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南城82岁革命烈属在宗祠里讲党史

关于【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南城82岁革命烈属在宗祠里讲党史2、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长兴红色人物史之华

1、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南城82岁革命烈属在宗祠里讲党史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5月27日上午,南城街道党工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文体党支部、水濂社区党委,在东江纵队宿营地水濂大雁塘宋氏宗祠,联合开展“听革命烈属讲党史”宣讲会。

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南城82岁革命烈属在宗祠里讲党史

宣讲会邀请了南城街道党工委宣讲团成员、革命烈士宋天生长子宋强,担任宣讲嘉宾。

82岁高龄的宋强精神饱满,思路清晰。他围绕王作尧和父亲宋天生的英勇事迹,讲述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和峥嵘岁月。

作为宋天生的后人,宋强的宣讲生动精彩,感染力强,令与会人员如同身临其境,深刻地体会到了地方革命力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同时激励与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好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坚韧品格,积极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去。

南城宣传部门党员郑佳表示,今天来到南城本土的红色阵地参加宣讲会,聆听了发生在本地的历史史实,深深感受到了革命老区人民优良的革命传统,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让人动容,作为年轻人的创业干事精神也受到了激励。

据悉,从4月开始,南城街道通过组建党工委宣讲团、党员志愿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党史专题宣讲。至12月底,街道将通过2个宣讲团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开展100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实现基层党组织“双宣讲、全覆盖”。

目前,南城各部门各社区已全面铺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工作,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5月27日上午开展的“听革命烈属讲党史”宣讲会,只是100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的其中一场,接下来,南城将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实现基层党组织“双宣讲、全覆盖”。

文字:刘志斌 通讯员:陈志高 张书贤

摄影:通讯员 李群

编辑:李世英

本文来自【东莞时间网-i东莞】,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2、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长兴红色人物史之华

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来源:长兴新闻网史之华同志在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期间,曾任中共长兴县委第二任县委书记从1941年春开始,先后六次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日寇占据的湖州城内执行艰巨任务,同年秋不幸被捕而壮烈牺牲史之华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南城82岁革命烈属在宗祠里讲党史

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

来源:长兴新闻网

史之华同志在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期间,曾任中共长兴县委第二任县委书记。从1941年春开始,先后六次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日寇占据的湖州城内执行艰巨任务,同年秋不幸被捕而壮烈牺牲。史之华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

卷入时代洪流,追求进步

夹浦镇环沉村,在长兴城北二十里,民国早期有一条小街,米店、药店、杂货店、蚕茧行两边分布,俨然是一个闹猛的小集镇。该村主要聚集了史、臧、钱、丁几个大姓,读书人比较多,知书达礼,公道正派,与贪官污吏对着干的人也多,国民党政府称环沉村是个“石屑窠”,不敢轻易横行。

在环沉村北村,有一户土生土长的农户,户主名叫史隆柏,家中有六七亩水田,自耕自种,食用有余;另有二亩桑地,平常也养两张蚕种,有空时自己缫丝。因蚕茧出售,谷米还可粜几斗给米行补贴家用,因此,家境还算宽裕。史隆柏粗通文墨,村上写个文书,婚丧事管账也经常叫他帮忙,为人热心,人缘很好。不知是名字谐音相近,还是耳朵有点背,人家都叫他“聋彭先生”,他也照常答应。隆柏先生婚后,先后生了两个儿子,相差3岁,大儿子叫致富,小儿子取名致华。

1921年,致华到了上学年龄,夫妻俩就将致华送到学堂里去读书识字,只希望长大后不要“钻田角落”,并没指望有大出息。致华先在村中清仙桥头的王承先塾馆里启蒙,墪师将其学名改为之华,字满生;9岁时转入设在村中庙堂里的小学读书。这个阿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特别是记性出奇得好,一个月就把《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12岁小学毕业,13岁时又考入湖州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9年下半年毕业时才十六岁,回到长兴先后在环沉、鼎甲桥、李家巷等地小学教书,为时两年时间。

