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达斡尔族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达斡尔族是什么民族的后裔,以及达斡尔族是什么人的后代,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达斡尔族是什么的相关图片

达斡尔族是什么民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讨浯儿河(今洮儿河),明初迁往黑龙江以北;17世纪中叶因中俄边疆战事,清政府为巩固后方,达斡尔族最初迁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贝加尔一带。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东北和新疆边境城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的状况。

达斡尔族民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达斡尔族人口约12万余,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鄂温克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疆塔城一带。达斡尔族被认为是辽代契丹族的后裔,其先民发祥于黑龙江北岸。新疆达斡尔族是十八、十九世纪从黑龙江迁徙而去的。这个曾经过着渔猎游牧生活的民族,已演化为主要从事农耕的民族。

达斡尔族民族概况是什么?

达斡尔族人口约12万余,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鄂温克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疆塔城一带。达斡尔族被认为是辽代契丹族的后裔,其先民发祥于黑龙江北岸。新疆达斡尔族是十八、十九世纪从黑龙江迁徙而去的。这个曾经过着渔猎游牧生活的民族,已演化为主要从事农耕的民族。

达斡尔族的民族简介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1992人。

【语言文化】

“达斡尔”的意思说法不一,有的说“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有的说“达斡尔”意即“长宫”、“原来长座位置”,是达斡尔人对先人建立的“辽国”和“长国”的宫廷生活时常怀念。达斡尔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达斡尔语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达斡尔语与蒙古语族的其他亲系语友的语言有许多共同的语法特点和相同、相近似的词汇。

达斡尔族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已搜集的用满文拼写的达斡尔语手抄本中,有清代达斡尔文人阿拉布丹的《蝴蝶花的荷包》、《四季歌》、《戒酒歌》等数十篇优秀作品。世代相传的民间美术、剪纸、刺绣、玩具等,是妇女们的手工艺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传统的曲棍球运动,近年来获得很大发展,该族曲棍球队员成为国家队主力之一,该族所在地区享有“曲棍球之乡”的声誉。

【宗教信仰】

达斡尔族人曾多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供天神、山神、火神、河神、财畜神、祖神等。原来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萨满主持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达斡尔族过去以自然界为崇拜对象,每年阳历五月,屯众杀牛或猪祭天、地、山、川诸神。每个家庭均有一个专司祭祀的萨满,除祈祷、祭鄂博(一种山神)外,甚至以巫术治病,届时要杀牛、羊,同时还要奉送许多食品。如奶皮、奶油及各种糕点,如今祭祀活动已不多见。

达斡尔族大多信仰多神教,供奉天神、山神、火神、财神、祖神等。由于达斡尔族居住在祖国各种文化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加之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变迁,因而形成了他们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特征。达斡尔族的物质生活、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所表现的,正是这种农、牧、渔、猎多种文化兼容的特点。

【饮食习惯】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

肉食过去曾以野生动物为多,有狍子、鹿、驼鹿、野猪、黄羊和飞龙、沙鸡、野鸡等。随着狩猎业减少,家养的猪、牛羊、鸡成为主要肉食。达斡尔族喜爱吃手把肉和片白肉。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

达斡尔族房前屋后常种有各种蔬菜,除了大量应时吃用外还加工成酸菜、咸菜、干菜,以备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将豆角和西葫芦削成细长条,晒干后编成股储存。达斡尔族妇女还采集柳蒿菜、山葱、山芹菜、黄花等野菜,煮熟食用。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煳味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达斡尔族妇女还喜把采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为合成粉,饮用时冲入开水,拌白糖做成类似面糊的饮料饮用。味道可口。

【主要节日】

春节,达斡尔族称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有的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初一开始拜年,拜年的人一进门就要打开主人家的锅,抢吃年糕,表示亲密无间,然后吃猪寿子、手把肉,妇女之间要互相赠礼,礼物有烟叶、奶皮、糕点和冻肉,春节一直过到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是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达斡尔是什么啊?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在浴血奋战了半个世纪之后,离开了世居的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嫩江流域。人口12.14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达斡尔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辛亥革命后普遍使用汉文,也有人兼用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文。信仰萨满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达斡尔族以狩猎和农业为主,渔业也比较发达。

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1952年开始建立自治乡,1958年8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县。

简要叙述达斡尔族概况?

达斡尔族人口约12万余,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鄂温克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疆塔城一带。达斡尔族被认为是辽代契丹族的后裔,其先民发祥于黑龙江北岸。新疆达斡尔族是十八、十九世纪从黑龙江迁徙而去的。这个曾经过着渔猎游牧生活的民族,已演化为主要从事农耕的民族。

达斡尔族的资料

据一九九八年统计表明,新疆有达斡尔族5万8千人,主要聚居在塔城县,霍城、乌鲁木齐也有少许,他们大多是清朝从东北调遣来的驻防军的后代,以农为主。达斡尔族有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又是一个喜爱艺术的民族。

达斡尔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新疆的达斡尔族人由于长期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劳动,相当一部分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等语言。达斡尔族在清代借用满文,辛亥革命后普遍用汉文。

达斡尔族服饰近似蒙古族。包含以面食为主,喜食肉、奶。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禁止通婚。男女缔结婚姻,要经过订婚、过礼、迎娶三个阶段。按传统习惯,男方迎着初升的太阳去接新娘,预祝新的家庭如旭日东升,永远幸福美满。

丧俗实行棺殓土葬,死者的儿女要带孝、服孝。过去还有男人死后杀马、女人死后杀牛殉葬的习俗。

尊敬长老,互助,好客,是达斡尔族人民的良好传统风尚。

达斡尔族宗教观念比较淡薄,过去曾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

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是。春节农历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要玩个通宵不眠。大年初一,人们一早就梳洗打扮,晚辈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人都往脸上抹黑。据说谁要是不往脸上抹黑,这一年就不吉利。

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达奥”,舞蹈“阿罕伯尔”,是达斡尔族人最喜爱的歌曲和舞蹈。

达翰尔是个什么民族?

