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分析关于"珠歌翠舞"的解释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珠歌翠舞,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历史开讲#

1章

倦听陇水潺湲,蝉吟败叶,风露渐变,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暮宴朝欢。烟水茫茫,对闲窗畔。冻云黯淡天气 扁舟一叶,渡万壑千岩,恕涛渐息,樵风乍起,片帆高举,翩翩过南蒲。

说那汉高祖六年甲辰三月十三巳时,在蜀郡安南县(今四川成都乐山沿金沙江一带)的邓贤家里夫人朱氏正面临生产,邓家宅,一面临大河,一面背靠青山。宅子古树参天,草木葱郁。邓家在当地有田土房产。世代经商,颇有积累。

朱氏躺在沉重的大柏木的三层帘子掩映的床中正在生产,那穿梭在屋里屋外的几个女人是邓贤请来帮助接生的接生婆。此时一个接生婆端着一木盆血水出来,那早己站在青花布门帘外面的邓贤一边帮她掀开帘子一边迫不急待地问:

“生出来了吗?”

“娃儿的脑袋都露出来了……胖哒哒的,像是个大胖儿子……我到厨房去打盆热水。”

那接生婆边回答道,往后面的厨房里走去。

正在此时,邓贤听到门外街檐口传来自己的弟弟郑达的声音:

“快来看,今天我挖到个大宝贝了……”

这邓贤顾不得屋里头正在生产的妻子,连忙往外面跑去,一看,自己的兄弟与几个男人搬回来一块巨大的石头杵在那里:

“你嫂子正在里屋生产,你这么大呼小叫的干啥呢。”

“挖到宝贝了。”

只见兄弟邓达拿着手上的铁锤砸了几下那石头,接着裸露出一片晶莹剔透黄灿灿的颜色:

“是玛瑙!”

一片惊呼。

转尔又听见屋里传来洪亮的婴儿的哭声:

“恭喜老爷,夫人生了个大胖小子……娃儿开哭金银财宝堆满屋。”

又是那个接生婆大大咧咧的声音。

“快快,将这宝贝立在那街檐口的台阶边上……我这进去抱我的儿子去……”

边说着往里屋方向走去。

刚进到屋里,见到那个胖乎乎身材的接生婆双手捧着一个仰面朝天的浑身雪白的婴儿往自己这边走过来:

“才用热水洗得干干净净的。”

接生婆将那哇哇哭叫的婴儿递给他说道:

“取个响亮点的名儿吧。”

那接生婆摇曳着身体往回走着说。

“哦,之前早就取了的,怀他的时候说梦到在天上飞,说是个儿子便取名邓通。”

抱着儿子说道,高兴得不得了,走到夫人床边,见到夫人面色苍白,面带微笑地将婴儿轻轻的放在她怀里,一会儿便停止了啼哭,仿佛是咬着他娘的奶头了。

这郑贤又走到堂屋里,坐在屋当中的那张雕刻着图案的沉重的桌子边的高背椅子中,与那几个接生婆结算了接生的银子。又一边将她们送出门去。转身又往厨房走去,告诉那个正在忙着的老妈子:

“赶紧煮一大锅红蛋。左邻右舍的挨到都发去。”

且说这邓通头上有两个姐姐,他是郑家出生的第一个男孩,也是唯一的男丁。自他出生之后,他母亲再未曾怀孕过。

邓贤将那兄弟从金沙江边挖回来的巨大的玛瑙石杵立在家宅的门口,巨石常年闪炫光芒,仿佛给邓家带来的感觉是许多惊喜。捡到这块石头的时候邓通便出生。邓通生下来白白胖胖的,四肢皆长,眼鼻嘴皆是黄金分割无半点瑕疵。左右街坊四邻无不称赞其貌美惊艳。邓贤给其子取名郑通,希望他长大成人有通天的本事就是。小名:元孺。

邓家虽不是什么读书人家,但是无论为人经商皆是诚信诚实。在当地是有口皆碑的。邓通三岁时因为容貌洁净优美,家里人一味的把他宠着散养,让其自由生长。因为家宅的一面靠着一条大河,五岁的时候,一天便趁家人不注意,偷偷跑到河边玩耍,此时一条街上的几个妇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捣衣服的棒子噼噼啪啪响着。邓通无所事事地在沙滩上的乱石嶙峋中走着,也是夏天,阳光燎人,远处隐村,数行枫树。旭日下,几叶扁舟轻帆,水茫茫,天际远山。江水扑打上来,白哗哗的水沫溅到身上,可惜自己不会游泳,正有些无聊的时候,忽然见到前面不远处一块石头上站着一个女孩子,仿佛是与自己住一条的邻家女孩,站在那石头上,一个浪子打来,只见她摇摇晃晃了几下便被水冲下去了,见了,邓通急忙跑上去,也顾不上自己不会潜水游泳,卟通跳进水中,硬是将那女孩捞出来了。也沒什么大碍。原来那女孩的母亲正在河边洗衣服,她顺便来玩耍的。趁她母亲未发现自己跑开,发生了邓通救她出水这一幕。

说来也奇了,没有任何人指教邓通竟会在水里游泳,并且救了人。后来大人问他,他的自己在水里可以自在的玩耍。人们惊讶。

那个被他从水里救出的女孩姓朱,与邓通母亲同姓,住在邓通他们街上的尽头,父亲是这街上唯一一个私塾先生,追溯到祖上的话她们家算是书香世家。从前家中也有人在朝廷供事文官,到了她父亲这一辈才没落下来,从京城回来老家开了个私塾,平时也有那么几个学生,勉强维持生活。这女孩名朱益,人们管叫她朱妹,是家里的独生女儿。这事之后,邓家与朱家自然交往如一家人似的,邓贤便让儿子邓通去私塾读书,也读,邓通聪明,记忆非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平时里与朱妹一起读书习文,时常会趁大人不注意,二人便溜到江过玩耍。那邓通少有不下水的,便是任其发展,在当地人眼中成了玩水游泳的姣姣者。水上水里的功夫无人比美。

2章

高楼目断,斜阳平波远。天涯地角,小径红稀,芳郊绿遍,树色阴阴,春风不解禁杨花。翠叶藏莺,炉香静逐游丝转,深深院,青骢美少年。

且说这邓通的家人,见他天性喜水,在水中出入如同鱼一样活跃自然。再说郑通也逐渐地长大,家里索性就破例花银子给他置了一船只,由他撑船划水玩耍,后来他的叔叔邓达干脆做起了水上生意,就是在夏天的洪水季节到江边打捞起从上游那皇家建宫殿,建园林或者贵族建宅邸的砍伐森林伐木被冲落下来的木材,捞出来堆积在一起出售。

邓通小小年纪便与叔叔撑着船在江河行走,那水性练得出神入化的境界。邓通十五岁的时候,长得身体修长,肤白如玉,五官端正。这一年夏天,正逢朝廷拼命地在上游地区的森林里伐木,说是宫中正在建一座园林叫上林苑,那江面上大型的船只,当地人叫木筏子一片又一片,木筏子过后,江面上便飘浮着一根根的木头,都是那放木的船只上掉下来的。这邓家人便是从水中捞出这些木头,那邓通便是时常会在水里打转,将那些散落在水上的木头推到自家的船边,由船上的人组织捞上去。邓通小小年纪便是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经济。

再说邓通头上的两个姐姐,陆续地也出嫁了,知道家里的生意好,有铺子,又做着一本万利的在江上捞木材出售的生意,两个姐姐姐夫也都回来帮忙经过,将就那些不花本钱的木材,也在附近建了住宅,这邓家在这街上算是有头有面的衣食无忧的人家了。

这邓家的宅院在当地也是越建越宽阔,生意兴隆的时候,干脆将之前的老屋全部都拆了,再建起了一座庭院,父母与兄弟姐妹一起住在里面。

再说他们的宅邸也是与之前山乡瓦屋不可并题而说的话题。之前是一家人住在狭长的一片泥土筑起的瓦房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互相一目了然。现在的宅院是各家门李家户,分別住在一座大院里,上下左右的分别是几个独立的小院,相互见面也要转进转出的拐弯抹角走几圈。仿佛就是一座高墙大院内的别有天地。时值春季;

残寒消尽疏雨过,款款馀红花径斜,风沼紫皱燕穿庭,时值佳节清明后,庭前柳荫浓如烟,飞絮沾襟流水潺。

邓通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下河捕鱼捞虾的玩水,棹船。街上的人家并不看好他,可是这朱家人却是对邓通另眼相看,不是因为女儿朱妹小时候被邓通救过命,是因为他俩是同年人。邓通小时候常往河边跑,那朱家正好住在河边上方的街尾边,下去河边必须经过她家门前的巷道。大凡是邓通往河边跑的时候,路过那朱家门口,那朱妹便也飞跑出来,跟着邓通一块下河,还帮着邓通拎着捞鱼捉虾的竹篓,或者钓鱼的杆子。可谓是两小无猜地长大。这朱家夫妻也少有责怪。如今自己家的女儿早已到了出嫁的年纪,也曾有过媒人前来说媒的,但是女儿誓不同意。夫妻俩早就知道女儿的心思。

这邓通呢,因为家境殷实,甚至还有些富裕,给邓通说媒的人也是络于不绝。把邓通弄的不耐烦了,有一次这邓通竟当着他父母说道:

“我非朱妹不娶”。

邓通的父亲听了有些不解地问:

“你与那朱家女孩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你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念头?”

“我满十二岁那年不是你们给我过生日吗,她也来了吧……我看见她就有了这个念头,虽说我们小时候常常去那河边玩耍,她也上过我们家的那木船,看见我下水里捞木材,反正就是一块玩也没什么,可是那次我生日,平白无故闻到她头发上的茉莉花香味……”

“什么茉莉花香味呢……那是女儿家成熟了的味道。”

邓通的母亲笑着说道。

邓通欢喜,回到自己房间,坐在窗前,窗外,林打叶声,一蓑烟雨,风吹微冷,斜照归去,风雨无晴。窗悬明月,流水潺潺,心里暇想着。接着夜深后和衣而睡,第二日日上三杆方醒,坐起,感觉自己仿佛与那朱妹在梦里相见……浑身慵懒。

这日,邓贤夫妻俩二话沒说,紧接着抬起聘礼去那朱家,那邓通必须要看个究竟,心想那聘礼到底是去了朱家没有,于是悄悄跟着礼担也到了朱家门口,跑去后院爬上旁边的一棵树上往里望着,恰巧那朱妹的闺房正在这院内,从绿荫中看到她的身影,不大一会儿见到她的使女跑进去说了什么,两个欢喜起来;这朱妹真的是喜欢我的,邓通高兴地想着。欣喜若狂地一不留神从树上“叭哒”一声掉了下来,那院里的朱妹与丫头听了忙跑来开了门,见是邓通从墙上摔了下来,哈哈大笑起来……邓通的婚姻成了这街上人们口口相传的笑话。

果然两家皆大欢喜并立订了婚期。

单皋三禹德,文学尚忠诚,正万致元耀,秀州纪怀伦,仕仲单昌映,刚常道以仁,云兴芳自永,品节性宜欣。这是邓家宽阔的堂屋里正墙上挂着的一幅字。这是邓贤立的家规。

3章

窗风一线,夜雨频滴。江乡夜夜。惨绿愁红。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长安古道马迟迟 高柳乱蝉嘶。归云一去无踪迹。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 井梧零乱,飞云黯淡斜阳闲。

不久,汉朝宫廷到民间招熟悉水性的人到宫里头任职。皇宫里的园林上林苑也建得规模越来越大,劈山引水,古树参天,一条大湖上大船小船也是不少,无论是帮宫中采买各类物资还是皇宫里的人到水上游玩都需要熟悉水性的人,宫廷称这种任职的人叫黄头郎。也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官儿。

邓家闻知此事。一日午后,晴空万里,朝廷的人与当地的官方举办选拔入宫的人才,正是夏天时节,江水浩淼,邓通正在河中奋力捞着漂浮的木材,他的水性高操,才凫水到一根圆木跟前,此时他的叔叔邓达站在船头向他大声呼喊:

“立即回来!”

邓通不解,伸出身子一手指着近处的木头:

“不捞了!回来!”

见到叔叔又是急呼又是急得跺脚,邓通这才放弃了那垂手可得的财富,心怀疑问地游到岸边爬上船去,浑身湿漉漉地坐在那里,用不解的眼神望着叔叔,只见他叔叔眉飞色舞地告诉他:

“天大的好事,朝廷来人了,招聘黄头郎。正在那街头哩,赶紧去报名,莫误了。”

一面拿起邓通的衣服给他披着。

一路跑到街上,只见早己排了一长串的人等在那里准备入选。这也是民间难得的美差,拿当下的话来说便是去考公务员吃黄粮。还直接去那部委级别的地方。那宫中选用人才是非比寻常的挑剔,如果是看中了那家的男儿便要下河里当场表演水上水下的活儿。邓通由他叔叔领着才走到排队的尾巴上站着,那些排队的人家皆是由大人领着孩子站在那里等待官家人个是个的查看,人们见到邓通叔侄俩到来:

“直接往那前头去,刚才官家的人才挨一挨二的打了招呼,让邓通先去哩。”

前面的人说道。

“那怎么好。”

邓通叔叔说。

“官家的人到咱们这地方,便早听说了家喻户晓的邓通从幼年开始便是在水里玩耍着长大,又承着一身棹船划水的无与伦比的本领。这才来的。你们尽管前面去。”

于是邓达领着邓通到了前面的公堂,那县令老爷见到邓通,连忙拉着他的手走到宫里来的官人面前:

“这便是邓通……”

话还没来得及说完,那官人乌纱帽摇了几下,围着邓通转了一圈,眯着眼睛说道:

“就是他了。”

当场就要邓通一起去那水边展示自己的水平,前面参选的也有些个年轻人了,于是车马喧嚣地移到江边。到达江边,忽起大风,江水咆哮。参选的人家大都也是平时里就是在江上捞木材的人,都有自家的船只。这大风刮起,有的人家的船只巳被刮倒侧翻水中。唯有邓通驾驶的船只风帆鼓起,乘风破浪中稳稳前行,见到之前没有捞上岸的那块巨大的圆木,从船头飞跃而下,站立在水中翻滚的圆木上,神彩飞扬。岸上人头攒动,称赞之声此起彼伏。那宫中的人见到邓通不单是棹船的能手,长得是万里挑一的形象,欢喜不已,当即邓通被选中入宫。

当然邓家也是家境不错的人家,也不免有向县令老爷宫中官员送些银子。因为汉朝时期,朝廷并没有科举考试制度,但凡为官大都是从上而下的各类官员推荐上去。

邓家家境不错,自幼酷爱水上生活,水性良好,又会楫船,一表人才,被朝廷选中也是不足为奇的事。

波绿秋水慢,斜飞雁。春山眉黛低。闲花淡淡。飞絮濛濛,沼水溶溶。黄昏后,斜月帘栊,桃杏嫁东风。飞絮蒙蒙,垂柳尽日风,春空,双燕细雨中。暮卷轻霜,远山长。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不断春水,近处春山。

4章

春莺语,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斜阳倚西楼。绿波依旧东流。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紫薇朱槿花残。双燕欲归,夜微寒。燕鸿过后莺归去,于春秋云无觅处。烂醉花间。池塘水绿风微暖。醉后不知斜日晚。绿杨芳草五更梦。

且说这宫中文帝刘恒,他是汉高祖刘帮与出生贫寒的薄姬所生。那薄姬生下刘恒之后,刘邦就很少与薄姬相见,逐渐冷落了薄姬,可见刘邦也是凉薄之人,薄姬‬也‬与世无争‬。

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代地陈豨的叛乱后,就立七岁的刘恒为代王,都城在晋阳。第二年,刘邦去世后,因为薄姬此前就遭受冷落,在后宫的地位很低,所以吕雉‬根本‬没把‬他们‬母子‬看在眼里‬,就‬准许她与八岁的儿子刘恒到封地晋阳就国。

刘恒到晋阳在‬众‬臣‬辅佐‬下‬大力发展生产,采取与民休息举措,再加上薄姬对儿子规劝有方,刘恒很是谦恭节俭,把代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此时的大地一片祥和,长安城却是腥风血雨。

吕后专权,对刘氏子孙大肆杀害,却对自己的吕氏宗族弟子大肆封赏,不是封王就是封侯,吕雉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而后吕雉又立刘盈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史称后少帝。后少帝刘弘和前少帝刘恭一样是个傀儡皇帝,大汉政权一直掌握在吕雉手里。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关于‬她的‬死‬,说是被刘如意的鬼魂纠缠致死,但据史书记载,吕雉的死因应该是被黑狗咬伤,致使得了狂犬病而死。

吕雉在病危之时,她怕‬死后会出现乱局,命吕禄统领北军,吕产主掌南军,严密控制京城和皇宫的警卫,吕禄、吕产都是吕雉的侄子,她这是牢牢把权利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吕雉死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精心筹划,外联刘氏诸王,内夺兵权,迅速将吕氏家族势力铲除。

吕氏势力覆灭后,经周勃等大臣商议,以惠帝诸子并非刘盈亲生为由将惠帝‬在世的儿子全部杀害,致使刘盈一脉中断,后世便有了“惠帝无子”的说法。

于是,刘恒决定入长安即位。刘恒生性谨慎,在进发长安的过程中,深怕中计,便派舅舅薄昭先探听虚实,到长安城五十里时又派宋昌进城探路,后发现并无异样,群臣都在翘首以待迎接刘恒,这才放下心来。

就这样,刘恒被群臣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继位后,励精图治,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为西汉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汉文帝,年近五旬,国泰民安之时,忽对鬼神之学说痴迷起来,成日烧香筑神,在宫殿筑起了一座高大的神台,成日烟火纡绕。时时从朝廷回宫,望那神台上的香烟随着屋宇循环至房子外的空中,他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烟飞,直至天空,时不时冲那天空呐喊:

“上天了!到神仙那里去了……!”欢呼雀跃。宫廷多有见风使舵无能之官员投其所好,日夜颠倒陪伴文帝吹虚鬼神,这天在大殿上他吹聊的是文官贾谊吹着:

“人有生死定有鬼的人间,人有贵贫定有天上神仙。”

贾大夫正在高谈阔论。那贾谊是当时长安有名的大文人,由人推荐给文帝任博士。除了写些政论性文章,不知什么时候也开始追随文帝大谈鬼神起来:

“依你的道理这鬼神定是有的”

文帝讲了自己跟寻神台的烟火亲自上天去过。

“那不过是皇上你眼睛的虚幻,真正的神在自己心中。”

“心中?”