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震动全国,长兴各界于9月28日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侵略东北三省。史之华在参加游行后,深感示威游行徒劳无用,必须杀敌报国。当年的下半年,他来到吴兴县立民众教育馆任通俗讲解员,开始以唤醒民众为己任。史之华开始阅读新文学作品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书刊,初步接触到马列主义学说。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发生后,成立于“一战”后的国际组织——“国联”派出调查团来沪居间调停,并未主持公道。激于义愤的史之华,遂以笔杆为枪,撰写了《国联调查团的阴谋》一文,揭露国联调查团掩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阴谋,并以此文作演讲稿向群众宣讲,为此招致吴兴县教育局的警告,被迫离开湖州。此后,辗转去嘉兴等地学校任教并继续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史之华为人正派,同情劳苦大众。因其时中共夹浦独立支部谋划农民武装暴动失败,反动军警在夹浦活动频繁,经常性地拉伕派米加重了农民负担。他有一次回到家乡,恰遇反动民团的兵痞拉扯一头农户家的黄牛,宣称这家农户欠交摊派的所谓“壮丁米”,欲以这头牛抵债。史之华挺身而出讲道理:“牛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耕田耙田都要牛,你把他家的牛拉去,叫他家怎样生活?”带头的军警不知史之华底细,又见史之华气势不凡,有些怯场;再加上史之华让他把账本拿出来核算,结果发现环沉村的“壮丁米”早就收过头了,只得悻悻而归。

民团回去后一打听,才知史之华仅是一名穷教书匠,不过是村民史隆柏的二儿子而已,就寻机准备抓他,给他点颜色看看。第二天,史之华在房里准备演讲资料,只听见外面嘈杂的脚步声,从窗户往外一瞧,有十几个民团的兵痞背着枪,就匆忙将资料往床底下一塞,从后门逃到丁寿余家。丁寿余老人回忆,当时他也没敲门,急急忙忙逃到阁楼上,用手示意叫他别出声。那些人冲到丁寿余家寻了一遍,不见人影,只好作罢。史之华因此连夜出逃,免遭毒手。

投入抗日大潮,矢志不渝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在嘉兴民教馆工作的史之华,会同好友陈向平一起配合战地服务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民教馆奉命解散后,史之华一度回到长兴,再去余杭、云和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在各县建立战时政治工作队。史之华在云和县参加政工队并任队长。同年4月,由陈向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云和县委青年部长,兼任县政工队党支部书记。

1938年11月,史之华任省合作工作队游击区直属分队队长,负责浙西敌后吴兴、长兴和安吉三县的经济调查任务。他以“斯非”为笔名,撰写了《浙西敌区的长兴经济调查总报告》,充分展示了他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才华,曾获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的赞誉。时任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吴兴、长兴、安吉、孝丰、武康、德清六县)专员的於树峦,在安吉递铺镇组建“二区抗战流动剧团”,委任史之华任团长,先后在递铺、梅溪、泗安、孝丰等国统区演出《魔窟》《打回老家去》等抗日话剧。

1940年3月,省合作工作队游击区直属分队改称省战时合作工作队浙西大队。次月,中共长兴县委秘密成立于长潮岕小学,史之华的党组织关系转入长兴,6月任县委宣传部长。其间,史之华等人在环沉村组建了粮食供给兼营合作社,在地方上开展类似扶贫、赈灾、救饥等公益事业,受到人民群众称赞。同年10月,史之华写的《调查总报告》由《中国农村》杂志第六卷八期战时特刊报道,该文揭露时弊,提出解决办法,深获《中国农村》编辑部的好评。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名义上虽是国共合作,但暗地里国民党顽固派排挤中共势力的活动暗潮涌动,中共党组织不得不秘密开展活动。至1940年下半年,苏南、浙西的国共磨擦加剧,合作抗战形势逆转,根据上级“隐蔽骨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已经暴露的县委领导相继撤离长兴,是年10月史之华接替何坚白同志任中共长兴县委书记。

为了安全转移党的干部,中共浙西特委和长兴县委开辟了浙西通向苏南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最重要的路段就在长兴。这条秘密交通线,由浙西(莫干山)到长兴后,分水、陆两条路线:陆路经泗安——长潮岕——煤山(白岘)——宜兴张渚——苏南;水路由虹星桥——竹园村——杭渎港——苏南太滆根据地。作为本地人的史之华利用人地两熟的条件,其间紧紧依靠群众,秘密设立交通站,为转移党的有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1月6日,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位于长兴的这条秘密水路交通线又成为从皖南突围出来同志们前往苏南以及运送军用物资、医药用品的重要通道。“皖南事变”前夕,原本公开开展活动的浙江省战时合作工作队浙西大队被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明令撤销,并欲查办队员,身为大队长的史之华处境险恶。幸亏队友事先及时得知消息并及时疏散,史之华和队员们幸免于难。史之华连夜回到环沉村,已经有人在门口四处张望,史之华当晚即带上9岁的侄子史文慧乘船离开。1941年2月,中共长兴县委书记一职由另一位长兴籍干部刘旦接任后,史之华护送几位党员干部亦到达苏南。

