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案(统编版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建议)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案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以及统编版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建议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人教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2、「」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课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梁甫行   (曹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 分钟) 师:同学们好!你们知道“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故事吗?(生谈)“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屏显:才高八斗、曹植)你了解他吗?(屏显:后人对曹植评价)  二、(   分钟) 1、简介作者 2、解题 3、 出示目标: (1分钟) 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笑唯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三、初读-----领略诗风,把握基调 ( 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往梁甫探寻吧,但在探求的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等。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 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 3、 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 出示《梁甫行》 诗歌(节奏停顿) 6、齐读诗歌一遍 师: 普希金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一碰世培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   再读——通晓诗意,读出韵味 (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梁甫,曹植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再读—通晓诗意,读出韵味。 1、(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返旅诗歌。 师备案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五、   品读——   体悟情感,含英咀华 (6分钟) 1、 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幻灯)品读——   体悟情感,含英咀华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好在哪里? 1、(屏显)1 古人讲究炼字,常常“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首诗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2 贾岛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首诗中哪些句子写得好,试赏析。 选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字),写一写。 我读----句(词),眼前浮现出了———————————————————————————————————的画面。 我读----句 (词), 体会到了诗人 ——————————————————————————————————的情感。 我读----句(词), 仿佛看到诗人 ——————————————————————————————————的形象。 3分钟后,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比谁回答准确。 2、学生自学,师巡视。2分钟后检测、交流。 (分析过程:a.让多名学生回答,并从诗中找出词句作证;b.其他同学加以补充;c.师引导辨析) 答案: 学生进行赏析,师适时点评、鼓励。 3、再读诗歌,要求读出作者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的感情。 (这一过程,板书) 六、想一想   感受诗之情  (8分钟) 师: 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诗歌的理解品读,我们一定会感觉到: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边海人民苦难的生活,将悲惨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来想一想(屏显)根据诗歌推测曹植生活的社会是怎样的?诗人写此诗的目的是什么?曹植作为一个王孙公子,为何会发出如此感慨? 所以,东方树《昭昧詹言》:“意厚词瞻,气格雄浑。” 七、结束新课 (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的“梁甫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曹植悲天悯人的情怀;不要忘记社会动乱带给人民的苦难;不要忘记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日子;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课教学设计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庭中有奇树》和《龟虽寿》。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庭中有奇树

   一、激趣导入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板书:庭中有奇树)

  【设计意图】由古代批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预设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灶渣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读出意境画面

  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歌之意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图。

  设问2: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预设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隐喊悄”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设问3:“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设问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渗闭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师小结: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情。同时,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妙处。

  【板书设计】

  龟虽寿

   一、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阅读。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语气: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说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

  预设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发共鸣,为下文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二、品读,读出诗歌之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预设

  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设问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预设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设问3: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预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

  师补充:这里,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设问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设问5: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预设

  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比喻,照应。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又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则互相映照。

  师小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定会流芳百世。什么时代都需要昂扬向上的情怀,什么时候都需要积极乐观的信念,让我们满怀信心,怀着昂扬的斗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采用问题引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继续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赠从弟(其二)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课件出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设计意图】朗诵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读通,感知诗作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通过抽查朗读,发现问题,教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预设

  断句: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节拍。

  押韵:本诗阅读时要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生按照指导再读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作阅读的语气和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设计意图】诗歌虽然为古体诗,但通俗易懂。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知内容,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人之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

  预设

  从弟即堂弟。题目的意思是写诗慰勉堂弟,写的内容是松柏树。

  设问2: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设问3: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预设

  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问4: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预设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衬托松的高洁。

  设问5: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预设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设问6: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预设

   第三、四句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师小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抓住字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品析诗歌情韵,读出诗味。

  【板书设计】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二、诵读,感知诗歌韵律

  1.题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

  2.读顺字音节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其二),从体裁上来说,这三首诗都是五言古诗,因而其节奏的划分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首诗应该是怎样的节拍呢?

  生:二三拍。

  师:其实,同学们可以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平仄。

  课件出示: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

  师:懂得了划分节奏和顿挫,还要读准语气。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同学们说说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预设

  沉缓、低沉。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体会语气语调。

  3.读懂诗词大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三、品读诗歌,含英咀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设问2: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预设

  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下面具体艰苦的生活由此而展开,起到了提挈全诗的作用。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设问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了烘托作用。

  设问4: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预设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白描、直叙的写法,不作雕饰,语言自然质朴。在展现海边贫民生活的时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小米折叠屏手机(千万别买折叠屏手机)

下一篇: 2023原神首充重置多久一次(原神首充双倍一共多少抽)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