“是啊!”

“人不能像神一样永远不灭吗?”“善待天下的人都是神啊”。

“你是我昏庸无能吗?自我继位以来,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民生安康。减税赋,奖耕种,五谷富庶的让那粮仓里的谷粒多得发了霉,这些都是天助我的,我能让世人享福,会没有神来助我。”

气得文帝立即起身回到寝宫,第二天将那贾大夫流放。

5章

庭院深深杨柳堆烟,雨横风狂门掩黄昏。乱红飞过春来日日花前,春暮百草千花寒,双燕陌上相逢,柳絮无处寻,水阔敲秋韵万叶千声。柳外轻雷池上雨,碎荷声月华升,堤上逐画船绿杨楼外秋千。东风从容,垂杨紫陌遍芳丛。春事绿暗红嫣。暖风绿杨庭院。见桃李连绵无际,陌上初染暗垂珠露,远水孤云消魂寒。

且说这贾谊,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少年得志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洛阳(河南郡郡治所在地),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学生张苍。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

这次因为一句话不对文帝味口,将外放离开宫廷。贾谊回到府邸草草收拾好行李坐着马车向流放之地而去。

古人所谓的流放其中之一便是将服务于朝廷之上,可以随时见到皇上并为其出谋划策的官员,因为不受皇上待见了被驱逐出皇宫到其他地方任职或者供事。这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也就是做了皇家之子的一个师傅。那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有数千里之遥。贾谊贬离京,一路长途跋涉而至。

一日途经湘江,时值深秋,江水浩淼,孤帆远影,下来马车等待渡船,极目眺望,丛山峻岭之下一片莾苍荒凉,心情沉重郁闷,在江边徘徊,心里想到从前在这荒凉的江边,投江的一个楚国的大诗人屈原,也是因为不受王的待见,自己如今的处境与其一样,于是口中诵道: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

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

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兮。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

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拿现在的话说;谊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被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 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6章

乳燕飞华屋,帘外推绣户。见花浪蕊都。一枝细看,风敲竹。石榴吐红。西风惊,花前对酒簌。天空云高,溪横水远芙蓉沧波,飞燕云满一枝梅早晚看。黄菊枝头横笛斜吹雨花着冠。蜀江前,黄菊上华颠。晚云收,淡天一片。皓色千里,丹桂玉露,鸟雀南飞。花影偷移清尊素影小雨纤纤。晓色云开,骤雨才过,榆树自落,朱门映柳,桥平绿水,疏烟淡日。春风吹过尽飞鸿。桃园望断杜鹃斜阳看。

一句话不对自己的想法,文帝将贾谊流放了。 这天夜里,坐在龙榻中,苦思冥想,这汉文帝生得七尺身躯虎背熊腰,龙颜虎眼,回想起来自己已经执掌朝政十年有余,记得从前自己因为是高祖的庶出,自吕氏专权后,从小到大看见朝廷里血腥恶拙。人人自危,为那荣华富贵人头落地的不在少数。还好自己生性懦弱胆小,躲在吕氏执政时期的皇宫之外一心苟且偷生地活着,那想到那吕氏江山倾倒而塌下来的时候竟然硬要把自己扶上帝位。可能是杀人不眨眼杀得太多了,居然找不到一个除了我离高祖血脉更近的人代劳皇位了吧。也是想到我刘家江山,我高祖历经千辛万苦打下的社稷,不能丢失,自己拼了这命也要发扬光大地延续啊。自己尽力克勤克俭,唯恐天下大乱,刘家江山失落在自己之手成了为千古罪人。还好,自己不奢无望得老天辅佐,自从政以来风调雨顺。民心所向。想着想着,忽见夜空明月如盆悬在窗前。起身往那方向前行,仰天,星辰万里……莫不是那天上神仙召唤自己,有什么人引领我上天。慢慢转身离开回到床中,和衣而卧。

再说邓通到了皇宫,宫廷中管事的上下之人,见到他身长八尺有余,形若汉马,肤如白玉。眼圆大眼角微上翘起,眉若山峰,鼻若悬胆,口方唇红,脸若银盆,乌发如新丝,眼含春光。俊朗潇洒温文尔雅的样子甚是很招人喜欢。加上邓通比所有的应试的人长得出众不说,又熟悉水性,无论风吹浪打流险滩暗礁,在水里划船或者在浪里翻滚皆是夺标。

然而邓家也会见事行事,知道儿子一旦进入皇宫就职,那就是从此平步青云的事情。也算是尽力所为将邓通送入了宫中,担任了掌管宫中船只一职。那汉朝天下正是国家昌盛,人口繁衍生息之时,据史料考证当时的汉朝人口达到近八千多万。汉朝以秦朝为镜子,实行诸多惠民政政策,汉文帝又提倡节俭,还自己亲自耕种,体恤民意,可谓是国强民富。史书记载的“文景之治”此时正是文帝时期。

且说宫廷中有了个年轻且美貌惊人的黄头郎邓通之后,宫中上上下下的一些人皆是乐于到他的工作之地一睹他的风采。一时间在宫中传播。特别是宫中有什么需要在水上举办的活动,邓通是缺一不可的领头者。

此时的朝廷园林上林苑己竣工,那历朝历代的帝王尚若功成圆满的时候,必要修造一工程浩大的园林作为皇家的休闲之地,这上林苑便是其中之一。园内的树木遮天蔽日,远山近水多为人工打造,山皆是千里之外的西北山中砌出的巨石由人工返运而到京城的,再由匠人或堆砌或嵌入创造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山峰山峦。横于园内,气势恢宏。有低矮的地方石上雕刻鱼虫鸟兽草木花卉,色彩艳丽。一座大湖便是引那洛河之水,人工凿开沟渠挖出来的,湖水清澈见底,湖岸蜿蜒曲折,岸旁尽是栽种的杨柳树木,因为低矮已绿郁成荫,随风翩翩。湖与山峦的距离之间仿佛异常遥远,其间伫立无数亭台楼宇,高屋瓦棱,阳光下徐徐生辉。间或有廊间,石桥,拱桥、各建筑面积之间又有白灰的矮墙隔离,以拱门石径相连。石径周围春花春草盎然繁艳无比。园林之大,平眺难尽。绿树掩映之下,只见山石之间水波浩淼。有凫雁浮泳水面。大有“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感觉。

这园林连着皇宫,但是从宫中开始走至园内至少也得好几个时辰。

邓通的工作便是在这山石树木之间的水上,一条长宽数十米的堤岸皆是汉白玉铺成,水边伫立一个巨大的船埠,旁边的船坊也是巨石砌成,上面相嵌绿玉的鸟兽鱼虫图案,大气浑厚。水边一排柏木制作的色彩艳丽的船只,邓通便是这里的主管。当然谋到这个美差,邓家也沒有少花银子。再说自己遇上的那朝廷上下的人等,乌鸡眼似的谁不是见钱眼开呢。

7章

深冬,宫廷中树木凋零,大河结冰封冻,四周白茫茫的一片。邓通收到家里的书信,看后知道是之前自己与朱妹订下婚事,那朱家的的女子也正是自己心仪之人。邓通性格谨慎,少言寡语。不善言辞亦不善交际。看完信将信藏在屋里枕头底下,心里虽是高兴但表情冷静。也知道这宫中的船只到了冬天已经停泊在冰冻的船埠里。自己的工作也是抽时间修缮船只而已。于是将工作交接给了手下的几个管事的人。自己向上面去请假准备回家完婚。拎着自己进宫赚到的一些银两找到宫廷中负责管理自己这块工作的官员,将自己家里的来信之事告诉了他,那人收了银两自然是允许了他的假期。邓通收拾好包袱这才离开了皇宫。

辗转回到家里,汉朝文帝时期建都于长安(今西安),邓通家在四川这边,即使车马劳顿也要十天半月天时间。邓通又是孝子,买了些京城特产租了辆马车,一路跋涉,已到年关,川西一带依旧绿色郁葱,马车终于停在镇中街中,邓通风尘扑扑地下了车来,拎着大包小包的物件往家门赶。进了家门,左邻右舍的人家,见到在宫廷任职的邓通回来,邓通当时已进宫两年有余,十五岁进宫,此时的他临近十八岁,原本生得高挑均匀的身材,宫廷的伙食养人,工作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见他皮肤透亮春风满面,穿着齐整地出现在大家面前,虽是大冷冬天的天气,一片喜庆氛围浓厚的不得了。大家七嘴八舌啧啧称赞不已。邓通拿出捎回来的礼物,不外乎是糖果瓜仁什么的小食品分与大家。直到邓家正准备筹划喜事,怕多打扰,大家才陆续离开:

“看那头上的黄色帕子亮闪闪的。还有脚上的青布靴子多清亮呀。”

“不就是个黄头郎吗?又不是三品五品的大官儿……”

听着人群议论着,邓通的心情也是有些低沉。好在他的父母姐姐们忙着帮他操办婚礼,邓通的大姐见到邓通皱眉头便说道:

“管那些个人说什么呢?进到朝廷做事就很好了。这辈子还愁个吃穿不成。”

父亲告诉他聘礼已下。一家人一起高高兴兴等待好日子到来。婚期订在正好是除夕的前两天,说是吉利,图圆满、等新娘入门团年。

这日从清晨开始,邓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因为离新娘家不远,只是让新郎披红挂彩地走到新娘家里去接进门而已。

邓通父母也是煞费苦心地为儿子准备了最好的婚房,原本邓家的宅子也并非高大宽阔,给邓通夫妻一个方正的院子,那院子里有棵大树一年四季的葱绿,枝叶茂盛地遮盖住半个屋顶。墙边的冬季的花花草草是郁郁葱葱,院子里香气四溢。邓通的婚房正在大树的正面,稀疏的冬天的太阳从枝叶中洒进来,虽然是冬天,屋里一片明媚。房间呈正方形,床帏边摆着一扇四折的屏风,上面的图案,是邓通的姐姐亲手为弟弟刺绣的,阳光透过屏风落在地上一片绚烂的色彩。趁邓通去迎接新娘的时候,邓通的父亲进到新房观看后出来回到厅堂里说:

“这个屋子,大冷天的阳光照射,我们元孺今后必定是大富大贵子孙昌盛的人啊。看来这个媳妇儿是娶对了。”

“这个是有可能的事情。人在皇宫里,说不定哪天就是一步登天了也说不定呢。我兄弟仪表堂堂,貌美体健的,晃眼看就觉得像仙人下凡……又有一身好本事。”

邓通姐姐说。

到了晌午时分,只见邓通领着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地回来,花轿进入院子门里,此时阳光格外明亮,树木透明,那树枝上不知为何飞来一群鸟雀戏闹,声音好听又喜庆。

8.章

雨歇梧桐千秋业,只看江梅青几分,天地皆是翠绿翳,校书无力九皋升。

邓通大婚之后,过了大年即赶回皇宫。临出家门前他父亲一再叮嘱他:

“做人做事一定要忠于职守。一人在外,又是皇宫深墙内谋饭吃,拿的都是真金白银,定要谨慎行事。你能端稳这个饭碗,又干的是你打小就喜欢做的事情,长此以往就不错了。我们家经营的这些个小本买卖都是不容易的。”

“父亲大人敬请放心,儿子天生就是这样的性格啊。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在水上水下的生活早已习惯了。”

邓通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离开后,家里的一些生意都由两个姐姐与姐夫回来一起帮忙打理。邓通的叔叔邓达此时己经结婚生子,也与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当时的邓家在街上有两个自己的铺子,河上有条载货的船,因为住地四通八达的,陆路,水路交通便利,那一年一度的夏季到水上捞木头的事儿依然进行着。

这邓通到皇宫里就职,所赚虽不是很多,的确如他父亲说的那样;都是真金白银。如同现在的公务员是“吃皇粮”可见无论是在什么朝代,“吃皇粮”都是一般老百姓的向往。

再说邓通的妻子朱氏到了邓家也是方正贤良与大家和目相处。过了两月,邓通要回京城述职,这日一家人将邓通送至大门外,见到邓通上了马车后陆续离开回家。只见朱氏跟着那马车一直走到镇头的路上,见到马车穿行在林木之间无影无踪了还依旧站在路口许久。

这文帝的卧室宽阔高敞,算计不出有多少面积,地面嵌着清一色的巨石,几根高耸的圆柱支出屋顶,门口各一个巨石垒起的方正铜阙,里面摇晃着经久不息的灯火。室内空中斗拱上,五彩斑斓的帷帐如云般轻柔飘逸。知道这文帝不重身不奢华一心向往上天做神仙,所以才会把他的卧室设计得如此而已的,每日感觉从床中下来就是飘飘欲仙吧。这个也是他唯一的窦皇后煞费苦心的杰作。

文帝入睡,鼾声如雷,皇宫淸丝雅静。这文帝渐渐深睡状态,朦胧中自己的身体正往天空升起,见到天空缓缓飘落下来一个神仙般的年轻男子,就是从自己刚才望着天空的地方飘下来的,那人面若白玉,神清气爽。着一件银色阔䄂长衫,龟眼传神,浑身仙气飘飘长发如云分披两肩:

“你是那里来的仙郎啊?”

“我是上天派遣下凡来助你上天为神的人呐……”

说完之后用身体托着文帝往天上飞起去……”

此时文帝欣喜而醒。起来赤足行走于宫中与大殿之上,披头散发仰天大笑不止……

从此仿佛神灵护体,终日里眼睛迷离,口中呼唤着神仙,心里的那个助他上天的人的面孔铭刻在心间不散。宫廷上下文武百官无不惊叹,忠诚的敢恕而不敢言。那奸诈的更有甚者,成日都围着皇上转,口中寻问他梦中的人物形象。乐此不疲。心想如若寻找到了皇上的梦中人,那不就是官衔加身,更多飞黄腾达升官发财吗。

是夜,这皇上独卧龙榻,身心孤独,窗外春复暮,清阴杨柳,小山桃叶历数。烟络横林,烛映帘栊。秋风露赖明月。

9章

月隐树朦梦中雨,燕雀飞上拱斗宇。旭日东升长相依,斜阳满仓金如玉。绵绵山峦叠翠起,竹篁林深落翠趣,汉室宫阙三十丈,青天白云霜满衣。铜凤欲翔舞徐徐,台高三十五丈余。仙台二十六丈高,三十台阶汉白玉。欲求神仙佑社稷,铜鹤翩翩龙凤倚。斜阳流金瓦上游,彩云悠。青山绿。卷帘一湖碧水郁。雕梁画栋丹船,执杆年少,千古奇迹,昨日梦里他。乘鹤驾云升天去。日月晖,星如玉。纵里寻他千百度,梦里正是他。令我神往,无烦恼扰,汉家铜阙好。

这年端午节,皇宫里举办划龙舟的活动。正是五月,宫廷上下为节日忙碌。宫女们忙着采百草,摘芣菖、采艾叶悬挂门户上,以防毒气。房中插艾花,服饰只佩楝叶、御厨房里,忙着煮糯米蒸枣糕,菖华酒、艾叶酒。熬草汤沐浴。各个园子里王家子孙们坐在草丛中斗百草一片喧哗。

这皇宫里内河,从一座巨大的石拱桥通过连通宫外面的渭水。那桥用巨石垒筑,桥中石栏杆雕有石狮数座装饰,雄伟壮观。有乐队乃奏《天下昌盛》《万寿无疆》等曲目。晚霞正红,乐曲声声一片祥和之中,文帝被左右族拥登上石桥,准备在这里观赏划龙船。柔风吹起,柳树翩跹。水天一色,正在此时,只见波光粼粼之间,一排色彩明艳的船只争先恐后向桥这边方向猛划过来。此时此刻见到一只龙船阳光下熠熠生辉,冲过一片船只独领风骚,箭一般地向桥这边划过来。只见他一头乌黑的头上缠着黄色的帕子,身着白色长袍,黑色长靴。划船的正是邓通,随着一片锦乐,文帝走出龙辇,瞬间邓通的龙船己经到了桥边,忽然站起来准备向文帝再献一绝技,又见他倏地栽进水里,双手作棹,那水上的船只自然跟着向前行驶。那华丽的场景惊艳了四座。文帝见过,俯身石栏定神细看,又见邓通一跃而上伫立在船头,身后一片霞云拥载金碧辉煌一片。船到文帝眼下飘然而停。文帝忽然呼道:

“这不正是我梦中助我升天的那个人吗。”

众人惊愕不已。文帝连忙问道:“这人叫什么名字?”

