净,挤除泡沫,切块,起油锅,加生姜爆炒后入砂锅。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汤,调味后饮汤,猪肺可作佐餐用。剑花先用水浸至柔软,除去泥沙,与猪肺同煮1~2小时。 调味后饮汤,余者可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剑花又称霸王花,性味甘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常用治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腮腺炎。配合猪肺起到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 用治秋冬肺燥于咳,口气臭秽。 注意事项:此方为民间常用食谱。主要以肺燥偏有痰火者更宜,咳痰清稀,大便溏烂婴儿不宜食用。

9南杏桑白猪肺汤 (专治:咳嗽 ) 用料: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1具(约250克)。 制法服法:将猪肺洗净,挤除泡沫,切块,起油锅,加生姜爆炒后人砂锅。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汤,调味后饮汤,猪肺可作佐餐用。 功效主治:猪肺味甘、性平,有补肺润燥作用。南杏味甘、性平,为宣肺润燥,止咳平喘的常用药。桑白皮性味甘寒,泻肺平喘。药理研究,其排出的多量氯化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本汤润肺止咳。 治疗肺燥干咳,口干鼻燥,少痰或无痰。 注意事项:本膳为民间常用食谱,一般入秋后服食。不但可治疗,且有预防肺燥的效果,无病婴儿也可常食 10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汤 (专治:咳嗽 ) 用料:沙参50克,玉竹、莲子、百合各25克,鸡蛋1个。 制法服法:将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洗净,同鸡蛋连壳一起下锅,同炖半小时,取出鸡蛋除壳,再同炖至药物软烂。 食鸡蛋饮汤,可加糖调味。 功效主治:本汤所取中药均是润肺养阴,健脾和胃之品,特别是鸡蛋,不但食疗价值高,且能补阴除烦,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阴伤,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用于治气虚久咳,肺燥干咳,见咳嗽声低,痰少不利,体弱少食,口干口渴等。 注意事项:脾虚湿盛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11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汤 (专治:咳嗽 ) 用料:沙参50克,玉竹、莲子、百合各25克,鸡蛋1个。 制法服法:将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洗净,同鸡蛋连壳一起下锅,同炖半小时,取出鸡蛋除壳,再同炖至药物软烂。 食鸡蛋饮汤,可加糖调味。 功效主治:本汤所取中药均是润肺养阴,健脾和胃之品,特别是鸡蛋,不但食疗价值高,且能补阴除烦,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阴伤,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用于治气虚久咳,肺燥干咳,见咳嗽声低,痰少不利,体弱少食,口干口渴等。 注意事项:脾虚湿盛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12丝瓜粥 (专治:咳嗽 ) 用料:丝瓜500克、粳米100克、虾米15克、姜葱适量。 制法服法:丝瓜连皮洗净切块备用。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丝瓜、虾米及其他配料。 供早、晚餐食用。 功效主治:丝瓜味甘性凉,能清热此痰、凉血、解毒,含皂甙、丝瓜苦味素瓜氨酸、木聚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e等成分。 与粳米、虾米等同用,有清热和胃,化痰止咳作用。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并作,或有发热烦渴,痰色黄稠,“咽喉肿痛。亦可治痈疽初起或病后热毒末清。 注意事项:因丝瓜寒滑,体弱婴儿或脾胃阳虚,常便溏腹泻者慎用。咽喉疼痛或用治痈疽诸症,则宜减去虾米。

13雪梨炖冰糖 用料:雪梨1~2个,冰糖30~60克。 制法服法:将雪梨去皮、核,与冰糖置瓷杯内,隔水炖至冰糖溶化。 食梨饮汁,晚饭后食用。 功效主治:梨子润肺清热、生津止渴,与冰糖同用,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治疗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唇干咽干。 注意事项:咳嗽有痰者不宜。脾虚痰湿者慎用

感寒咳嗽服用杏苏糕。做法:取面粉适量,经过发酵,揉制成3-5块;将杏仁15克泡去皮研压成粉,加适量红糖拌匀,撒于糕面上,再将新鲜苏叶3-5片洗净覆于糕上,置锅上蒸,熟后取食,每日1~2次。

