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词,在最近十多年中,被“扭曲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可以说已经被叫“烂”了。假借 “创新”一词,滥竽充数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有很多新概念,甚至是有词无意的所谓概念创新,让企业无所适从。
创新,其本意十分伟大。回顾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创新一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时针指向远古,人类祖先们从钻木取火到火种罐,从石器到青铜器;来到近代,蒸汽机、电力、汽车、飞机、计算机、云服务,等等,人类社会一直在创新中持续发展着。所以我们说,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创新史。
可以肯定的是,创新是繁荣之母。然而,如此伟大的一个词,在近些年企业实践中,却被虚假的外衣所笼罩。带着噱头的创新,为了标新立异的创新,哗众取宠的创新越来越多,这促使我们冷静下来,不得不去思考创新的概念,理性对待创新,为创造中国创新力量拨云见日。
创新是什么?
那么,创新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产生,我们该如何用好创新这把利剑呢?
全球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及其重要性的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被誉为“创新经济学之父”。1912年,29岁的熊彼特在他的经典作品《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根据他的说法,创新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行为,如创新生产方法和组织,或引入新的生产要素。
熊彼特把创新总结归纳为5种类型(见图一)。
创新是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模式的组合,持续的结果是催生突然出现的 “创造性破坏”,这有助于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性破坏是一种不连续的现象,如工业革命期间从马车到火车的变化,所以,非连续性被认为是创新的一种特征。
创新产品。即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该领域的商业案例很多。比如彻底改变手机市场的iPhone,就是最显著的实例。如果回想一下传统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多年来的变化,应该很容易想象到 “创造性破坏”。
创新过程。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以前没有在行业中使用,包括采用其他行业的方法。比如服装行业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模式,中文直译为“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是指服装企业拥有自有品牌,从商品策划、设计、生产直到零售全部由总公司负责的一体化方式,主要有5个特征:
准确把握市场:快速直接地掌握消费市场信息;降低物流成本:最大限度简化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压缩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提高预测精度:提升了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实现高效供货;建设品牌:强调商品的更新速度,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优化资金流:实现资金快速回笼。在日本,服装领域的优衣库、家居领域的尼达利、时尚领域的JINS,都是采用该创新模式,获得巨大成功。
创新市场。不是单纯的现有客户或新客户开拓,而是指完全崭新的新领域新市场。比如智能手机的游戏APP,使用智能手机打游戏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领域并不是单纯的抢夺了移动游戏市场,而是之前完全没有打游戏习惯的人,由于有了游戏APP,变成了游戏用户。
创新供应链。开拓新的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或者确保获得资源的新路径新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3M公司创造发明的便签贴。本来是为了开发具有强力黏合作用的胶水,结果在实验中出现意外,出现了一种可粘贴而且容易撕下来的胶水,有员工突发奇想发明了便签贴,该产品已经为3M公司贡献了上千万美元的利润。
创新组织。通过对组织本身的改革,在行业中进行创新。比如通过与其他公司和组织合作创造新价值。组织创新不仅包括现有组织的结构改革,还包括启动内部创业。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现代营销理论也有很大影响,他的创新理论已经被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所接受和发展,包括以 “创新者的窘境”而闻名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克里斯坦森的理论透露了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不创新,必然灭亡。在1955年至2014年期间成功登上财富500强榜单中的企业,87%已经不在榜单中,甚至是死亡。
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创新被分为两类:可持续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大企业倾向于选择 “可持续创新”,这在经济上更为合理,因为它们有义务向利益相关者回报利润。然而,如果他们继续进行 “可持续的创新”,在某些时候,产品或服务将超过客户的需求,成为过度的规格。与此同时,如果有一家创业型公司推出的 “颠覆式创新 ”被市场所接受,最终将影响大企业提供的价值。
什么导致创新困境?
是什么导致了创新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优先考虑重视短期利润的客户和股东的意图;较小的市场不能满足大公司的增长需要;不可能分析一个不存在的市场;由于需要提高现有企业能力,结果导致无法开展不相同的业务;现有业务的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之间不一定有关联。事实上,不难想象,上述所有5个问题,对大企业来说确实都很麻烦。在创变时代,过往经验容易束缚创新思维。一个公司越是成功,就越是倾向于保守,就越需要勇气去展望未来,放弃过去的辉煌。柯达、诺基亚等企业的破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麻省理工”、福布斯以及波士顿咨询等机构,每年都会发布全球创新排行榜,各机构的评判标准各有差异,但看同一机构的连续几年榜单我们会发现,重叠的不超过50%。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并不持久。或者是因为很难确定他们的创新引擎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榜单评选团队会受当下热门产品和服务影响的主要原因。
如何衡量创新?
换句话说,“衡量创新”是一项模糊的任务,全球并没有统一的明确标准。但回归商业本质,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根本使命是“创造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财务影响。所以,创新投资收益率(ROII)应该是衡量创新比较合理的一个尺度。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衡量过去投资收益结果,也可以预测在创新方面的投资对未来收益的影响。
考虑到在衡量ROE(净资产收益率)方面,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利用各主要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在衡量创新收益率方面,我们可以引入同样的思考模式,为ROII找到一种更好的评价方法,具体分解为:
创新幅度(财务回报/成功的想法)创新成功率(成功的想法/所有尝试的想法)投资效率(所有尝试的想法/资本和商业投资)这样的分解,便于我们对企业多种创新战略进行评估,对希望评估公司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和投资分析家都有价值。
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解放了人类,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方法,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宏观层面如此,微观层面之于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
开发的通俗理解是:利用某种资源创造新的价值,或让某种资源变成可以利用。
企业的目标不是重复地、正确地做同样的事情,而是要创造性地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
这种创新活动,可以把看似可能性很小的1,演变成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的价值。换句话说,创新开发就是把一些不曾有的东西创造性地推向市场,提升价值。
开发活动的本质是一种连续性活动,在反复试验甚至是试错中寻找答案。依靠的不是“个人智慧”,是“集体智慧”。能否将“个人智慧”沉淀为可复制的“组织智慧”,对于创新工作来说十分重要。所以,企业必须要关注人才培养和打造能够培育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什么?
那么创新人才的特点是什么?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通常被定义为具有设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转化价值的技能。
2015年4月,日本企业经营者协会(Keizai Doyukai)发布了一份题为 《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的报告,在创新性人才方面,概述了以下四大能力素质。
设定课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发现问题,作为一个团队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韧性和勇气:能够直面挑战,克服困难而不逃避的能力。合作:尊重多样性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同时提高组织能力。沟通技巧:与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互动和真诚的学习的能力。全球领先的创新公司之一谷歌的前副总裁乔纳森则对公司需要的创新人才进行了如下定义:
分析性思维能力;沟通技巧;愿意尝试新事物;有能力在一个团队中工作;激情和领导能力。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需要理解“创新的本质”,并实施好创新管理。创新管理也是一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存的商业战略,但现实中,企业管理者们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这是因为创新没有一个成功的规则和范式。创新会受到人才、企业文化、商业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这种复杂性是成功的创新规则没有明确答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创新管理的本质是试图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创新的组织环境,尽管这并不确定会成功。
创新型组织有哪些特点?
那么,创新型组织有哪些特点呢?
人力资源的多样性;明确的方向和共同愿景;组织的开放性;容忍失败的文化;全情投入与娱乐精神;高网络密度的组织;独立思考和自驱行动;信息可视化。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主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会提出的目标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的创新能力还要显著提升,到2035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中国拥有全球最广泛的商业应用场景,这是我们的优势。通过创新谋求新发展,我们的机会很大。正如习总书记所论述的:“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创新,是开启美好未来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