“他叫邓通,入宫不久的。也是从千挑万选中到这宫里头来的黄头郎”。

旁边的主管公公告诉文帝。

“邓,登。往上……通天。正是上天派来助力的人啊!且不说这五官身形与我梦中的人一模一样,这名字也是吉利呀。”

文帝目不转睛。眼睛光芒四射。竟然亲自走下桥去,走到水边迎接邓通上岸。文武百官尾随其后。乐曲声声清脆如玉不绝于耳。邓通见到文帝正要跪拜:

“免了免了。”

文帝牵着邓通的手往岸上而行。

邓通受宠若惊的样子。

人声鼎沸中,一个公公走到邓通身边低声告诉他:

“你是皇上梦见里的那个人,皇上梦里是你助力升天的……”

听了,邓通心里欣喜若狂。忽然想起自己年前回家临走时父亲的叮嘱;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能够在宫中吃皇粮已经很好了。于是面容沉静。双目低垂。非常谦恭的样子。

是夜,万籁俱辉,山水相映。那茫茫水边枫树红动层林尽染。邓通被皇上牵着直接回到宫中。邓通一路上陪伴文帝身边,不卑不亢,恭敬谦和。这令文帝心里喜欢。二人交谈至夜深。

10章

秋时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寂静灯相映,落帆起波冥,夕沉西窗下,杨柳散和风,夜雨润山青。晚风吹残醉,翠瓦朱檐水曲柳,垂柳淡墨青,岁月如流雁下绿洲,春鸠鸣何处寻。桥深处,烟波画舸,疏林小槛,珠歌翠舞,渔村水驿,江沂轻舟,沉雾苍苍如说兴亡。苍色深竹,日出霭露,晓耕天碧,斜阳映山,月出云海,满地梨花清风无人处。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垂杨残月,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满地梨花雪。风正拂面,条风布暖 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飞烟青青草,市桥远。斜阳照水,菡萏发荷花,巴陵八月风起,吹折江头树,卷轻浪,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黄昏立。竹外一枝斜,黄昏院落天寒日暮。风垂雪细,梅边疏影,近水,半阴半晴,散翠烟,野多欢,双双踏雪碎。梨花初带月夜,海棠半含朝雨,风静柳垂,燕子飞。桃映朱户,乱花飞絮惹人醉。清明三分佳处,庭院桃红柳绿,雨初歇,孤鸿声远,黄昏时季又搅碎一帘花影。门掩一庭芳景。桥头香街,细柳空青,花影帘映红,落日楼头醉烟空蒙。

从这天开始,邓通便是这皇宫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随着文帝封邓通为中军大夫。又送邓通一座大宅邸,就在当时的都城长洛阳上最为繁华地段。宽阔大巷内青一色巨石板镶嵌地面,大道通大型马车,门庭皆是方正巨石砌成,厚重横梁上镶嵌花木鸟兽精美浮雕图案,宽阔高大,门为橡木,铜板裹边,熠熠生辉。门顶横梁格外的与众不同的是凃着深红色,配以黄色描金的龙凤呈祥图案。门上凸显两个铜制的虎头,挂着门环。门口两旁伫一双石雕的狮子,如啸如呼。大宅内占地三百余亩,有上下连接的三座高低错落的四合院。红瓦黄墙内,四周树木茂密馥郁。每座院落后面有花园,其间亭台水榭一应齐全,回廊曲幽。碧水清澈。知道邓通喜欢水,一个大湖连通各个宅院。水面宽阔,有石桥,桥下停泊有色彩鲜艳的船只。水岸边上柳木成荫。

再说邓通官拜中军大夫后,回老家迎家人入住京城,当车马水龙驶进街上,一时间人声鼎沸,鼓锣喧嚣。邓通的马车被簇拥着到了家门口,只见他身着朝服,气宇轩昂下了轿厢,见到他的父母伫立在那里,他连忙上前跪拜两个老人。父母扶他起来,一同进到屋里,一家人激动,抹泪抽泣。跟随邓通的两个宫中的随行,又卸了马车上的物品,都是些宫里的糕饼点心,十锦瓜果。邓家仁厚,由两个姐姐将这些东西分发给四舍邻居。

邓通将自己回来接家人去京城定居之事告诉了大家,家人欢喜,还连同黄氏的父母一起接走。两家人连更连夜收拾好东西,锁了大门,几辆马车满车满载地去到京城的府邸里。

11章

城池高深五十丈,台高三十五丈余

宣室麒麟金华明,武台凤凰白虎倚。

且说当时汉文帝居住在未央宫,中国西汉皇家宫殿。今址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当年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194~前190)修筑城墙。汉惠帝即位后,开始成为主要宫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开始成为主要宫殿。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凤凰、通光、曲台、白虎、漪兰、

无缘等殿阁。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萧何督建未央宫,在汉长安城的西南隅,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惠帝即位后,开始成为主要宫殿,为西汉诸帝朝会之所。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

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史记·索隐》引韦昭云:“形胜”即“地形防固、故能胜人也”。“形胜”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势优越,便于进行军事防御。据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十九载,秦朝时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萧何建造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正是体现了“形胜”这一点。

形胜”除了防范水患的需要,还考虑了别的因素,比如安全问题。从安全方面着想,地形、地势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军事中尤为重要,有了制高点几乎就有了制胜的基础;从心理因素上说,未央宫是帝国的政治中心,国家的象征,大朝正殿位于帝都长安的最高点,正彰显“非壮丽无以重威”。

“未央”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诗中的“未央”作“未尽”、“不尽”、“未已”解。汉代文献中有关未央的记录绝大多数是以宫名的形式出现的,特指“未央宫”。除特指外,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未央”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语汇同时出现,包含吉祥之义。这一点在汉代瓦当文字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如“长生未央”、“长乐未央”、“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等;在铜镜铭文中也大量出现,如:“长相思,毋相忘,常贵福,乐未央”;“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等,且带有这种铭文的铜镜全国各地都曾出土。此外,“未央”也是汉简记载最为多见的人名之一,上至于“侯”,下至于“奴”,都有以此为名号者。由此说明,在汉代“未央”、“长乐”是全国各个阶层通行的吉语。

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宫殿,另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漪兰、无缘等殿阁。

未央宫前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高台宫殿建筑之一。据文献记载,未央宫以清香名贵的木兰为栋椽,以纹理雅致的杏木作梁柱,屋顶椽头贴敷有金箔,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镶嵌着各色宝石。回廊栏杆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窗户为青色,雕饰着古色古香的花纹。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紫红色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前殿作为西汉一代大朝之地,其建筑之豪华为其它宫殿所莫及。

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等均在此殿举行。

西汉时代的皇后宫殿称“椒房殿”,取名是因其宫殿墙壁以椒粉和泥涂抹,这样既以使其殿壁呈暖色,室内有温暖感觉,又可因椒房能使殿中芳香袭人。

椒房殿正殿坐北朝南,殿前设有双阙。宫殿之前置阙十分罕见,非一般宫殿所能为,显示出椒房殿建筑规格之高。

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之所,由西汉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后汉书·翟酺传》载:“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

石渠阁是一处国家级重要图书馆。秦末,刘邦率军进占咸阳后,萧何广收秦宫的图书典籍和档案,均收藏于石渠阁内。汉成帝时,又把汉朝政府的国家档案也都放在这里。由于石渠阁中有大量藏书和资料,许多著名文人都到这里查阅过各种文献。西汉中晚期,石渠阁又成了首都的学术中心,学者们在这里参加皇室或中央政府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他们谈古论今,说天道地,有时皇帝还亲临会场,以示重视。天禄阁,汉未央宫藏书阁名。西汉初由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天禄阁得名于天禄,天禄即天鹿,汉代人们认为天鹿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兽。

《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图书、档案馆,汉代这里藏书多达3090卷。天禄阁聚集着众多著名学者,如杨雄,刘向等。汉成帝时,曾命刘向等人在此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刘向聘请了军事、历史、天文、医学等方面的权威人士、著名专家,如步兵校尉任宏、大史令尹咸、侍臣李柱国等人,分校经传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书。“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故刘向被后人誉为中国目录学之鼻祖。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后人为了纪念大学者刘向的历史功绩,在天禄阁原址上修建了“刘向祠”,以示世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沧池位于未央宫西南部,池水周清沏如苍色,故名“沧池”。沧池水由城外泬水从章城门引入,入宫后称“明渠”。沧池既美化了未央宫的环境,又懈决了皇宫之内用水问题。未央宫中用水量很大,沧池在给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沧池是未央宫中的一座人工水库。《三辅黄图》记载:“沧池中有渐台,高十丈。”渐台实际就是池中假山,它点缀得沧池更加风光秀丽。这汉文帝信奉神仙,渴望升天而永生,是不是有历史出处呢。因为信神又在现实中遇上梦里推他升天成神的邓通,二人关系密不可分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文帝自从带着仙人一样的邓通陪伴之后,皇后窦姫己有了自知之明似的退居三舍。再说那时候的窦姫早已不是清纯可人的女子了。顶着皇后的贵冠打理着朝廷上下左右的政务,这个也为日后她的儿子刘启登上皇位创造了条件。

12章

日出山峦金,楼宇彩映人,花坛三十里,有女映绿韵。

这邓家的隔壁住着长公主一家。这长公主仍是文帝的姐姐,五旬之上的年纪,臃荣华贵的微胖的体态,知道邓通的来历,平白无故地开始两家接触起来。长公主叫刘嫖与文帝是一个母亲,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其地位如同诸侯王。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陈午为妻,又称其堂邑长公主,育有两子一女。工于心计,善于权谋,自己与哥哥的密宠臣两隔壁的住着,时不时地开门便是见到邓通,在不失公主身份的前提下,也与邓通笑脸相迎地寒暄几句,话题不外乎就是相互家长里短的事情,决不聊朝廷上之事。

这一年长公主的丈夫陈午去世,邓家前往吊唁,是邓通的父亲邓贤作主,硬生生的送了五百金过去。这一下把邓家几十年的积累除脱了一半。这五百金也是没有白送,不久经长公主牵线,邓通的叔叔邓达与宫中有了生意的关系,但凡是宫中建筑工程需要木料都会有交由邓达去釆购的。这邓达一家一直与哥哥邓贤一起居住,这到了京城依然如此。邓达的儿子才十三岁,名叫邓饶,小名元皋,长得与邓通有几分神似,有了这惊艳的相貌,邓达将他安排在邓通身边做了马车夫。成日穿的非常体面只是驾车从邓家府上去到皇宫,在一条笔直的大道往返而己。

一日,邓饶站在车厢面前等着邓通出门的时候,见到长公主款款而来,走至他跟前说道:

“我看你长得玉一般的人儿,凭什么就给你堂哥当个马车夫呢?”

这邓饶原本从小就不喜欢读书,由家里养着,见到长公主的问话,也没多想:

“他们不是只让我干这个吗?”

“那你想干嘛呢?”

“什么也不想干,玩吧。当然喜欢赏花养乌龟。之前咱们家在南方的时候,我养了一大缸乌龟呀。”

“我让你干你喜欢的事如何?”

“好啊。”

“那你去告诉你的父母后直接来我家吧。”

这嫩头青便拔脚往家里跑去,进入门口,与邓通撞了个满怀:

“长公主给我说让我去她家哩……我不在给你驾马车了。我这就去告诉我老子。”

邓通还没来回火过来,见到邓饶跑得无影无踪了。见到他的老子邓达正在屋里收拾东西,准备去南方采买材料。见到邓饶一个人跑进来便大声说道:

“你不驾车送你哥去宫中,还乱跑什么!”

“长公主说了,叫我去她们家,只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们就知道成日里让我跟在马屁股后面闻那马粪嗅。”

“哎呀我的儿,你说的是当真的话?”

“刚才在门口碰到长公主的,是她亲自走过来给我说的啊。让我立刻去她家里。”

“当真?”

“当真。”

“我的儿呀,你的鸿运来了……老子费尽心思把你往皇宫里送,不就是巴望着有这一天吗。你说你邓通哥哥是皇帝梦里的人,你就是长公主梦里的人了,你晓得她们家的园子有多大吗?”

“比我们家大两倍,那湖泊连着皇宫的上林苑啊,以后都是你的啦……”

那邓饶高兴得手舞足蹈。

邓达自然是帮他从里到外打扮一番,心里想到;那长公主说门弟那样我们都不敢攀比,谁曾想到引荐我做了宫中的生意,不就是因为我儿子吗?

乳燕飞华屋,帘外推绣户。花浪蕊都。一枝细看,风敲竹。石榴吐红。

邓达自是让邓饶去了长公主府中。临行前告诉邓饶到长公主家后只能用小名元皋,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元皋也长成了18岁的俊俏小伙,深得长公主的芳心。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这长公主更是出入都带着他,寸步不离,渐渐地成为了内侍男宠。公主对元皋极其宠爱,引来诸多王公竞相招待他,常常出入京城的权贵人家,获得了珠宝钱财无数。一时扬名洛阳,人称“元君”。

邓饶的一个酒肉朋友叫袁坤的年纪比他大,有一天他忧心忡忡地对邓饶说:

“你和长公主私通,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杀头,难道要一直这样过下去吗?”

邓饶听了,心里也很害怕,但想不出好的办法来。袁坤告诉他:

“皇帝去顾成庙祭祀,路途遥远而没有住宿的地方,周围又竹林丛生无法除尽,难以建造行宫。你为什么不告诉长公主让她把你家长门园献出来,这正是皇上需要的啊。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这是你的主意,就不会去找你的麻烦,以后你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你没有这样做,等到皇上亲自开口要,你可就难办了!”

邓饶一听,觉得很是在理,于是赶紧照办。回去告诉长公主将自己家的把长门园献给文帝,再说那长公主年纪渐长,什么事都让了邓饶作主。果然一天,长公主去告诉文帝将自己家的一块连着皇宫上林苑的长门园送给他,文帝非常高兴。邓饶自然安然无恙,长公主也很高兴,让邓饶送一百斤黄金给袁坤。

那袁坤见钱后又想了一出,就是谋划了让邓饶面见皇上的计谋,将与长公主的关系公开化,说不定还能与邓通一样分得个一官半职。这邓饶知道自己目前的地位与堂哥邓通一样的,一个靠山是皇上,一个靠山是皇上的姐姐。凭什么自己就不能象堂哥那样在朝廷上扬武扬威的呢。再说自己自从入住到长公主府里,那样事情不是自己想要什么便有什么。那长公主只听自己的话。觉得堂哥邓通虽是加官在身,平时里竟是低眉垂首,见到人更是唯唯诺诺,不敢仰头挺胸的。

这日长公主假称生病未去上朝,文帝听闻亲自去其府中探望,一进府中便开门见山说:

“愿谒主人翁”,

长公主一听连忙跪在地上,叩头谢罪,又叫人把元皋带了出来。元皋穿着下人的衣服 ,来到殿前,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主乃请赐将军、列侯、从官金钱杂缯各有数。于是元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知道这元皋原来也是邓通的堂弟,自己还从未听他提及过,心里怜惜,文帝不仅没有怪罪他,叫他起身,还赏赐他衣帽让他上殿。从此,元皋备受圣宠,地位显贵,天下无人不知。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倚仗听江声,穿林打叶声,富贵荣华且徐行。

13章

落月隐此山芳姿碧尽颜,芙蓉落尽沧波起,飞燕云寒雪满道,穷尽淡烟流水飞,雨细如愁枝上流,梨花深深碧色青,乱红暖絮黄昏愁,黄菊枝头生晓寒,横笛斜吹花着冠。

且说那贾谊在湘水边上写下《吊屈原赋》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渡过湘水便是去到了文帝的小儿子梁王封地的府上,那个时候的南方多数是不如北方繁华,土地贫瘠不说,人烟稀少,比起京城更是天地之别了,再有就是一个朝廷官员不能在宫中随时向皇帝出谋划策,纵使满腹才华也是无用武之地。即使想要向皇上表白自己的思想是为天下人有利的道理,转弯抹角地也达到不到皇上的耳朵里面。皇上被一群奸诈小人团团围住甚至左右着。