风热咳嗽初病时可试用金银花冲鸡蛋:鸡蛋1个,打入碗内;金银花15克加水200毫升,煮沸5分钟,取其汁冲蛋,趁热1次服完。

气虚咳嗽发病时可服用胡桃人参汤:胡桃肉20克(不去皮),人参6克,生姜片3片,加水适量同煎,取汁200毫升,去姜,加冰糖少许。每日1次,睡前温服。痰多或痰中带血时勿服。

阴虚咳嗽糯米30克,杏仁10克,阿胶15克,马兜铃10克,用水先煎杏仁、马兜铃,去渣后取汁同糯米煮粥,阿胶烊化为汁,兑入粥中,加冰糖服用。

痰湿咳嗽服用苏子茯苓苡米粥:苏子15克,苡仁米60克,茯苓粉15克,煮粥每晚服食。苏子用净纱布包入,食时弃之。

五会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经穴别名·五会 3.1 人迎穴的别名·五会 3.1.1 五会的别名 3.1.2 出处 3.1.3 特异性 3.1.4 穴名梁高解 3.1.5 所属部位 3.1.6 人迎穴的定位 3.1.7 取法 3.1.8 穴位解剖 3.1.8.1 层次解剖 3.1.8.2 穴区神经、血管 3.1.9 人迎穴的功效与作用 3.1.10 主治病症 3.1.11 刺灸法 3.1.11.1 刺法 3.1.11.2 灸法 3.1.12 配伍 3.1.13 文献摘要 3.1.14 研究进展 3.2 百会穴的别名·五会 3.2.1 百会穴的别名 3.2.2 出处 3.2.3 穴名解 3.2.4 特异性 3.2.5 所属部位 3.2.6 百会穴的定位 3.2.7 百会穴的取法 3.2.8 百会穴穴位解剖 3.2.8.1 层次解剖 3.2.8.2 穴区神经、血管 3.2.9 百会穴的功效与作用 3.2.10 百会穴主治病证 3.2.11 刺灸法 3.2.11.1 刺法 3.2.11.2 灸法 3.2.12 百会穴的配伍 3.2.13 文献摘要 3.2.14 百会穴研究进展 3.2.14.1 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3.2.14.2 退热作用 3.2.14.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2.14.4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2.14.5 对痛阈的影响 3.2.14.6 对胃分泌的影响 3.2.14.7 对脑电图的调整作用 3.2.14.8 治疗子宫脱垂 3.2.14.9 治疗小儿脱肛 3.2.14.10 治疗美尼尔综合征 3.2.14.11 降低cGMP 3.2.14.12 降低尿素氮含量 3.2.14.13 对性激素的影响 3.2.14.14 矫正胎位 4 经外奇穴名·五会 4.1 五会穴的定位 4.2 主治病证 4.3 刺灸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会

1 拼音

wǔ huì

2 概述

五会:1.经穴别名;2.经外奇穴名。[1]

3 经穴别名·五会

五会为经穴别名[1]。

3.1 人迎穴的别名·五会

穴位 人迎 汉语拼音 Renying 罗马拼音 Jenying 美国英译名 Weled by Ma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T9 日本 9 法 国 莫兰特氏 E9 富耶氏 德国 M9 英国 S9 美国 St9

人迎为经穴名(Renyíng ST9)[2]。别名天五会、五会[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2]。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此穴在人迎脉部位,故名人迎[2]。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胸满气逆,呼吸喘鸣,瘿气,喘息,食不下,支

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咯血,眩晕,胸闷气喘等。

3.1.1 五会的别名

天五会(《针灸甲乙经》),五会(《铜人针灸经》)。

3.1.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人迎各一。

3.1.3 特异性

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3.1.4 穴名解

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之会,此穴在人迎橡歼尺脉部位,故名人迎[2]。

3.1.5 所属部位

颈[4]

3.1.6 人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人迎在颈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改弯搏动处[5][6]。

人迎位于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颈总动脉处[3]。

人迎穴位于颈部,横平喉结,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2]。

人迎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人迎穴的位置

人迎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人迎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人迎穴的位置(肌肉)

