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经过是怎样的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经过是怎样的以及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对应的成语是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大家都听说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你知道这句话的典故吗?2、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听说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你知道这句话的典故吗?
生活中,每当人们做事突然有人阻拦时,常会顺嘴说出纤谈这样一句话“唉,怎么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呢?”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程咬金又是何许人也?
喜欢听评书《说唐演义》的朋友知道,程咬金又叫程知节,济州东阿人(今山东东平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大大咧咧,但有时还粗中有细,爱耍点滑头,有点类似《三国》的张飞和《水浒》的李逵。
据评书记载,程咬金刚出道时,和朋友尤俊达一块练武艺,当时他挑了一柄长板斧,可因他记性不好,学了好几天也没有学会半招。
一天晚上,他早早睡去,梦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神仙,教他如何使用板斧,程咬金于是在梦中一板一眼地操练起来。哪知,他勉强记住前三招,便被人给叫醒了。
虽然只学会三板斧,但毕竟是神仙所教,加上程咬金力大过人,一般人还真就打不过他。
当程咬金临阵对敌时,他怕连这几招也忘了,便将三板斧分别取了个好记的名字:
第一斧:劈脑袋,即用大斧向敌人的天灵盖从上劈下,如果敌人举兵器拦挡,将被震得虎口流血,心惊胆战,兵器若是烂点,也就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第二斧:鬼剔牙,若第一招被对方闪过,等二马一错蹬,程咬金便会调转斧头,凭借后面的斧纂,直插敌人的面部,若是未加小心,也就即刻凉凉了。
第三斧:掏耳朵,敌人如果以铁板桥闪过第二招,那程咬金便等他一起身,乘势抡起板斧,直接横扫过去,劈向对方的侧脸,那后果也是可想而知。
因这三招他平时练得熟络,打斗时速度也快,常使敌人措手不及,轻则逃跑,重则丧命,为此,他后来辅佐唐王李世民统一天下,立下很多战功。
话说程咬金刚学会三板斧,便在尤俊达的鼓惑下,干了一件“劫王杠”的惊天大事。
原来,隋炀帝杨广手下有个靠山王杨林,搜刮了16万两雪花白银,委伍侍托大太保罗方、二太保薛亮押送到京都长安,敬献给皇上。
强盗出身的尤俊达得知消息后,便想劫了这笔不义之财。经过一番细致谋划,他让程咬金带人埋伏在半路,他亲自前去诱敌。
结果,罗方、薛亮二人果然上当,在赶跑了劫道的尤俊达,继续行至大山隘口时,突然撞见杀出来的程咬金,那程咬金一声断喝,震得是地动山摇,罗、薛二人猝不及防,匆忙上前应战,怎知程咬金三板斧抡开,万夫莫当,打得二人是屁滚尿流,掉头就跑。
这时,尤俊达也趁机杀回,一鼓作气的抢走了所有的王杠银。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由此流传民间,逐渐成为一句俗语。
那罗方、薛亮二人逃回去后,向杨林哭诉一番,杨林震怒,下令山东官员务必百日内抓住劫银响马,这才引出历城好汉秦琼毁橘碰外出查访,众多英雄结拜反山东,后聚义瓦岗寨,掀起轰轰烈烈的反隋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