这梁王的府邸在一片山水之间,府中虽是什么也不缺,可是这梁王并非太子,这贾谊纵有倾尽才华地向他灌输治理天下的道理也是无用的。

这 梁王是文帝的嫡次子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二年)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原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由他继嗣梁王。贾谊到来尽职敬业地教授那梁王一些古往今来的诗书学问。这梁王刘武年纪尚小,在贾谊的教授中,逐渐喜欢诗词歌赋,一日与太傳贾谊游湘水登五岳,正是秋天,一日黄昏,二人登上五岳,站在一起,朔风袭来,透彻肌骨。贾谊思念还在京城里的亲人,这梁王心思重重。仿佛都是倍感神伤。

追忆往昔,自己出生于大都市的洛阳,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学生张苍。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自己入朝廷,二十岁便被委以博士之职,是朝廷在聘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自己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文帝想提拔自己担任公卿之职。又遭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进言诽谤自己;“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未曾想到这文帝随着年纪增长,治国安邦的理念越来越离谱,居然只信神佛,身边又围着一群老腐的大臣,自己一句话不对皇上味口,被贬到这远离亲人与朝廷的地方,又听说皇上专宠了邓通,心里万千难受,觉得一国之君正在误入歧途。朝廷上淫侈成风,自己之前提出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早己被一群贪得无厌的小人改变了时政。变成重商轻农。也知道那邓通家族守着皇廷大发着财。心里忧郁。

梁王却是另外一片心思,于是二人走至一亭阁坐在平台上,那平台外面层层叠叠林莾凄凄。这梁王忽然对太傳贾谊说道:

“虽说是我湘水一带土不肥沃,人口稀疏,但是这五岳的山却是这么的辽阔无垠,左边连接北面的秦岭,右往南方向便是大海,我准备在这里建一园林,聘天下诗人词人来集聚人气,不谈政事只谈习文。”

“好啊。梁王有这样的胸襟比那京城的些官员只喜欢围着皇上玩权术的強。这里不是有先前的天下的大文学家屈大夫吗,源远流长。”

14章

建业旧长安,雄丽且高寒,城阙尚嵯峨,故物石马前,遗踪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见到天色已晚,二人决定在这五岳山中寻找地方暂宿。

再说这梁王刘武十四岁,正是翩翩少年,身体淫弱稚气,那文帝的子女众多,除了太子,光封了王的皆有八个。在诸王中这梁王貌不惊人 体弱多病,年龄尚小,宫廷中的争权夺利之事少有参与,加之身边又有贾谊这样博学正直的老师扶佐,心中敞亮,一心向往自己的生活,便是要聚集天下才子到自己的领地做学文远离政治。在他并非成熟的年龄选择这样的事业也是没有辱沒老师的一番心血。拿现在的话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是夜,皓月当空,借助月光,发现不远处仿佛有灯火闪烁。二人快速前行至一片竹篱,见是一片茅屋,屋顶饮烟纡绕。四周树木葱茏,间或有潺潺流水的声音。速进屋,见到一男子素衣清颜正蹲在地上炊饮。贾谊连忙上前说明来意,报了姓名,那男子站起来说道:

“我乃枚乘。字叔,淮阴人正是慕贾大人之名前来追寻,未曾想到天不负苦心竟与大人在这五岳之深山里与大人不期而遇。”

贾谊随即退到梁王身边介绍道:

“这便是梁王。”

那枚乘即上前致礼。”

这枚乘虽是非常年轻,十九岁的样子,生得俊美,出生世代书家,家学渊源,年纪轻轻却是在江阴一带颇有盛名的文学才子。当他知道天下大文豪的贾谊到了梁王领地,决定离开故土投奔,出发时也想携妻子儿子一起前行,可他妻子不愿前往,这枚乘便倾其家财留下给妻子,让她扶养儿子枚皋,自己到了梁地,命运让他与梁王相遇,从此展开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这枚乘之后被梁王推荐去同胞兄弟吴王刘濞的身边做文学侍从,因在七国之乱前后曾两次劝谏刘濞而显名于世,于汉景帝时被任为弘农郡都尉。在文学上,枚乘所作的《七发》在辞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今有《枚叔集》辑本三种传世。后来与才子邹阳并称“邹枚”,与才子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

三人对月而饮。贾谊半醉时向梁王说道:

“这五岳山不正是现存的天然之园林吗?下有湘水,前有天下伟才屈原的引领,现今的天下文才学子的纷纷前往,这梁园真的是大汉朝天下的有识之士的集聚之地了。”

随后,果真如此,那天下的才华横溢之人士纷纷千里迢迢来到这山中,甚至自己搭建房屋建起院子相互交流学问。这贾谊虽说一朝被贬却以自己的学问与人品建起了汉朝的文学园地。

15章

风敲竹石榴半吐红,芳意一枝细看,云阔天高暖。长门赋朱门掩。

且说在川西一带,也是有个靑年才子叫司马相如,因为家境贫寒,父亲早逝,靠母亲替人织布把他含辛如苦地把他养大,虽说贫穷,他母亲也沒有让他少了读书求学,十七岁的时候他因善于苦读成了当地一方的作文作赋的名人。一日游历镇中,当地的大富商卓家的老爷听说过他的名气,便是附庸风雅,非要请司马相如到家里吃饭。当然也会赠送一些钱财什么的。当时司马相如正准备凭借自己的学识到京城洛阳去闯荡一番,也差钱,于是应邀而去。

来到一片河岸旁边的一个宅院

准备在门外的树下小憩,忽然听见门里传出女性的声音,仿佛是两个丫鬟正在切切私语:

“我们小姐家是这里最富裕的,满腹才学出众相貌又俊美,可是我们老爷只认得到钱,说是要把她许配给一个商人,小姐先让我出来找一个落脚之地准备带着我一起从家里逃离出来。这不才让我出来买了这个院子。这干干净净门户清静还远离镇里。待我们收拾完毕就回去告诉我们小姐”

这外面的司马相如听了连忙站起来

从门缝里往里望,只见院子里两株桃树盛开,屋檐下的台阶点缀些粉色的花瓣。正在此时见到两个丫鬟开了门出来,这司马相如觉得偷窥尴尬,心里想着自己不是要去卓财主家吗,不识路,于是问道:

“烦问二位,这卓家怎么走?”

见到司马相如仪表堂堂还斯文,其中一个丫鬟说道:

“这镇上只有我们家老爷姓卓的,跟着我们走便是。”

司马相如一路跟着那两丫头走着。

又不免在后面听着她们说话:

“如果我们家小姐找个这样的相公也不枉她才貌双全”

“听说老爷看上的那个商人

是死了妻室的让我们小姐去续弦”

司马相如听了转身问道

“你们小姐长得才貌双全”

“那是呀我们小姐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可这老天就是不长眼。”

这司马相如咚的一下跪在地上

“你这人是干什么”

“你们不答应我不起来”

两个丫鬟吓傻了眼

“刚才你们不是说小姐如果配我……”

三个人的的咕咕商量之后往卓府里走去。

却说这个富甲一方的卓财主,大字不识两个却生意很会做,更喜欢附庸风雅收藏文人墨客的字画,只要听说是什么文人路过自己家也喜欢施舍小散些银两与他们。两个丫鬟带着司马相如进了院门,一个丫鬟赶着去到小姐那里,把过见到司马相如的事情告诉了小姐。这个司马相如在这一带早己名气不小,也知道自己父亲请了他来家里吃饭。心里早已慕那司马相如的才学,于是收拾打扮了一番。抱着琵琶往厅堂里去。

此时厅堂中那卓财主听说司马相如到来,立即吩咐丫头去厨房准备酒席。这司马相如大摇大摆地到了大厅内,见到了墙上四壁挂满的字画,又见一排竹帘子后面稀稀疏疏传来琴声,那个财主卓老爷坐在那里象尊菩萨。见到司马相如仔细聆听的样子:

“这是小女卓文君在弹琴。”

卓财主向司马相如说道。

接着又站起来带着司马相如在他的厅堂四处溜达介绍墙上的那些字画。为了显摆又吩咐丫头去把小姐请出来,并向司马相如说:

“我的女儿卓文君也是个大文化人”

不大一会儿见到竹帘子后面果然有个年轻美貌女子的身影,她的身体不长也不短,一头青丝悠悠半遮面

微微隆起的胸部沉静的额头,两个流动的眼睛象宝石一般,文雅之中带着几分羞涩。这外面的司马相如早己兴奋起来,迈着方步在厅堂里诵读道: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此时只听见那玉帘之后

发出婉颖悠扬的琴声

声声诉情恰似呼唤

再说那卓文君除了貌美还聪慧过人

她听了丫环回来的说道与司马相如见面的事情,又知道这司马相如知道自己要逃婚的事,见到这司马相如生得一表人才身材风流倜傥,听了他的表白,心里想;一不做二不休,用琴声向他暗许芳心。可怜她那文盲的父亲还不知道两个年轻人将要发生的什么事情。

司马相如酒足饭饱后,临了,那卓财主又送了些银两给他,让丫头送他出门的时候,司马相如告诉丫头:

“一会儿去告诉你们小姐,佩环月中来。我先去那边等着。”

这日,天空擦黒明月朗照卓文君果真是带着两个丫鬟来到那买了的房子里。二人坐在窗前凝望着天空的明月然后司马相如用一篇自己写的赋盖在卓文君的头上二人算是结成一对爱情的鸳鸯。

再说那卓文君的财主父亲第二日正准备去迎接前来提亲的人,去到女儿房中一看没有了女儿的身影,再仔细一收寻发现两个丫鬟也去向不明,再看那柜子里的细软衣物都收刮一空。这才跺脚吼一声“定是昨日的那个叫什么司马相如的男人

把我的金枝玉叶的女儿勾引走了”

未过几天,这卓财主见到街上开了一个文君酒家,见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居然抛头露脸的在外面当起了酒家老板,气得咬牙。走到女儿的酒店门口见到自己的女儿头上包着白布身上系着一块围裙说道:

“老汉我不会拿给你们一分钱。”

回到家中,心想来看看你两个能吃几天苦。又自己拍打着胸口吼道:

“老天爷呀,干嘛只给我这么一个女儿呢。”

16章

再说那卓老财主掘不过女儿卓文君,不久那卓老财主看到女儿的面上索性干脆花了些钱为女婿司马相如买了地方的官儿,可是这司马相如怀揣着巨大的抱负,那里看到上这地方的什么官儿,他与历朝历代的才子们的心思是一样的,希望有朝一日围着皇上的身边进言。于是为了逃避老丈人的烦扰便于卓文君千里迢迢去了那梁王之地,在五岳的丛林中建起一个院子,过起男耕女织的生活,同时作诗写赋结交天下的才子。与那山中的枚乘往来频繁。

一日,烟收春静,飞雨时鸣,墙头霜都尽。嫩梢粘竹帘,檐声不断,引竿楫船江湖边。门外荆桃椒,风吹红莲,纤云散,风雨至,池阁凉,路飘香。初发扬子,月皎惊鸟。风散雨收,山中客,蔬果幸见,波上舟返,燕子楼空,露寒人远。雾轻云薄,人在天角,梅萼风雨逍遥,对花饮酒,一瓢酒慰风雨,夕照落叶滿空山,这司马相如正在屋里执笔写下一赋高声朗读: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

“梁王与贾先生来访”

忽听家里的小斯跑进来说道。这司马相如连忙出了门来以礼相迎。一起步入屋中,这梁王这次到来,竟是给司马相如带来了一个可以获得千金的机会,他告诉司马相如说;宫廷中长公主的女儿阿娇进了太子府,可太子成日都将她锁于房中。长公主慕司马相如的才华,于是出千金让他写文说服太子殿下对阿娇动心。

于是乎天下才有了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再说这梁王,集结了天下诸多的才子来到自己的领地上的梁园,就是这五岳山中,然后将他们一一的推荐给诸王。

不几日梁王将枚乘推荐给了自己的兄弟吳王刘濞。

春愁盈盈絮乱红,柳外高楼欲黄昏,杜鹃声声不忍闻,雨打梨花深闭门。沉烟一缕珠帘卷,小屏风后酒迟醒。卷絮风后寒欲尽,日日新酒添旧愁,隔水高楼日日红,蝶去莺飞无处问。斜阳只因黄昏远,春风依旧陌青门。一叶落尽几番秋,曲尽阑干独倚楼,薄暮更堪无际恨,东门门外柳别赠。

这司马相如因为笔耕《长门赋》得长公主千里迢迢送来的一千金,便在这梁园建起一座大宅邸,夫妻俩坐在这里还广招学生门弟,一时间那汉朝天下的寒门学子纷纷赶来拜其门下求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再说这日,贾谊与司马相如作别枚乘,因为他将要赶去康王的领地述职,互相依依不舍,在山上司马相如的宅院里摆了酒宴,一起饮酒道别,傍晚,酒至微醺一行人转到后山,只见眼前山涯飞瀑,高山流水一片隆隆轰鸣声。山凹之间寻常巷陌,门眉屋檐、熟悉可亲、疏疏篱落、纤纤莽莽的藤蓬花卉,葱茂林木层峦叠峰。一片活灵活现的人间烟火景致。原来这山上因为天下才子们的纷纷集聚,山中便有了这蓬蓬勃勃的生机。一行人走着走着,进入一小树林,听见打呼噜的声音,一看,左边树荫下的石头上躺着一个男人,都不想惊动他,一行人才刚走过: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

听到后面躺在石头上的人念道。枚乘立即说道:

“停。这人是邹阳。”

“你是说才被梁王遵为上客的邹阳?”

“是啊。”

于是大家转身回走,果然见那打呼噜的男人坐起来正面对着大家打招呼。一行人便再转回屋里继续饮酒叙事。

再说这邹阳,齐人,原来是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转投了梁王门下。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

至夜深,大家才大醉而归。

17章

且说这枚乘骑着快马别了大家一路向康王领地赶去。向晚时分,忽逢天气下起雨来。怕路途泥泞,只得在山找一处暂时歇脚的地方准备宿一夜再说。

此时雨声淅沥,秋风萧寒。己是向晚时分,月朦星稀。见不远处竹篱茅舍,炊烟孤村。见到山凹中有人家便行至那里,正要上前敲门,听到房子里传出妙乐仙音,又见到一女子推门而出来,月光下那女子向外四下张望,见到枚乘眼里惊奇。这枚乘连忙下了马来,牵着马走到女子面前说道:

“我乃枚乘因赶路,遇到天下雨,想要到这里借宿一晚。”

“你便是大才子枚乘?我早己听我家小姐提到过你的赋文哩。”

女子连忙拉过枚乘手中马绳将马栓在旁边的竹林子里。领着枚乘进了院子。进入里面,见到一片茂盛的竹篁旁边的宅邸斗檐飞拱,门庭艳丽。不知道是什么人家?心里想道。途经小径见那前面的花格窗里身影绰绰,仿佛便是那弹奏音乐的女子。一路走着,忽然觉得脸上有点清凉,抬头见到是身旁的一颗芭蕉树上被风吹落的水泣落在脸上,胡乱的抹了一下。问那女子道:

“敢问贵府是……”

话音未落:

“这梁园不是招聘天下之才子前往吗?我们小姐便是应聘而来的呀,才到两天,买下的这个园子。刚才住下两天,这不就碰到先生你了吗。你是我们的第一个访客。”

原来这个园子里住着的女子叫周姝,她从大宋朝穿越而来,她是大宋词人名家苏东坡的关门女弟子,与苏东坡有那么一段奇缘;当年她还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子,苏东坡己经进到朝廷被赐予了大学士,一日去京都的郊外踏青,说来也巧,正是深春,情不自禁往那城外而去,走至一处竹篱,见到一片翠绿的院子中传来一阵凄悲的哭泣声,苏东坡蹑手蹑脚行至外面,听见屋里的声音仿佛是个小女子,正在与她的父母辞行,那门外站着两个面目可憎的五大三粗的汉子,旁边停着一顶花俏的轿子。一会儿见到那小女子出来,一瞧,那个小女子生得娇媚的样子,心里惊诧。随即上前问讯那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有个汉子告诉他了详情,说是这女子自动卖身去都城的红楼替父亲治病。苏东坡听了,心中惶惶不安,接着便问他们多少钱,见到一个人正解下腰间的钱袋子准备数钱给那女子。苏东坡立即用手捂住他的手说:“我们不买了。”“你是她什么人?”“她是我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表妹的女儿,我今儿来便是接她去我家的。”

“你是?”