3.1.7 取法

仰卧去枕,侧头取之[2]。

正坐仰靠位,当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动脉后取穴[7]。

正坐仰靠,与喉结相平,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距喉结1.5寸处取穴。

3.1.8 穴位解剖

人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动脉三角。皮肤由颈丛的颈横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神经以外,还有颈前浅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针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喉结水平,穿皮肤、皮下组织深进颈动脉三角。该三角内,有颈深筋膜形成的颈动脉鞘,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二者之间后方的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襻位于颈动脉鞘的表面或鞘内。

3.1.8.1 层次解剖

皮肤一皮下组织和颈阔肌一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前缘一颈固有筋膜深层和肩胛舌骨肌后缘一咽缩肌[2]。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6]。

3.1.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面神经颈支和颈前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舌下神经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再深层有颈血管鞘(鞘内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干),鞘后有颈交感干经过[6]。

布有颈皮神经及面神经颈支,深层为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的分歧处[3]。

3.1.9 人迎穴的功效与作用

人迎有利咽散结,理气降逆的作用。

人迎有疏调气血、清咽利膈、消肿散结等作用[2]。

人迎、寸口、趺阳3大动脉,在中医脉诊中居于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脉也。人得天地之气而成,水谷之气而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迎位高可以迎受天气,经穴属胃可以迎受地气。胃为水谷之海,阳明多气多血。五脏六腑既可迎受其气,使“气凝为人”。[8]

3.1.10 主治病症

人迎穴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胸满气逆,呼吸喘鸣,瘿气,喘息,食不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咯血,眩晕,胸闷气喘等。

人迎穴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6]。

人迎主要用于治疗胸肺、颈项等部疾患:如胸满气逆、呼吸喘鸣、咽喉肿痛、瘿气、喘息、食不下,以及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等[2]。

人迎主治咽喉肿痛,咯血,喘息,瘰疬,瘿气,以及高血压等[3]。

人迎穴主治头痛,眩晕,咽喉肿痛;瘰疬,瘿气;胸闷气喘[7]。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

2.呼吸系统疾病:咽喉炎,扁桃腺炎,声带疾患,哮喘,肺结核,咯血;

3.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大,雷诺氏病。

3.1.11 刺灸法 3.1.11.1 刺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6][7],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发散散[7]。

一般直刺0.3~0.5寸,避开动脉[2]。

直刺或斜刺0.3~0.5寸,避开颈动脉[3]。

注意:人迎穴不宜深刺或强 *** ,或留针时间过长,以免发生反射性休克[2]。

3.1.11.2 灸法

禁灸[2]。

不宜灸[6]。

3.1.12 配伍

临床常以人迎配曲池、足三里治疗高血压[2]。

人迎配曲池、太冲,治高血压[7]。

人迎配天突、膻中,治喘逆[7]。

人迎配内关、太渊,治心悸[7]。

人迎配天突、合谷、中封、内庭,有涤痰散结的作用,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人迎配太冲、曲池,有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高血压。

3.1.13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针灸甲乙经》:阳逆霍乱,刺人迎。胸满呼吸喝,穷诎窘不得息,刺入人迎,入四分,不幸杀人。

《备急千金要方》:凡霍乱,头痛,胸满呼吸喘鸣,穷窘不得息,人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吐逆霍乱,胸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

《针灸聚英》:足阳明、少阳之会。

3.1.14 研究进展

降压作用:

针刺人迎对血压的影响十分显著,无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血压或实验性高血压(如夹闭麻醉家兔一侧颈动脉,使血压反向性增高)都有明显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明显[7]。

指压或针刺人迎穴,均能使血压显著下降,心率减慢,后者可被阿托品阻断[2]。

治疗急慢性咽喉炎:

于人迎穴注射清开灵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物,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0%以上[7]。

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

选取双侧人迎,配合双侧颊车、廉泉,人迎直刺1寸,平补平泻,留针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30 d,总有效率达90.47%[7]。

3.2 百会穴的别名·五会

五会指百会穴[1]。是将“三阳五会”误分二名[9]。出《针灸大成·行针总要歌》。

穴位 百会 汉语拼音 Baihui 罗马拼音 Paihui 美国英译名 Hundred Meeting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20 日本 20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9 富耶氏 IVG19 德国 LG19 英国 Gv20 美国 Go20