1941年3月,史之华的夫人郑求是返回家乡隐蔽,夫妇俩分别之际,史之华在一张照片后面题词:“我们即将别了,但有再见的时候。我们没有寂寞,没有苦闷,我们要更坚定地工作。工作要我们离开,我们就是愉快的分手,但我们是在一起的”,充分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自信。后来又在写给郑求是的一封信中说:“在黎明之前,天空更为黑暗,垂死挣扎的敌人也必然更为疯狂、凶残,所以一个革命同志,要随时随地准备接受一切严峻的考验——受刑、坐牢、流血,直到献出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表达出了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出入敌人巢穴,壮烈殉国

史之华和其他转移干部到达苏南后,安全又得到保障,原本可以待在根据地开展革命工作。但他了解到当时部队药品奇缺,类似奎宁、“消治龙”,“盘尼西林(青霉素)”之类的西药,只有到大城市才能买到,但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很难从苏锡常等地买到药品,以致不少伤病员因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救治。史之华得悉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到湖州去购买药品。

湖州,地处沪、宁、杭三角地带的中心,是浙西北通往苏、皖两省的门户,古城在日据时代成了日军在苏浙皖边区的指挥中枢,其风险可想而知。史之华经过缜密的调查,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先后5次由重兵把守的湖州西门往返,为部队购置了许多急需药品。但是在最后一次进城时遭遇变故。

1941年秋天的一个上午,约八九点钟光景,湖州西门桥外一位青年人慢条斯理地走进来。此人二十多岁,高挑个,白净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一股勃勃英气。他头戴礼帽,身穿长袍,左手提只小皮箱,右手高举“良民证”,很像个跑单帮的精明商人,大模大样进了城。走上黄沙路后不远,就向南一拐,来到同学、好友徐银轮家里。这已经是史之华第六次进入湖州城里。

接待史之华的是徐的妹妹徐月英和徐母,双方都很熟悉。但住在隔壁的徐月英的堂兄徐祥宝,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同日军宪兵队暗通款曲。史之华在前几次来湖州时,就认识了徐祥宝,所以对他也未加防范,未曾想到徐祥宝已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这次竟然直接向日军通风报信邀功去了。下午一点多钟,将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的史之华不幸在徐家被捕。

日伪特务虽然抓捕了史之华,但并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如获至宝的宪兵队队长周干成亲自组织审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史之华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身份,敌伪便想敲诈些钱财。当史之华的好友前去探望时,敌人要求用10条小黄鱼(金条)保释;后又放出信息,让湖州徐家拿两条金条去保。战乱年代,那位好友家境贫困,而滞留在家的徐氏母女,也仅靠典卖家具过日子,根本没有钱财打点。再因为史之华是秘密行动,组织上一时也音讯全无。

半个月后,消息传至环沉村。据丁寿余老人回忆,那天史家来了一个姓陶的维持会会长,告知史隆柏,其次子已被宪兵队抓进湖州监牢,带信给史家出18担大米去保释。当时,长兄早在1938年就遇害,家中只有父母和长嫂,18担大米对于遭过日军洗劫的史家来说不是小数字,正当史家想方设法东拼西凑时,史之华已经被凶恶的敌人杀害于湖州,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015年8月,为永远铭记抗日烈士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公布了浙江第一批抗日烈士和英雄群体名录,共40名烈士和1个英雄群体,曾任中共长兴县委书记的史之华同志名列其中。

(长兴乡贤文化工作组供稿)

本文来自【长兴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文关键词:东莞红色英雄人物,东莞红色事迹,东莞红色革命人物事迹,东莞红色革命人物,东莞南城革命烈士纪念碑。这就是关于《东莞市南城区先进红色人物,南城82岁革命烈属在宗祠里讲党史》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考研一区二区

下一篇: 文案素材配图(超好看的文案配图)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