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关于荆浩六要的一些相关词条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我第一次赴林州太行山写生。太行山雄伟壮丽,气象开阔。那里的山村依山而建,古朴清幽。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我仿佛看到一位隐者在山间行走,时而驻足观望群峰,时而凝视着一草一木。这让我想到了唐末五代山水画大师、北方画风的创立者——荆浩。

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生于唐末,卒于五代梁初,沁水人。唐朝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国家陷入动荡之中,文人士大夫纷纷隐居深山,以避祸事。荆浩当时即在林州洪谷山中隐居,以乐山水。荆浩在山水画创作的同时,撰写了著名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因此,他也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通过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总结山水画技法及理论的第一人。

完善水墨山水技法、创立北方画风

荆浩长期在太行山中隐居。以太行山为代表的北方山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流传至今的《匡庐图》就代表了他的艺术风格。《匡庐图》,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立轴巨幅山水画。画面右上角有宋高宗所书“荆浩真迹神品”6个字,此图开创了山水画史上的两个“第一”。

荆浩《匡庐图》

荆浩《匡庐图》

首先,它是第一个采用“全景式”构图的立幅山水巨作,即以中景主峰为中心,上留天、下留地,通过近景的松石山坡、开阔的水面,加上远山和烟云,衬托出主峰的雄伟。由近至远,透过右下角的劲松,看到在水面之上一叶扁舟靠岸。顺着山坡小路而入山中,小桥流水环绕着屋宇院落,屋宇背后一道山泉飞流直下,呈现一片可观、可游、可居的全景山水之境。

其次,它是第一幅水墨山水画。《匡庐图》标志着水墨山水技法的成熟。此图勾、皴、点、染并用,画中用笔中锋为主,刚劲而凝重,皴法近似钉头和小斧劈并用。之后用水墨层层晕染,尤其是云水皆以水墨烘染,气韵生动,一变勾云水之法。用笔刚劲的山石与缥缈的云水形成刚柔相济的强烈对比,同时又融为一体,

可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综上所述,荆浩的《匡庐图》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山水画作品。它的出现确立了中国全景式山水画的格局,影响至今。之后南宋出现了截景式山水图式,但是作为“正大气象”的山水图式,“全景山水”一直作为主流构图形式出现在历代山水画家的笔下,因为只有“全景山水”图式才能充分表现山水画,才能充分表达画家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著作

荆浩除了能够创作出经典的水墨画作品外,他还是重要的山水画理论家。他的《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著作。

在此文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要”来自谢赫人物画的“六法”,直接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六个重要思想:

第一,“气”和“韵”成为后世山水画最为重要的思想体现。气韵通过“笔”和“墨”表现画面的意境和作者的修养,“气韵生动”成为一幅山水画的“灵魂”。所谓“心随气运”“隐迹立形”,强调的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第二,“思”和“景”是作品创作前的立意、构思。所谓“删拨大要,凝想形物”,就是通过“凝想”将客观景物提炼成为主观艺术形象。

第三,“笔”和“墨”。荆浩提出用笔要“虽依法则”,然后“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加上“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的墨法,才能表现出画家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思想。荆浩赋予了“笔墨”重要的新意,从此之后,“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画家独特艺术精神的代名词。

除“六要”外,荆浩还提出了“图真”,即写客观物象的“精神”;“度物象而取其真”,即通过表面看本质;“神、妙、奇、巧”四等画品;“筋、肉、骨、气”四势,言笔墨的运用;“无形”“有形”二病,即画既不能刻板,也不可虚无。

荆浩以实践与理论开创了北方画派,上接晋唐,下启五代、北宋,正是他的成就,才将山水画推向中国绘画的首席并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画种。他直接影响了关仝、李成、范宽,也正是由于这些画家的努力,铸就了中国山水画的第一座高峰——宋代山水画艺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荆浩六要的一些相关词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生僻字取名女(生僻字公司取名)

下一篇: hp台式的电脑(hp电脑怎么开机台式)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