百会为经穴名( Bǎihuì GV20,DU20)[10][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巅上(《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三阳五会(《针灸甲乙经》),三阳(《针灸大全》),五会(《针灸大全》),顶上(《脉经》),泥丸宫(《本事方》),天满(《针灸资生经》),维会(《针经标幽赋》)。属督脉[10]。百会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0][12]。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10]。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10]。百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神志及气虚下陷等疾患:如头风,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小儿惊痫,脱肛,泄泻,痔疾,头痛,头胀,昏厥,眩晕,癫狂,痫证,癔症,瘛疭,阴挺,痔疮,中风失语,健忘,不寐,颠顶痛,面赤,垂涎,中风不语,心烦,失眠,惊悸,久泻,痢疾,小儿夜啼,小儿急慢惊风,恶风寒,疝气,喘息,虚损,现代又用百会穴治疗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低血压,神经性头痛,美尼尔综合症,老年性痴呆,内脏下垂,脑供血不足,休克,中风后偏瘫等。

3.2.1 百会穴的别名

巅上(《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三阳五会(《针灸甲乙经》),三阳(《针灸大全》),五会(《针灸大全》),顶上(《脉经》),泥丸宫(《本事方》),天满(《针灸资生经》),维会(《针经标幽赋》)。

3.2.2 出处

《针灸甲乙经》: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督脉足太阳之会。

3.2.3 穴名解

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10]。

百,《说文》:“十十也”,乃众多之称。会,有会合之义。穴在人体至高正中之处,百脉百骸皆仰望朝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也,故曰头为诸阳之会。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名“百会”。所谓“天”者,以其居人身之最上也。所谓百神者,有关全身之神识也。[8]

本穴曾名为昆仑。盖头为昆仑,以中国地势论,境内群山以昆仑为巅首,所有山脉河流,多由昆仑披沥而下,故本穴别名“昆仑”。因足太阳经足跟后方外侧,另有“昆仑”穴位,故本穴“昆仑”之名因之不传。[8]

3.2.4 特异性

百会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0][12]。

一说百会为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的交会穴[10]。

一说百会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13]。

3.2.5 所属部位

头顶[14]

3.2.6 百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5]。

百会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12]。

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正坐取之[10]。

正坐位。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百会穴在督脉的位置

百会穴在头顶部的位置

百会穴在头顶部的位置

百会穴在头顶部的位置

百会穴在头顶部的位置

3.2.7 百会穴的取法

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10]。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10]。正坐取之[10]。

正坐,于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向前1寸处取穴,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15]。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3.2.8 百会穴穴位解剖

百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3.2.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10]。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16]。

3.2.8.2 穴区神经、血管

有滑车上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16]。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12]。

3.2.9 百会穴的功效与作用

百会穴具有熄风醒脑、升阳固脱的功效。

百会穴有醒神志、苏厥逆、平肝熄风、升阳固脱等作用[10]。

百会穴具有平肝熄风、醒神苏厥、升阳固脱的作用,故以治疗督脉病、神志病及气虚下陷证为主[13]。

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手足少阳、足太阳三阳经,以及足厥阴经和督脉交会于此。本穴是治疗督脉病、神志病,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和风热上攻引起的头部疾患的要穴。[13]

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又位于头顶部,可升提阳气,且督脉起于胞中,经 *** 部贯脊上行,足厥阴经筋结于阴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以及《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的治疗原则,百会穴是治疗气虚下陷证的常用穴。[13]

百会穴有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之功,主治头痛,眩晕,耳鸣,鼻塞,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8]

百会穴处人身最上,四围各穴罗布有序,大有百脉朝宗之势,犹地理学之世界屋脊,在人身则总摄阳经之汇也。后世以为治疗头部诸病之总穴。但以其地位至高,不免有如《易经》所云之乾元亢九之弊。故有时虽用泻法,而反升提。何则?因人身血气循环有压力亦有浮力。热邪与浮力结合,故有时降之不下也。故针家治头部诸病,多用此穴,兼取列缺、昆仑,以及其他下行之穴以佐之。俱用泻法,襄其下降之力,乃克有济,即上病下取之义也。有谓中医病理医理不切实际,盖以术者不明此理也,至若右病取左,左病取右,循其经也。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顺其情也。用寒远寒,用热远热,避其势也。诸般大法,术者最须留意。[8]