“我是在朝大学士苏东坡。”

那两个人听了,一下跪在地上:“小人们有眼不识泰山,原来是京东闻名的大诗人。”

两个人说完抬起轿子飞奔离去。苏东坡这一举止,自然让那一家人感激不已。且说那女孩年仅十二岁,这家人姓周,平时叫她周妹,苏东坡为她取一学名叫周姝。再一看这地儿虽是在城外,却也是山青水秀的,苏东坡为她家人提供银子修建了一个象样的房子,还建了一个小巧的园子。又出钱帮周姝父亲治病。收了周姝做自己的关门弟子,教她读书做文,这周姝不但秀美可人,头脑聪颖,那苏东坡更是隔三叉五地来这里亲自指教,又为她请了弹拨琴艺的老师教她识音乐弹琴。

18章

这枚乘那里还有心思离开,与那周姝便在这里生活起来,也无什么媒人作证做起了夫妻,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枚皋。

春随人意晓色云开,古台芳榭骤雨才晴,秋千之外绿水红英,疏烟淡日朱门掩。飞燕低斜绿水桥平,凭栏久低按小秦筝,豆蔻梢头二月初,屈指一数十年梦魂。天涯独自困倚危楼 ,过尽飞鸿字字愁,金炉小篆过尽飞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园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砌成数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湘天风雨破寒秋,深沉院乡梦断,衡阳峥嵘除旧岁,迢迢清夜旅魂孤,枝头流莺和泪闻,新啼旧痕几春秋。一春鱼凫千山梦,雨打梨花深闭门,能得灯儿对芳尊,淡烟流水画幽屏。.芳草碧色水连天,乱红飞过秋千去,春愁无力共携赏,海角天涯尽黄昏。

过了些时日,有一天碰到一个人昏倒在自家门外,枚乘正怀抱儿子在园子中晒太阳,听到门外的呻吟,连忙开门一看,见到一老者,白发苍苍地倒在地上,仿佛远道而来,浑身褴褛的衣衫。枚乘叫家人将他扶起,给予食物,见那人渐渐清醒,问他为什么倒在那里,那老者说,他叫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自己博学广识,能言善辩,最善陈说国政大事,可是这汉朝的天下,无论到哪里都是要有王族的人推荐方能谋出路发展,听说这梁王喜欢推荐贤人,自己不远万里地赶来,希望得到梁王赏识而推荐,因为饥饿疲惫不堪所以如此。这枚乘听了顿时感觉惭愧,自己是得到梁王推荐的人,一时贪念这温柔之乡。才连忙收拾了行李,携着家眷往那康王的领地赶去。

长梦无愁日月明

且说这邓通随文帝入住未央宫并视为通神,文帝以为自己与神同寝是上天的恩赐。皇宫内无闲言杂语,既然是皇上梦里见到的令他升天的人,谁又清楚皇上的梦境呢?那些宫娥使女们更是尊邓通如天神下凡,无不为之倾倒沉醉。邓通出入未央宫殿如出入家门,为此文帝还为邓通在自己宫殿左侧置一室名曰神轩,供他专享,平时里皇上只管上朝,下朝阅文批奏折外,闲余时间全部与邓通共处,谈古论今,供奉神灵、天上人间包罗万象。

那邓通从小机灵过人,略通经伦。谈水色悦:“听说你还水下杵立游走自如,他日我们坐那龙船看你玩水去吧”有一天文帝在自己宫中与邓通交流时说道。虽是二人年纪相差二十多,纯粹忘年,一拍即合、心思共享。“朕与你说话,心情愉悦无比,朕见到自己儿子也没有如此的啊。身边大臣唯唯诺诺,诚惶诚恐、患得患失背后又无不生忌万般排斥,在朕看来他们不过是争名逐利唯恐天下不乱。”邓通听了,句句铭心。告诉文帝;自己生性淡泊的就是那名利地位功名成就什么的,从小到大听那父母无时无刻都是教训自己脚踏实地,命中有终是有,命中无不强求。

且邓通也是按照文帝的意愿,未逾雷池半步。在宫中上下处处小心翼翼,朝廷上的政务从不参言。那些个文武百官亦是鸡蛋里挑不出点骨头的感觉。

且说宫廷里月月都有赛事,又是五谷丰登的时候,知道文帝平日里忙碌政务,邓通便在宫中组织筹办一些赛事,此时正是初夏时节,宫廷举办盆景仪式与插花活动。一切都布置妥当,叮嘱众宫女太监们:“不可敷衍,否则定要追责。”

宫廷中的人都喜欢这种休闲风格的活动,特别是宫中的女眷们,公主,贵妃,夫人们。古人欣赏花卉,景致、也许就是交通并没有现代畅通,时常走出家门欣赏山林,花卉草木的自然景观,于是就把山水树石缩在绢素上弄成画面,或者将它们浓缩于盆盎中,成为盆景。足不出户地游览。

有条件的地方还有人工建造的园林,汉代的园林是史上有目共睹的了。菟园,上林苑、昆明池、茂陵园、华林园等都是汉代的皇家所造。其中历史上司马相如写的《上林赋》:掩以绿蕙,被以江萬,糅以廛芜、杂以流夷。专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槁本射干,茈姜襄荷,咸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苎青蓣,布蒗闳泽,延曼太原。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斐斐,众香发越,旰茧布写,嫣萝毕弗。

至于盆景艺术,在汉代之前便已流行。以田园生活方式的陶渊明笔下的诗篇为记载了。皇宫的条件自然是上上乘。文人们更是将《诗经》里面的植物移到盆里,比如莲花。

这天,文帝下朝,邓通早已候在朝门,见到文帝二人携手到了园内。说这宫廷上下文武百官,后宫嫔妃宠眷成千上万,唯此两人情谊特别深厚,相知相助。

邓通制造的这般的良辰美景,并没有自己与皇上独享,而是让皇亲贵族们共享,众人皆步入园中,又备有美酒佳肴,尽皆酣醉方休。至暮色降临,风送夕云,众人才离开。众人皆有流连往返之意。于是邓通把这个活动作为一项事情月月在宫中开展。比如一月一日学那上古代人习俗;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宫中人旦用盘子盛柏一枝,柿、橘各一枚,众人分食,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

也插花,插春花。饮花茶。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九月至十月底宫中皆是盛事频频。延续古往以来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宫廷中人共鸣不说,在民间广为传播盛行。

邓通的这一小试身手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也让文帝欢喜不尽。

金盏直须深

落花能几醉

一日天刚蒙蒙亮,邓通家门口那高大的石阙下面已经停有朝中的蓬顶马车,下来的公公就是朝廷的太监总管嘛,行至邓家门前,敲门,沉重的开门声之后,一看是文帝给邓通家送赏赐的礼物来了。只见邓贤夫妇领着儿子邓通,一家人都穿载整整齐齐的,特别是邓通身着白色宽䄂长衫,青丝高束,腰间系着一块翡翠。那朝廷来的公公宣读圣旨道:“中军大夫邓通组织赏花游园有功。特赐黄金千两。”卸载了黄金,公公坐上马车往回赶。

19章

别梦高瓴下,只为功名高,万般为富贵,一言成饿殍。

再说长安街有个著名的女相师名叫查许负,曾经被刘帮封侯鸣雌亭侯。这个许负的故事是个传奇。她一生相人无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准确度奇高。因此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礼遇,赐封她为“鸣雌亭侯”。

汉高祖刘帮还是个亭长的时候,一天,阴雨绵绵,街边生意清淡,为了躲雨她收拾了行头不知怎么就撞到了刘帮的屋檐下去了,又冷又饿,正好是深冬时节。饿得打偏打偏的,居然坐在人家门槛边上,趴在那里迷糊了。忽然那大门“㖂呀”打开,刘帮一脚踩到了她身体,踏着而过,双脚落地,发现地上躺着一个人:“怪了,我感觉踩着的是石地下,怎么就从你身体上下来了”,见到她面色饥饿,顺便洒了些散碎银子给她。一看是亭长刘帮,查冯负立即说道:“公面相贵不可言。”这一说不要紧,在当地一传十 十传百地传开了。当时已经富足的吕家,也就是后来吕后的父亲晓得了,甚至急于将自己的女儿(后来的吕后)嫁给了刘邦。刘邦称帝之后并没有忘记这个女相师,寻找到她,封侯。

一个以相面为生的女流之辈,居然能在男人主宰一切的封建王朝时代封侯拜爵,纵观历史,恐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不得不说真是一个奇迹。那么,许负是何许人也?她的预言真有那么准确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诏令天下共庆,同时下旨各地官员广征神异祥瑞之事,上报朝廷,予以重奖。这年秋天,河内郡官员上报,该郡温城县令许望之妻赵氏生一女,手握玉块,玉上有文王八卦图隐约可见。始皇闻讯大喜,当即赐许县令重金,命他尽心抚养女儿,务必将她培养成才。百姓们获此消息后,蜂拥而至许府,都希望能见上这个女婴一面。传说女婴对来人呈现两种反应,其一是大哭不止,其二是喜笑颜开。凡是对其大哭不止之人,不久后必然厄运缠身;凡是对其笑脸相迎者,必定吉星高照,喜从天降。许县令给女婴命名为许负,见自己的女儿有此异能,许父喜出望外,倾尽全力对她进行培养,延请学富五车的大儒教习。几年下来,老师接连换了几拨,都自认无法胜任,因为许负好像具有天人之资,能无师自通,学识超群,老师们都自叹弗如。等到许负长大成人后,她善相之名也越来越响,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纷纷慕名而来,求她看相。当时也正值秦朝末年风起云涌之际,各地为推翻暴秦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公元前210年春,汉高祖刘邦又率部攻打咸阳,途经温城,见到了许负将军队驻扎在城外,带着萧何、周勃、曹参、陈平进城拜见许望父女。当许负又一次见到刘邦后,面露惊异之色,久久不语。刘邦好奇,追问缘由,许负方才说道:“刘将军龙行虎步,日角插天,乃帝王之表;其余四人亦非凡人,他日必定位极人臣。”而后,许望将温城拱手相让,并带着三子一女归顺了刘邦。正是这一次奇遇,让刘邦记住了这位奇女子,也为许负后来的飞黄腾达埋下了伏笔。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开始。这时的魏王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究竟是该扶楚呢?还是从汉?这让他左右为难,茶饭不思,寝食难安。正在伤神之际,手下向他推荐了许负,魏王豹如释重负,派人将许负请到了府邸。许负看了一眼魏王豹后一语不发,但在看到他的老婆薄姬后,却眼前一亮,脱口而出:“夫人是天子之母。”魏王豹大喜过望,认为自己必将联合项羽夺得天下,于是背叛了刘邦。刘邦一怒之下,派韩信率大军灭了魏国。于是,魏王豹“君父”没做成,反而后来被周苛所杀。而薄姬被刘邦收纳后,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当真如许负预言,成为了天子之母。

公元前202年,刘邦开创西汉,登基为帝,封赐许负为“鸣雌亭侯”,当时的许负才刚刚19岁,后来,许负还有两次神一般的预言,一是预言了周亚夫的飞黄腾达以及悲惨结局,二是预言全国首富邓通将饿死街头。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时任河内使,头顶着丞相之子的光环,实际上已不受重用,躺在老子的功劳簿上享受而已。但许负却预言他“三年后封侯,八年后出任丞相,九年后饿死”。这个预言放在当时恐怕谁都不信,原因很简单,周家的爵位已由周亚夫的大哥继承,即便大哥去世,也得由他儿子接替,不会轮到周亚夫。同时,如果周亚夫当真能封侯拜相,又怎么可能饿死呢?但是,周亚夫还真让许负说中了。三年后,周亚夫兄长获罪,周亚夫封侯。后来,周亚夫率军平定吴王刘濞之乱,升任丞相。但最终又被汉景帝逮捕下狱,因绝食饿死狱中。

这时的许负已经老迈,也听说了邓通,加上朝廷一些官员的慫恿,有一日邓通入朝见到冯负,这冯负见到邓通口中念道:

“别梦高瓴下,只为功名高,万般为富贵,一言成饿殍”。

邓通大惊,心里想自己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还会被饿死。再说自己家有良田千顷,黄金白银无数,新近妻子又有孕在身。自己是朝廷士大夫,前些日子又被皇上封了左班丞相。自己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不以为然地挥手将那看相的冯父撵走。

邓通脑恕。但转念一想,也许她说的无不道理,人生无常,那死总是千变万化的了。于是又呼唤她回来,赏她些银两。

20章

走进宫里,见到文帝今日未上朝,躺在龙榻中长哼短吁,几个宫女来来往往,邓通问明缘由:

“皇上昨夜醒来说浑身瘙痒难耐,我们去请了太医,开了草药……”

一个宫女说。这邓通连忙大步流星走近皇榻跟前,揭开皇上衣衫仔细察看,背后皮肤是有些红点什么的斑块,又摸了皇上额头未有发热迹象,便俯身到他耳边说:

“我看皇上的病无碍,只是食物过热过补,身体发热积压产生的皮肤问题,体内的毒素与势自己不能消失排出体外的而已。”

文帝一听立即坐起来:

“那管伙食的御厨,成日的熊掌驴肝做那什么东西,咽下去就觉得胸口闷得慌……还有那个只有血腥味的什么这个血那个血一律不准杀来给朕喝!”

邓通吩咐宫女弄一盆金银花烧水要给皇上沐浴,解除皮肤上的热毒。果然一大阵忙碌过后,皇上感觉神清气爽。这文帝也是个工作狂,不然怎么会把一个充满血腥的皇庭理得风调雨顺,粮仓富足,刘家江山王侯贵族各自富贵平安住在领地呢。

邓通又帮助文帝整理衣冠,陪他入朝。说到邓通也是封了左班丞相的人,可是他在朝廷上从来都是按位置顺序规矩站立,从不参言半句,本质上除了照顾皇上饮食起居,说话聊天,基本不参与宫中任何权利义务之事。今天他陪同皇上下朝回宫以后,心里不爽,是听了冯负的一言,自己会成饿殍。干脆直接告诉了文帝,没想到文帝听了:

“他说你会饿死吗?我是一国之君王,这天下财富都是我说了算,你会饿死吗!我现在赐你邓一座铜山自己铸钱,看还会有什么人说你会饿死!”

话音刚落,邓通惊得目瞪口呆,随即跪地谢恩,眼泪涕泣不止。止此一举,可以看出文帝与邓通的情谊,废千古搏一知己。

万般只为那梦里事,铜山黄金滚滚来,汉家宫阙华灯溢彩,蛟龙出海龙飞天。邓通得铜山,同时文帝赐开发铜山的工匠工人等数千名不等。邓通携家族人参与管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地,邓通以私人名义铸造铜钱并参与市场流通。

不久,邓通做了父亲,夫人黄氏在邓家亦是尽职尽责的贤妻良母。孝顺公公婆婆,抚育孩子,对邓家上上下下的人无不关怀备至。她心里只记得新婚之夜邓通告诉她的话:

“我娶了你,从今以后决无二心,终身都不会纳妾。”

从那之后,邓通言行一致,待到他们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儿子都是如此。邓通大儿子降世的时候正是文帝赐他铜山铸钱的时候,邓通为儿子取名东皋,皋即水边的高地。东皋,即东边的水边的高地。意思是自己因为喜欢水,棹船到达了最高的地方就是文帝的身边啊。

不是东风与周郎,只怨生副锦皮囊。浮生若梦聚散事,且向红日叙衷肠。

文帝金口玉牙赐邓通铜山一座铸钱,气得那为他看相的冯负不久便在长安街上撞墙而亡。这个是为什么呢,是那当日见到邓通,口无遮拦地说他会遭饿死的话后,没想到自己的口无遮拦竟让文帝大恕之下赐了邓通一座铜山私人铸钱。世人便嘲笑她的无知,认为她胡言乱语毁了一世英名。赐邓通铜山一座自己铸钱。这下不得了了,一传十 十传百,一阵风刮过出来,一会儿便传遍了长安街,那冯负这下够受的了,人们熙来攘往地从她门前走过嘲笑他,谩骂他……于是才撞墙的,临死前她口中依然念叨:

“我明明是看见他脸上有饿殍纹的呀。”

翌日,春暧花开,万籁葱绿。邓通家的宽敞的厅堂里,堂上一壁龙凤呈祥的海景图,右边一框方窗,外面是绿郁葱葱的树木,桌子上搁着应时应景的瓜果。邓通召集全家老小一起议起铜山之事,此时他的两个姐姐,姐夫依然是这个工程的重要人物。自打邓通入京为官,家里的财富虽是日渐增多,一家人过着奴仆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当然他们己经在京城置办起了不少的商铺门市的固定资产,又做着皇家的一些生意。可是这一次皇上恩赐的是铸钱的资源。纵观上下千年,铸钱的事都是朝廷的事情。邓家不知道那个先祖积下来的德。商议之后,一致认为在开发铜山的时候,要在山里建锦楼用着人住。此时的邓家皆由邓通做主。邓通的两个儿子正在成长之中,邓家主人,佣人、家丁奴仆一百多号人,基本是听邓通指示要求各自为阵。邓通因忙碌朝廷皇上的事情也不少,他不在家全凭叔叔邓达与两个两个姐姐,姐夫管理。邓通遇事冷静思考,特别是为人处世谨慎,但是他的两个姐夫比邓通更善于经营,把个家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

邓达更多的是善于人际交往,把自己活蹦乱跳的儿子邓饶改名送给长公主后,攀上朝廷的关系也是更加牢固。知道自己家沐皇家之光辉,邓通历来教训家族中人不可去过问政事。但凡有来投邓家门下希望徉能被推荐到朝廷的人些一律要拒之门外。所以邓家周围朋友都是些生意相互往来的人,都是长安城内大户商贾。

这不自己家居然有了铸钱的权利,还有了一座产铜矿的山,于是大家啇议,最后决定将京城的所有的铺子逐一卖了,资金用于开发铜山。更有些京城的有钱人家也对这桩天大的生意投资入股。可是邓通都是一一的拒绝了,认为邓家有这个实力开发铜山铸钱。再说那铜山正好是在川西一带邓家的老家附近,于是邓通想到用自家的族人。