塔城地区的达斡尔族,是清乾隆年间在塔城戌边的达斡尔族将士的后代。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就有达斡尔族官兵换防进驻塔城。同治初年,伊犁爆发农民反清起义,部分驻防伊犁的达斡尔族官兵突围后绕道俄国,抵达塔城。光绪九年(1883),塔城达斡尔族被改编为两营。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重建塔尔巴哈台绥靖新城的达斡尔族人有300多户。光绪十七年(1891),达斡尔族编为六旗驻守塔城。民国初年裁军,1917年,达斡尔族迁居今塔城市阿西尔一带屯耕。新中国成立后,塔城县设“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1990年,全地区有达斡尔族4474人,聚居在塔城市的有4324人。

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一部分人兼通汉、哈萨克、维吾尔等族语言,有“天然翻译”之称,现普遍使用汉字。达斡尔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刺绣、剪纸至今相传不衰。达斡尔族历史上曾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多祭“腾格尔”(天)、祭“鄂博”(即在山顶上用土或石垒成圆堆),每年农历五月祈求风调、人畜平安。新中国成立后,信教人数极少。从事农业生产的达斡尔族居住土木或砖木结构的平房,屋内砌有保暖御寒的火炕。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达斡尔族住单位统建的楼房或家属。

达斡尔族有在“哈拉”(部落)内部通婚的习俗,但不限制同其他民族通婚。男女缔结婚姻,经订婚、过礼、迎娶三步。婚礼俭朴,气氛活跃。

丧事施行棺殓土葬。达斡尔族人很重服孝,一般祖父、祖母、父、母亡,服孝3个月;伯父、伯母、叔、婶亡,戴孝2个月,5代以内的侄孙也要戴1个月孝;舅父、舅母亡,无子女戴孝时,由外甥服孝;丈夫死,妻给丈夫戴孝3年。服孝期内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不出远门。新中国成立后,服孝礼节已大为简化。

达斡尔族传统服饰近似蒙古族。女子旗袍和罩褂的领口、袖口和襟摆上,贴绣各种花纹的镶边,男女皮袍的襟摆沿边配上各种图案的装饰。新中国成立后,男性多着制服、西服达斡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和奶制食品,普遍食用蔬菜。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要祭祖、扫墓。除夕,欢乐通宵。一,晚辈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一直热闹到初正月十五。清明、端午、中秋节和十月初十的千灯节亦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达翰尔族居住在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地,主要习俗有:

居住

介字房,蔓子炕:达翰尔族的村落座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房舍院落修建整齐,多用红柳,桦木杆或柞条编织的篱笆围起来。房屋脊突出,形成"介"字,故称"介字房"。达翰尔人传统习俗以西为贵,西屋为居室,内有南,西,北三西大炕相连,组成所谓的"蔓子炕"。

婚俗

达翰尔族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择日送彩礼到女家,首次过礼称之为"察恩特",二次过礼称"托列"。察恩特要送7条生命:猪5口,马1匹,乳牛1头,还有白酒,糕点和奶皮等。托列则多半是未婚妻结婚时需要的布匹,服装和着饰等。婚前一个月左右,男方还要送小礼到女家,并一起吃"拉里粥",以示几日后可完婚。

婚宴上,男方陪客中一位长辈要捧一支箭致祝词:祝愿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祝愿新娘尊老爱幼并做事光明磊落,祝愿新郎带着这支箭外出行猎必能满载而归,名扬四方。

年俗

达翰尔人以过年为最隆重的节庆活动。农历腊月三十,白天要祭祖、扫墓、合家吃手扒肉给长辈敬酒磕头。除夕晚间,每家要在大门前点燃篝火,长者将大块肉等鲜美食物扔进火堆,表示对火神的敬奉,并视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屋里要灯火通明,人们要通宵不眠。

正月初一清晨,各家要尽快吃完早饭,如拜年的人来了还没吃完,被认为是"堵住了饭碗",意味一年不顺利。

正月初一,妇女们要互物,外出作客不论男女,均须互相敬烟,对长辈,更得行"敬烟礼"。年初一延续赠礼至正月十六,其间,妇女们唱歌、跳舞、男子则玩"波依阔"(打曲棍球)。

服饰

一般是用毛朝外的狗腿皮缝制,以狗脖子皮或中皮制底,分别称作的狍皮袍则稍长些,扣子为铜质或用布条编结。达翰尔猎人穿用的是狍皮制作的毛朝外的长袍,并带上用狍子、狼或狐狸的头皮制成的毛朝外,兽耳耸立并嵌入两只眼睛的帽子,便于行猎时迷惑野兽。达翰尔妇女喜爱剌绣,常在长袍和坎肩的襟边,领口,袖口等处配饰绣花或各种图案的镶边;姑娘出嫁时,也必须穿上自做的绣花缎帮木屐。

"奇卡密"和"塔特玛勒"。达翰尔男子春秋两季穿的狗皮袍长至膝,前面开叉。达翰尔族人冬季穿的靴子。

娱乐

“波依阔”(类似现代曲棍球)、颈力比赛等是达翰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和现代曲棍球一样可以在草地上进行比赛,亦可在夜间进行,将木制的球内填充油质物,点燃后打火球,燃烧的火球在夜间东击西打、传来传去有如游龙戏珠,场面更加别致。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北京毛巾工作室(北京工作室)

下一篇: 兆欧表使用方法,兆欧表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