3.2.10 百会穴主治病证

百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神志及气虚下陷等疾患:如头风,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小儿惊痫,脱肛,泄泻,痔疾,头痛,头胀,昏厥,眩晕,癫狂,痫证,癔症,瘛疭,阴挺,痔疮,中风失语,健忘,不寐,颠顶痛,面赤,垂涎,中风不语,心烦,失眠,惊悸,久泻,痢疾,小儿夜啼,小儿急慢惊风,恶风寒,疝气,喘息,虚损,现代又用百会穴治疗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低血压,神经性头痛,美尼尔综合症,老年性痴呆,内脏下垂,脑供血不足,休克,中风后偏瘫等。

百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神志及气虚下陷等疾患:如头风、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小儿惊痫、脱肛、泄泻、痔疾等[10]。

百会穴主治头痛,昏厥,耳鸣,鼻塞,眩晕,癫狂,阴挺,脱肛,痔疮,中风失语等[12]。

百会穴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16]。

百会穴主治颠顶痛,眩晕,耳聋,鼻塞,目不能视,鼻衄,面赤,垂涎,中风不语,口噤不开;癫狂,痫证,癔症,瘛疭,心烦,失眠,惊悸,健忘;脱肛,阴挺;久泻,痢疾,痔疾;小儿夜啼,小儿急慢惊风;恶风寒,疝气[15]。

现代多用百会穴治疗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低血压等[10]。

治眩晕,健忘,头痛,头胀,脱肛,角弓反张,泄泻,阴挺,喘息,虚损,癫狂,痫症,癔病。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美尼尔综合症,老年性痴呆,内脏下垂,精神分裂症,脑供血不足,休克,中风后偏瘫、不语。

3.2.11 刺灸法 3.2.11.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12][10]。

平刺0.5~0.8寸[15][16],局部酸胀[15],可扩散至头顶部[15][15]。

注意:若小儿囟门不合及脑积水患者慎用[10]。

百会位于颅顶矢状缝之间,对5岁以下小儿和顶骨愈合不好的小儿不应针刺本穴,对于脑积水的患儿更应注意[15]。

3.2.11.2 灸法

可灸[10][1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12]。

可灸,强身保健可隔姜灸3~5壮,或温灸至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度[1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2.12 百会穴的配伍

百会穴配印堂、太阳、合谷治头痛[10]。

百会穴配神门、四神聪治失眠[10]。

百会穴配中脘、天枢(左侧)、气海、足三里治胃下垂[10]。

百会配脑空、天柱,有疏散风邪的作用,主治头风,眼花。

百会配胃俞、长强,有通调督脉,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痔漏。

百会配脾俞,有补脾健胃,温中止泻的作用,主治久泻滑脱下陷。

百会配水沟,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喜哭不休。

百会配水沟、十宣、足三里、内关、涌泉,治昏厥[15]。

百会配中脘、气海、足三里,治中气不足[15]。

百会配二白、精宫、长强,治脱肛、久痔[15]。

百会配内关、水沟,治休克[15]。

百会配后顶、合谷,治头项俱痛[15]。

3.2.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百会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小儿脱肛久不瘥,风痫,中风,角弓反张,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盛则吐沫,心烦惊悸健忘,痎疟,耳鸣,耳聋,鼻塞,不闻香臭。

《针灸大成》:主头风中风,言语謇涩,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无心力,痃疟,脱肛,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多哭,语言不择,发时即死,吐沫,汗出而呕,饮酒面赤,脑重鼻塞,头痛目眩,食无味,百病皆治。