想那邓通,得到文帝恩赐,虽说是一座出铜矿的山,要开发铜矿铸钱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作者认为,邓通敢于变卖长安城中全部家财去开发那座远离城市穷山僻壤之地的铜山,也是有巨大的魄力的人了。欧美资本主义早期不也有什么“圈地运动”吗。几千年前汉朝的邓通不就是最早的中国的资本家吗。认为邓通的铸钱的企业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无论这铜山的出处怎么样,它能得到人为的开采造出流通的货币,是邓通经营制造的能力。在历史上起到了他应有的功绩。

登山不见云涧,潭千尺深。飞鸟不过仞猛兽嗜血腥。此时的铜山便是这么一个样子。地处金沙江深处,与云贵川三地接壤。高三百余里,宽五百余里。山势陡峭,千仞绝壁林立。人烟少有,汉前属于蜀地。无路。山上终年云雾缭绕,山脚万丈深渊绝壁之下是终年波涛汹涌的金沙江。不过离邓家老家故里不过二百余里,因为这个原因皇上选择了此山赐与邓通铸钱,当时那一遍都属于不毛之地。中国古代冶炼发达,只要有山,便有铜铁。古人用铜铸钱以流通,用铁制兵器以守城池。西汉时期的诸王们早已将大块河山城池但凡富有的地方瓜分了干净。还有各路诸侯豪门的占有领地不说。朝廷实行中央集权,统一统领,在文帝执政期间,还算各王安分守己,百姓乐业而居,也是因为文帝生活并非过分奢华,比较节俭,尚能体恤民意。见证了暴秦的倒塌原故吧,也有文帝晚年崇鬼敬神独宠邓通一人的原故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梦里的人出现一定是神的意志,不敢违抗。倘若文帝拥三千美女,年年选妃,权利分散了注意力,那又不知是怎么回事了。也许连年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恰恰是邓通固定了文帝的其他奢靡杂念。而邓通对皇上的忠诚是他为自己的家族立下汗马功劳,虽然他在开发完成铜山后被太子置于饿死之地。倘或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稍微偏离方向,利用文帝信神的不会改变的信仰,饱捞权利的话,历史题材的书写可能又是另当别论。

21章

这日,邓家的车马喧嚣地从长安街上而过,匆匆忙忙赶到了铜山,铜山在千年的荒芜之中。邓通也随家人一起到达铜山。才刚到达目的地的山脚,天空不作美,大雨滂沱,车马不能前行,原以为那铜山至少也是有些人烟,谁知一看,千仞壁立,莽莽苍苍,脚下飞湍急流。邓通的父亲立即做主,返回老宅暂住。

邓通与夫人黄氏,不顾车马劳顿,忙碌着安顿好了家人,深夜时分,黄氏又劝邓通早些歇息,二人住在邓家老宅家中,邓通也不能入睡,夫妻俩说起用族人一起参与开发铜山的的事情。

这一夜夫妻俩和衣而睡。

第二天清晨,是个好天气,冬日即将过去,初春的阳光普照。夫妻俩个准备爬起来继续整理收拾房间,刚才走出房门,见到族人们成群结队地抬得抬木梁,扛的扛工具已经开始在后面的空地建筑房子了。族长是个老者,仿佛是邓通爷爷辈的人,抱着族谱本本过来与邓贤一起正准备将邓家人一一写入家族谱中。邓通感动,走至人群中:“对不起了,各位本家家人们,今天本该衣锦还乡为大家带来福祉,但是那铜山待我开发,一时间捉襟见肘啊!倘若铸出钱来我不会忘记大家的……”

群人听了都说愿意为开发铜山出力,邓通立即表示:

“只要是跟我上铜山铸钱的,我都让其占有股份,这铜山就是我们家族的财富了。”

众人听了无不喜泣而下。之后又命姐夫带着两个堂兄弟邓文,邓堪领了些人赶往铜山砍路。一行人身背刀斧骑的骑马,往铜山而去。

因为不大放心,邓通也随即赶往铜山,那族长牵着自己家最好的那匹汉雪马亲自送邓通上了马,阳光下哒哒哒在土路中飞奔而去。邓家族人这个庄子在一遍群山环抱之中的平原上,四面山林翠柏,平原田野葱绿。是这方有名的鱼米之乡。因为好长时间的朝廷实行免税纳粮,人们生活比较丰裕,突如其来的铜山号召了大家的积极性,尚或者有些积蓄的人家便是纷纷解囊相助。

邓通追赶上了他们,一行人快马扬鞭到了山脚下,下了马:

“这里有个口子,仿佛可山。”果然一行人往上爬,沿途树木杂草,灌木丛生,边走边砍掉,砍出一条羊肠小道来。还在进山的隘口取名邓关。伫立了石碑。

邓通带领宫中来的匠人沿途铺路,几个月下来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路出来了。还筑了马车道。一切交代清楚后邓通又与夫人黄氏准备回到京城家中。临行前邓通将这铜山的开采大权交与叔叔邓达主要负责任。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十二锦楼洗妆台,千古佳话滚滚来

。却说邓通家族兴思动众的将家族势力迁至铜山,一时间这铜山脚下车马水龙喧嚣起来。恰好是人间四月天,日暧风和,春花皆巳盛开。春云迷离蔽日。天之拙合似的,这邓通喜欢水,这铜山脚下正是一条河流,绕山而过,流水潺潺。邓达又在工人釆取铜矿的同时,令人疏通河道,造了船坊及船只。河上筑起石拱桥,桥下造池养莲种荷。连接山坡地开垦田地种粮。为了家人的尽早入住,便先在水边修建起一座上下五层,飞檐斗拱,五彩斑斓的锦楼。锦楼连接着河面上的石拱桥,水榭楼台十分壮丽。

桥,水榭楼台十分壮丽。不久‬,邓通父母随‬其‬他‬的家人都去‬到这铜山脚下的锦楼居住。京城的宅‬邸‬只‬有他‬夫人黄‬氏‬陪‬着他‬。无论怎样他‬都是离‬不开朝‬廷‬的。他‬的此‬时‬如‬同‬一棵‬大树,只‬有根‬基‬不‬倒‬方‬才‬枝‬叶‬繁茂,他‬就‬像‬大‬树‬的根‬基,家‬族‬就‬是枝‬叶‬了。当然拿‬现‬代的人‬的‬头‬脑思维的话‬来‬说‬,那‬文‬帝‬就是个‬只‬想成‬仙‬弃‬国‬的人。即使资‬本市场的‬国‬家也是不‬允许‬私‬人‬造‬钱‬的呀‬。记得民‬国时期‬物‬价‬飞涨也是私‬造‬纸‬币‬引起市场混战最‬后‬百‬姓‬穷‬困‬潦倒。这‬汉‬文‬帝‬竟‬是因为一个梦‬。

22章

且说邓通的大姐夫姓刘,叫刘疏,一日在家与邓通的姐姐说自己要在半山腰再造两座锦楼,一座用于邓通回来居住,另一座将送与长公主:

“你这不是正中叔叔的下怀吗?邓通回京城将这铜山交与叔叔管理,你说再造锦楼送与长公主不如说是送与邓饶。那钱铸出来不就是用的吗。”

“这铜山不单是造两座锦楼,我准备造十二座锦楼哩。”

邓通姐姐问其原由,刘疏说道:“这汉家的江山,打他高祖开始都有这个习性,宠臣不宠妃,宠臣得势,宠妃得死。你看那吕后,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我们家虽是得文帝专宠。保不准什么时候太子殿下登基,那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这铜山建上这一群锦楼伫立在哪里,谁还敢推了不成。”

“那你还不赶紧去告诉叔叔,说不定封你个主管什么的呢。”

这刘疏连忙赶去邓达的家,告诉了自己心里的想法。邓达听了立刻同意,果然将建造十二座锦楼的工作交给他全权负责管理。邓达便主要负责开矿铸钱。

翌日,邓达便领着些族中的人到了京城,这是事先与邓通沟通过的,让邓达带着族人去皇家的铸钱的地方学习业务。又有皇上的喻。一行人到了皇家铸钱之地,那管理铸钱的官人见了,何不干脆直接些呢,先让他们参观了皇家的铸钱基地,之后又主动委派了些铸钱的匠人跟着邓达去邓家铜山。什么工具设备,制作流程图等等一应俱全地配置了。这邓达只管找人挖矿。

邓达便带着数十辆马车载着设备工具匠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回到邓家的铜山。不久,那山中轰轰隆隆地被开采起来。炼冶炉,制版的工间很快地杵起来。山中红红火火沸腾起来。

未出数月,这山上钻洞取铜,那些个宫中派来的工人都是在其他铜山工作过的人,自从来到邓通家的铜山,工资待遇自然也由这边开出。邓通大方,还给他们建了生存的寨子,富饶的时候山上光是工人居住的寨子就有十多座。

铜钱也很快出来了,钱足秤够,取名为邓头钱,它们的成色比朝廷制作的钱更足。邓头銭,邓通钱,一经推出上市,人们便是纷纷购买收藏。

钱径在2.3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2.95克钱径在2.4厘米,至2.5厘米,重3克至3.75克也称半两,一时间邓通钱遍布天下。

历史记载

汉文帝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通即山所铸的四铢半两钱(秦时半两钱为 十二铢,汉朝半两钱陆续减轻重量,但仍称半两,吕后时减为八铢,文帝时减为四铢)基本上按照汉文帝的法定标准。但是邓通在严道即山所铸之钱(原始铜,为红铜钱)与文帝所铸之钱(为人工配比的铜锡合金,为青铜钱)除有铜质上的区别外,在形态上也有不同,如在钱面的穿上下凸起一块铜,这些凸起的铜块有规则的,有不规则的,有成形的,有不成形的,钱在2.3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2.95克,或钱径在2.4厘米至2.5厘米,重3克至3.75克。特点有6个方面:一是钱面上下有全凸起。二是钱面上下有不规则凸起。三是钱面上下有长方形凸起。四是钱面上下有正方形凸起。五是钱面上下有三角形凸起。六是钱面上有一横条或下有一竖条,这些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形状,只是锁定在钱面穿上或穿下某一部分隆起。在钱面凸出一块铜既加重又省工。邓通本人有开采不尽的铜山和用之不完的财富,给每个钱币上多加上一块铜,彰显自己的财气。邓通为区别自己与他人之钱,别有用心地采取一种钱面凸起的方式,这样铸出的钱比朝廷的钱更重不说还更美观。邓通钱美誉天下。

23章

官身几日闲,世事何时足,金缕多情曲,莫叹时光短。

且说文帝时期的太子刘启,生得面目洁净,头脑灵光。他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此时的他身为太子,对父亲文帝的一味宠着邓通的事情多有不满。

这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汉太宗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即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驾崩,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汉阳陵。

他在位期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废黜薄皇后立王娡为皇后公元前151年

前元六年(前151年)农历九月,刘启废黜皇后薄皇后。前元七年(前150年))夏四月乙巳日,王娡被立为皇后。立刘彻为皇太子

公元前150年

前元七年(前150年))夏四月丁巳日,王娡的儿子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长子。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之一。汉景帝继续推行文帝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他即位后,节俭爱民,与民休养生息,田赋三十税一,人民负担减轻。还大力兴办水利事业,以促进农业生产。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年平定叛乱。之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打击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汉景帝在位期间,由于他采取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政治上相对稳定,统治得到加强,社会十分殷实富足。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和汉文帝时期并称之为文景之治。

刘启,是汉太祖刘邦的孙子,汉太宗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

刘启出生时,父亲刘恒在代国为代王。刘启在刘恒几个儿子中排行居中。刘恒为代王时,与代王后生有四子,刘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继病死。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而刘恒诸子中刘启最大,于是就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被立为皇后。

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就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汉太宗就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从此刘濞怨恨刘启。

汉太宗后元七年(前157年)农历六月,汉太宗驾崩。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刘启要特别提防诸侯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所以,晁错极力主张刘启削夺各王的封地,即削藩。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刘启知道了七国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亚夫带领三十六个将军去攻打吴国、楚国;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国;派大将军窦婴屯兵荥阳,监视齐国、赵国的军队。

窦婴向刘启引见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刘启召袁盎进宫相见,趁机劝说刘启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刘启了袁盎的计策,便杀了晁错。

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24章

且说这边贾谊,知道朝廷那边皇上赐邓通一座铸钱的铜山,心里惊愕不已。这日坐在书房里独思;感觉这是千古之奇事,居然皇上让一个原本是平民百姓的人自己铸钱自己用不说还允许在世上流通。心里难平啊!是夜辗转难眠。

第二日提笔写下千古奇文《新书·铜布》中,向文帝汇报了民间铸钱的危险:

铜布于下,为天下菑,何以言之?铜布于下,则民铸钱者,大抵必杂石鈆铁焉,黥罪日繁,此一祸也。铜布于下,伪钱无止,钱用不信,民愈相疑,此二祸也。铜布于下,采铜者弃其田畴,家铸者损其农事,谷不为则邻于饥,此三祸也。故不禁铸钱,则钱常乱,黥罪日积,是陷阱也。且农事不为,有疑为菑,故民铸钱,不可不禁。上禁铸钱,必以死罪。铸钱者禁则钱必还重,钱重则盗铸钱者起,则死罪又复积矣,铜使之然也。故铜布于下,其祸博矣。

今博祸可除,七福可致。何谓七福?上收铜,勿令布下,则民不铸钱,黥罪不积,一。铜不布下,则伪钱不繁,民不相疑,二。铜不布下,不得采铜,不得铸钱,则民反耕田矣,三。铜不布下,毕归于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钱重则以术散之,则钱必治,货物必平矣,四。挟铜之积,以铸兵器,以假贵臣,小大多少,各有制度,以别贵贱,以差上下,则等级明矣,五。挟铜之积,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倍羡,则官必富,而末民困矣,六。挟铜之积,制吾弃财,以与匈奴逐争其民,则敌必坏矣。此谓之七福。

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今顾退七福而行博祸,可为长大息者,此其一也。

大意是;民铸钱者,大抵必杂以铅铁焉……伪钱无止,钱用不信,民愈相疑等等。

具有反证价值的情况是,文帝令邓通铸币后,邓氏钱得以布天下,起码说明邓通的铸钱没有掺杂使假,民间乐意接受,流通无碍,他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和自己的商业操守。

邓通童叟无欺的良心钱,大量流通逐渐成为主流货币,对稳定货币和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福兮祸之所倚,危机夤夜而来,这是他的智力没有判断到的。

文帝连贾谊的上书看也懒得看。从此再也没有想过要重新启用他。这贾谊便是死心塌地地在梁王领地做起自己的王家太傅。

25章

此时刘启只是太子,还没有力量阻止父亲的事情,文帝依然皇权在握。

日出山峦金,楼宇彩映人,花坛三十里,有女映绿韵。

且说邓通回到长安的家里,父母与家人的离开,这个家里显得格外冷清。一日邓通入朝去了。邓通夫人黄氏在家里的书楼守着两个儿子读书。这邓家的书楼座落在一片水域之中,沿着花园的廊道往下可以到达。水边停泊着船,平时里这里是邓家人划船玩水的地方。书楼建在水面,三层楼。楼内四壁,堆满书籍。这片水域连着长公主家的花园的湖泊。邓通的两个儿子东皋己经是貌美体健的少年郎,小儿子九皋小哥哥两岁,也是生得容貌惊艳。此时黄氏正埋头刺绣,一边听着须白眉疏的先生教授两个儿子读诵《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不知什么原因,这黄氏虽是胸中无多少文墨,听了心里觉得莫名的伤感。又想到家人远在铜山,邓通忙碌宫中事情。自己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此时先生喊两个孩子休息。大儿子东皋喜欢读书,自然是有些不解的字词要去多问先生。小儿子九皋便跑到水边划船游玩去了。

“我更喜欢窈跳淑女君子好求……”听见东皋滔滔不绝向先生说诗,黄氏觉得儿子长大了。想他己十岁的年纪了。

正在此时看见家里的丫头走来说:

“夫人,那门房的小厮刚才来说,有个夫人的远房亲戚来了。”

“远房亲戚?”

“好像是一个男的带着一个女子。”

“那还不请他们进来,我这就回厅屋里去等着。”

见到丫头离开,邓通夫人收拾好手中的刺绣活儿,走过回廊进了厅堂坐在那里。心里捉摸着到底是什么亲戚呢。

外面丫头走到门口让那二位进了园子,见那男的灰头土脸的样子,约四十来岁,那女人仿佛才十几岁的模样,脖子上缠着几圈绸巾,遮住了大半个脸庞,露出一双秀目甚是美丽。于是问道:

“是我们夫人老家那边过来的?”

“不是,这个女子真的是你们夫人的表妹的女儿,只是隔得远,从来未曾见过面。只是去前年她母亲去世,她父亲一个人带着她,没想到前不久她父亲也病世了,临走前托我的这个事,让我把他女儿送到京城来。”

“那你是?”