《圣济总录》:凡灸头顶,不得过七壮,缘头顶皮薄,灸不宜多。

《太平圣惠方》:若频灸,恐拔气上,令人眼暗。

《普济》:北人始生子,则灸此穴,盖防他日惊风也。

《类经图翼》:若灸至百壮,停三五日后绕四畔,用三棱针出血,以井花水淋之,令气宣通,否则恐火气上壅,令人目暗。

《胜玉歌》:头痛眩晕百会好。

《杂病歌》:乃若脱肛治百会,灸至七壮是尾穷,此疾须用治三穴,随年壮兮灸脐中。

《玉龙歌》: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3.2.14 百会穴研究进展 3.2.14.1 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研究发现百会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艾灸百会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3.9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3 mmHg,降压作用良好,而对失血性休克的动物则有升压作用,如血压下降20~30 mmHg,稳定后,针“百会”30 min,血压即可上升,大部分上升超过35 mmHg。[15]

灸犬“百会”,对实验性休克有明显的升压作用[10]。

3.2.14.2 退热作用

如给家兔注射牛奶后,针刺“百会”( *** 5min,间隔10~15 min再刺,连续操作1~3h),对开始发热者有抑制效应,对发热已达高峰者有迅速降温作用。[15]

针刺发热家兔百会穴,有明显退热作用。如果封闭该穴,却无退热作用。

3.2.14.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艾灸“百会”、“肾俞”可升高白细胞、血清补体含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艾灸前后差异显著(P<0.01)。针刺常态家兔“百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针刺补泻对家兔血浆cAMP、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含量呈明显双向改变,cAMP尤为显著,主要呈负性影响,cGMP主要呈正性影响,cAMP/cGMP亦朝负向波动,泻法略大于补法。[15]

3.2.14.4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观察320例患者针刺百会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分别于针刺前、后30 d测定红细胞比容、血液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等五项指数。结果:针刺后,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其余指数均显著下降,与针前比较P值分别小于0.01与0.05。说明针刺百会有明显改善细胞结聚和血液黏度的作用。[15]

3.2.14.5 对痛阈的影响

用百会透曲鬓和前顶透悬颅的方法,观察偏瘫患者的痛阈改变。结果:患侧和健侧上下肢痛阈均下降。患侧上下肢的痛阈从针后5 min已明显下降,一直延续到40 min以后;健侧上下肢从针后5 min开始也有下降,20 min时较明显,到40 min时则有回升,各测定时间点痛阈均没有患侧变化大。[15]

3.2.14.6 对胃分泌的影响

用重手法针刺巴氏小胃狗、海氏小胃狗的“百会”,对肉粉、组胺引起的胃液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15]。

3.2.14.7 对脑电图的调整作用

针刺癫痫大发作病人百会,可使紊乱的脑电活动节律趋向规则或使电位降低,即对患者脑电图有调整作用[10]。

3.2.14.8 治疗子宫脱垂

隔附子片灸3~4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2.14.9 治疗小儿脱肛

配长强,先温和灸5分钟后,再行雀啄灸1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即可。

3.2.14.10 治疗美尼尔综合征

取百会,行艾炷无瘢痕灸,以感到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为度。

3.2.14.11 降低cGMP

针刺百会穴,不论是补法组或泻法组,均能使多数患者明显增高的cGMP下降,并趋于正常。

3.2.14.12 降低尿素氮含量

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艾灸百会可降低尿素氮含量[8]。

3.2.14.13 对性激素的影响

以放免分析技术观察针刺百会穴对健康育龄妇女卵泡早期血浆中雌二醇、孕酮和睾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提示,在双向性影响基础上,主要倾向是孕酮和睾酮明显升高,雌二醇偏高。[8]

3.2.14.14 矫正胎位

艾灸百会穴还有矫正胎位的效应[8]。

4 经外奇穴名·五会

五会为经外奇穴名[1]。出《江苏中医》。位于眼内眦之鼻侧0.1寸,与眉内端之连线之中点处[1]。左右计2穴。主治高血压[1]。

4.1 五会穴的定位

经外奇穴五会位于眼内眦之鼻侧0.1寸,与眉内端之连线之中点处[1]。左右计2穴。

4.2 主治病证

经外奇穴五会主治高血压[1]。

4.3 刺灸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千与千寻完整版(千与千寻国语版下载)

下一篇: 奇才公子女主角都有谁(奇才公主闯天下)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