“我们是街坊邻居。他们家开药铺子的,我们家是卖米的。这孩子我们从小看到长大的。”

“原来是做善事呢。”

说着说着三个人便到了厅堂里,见到黄氏,丫头说道:

“便是他们了。说这女孩是夫人表妹的女儿,因为父母去世托他带着来投奔夫人。”

“早先在家的时候是听我母亲说过有一个什么表妹是远嫁的。”

“正是,这女孩叫朱梅。十四岁。”

那男子说。并叫那女孩上前行礼,只见那女子走到黄氏跟前,半蹲下来行了礼。当她抬头起来,女孩脖子上的丝巾滑落下来,这才真让黄氏的眼前一亮,见到女孩生得秀丽,眉眼之间又有些长得像自己的母亲,心里断定就是她了。

26章

斜照弄晴,春意空阔,柳色才黄映带几点归鸿,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朦胧淡月云来去,平波灩灩历历数,烟络横林。画楼芳酒几许愁,几许伤春春复郁,小山桃叶白蘋处,数点雨声风约骤。

说来也奇了,是夜,月华如练,虽说是这才立了春,可是春寒料峭之时,仿佛气候正在回暖。这黄氏因为孤单,便将那朱梅弄在自己房中睡了。平时里邓通也是常住宫中。这天劳累,一起早早的睡了。

再说那宫里邓通,因为文帝身体有恙,好几夜留在他身边和衣躺在他脚下,这日那文帝几乎全愈,便是让他回府里了。回到家中,身心俱疲,草草洗漱便到了房中,见到夫人黄氏己经熟睡,便倒在床头也睡下。

第二日,那黄氏习惯早起,天才麻麻亮,便坐起准备起床,一见邓通倒在床头酣睡,再一看靠自己身体这边的朱梅也正醒来,心里大惊。那朱梅见到床上的邓通吓得赶紧抱着黄氏,浑身颤抖着。

这下子真的是仿佛生米煮成了熟饭,黄氏费尽心思安抚了朱梅。将她收入房中作了邓通的小妾不说,还一门心思地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无论怎样也是自己的亲亲的侄女儿。给予的待遇配备处处与自己的一样。那朱梅也是成年的女子,见到黄氏这样的对待自己,心里己经很是感激,再见邓通虽是比自己大了一轮的年纪,但也风流倜傥。于是在这府邸生活起来。还与邓通的两个儿子一起读书, 这日黄氏带着她去那读书的地方,见到大儿子正在书楼背诵屈大夫的《离骚》;

“皇揽揆余初度兮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忽然听见楼下传来划水的声音,停了,俯身往下面看,只见兄弟邓九皋正撑杆划船,桥上一个纤薄身体的女子往这边走来,仿佛听到东皋的声音停止了,便接着诵读道: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东皋惊喜不己。

此时见到母亲从下面款款走上来,便上前问道:

“母亲,那桥上走过来的女子是谁家的小姐?”

“是你老家那边过来的你父亲的女人,你的小妈,今天也让她过来与你们一起读书。”

“为什么到到我们家?”

“过来陪你与弟弟读书呀。”

“哦。我看她有点像那书中的人……”

“别乱说,她虽比你才大两岁,可是你的小妈,说不定那天为生个弟弟妹妹的出来呢”

邓东皋这才明了母亲的心思。从此管叫那朱梅为小妈。不到两年竟真的为邓家生下一双女孩来,才三岁的样子,美若天仙下凡。

再说铜山那边,一边开山劈地地铸着邓头币,另一边,那山中建起了一片锦楼。这日,送给长公主的那座锦楼也是落成,正准备迎接长公主的到来哩。

26章

初夏时节,铜山脚下,水溶叶紫,梅子熟垂,人静鸟怡,小桥新绿,船泊谧湖,巷陌马声嘶吼,炊烟袅袅,漫山枫红,虹雨初晴,粉墙黛瓦花影。是个无限佳丽的日子。邓家族人的重要人物物皆穿戴华貴,在邓通的引导下站在一片大湖之上的桥中恭迎长公主驾到。晌午时分,远远见到长公主华丽的马车在骄阳下金光闪烁着向这边驶过来了。马车到达桥头,那里早己搁着一顶龙凤五彩的轿子,左右站着的是八个年轻力壮的轿夫。那马车刚才停下来,邓通与叔叔邓达早己前来恭迎着,见到长公主与邓饶下来,这边的轿夫立即摁下轿厢,邓达亲自去掀开轿帘子让二位上去坐好。邓饶见到父亲自是眼睛些许湿润,父子亲切对视一眼之后,摁下帘子:

“起轿。”

邓达喊道。几个轿夫抬起着轻盈走起。接下来,这邓家人紧随其后。其实长公主的锦楼从桥的尽头往上不过两百米左右。山脚下的船坊里原来便是邓家里配备的吹拉弹唱的音乐人,此时仙乐飘飘。

那长公主虽近六旬老人,则面若银盆,晶莹剔透。一身紫色的长裙,青丝如缕。一行人在乐声悠扬中到达长公主的锦楼。

轿子停在楼下的一片空地上,那地下连同不远处的院子里都是铺着的汉白玉,院子的约两人深的围墙呈四方形,也是用镂空的汉白玉石雕刻砌成的。一片雪白闪亮。四周几株桃木虽是粉色已过,却是依稀的翠绿翠绿伫立在哪里。锦楼门窗回廊皆凃得猩红色,墙面用蓝木片横竖嵌在墙面成井字,墙壁为白色与地面相映生辉。院门也是蓝木,四面包裹着黄铜,一双凤朝阳的门环也用黄铜雕刻制成,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庭的横梁也是汉白玉雕刻两只飞凤。邓达一路在前引领,邓饶挽着长公主款款而行,进到院里,柔风之后,桃叶随风飘落,别有雅致。那楼的背后就是葱葱郁郁的错落有致的树林,和风中摇曳生姿。

进到前厅内,桌椅家俬也皆是蓝木材质,轻薄雅致,正墙亦是用薄的汉白玉相嵌而成,有百鸟朝凤的浮雕。一片熠耀。那壁桌上搁着纯色金子打造的两只佛手。还有皇家才能享用的一双瓷瓶,当中一架圆圆的铜镜。左边是蓝木的六扇屏风隔断,上面配以彩色的蜀绣。

26章

初夏时节,铜山脚下,水溶叶紫,梅子熟垂,人静鸟怡,小桥新绿,船泊谧湖,巷陌马声嘶吼,炊烟袅袅,漫山枫红,虹雨初晴,粉墙黛瓦花影。是个无限佳丽的日子。邓家族人的重要人物物皆穿戴华貴,在邓通的引导下站在一片大湖之上的桥中恭迎长公主驾到。晌午时分,远远见到长公主华丽的马车在骄阳下金光闪烁着向这边驶过来了。马车到达桥头,那里早己搁着一顶龙凤五彩的轿子,左右站着的是八个年轻力壮的轿夫。那马车刚才停下来,邓通与叔叔邓达早己前来恭迎着,见到长公主与邓饶下来,这边的轿夫立即摁下轿厢,邓达亲自去掀开轿帘子让二位上去坐好。邓饶见到父亲自是眼睛些许湿润,父子亲切对视一眼之后,摁下帘子:

“起轿。”

邓达喊道。几个轿夫抬起着轻盈走起。接下来,这邓家人紧随其后。其实长公主的锦楼从桥的尽头往上不过两百米左右。山脚下的船坊里原来便是邓家里配备的吹拉弹唱的音乐人,此时仙乐飘飘。

那长公主虽近六旬老人,则面若银盆,晶莹剔透。一身紫色的长裙,青丝如缕。一行人在乐声悠扬中到达长公主的锦楼。

轿子停在楼下的一片空地上,那地下连同不远处的院子里都是铺着的汉白玉,院子的约两人深的围墙呈四方形,也是用镂空的汉白玉石雕刻砌成的。一片雪白闪亮。四周几株桃木虽是粉色已过,却是依稀的翠绿翠绿伫立在哪里。锦楼门窗回廊皆凃得猩红色,墙面用蓝木片横竖嵌在墙面成井字,墙壁为白色与地面相映生辉。院门也是蓝木,四面包裹着黄铜,一双凤朝阳的门环也用黄铜雕刻制成,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庭的横梁也是汉白玉雕刻两只飞凤。门庭下面两旁别俱一格地各杵立着一个铜马,跃跃欲试。邓达一路在前引领,邓饶挽着长公主款款而行,进到院里,柔风之后,桃叶随风飘落,别有雅致。那楼的背后就是葱葱郁郁的错落有致的树林,和风中摇曳生姿。

进到前厅内,桌椅家俬也皆是蓝木材质,轻薄雅致,正墙亦是用薄的汉白玉相嵌而成,有百鸟朝凤的浮雕。一片熠耀。那壁桌上搁着纯色金子打造的两只佛手。还有皇家才能享用的一双瓷瓶,当中一架圆圆的铜镜。左边是蓝木的六扇屏风隔断,上面配以彩色的蜀绣。

再说那卧室,床是用象牙雕刻制作的。所有的室内室外的家俬器物皆是邓通的姐夫刘疏不辞辛劳地天南海北的购置的。

那长公主心情愉悦,被邓饶挽着转悠了小半天只说了一句话:

“这是皇宫以外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啊。”

是夜,明月朗照,又随邓家人一起下山到湖中划船。刘疏早不早的己经将夜晚赏月划船游水的目的就是给长公主的锦楼取名。并告诉他先不要告诉长公主,想最后给她一个惊喜。

依然是邓饶挽着长公主坐着轿子直接被人抬到山脚下的桥头边上。这座桥是开发铜山的时候修造起来的,靠近山的东面,这座山杵立时空之中是座独立的大山,它的东面紧邻着陆地,有通往京城的马车道,山脚下是一座人工造的大湖,陆地连接山上便是这座桥。桥宽五米左右,可以六辆马车并排行驶。用巨石砌成。桥头的两边四个角上杵立着四只铜狮。桥长达两公里,直桥。两旁皆是汉白玉雕刻的齐人腰高的护栏。桥下便是那片波光荡漾的湖泊了。

山的西面制造着邓头币。山下的隘口邓关下边便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今晚的安排也是刘疏的杰作。

人们簇拥着长公主邓饶与邓通及夫人到达桥中,明月下灯火通明透亮,桥上的两排拼连起来的蓝木条桌上搁满了就时的瓜果十鲜,宫廷御用的糕饼点心,桌子上面的小铜炉子煎的是来自天下名山大川的好茶。

依然是邓饶挽着长公主坐着轿子直接被人抬到山脚下的桥头边上。这座桥是开发铜山的时候修造起来的,靠近山的东面,这座山杵立时空之中是座独立的大山,它的东面紧邻着陆地,有通往京城的马车道,山脚下是一座人工造的大湖,陆地连接山上便是这座桥。桥宽五米左右,可以六辆马车并排行驶。用巨石砌成。桥头的两边四个角上杵立着四只铜狮。桥长达两公里,直桥。两旁皆是汉白玉雕刻的齐人腰高的护栏。桥下便是那片波光荡漾的湖泊了。

山的西面制造着邓头币。山下的隘口邓关下边便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今晚的安排也是刘疏的杰作。

人们簇拥着长公主邓饶与邓通及夫人到达桥中,明月下灯火通明透亮,桥上的两排拼连起来的蓝木条桌上搁满了就时的瓜果十鲜,宫廷御用的糕饼点心,桌子上面的小铜炉子煎的是来自天下名山大川的好茶。

斜月皓辉河桥处,空带愁归草木疏。静夜凭阑炊烟起,繁星数点梦沉书,疏疏朗朗流水长,自叹华年一瞬间。

人们在船坊间的音乐声中坐下来,围炉煮茶地品茗,享用美食。视线中,只见湖上驶出一镂空的彩船,灯光明亮中站立一个少年,他便是邓通的长子邓东皋,口中读道: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 ,烟波满目凭阑。千里清秋冉冉,汀洲月华云淡,一叶兰舟隐隐烟树,窗风一线。湖乡夜夜绿红疏淡,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长安古道马迟迟 ,高柳蝉嘶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 井梧零乱,飞云黯淡斜阳闲。听陇水潺湲,蝉吟风露绛河清浅。烟水茫茫皓月婵娟。青山绿影对闲窗畔。远长天暮。孤城烟敛芳草连空阔,旷望临烟渚风拂槛。涌波绿秋水斜飞雁。闲花淡淡飞絮濛濛,沼水溶溶月如帘。水调数声,云破月来。紫薇朱槿开。春绿秋云烂醉花间。水绿风暖。醉后不知斜日晚。

读完,只见船中走出一女子与一小男孩,两人手中拎着红色灯笼,灯影中显现三个汉字为;婵青楼。这女子是邓通的小妾朱梅,另外的男孩是邓通的小儿子邓九皋。

此时在桥中,那邓饶挨近长公主的脸庞说:

“这便是我们锦楼的名字了。”

“那灯笼中的汉字?”

“是的。”

“蝉青楼”

二人异口同声。

27章

已是浓秋,好不容易要将那长公主送走了。这日,天高云淡,蝉青楼沐浴辉阳,粉墙黛瓦海棠泛红。墙外山湖依依晖翠,室内香薰纡绕。山青木落潇潇洒洒。

这长公主正坐窗下的在紫檀凳上对镜,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享受那邓饶的精心为她梳头:

“我们到这铜山己经三十天了吧。”

“这里没有皇宫的计算时日的晷公主是怎么计算的这么精准的呢?”

“你看见没有,那山中的树木,在这深秋时节,它们十天左右落一次叶子,我这是第三次看见它们落叶了。”

听见长公主的声音,这邓饶晃然大悟,搁下手中的那把翡翠的梳子睁圆眼睛说道:

“昨日里我听我老子过来给我说,那上月才炼冶出来的铜己经铸成方方圆圆的钱了,说统统让我们拉回京城。”

“还有呢?”

“还有什么?”

“你说呢?”

“哦……”

话未落音,听见门口有使女来传话告诉说:

“姑爷刘疏带话来说,那川西这边的护送公主回京的悍将已经集结了。

“这不就齐活了吗。”

长公主从凳子上站起来说。

“我这便亲自上那西边去看看。”

这邓饶忽然说。长公主并未吭声。那邓饶便出了房门,到了院内骑上那匹随时供他使用的青骢,哒哒哒哒地往山上赶去。

到达西面的铸钱基地,只见穹顶之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地上堆积着一堆一堆的矿石,炼冶的熔炉熊熊燃烧。穿过喧嚣的地方,到达一个巨大的山洞,洞里四壁堆满了铜块,下面的工匠正忙着手上活儿。仿佛是铸钱的基地,见到他的父亲邓达正在指挥着才铸就出的邓头钱装箱。这邓饶挨一挨二地点着地上的钱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来啦,我的儿子也。”

那邓达见到,连忙放下身边的活计,跑过来张大手臂想拥抱他的儿子。见到地面凌乱地堆积着的铜块:

“……慢点吧……我的老汉呀……颠坏了您老的腿,我可太惨了啊……”

“你心里就数着你那点儿装币的箱子。”

走到儿子跟前,父亲俩相拥着:

“你就别往那地下的箱子看了。这里是一座大山,就是把这西面削平那钱也有你的份啊,我早巳经跟你邓通哥儿商榷好了,这个是你们的头一份。以后可是源儿不断的来呀。”

“我的老子也。”

那邓饶扑在邓达肩里泪流满面,然后抬起头来说:

“我进宫看那文帝,三天两头地身体抱恙,又见那太子无不一日地跃跃欲试啊,万一哪天文帝他忽然薨了……”

“千万别乱说……”

邓达一手上去捂着邓饶的嘴巴说道。父子俩又转身出山洞,等待里面的币装箱。那邓达忽然双手抱着低头说道:

“你难不成就栽在那公主府中?也不想为你老子留下一个半个血脉?我邓达这房人而今眼目下就只有你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种呀……”

“我要呀,可怎么分身呢?那老……长公主的眼睛尖着哩。”

“象这样,我在这边给你置两房媳妇儿,以后你但凡回铜山拉币的时候便……”

“我这会儿便是不可以吗。”

那邓饶着急:

“这么着急?”

“这不是正在这里收币吗。她一门心思地只念叨着这个,这还不是我替老子您传宗接代的好机会?”

也是啊,莫忙,待你老子想想看……”

邓达在原地打转一圈,皱着眉头想了想说:

“有了,有了。是你隔房的嫂子的小侄女儿,住在这半山腰的镇街上,一直都在向我提及她侄女儿的事,我看那孩子还小,才十二岁……”

“哦原来是老汉您还金屋藏娇啊。”

“什么金屋银屋藏不藏娇,这不就是让给我儿你了吗……”

“我这就带你去嫂子屋里。”

“什么嫂子屋里,那是你的事。我要去她侄女儿的地方。”

“哦,你小子就不问问这女子长的模样?”

“我用得着问吗,光凭老汉你屋里头那几房小妈,那个不是如花似玉的人儿呢?”

“你个小子。还敢觊你的老子……”

“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去一但你们今天成了事,我便将那女孩儿接来山上住锦楼里。尚或生个带把子的我便不再煞费苦心地……”

说完,这邓达去到山洞里,告诉正在装箱的几个工人说:

“这炉币暂时不装,那凸起来的正面量不足。”

“我们让掌管事的人称过呀,说不差分毫。”

一个人说。

“我是说差喱毫。再说是往那皇家里送的呀。只能多不能少。”

于是停止了装箱。这邓达随即出来带着儿子骑着马往西面这边的路上走着:

“干嘛走这边?不是东面才下山吗?”

“你晓得个屁,那长公主的锦楼不是在东面吗……这边有个小道直接可以到达她们的家里。这路是陡点儿,但是快,一条直的羊肠小路。”

“那女孩对我不从怎么办?”

“你就这么无能。她早己被她姨妈说的心里一心只想住到这铜山上来了……谁能见钱不喜欢的?再说我儿一表人才也是人见人爱啊。”

父子俩兴匆匆地往山下赶。父子俩的马出了林子,到了一片荆棘密布的地方:

“老汉,这那里有路哦。”

“儿子哩,你可不晓得,这里是这大山中原本就有的一条羊肠小道,上千年人们上这山的唯一途径。你老子当初领着族人上来过一次,那个时候头顶上都挂着碗口粗的蛇呀。稍微下点雨脚下也打滑,滚下去便掉进大江大河中,还有活命的?你以为进这铜山容易吗?你到好从小去那钟鸣鼎食之家……后来东面修了马车道。这边的小路也稍有拓展,沒想到走动的人少了,又长出这些杂草来。”

且说这半山腰的小镇,原来只住着几家猎户,后来邓通铸钱的时候上山开发的人们便在这里搭蓬居住,不久随着人烟旺火,便有了这一片房屋镇街,随着又有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到这里交易后住宿,便形成了这山上的一道风景。许多从水路到达这铜山来的贩运邓头币的商人便在这里歇脚,顺便还运一些外面的生活物资来,久而久之形成了贸易的集市。邓达说的这个隔房的嫂子名叫梅姑,之前是邓家的拐弯抹角的亲戚,年轻时便与邓达相好,邓家发达并未娶她。后来嫁给一个老实的庄稼人。可是夫妻俩一直没有孩子。这山上开发的时候,邓达便带着她们夫妻到了这里发展。还与他们建房置了铺子,那梅姑感谢邓达,知道男人的性格,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儿从小接来养在身边。邓达也为那女孩儿花了不少钱。

接着父子俩往山下而行。 到了那隔房嫂子的住处,或许是听见了车马的声音,还隔着围墙,老远便听到里面传来个中年女人的有些嘶哑的说话声音:

“今天早上起来便见那喜雀儿在槐树上喳喳喳地叫个不停,这外面果然来了人哩……小枚还不赶紧去开院子的大门。是你邓达叔的车马才能有如此喧哗……”

邓达父子俩刚才到那院门外,下了马来,将那马匹栓在旁边的两棵碗口粗的槐树上,从绿翳中走到院门口,只听“吱呀”一声,两扇松木的门打开,门口站着一个眉眼带笑的女孩儿:

“就是她了,叫小枚。”

邓达告诉儿子说。然后低头看着那女孩儿说道:

“这是你邓饶哥哥。以后你就是他的人了,从京城回来的。今天过后,你便可以去我们铜山入住锦楼了……”

一边用手挑了一下她光洁细腻额头上的又细又长的弯眉。

“真的吗?”

“姨妈说不是你要用八抬大轿来迎娶我吗?”

“是他。从今天起,你得叫我老汉了。”

见到邓饶美貌年轻,那小枚上前便拉着他的手妩媚地笑着,脸颊上的笑靥如花儿般绽放。

进入院内,房屋墙瓦整洁但约显陈陋。角落里的鸡笼狗棚子也是整齐有序的。那室内更是不用说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家俬竟是一应俱全的。连通的几仿佛七八间房子皆是平房,门槛高高的。那小枚的姨妈引着他们一直往里走,走过一间间的房子到底哪里,便是一座到还干净的楼梯,上面的木头的扶手仿佛天天的擦试着显得格外显眼发亮。几个人上到楼里,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卧室:

“这里一直都是我们心肝宝贝小枚一个人居住着的地方,那床上衣笼被褥都是前儿才换的,也是一半丝织的哦。只有那床底下垫着的才棉布哟。”

“个个月我可是没有少给邓头币哦。”

“那丝织的垫在下面不是打滑吗……”

“你个黄脸婆啥子都想尽了……”

邓达笑道:

“那前些年你可没这么叫老娘哟!”

“我这去楼下剪两个喜字上来贴起。”

“哎呀我的姨妈,这时候还讲究那些干嘛?待明儿我让我老汉八抬大轿把我的小枚抬上山锦楼再佈置这些个吧。”

邓饶说着将小枚摁在自己怀里,欲让俩个老人赶紧离开。那邓达连忙推着小枚的姨妈往屋外走去。“光当”带上了房门。

到邓饶美貌年轻,那小枚上前便拉着他的手妩媚地笑着,脸颊上的笑靥如花儿般绽放。

进入院内,房屋墙瓦整洁但约显陈陋。角落里的鸡笼狗棚子也是整齐有序的。那室内更是不用说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家俬竟是一应俱全的。连通的几仿佛七八间房子皆是平房,门槛高高的。那小枚的姨妈引着他们一直往里走,走过一间间的房子到底哪里,便是一座到还干净的楼梯,上面的木头的扶手仿佛天天的擦试着显得格外显眼发亮。几个人上到楼里,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卧室:

“这里一直都是我们心肝宝贝小枚一个人居住着的地方,那床上衣笼被褥都是前儿才换的,也是一半丝织的哦。只有那床底下垫着的才棉布哟。”

“个个月我可是没有少给邓头币哦。”

“那丝织的垫在下面不是打滑吗……”

“你个黄脸婆啥子都想尽了……”

邓达笑道:

“那前些年你可没这么叫老娘哟!”

“我这去楼下剪两个喜字上来贴起。”

“哎呀我的姨妈,这时候还讲究那些干嘛?待明儿我让我老汉八抬大轿把我的小枚抬上山锦楼再佈置这些个吧。”

邓饶说着将小枚摁在自己怀里,欲让俩个老人赶紧离开。那邓达连忙推着小枚的姨妈往屋外走去。“光当”带上了房门。

那邓达与她一起下楼梯,可能兴奋那小枚的姨妈一不留神脚下打滑一下滚了下去:

“哎哟喂我的妈呀……”

那邓达见到急忙跑下去弯腰拉着她坐起来捂着她的嘴巴低声说道:

“轻点儿,吓到我儿不得了……”

“草青水绿的还怕怀不上?当真是那样的话定是你儿的事情了。”

“我儿还这么年轻他有什么事情?”

“那与那老巫婆一起这么多年怎么不见生一男半女的呢?”

“你不是一样的吗!”

“咒我。我先说了的,只要怀上了,便住到我铜山的锦楼里去。”

“连同我?”

“当然。谁叫你是她姨妈呢。”

“我屋里那个死鬼呢?”

“这个院子留下给他,那镇上不是还有间铺子吗,以后让他管理我在这街上的些产业什么的。名号皆落在他的头上,我看他那么老实本分的人。万一那天我邓家倒了霉也是有个后路。”

“你就是我们的活祖宗。”

28章

29章

30章

东风着意娇如醉,云日斜桥城角西,跋马策鞭垂扬渡,蛾眉凝笑春常好,几许风流目茫茫,旧日堂前烟雨飞,今日繁华花如梦,他日双飞人自老,渺渺往事再难追。

且说这邓通的姐夫刘疏,自打铜山挖矿铸邓头币便是负责外买采购订制运输等这一块的事务,虽说铜山的所有账务皆由邓通的父亲亲自管理,由邓通的两个姐姐负责做账,当然也是明细清楚,可这刘疏便是一门心思地把精力放在采买之上,无论怎么做账也是他说了算。这些年下来便是积累起来富庶的产业。

再说他家的这座锦楼,叫做集福楼,这个名也是他费尽心思的杰作。这座楼位置比较偏,其他的锦楼皆围着东面山脚的大湖而建,唯独他的这集福楼便是建在山顶的东北面。整五层,穹顶。皆用这山中的铜矿石砌成并辅地。因为这山中产铜矿,拿他的话来说叫就地取。为了建这十二座锦楼,那西面的山峰被削掉了一片。就这锦楼的石材取山中的矿石砌成,为这事他与家族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自家人住的房屋便是钱。室内皆是汉白玉铺地,象牙床。光那一家一户的一张象牙床就是他亲自出川到云南以外的其他地方购置了回来,让工匠精心雕琢而成的。为锦楼的器物家俬他成日走南闯北甚至去边关之外运回来的。那一车一车的邓头币也是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不少。自家铸钱不就是自家用吗。

此时的刘疏正当中年,精力充沛旺盛。这日下午他坐在厅堂饮下午茶,己入冬季,阳光从天井洒下淡淡的余晖,他的四房太太与他一起围炉坐着,都穿着水貂皮大衣。铜炉特别大,炉子当中搁着一只大铜壶,冲着热气。两个腰圆膀粗的使女正在为主人冲泡香茶,那茶俱皆是黄金嵌边,一碗一碗的递给她们的主人:

“今天召集大家一起来我有件事情要宣布。”

只见他端着茶碗,揭开金光灿烂的盖碗,用口到碗里吹了一遍,然后慢条斯理地说道。几个女人不约而同抬起头来目视着他。

“你们晓得那半山腰的镇上的梅姑吗?”

“怎么不晓得,不就是邓达叔叔的老相好吗……过时的黄脸婆子……”

邓通的大姐,刘疏的正夫人邓蔷说。

“夫人你打住,以后再莫这么说了。”

不解地望着他。

“她昨天告诉我说;赶紧收拾一座锦楼出来她要来入住。我还以为她在说笑话呢。结果她拉着我一起到了她家,院子里屋檐下站着一个小女子,凸起个大肚子。她指着那个女子给我说;就凭她的肚皮就要住锦楼。吓了我一大跳……”

“那小女子到底是谁呀?你不说想急死我们呀!”

“你们猜。”

“我们猜到了还问你干啥。”

“是邓饶的种。”

“邓饶的种?”

“那可能吗?他才回来几天,天天的那长公主都脚跟脚步跟步的。再说他们怎么认识的……”

几个夫人叽叽喳喳地不停。

那刘疏有些垂头丧气地说:

“为这事,昨日我还挨了叔叔一巴掌。”

“这么说是当真的了。”

“原本是叔叔早有准备呀。我不信,昨天亲自去问叔叔,我说怀疑那婆娘吃诈。叔叔给我一巴掌后说,是他带着邓饶去的。那女子是梅姑的侄女儿,几岁便到她们家,好吃好喝地养着。这才十三岁多。听郎中说还是怀的双胞胎,都是男孩。”

“那为什么叔叔不来说要锦楼,不就是看空着两座吗。”

“叔叔说要接那女子先住自己家里,生了孩子再说也不迟,好像婶子还不同意,说一家人应该住在一起。可那梅姑却想住锦楼啊。”

“我看这个麻烦大了。”

“所以让你们出来商榷啊。”

“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先把那空着一座锦楼给装饰出来,家俬什么的都按规格给配制起,至于住不住进去,谁住便与我们无关了。”

“哎呀,还是我的准夫人聪明啊。这个大问题算是解决了。”

你们各自喝茶耍,我要去山上基地支邓头钱,准备出门采购了。这次我要去南边,那边的楠木是最好的。”

“我们这便去帮你收拾行李。”

几个妾说。

几个妾说。

31章

出了门来,此时的铜山己经飞起入冬的雪来,刘疏站在自家门前的高大屋檐下,手里拎着才刚出门时丫头给的小铜的火炉,等着男佣套马车出来,看见不远处己经有人正在山上的路面铺着厚厚的草垫子。因为入冬的雪会让过往的车辆打滑,所以这山上的路只要是逢下雪的天,便会铺上厚厚的草垫。

不大一会儿,马车牵过来了,两个男佣挽扶着他进入轿厢,一个男佣才放下手中的厚厚的帘子说道:

“车厢内的铜炉都是一直烧着的,暖和着哩。”

那赶车的马夫浑身裹着皮大衣,头上戴着毛乎乎的狐狸毛帽子,这才扬鞭。

31章

出了门来,此时的铜山己经飞起入冬的雪来,刘疏站在自家门前的高大屋檐下,手里拎着才刚出门时丫头给的小铜的火炉,等着男佣套马车出来,看见不远处己经有人正在山上的路面铺着厚厚的草垫子。因为入冬的雪会让过往的车辆打滑,所以这山上的路只要是逢下雪的天,便会铺上厚厚的草垫。

不大一会儿,马车牵过来了,两个男佣挽扶着他进入轿厢,一个男佣才放下手中的厚厚的帘子说道:

“车厢内的铜炉都是一直烧着的,暖和着哩。”

那赶车的马夫浑身裹着皮大衣,头上戴着毛乎乎的狐狸毛帽子,这才扬鞭。马车在铺着草垫子的石板路上前行,碾压地上结冰的地方咔嚓咔嚓发出声响。

这刘疏坐在车厢里手捂着精巧别致的那个小铜手炉,那铜炉呈圆形,盖子上面有镂空的花纹图案,里面是用器皿装着的燃烧的木炭,正红红火火。铜炉的材质比较厚的,外面包裹了一层厚厚的棉布。如果里面的木炭化为了灰烬,还可以拧开炉盖再添上。即使在天寒地冻的北方这个也是可以随身携带取暖的。

在他脚下的左边也有一只立式的这样的稍大的铜炉。此时在他脑海中算计着怎么去那基地的钱柜上以什么借口应该支取几箱邓头币的事情。在这铜山,但凡是邓氏家族成员,特别是邓通的家人支取邓头币的方式都是以箱为主计量的。那生活用度什么的皆是由各户的管家一箱箱抬着拉到府上分配支用,就连那小孩子们玩的玩具也是用邓头币相嵌而成的。还有这山上的生活用品,因为知道这里是产邓头币的山,那天下各处的巨商便在这里开设了各种商铺,在东面的桥边桥下建起了一大片商贸中心。珠宝首饰酒楼吃喝玩乐的地方应有尽有。不分昼夜的歌舞升平之中,是山上富裕的人家的集市。那半山腰的镇市却是一般人家买卖物品的地方。那样的荣华富贵是千古难寻的。

32章

低头碧池云,听管弦华声,杏花无处避春愁,傍野烟云收。

这刘疏到柜台里支了一车邓头币冒着风雪拉回了家去。这刘疏进入与邓通的姐姐他的夫人的主卧室,室内四壁辉煌。在他们床对面的一壁墙上有一楠木柜子,里面装饰着几件瓷瓶玉器,轻轻推开便是他们家的宝藏的金库。

此时二人一起到了地下室,地下室可谓是铜墙铁壁般的坚固。从地面旋转而下,直到底下的空间,四壁穹顶皆是用铜山的铸邓头币的铜矿石砌成的。他夫人手里执着灯盏,将其放置在一个箱子上,又去那边上的石壁的凹孔中划燃柴火点起一排蜡烛,顿时石屋闪亮一片。只见宽阔的地上堆满了铁皮的箱子,当然里面皆是风行天下的邓头币了。夫妻俩接着走进另一间石室,这里则是金光闪闪一片,那石壁中的凹墙中堆积着黄金。地上的箱子中皆是珠宝,闪发奇光异彩。这些东西皆是刘疏撑管铜山采买购置大权获得的财富。

“我准备将今天的支的邓头币除了用部分购置那锦楼的用物外,其余皆去外面购置田土产业,今后还要在外面购置铺面出租。前段时间听那邓饶说,那皇上身体时常抱恙,说不准那天薨了,我们这铜山保不保得住还是个问题。狡兔三窟。趁早做足准备。”

“不就是那个梅姑住吗?什么象牙床白玉案子就都不用了。不就是想住锦楼吗,又没说包里面的家俬用度。等她进去住,待老娘慢慢地收拾她,把那湖上边的座楼房给她。平台宽的那座。”

“你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想有朝一日将她推进那湖里淹死?”

“闭上你的嘴巴不成吗?你看我们家憨儿,你的长子也,只知道成日的在外面鬼混,我看不如给他找两房媳妇儿安个家。眼看我们小儿子也成人了。这山上就剩这么两座锦楼了,还有你的那个四房,小狐狸精不是也怀上了吗?你自己看着办吧……”

夫妻俩的咕一阵出了地下室。

接着刘疏又去岳父岳母家做支邓头币的账目。

到了老人家中,老岳父正在厅堂的铜炉边打盹儿。报告了支邓头币的事情,他岳父邓贤见到是女婿,抬头望着窗外的院子说:

“找那东皋去吧。账薄什么的都归他兄弟俩管理啦。”

接着又指着通道后面的后院说:

“东皋在书房,九皋是在那后花园子里面舞剑吧,两个娃娃一文一武的,他老子走的时候交待过,让他俩个学点当家理财的事情,我们便把这管账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他俩小子了。还有你那二姐,此时她出去游山玩水去了……”

听着老人的唠叨,这刘疏早己装聋做哑地走过厅堂旁边的通道到了后面院子的拱门。见到九皋穿着单薄的样子正在那里挥舞着一柄银白雪亮的长剑,随着切切嚓嚓声响空中的雪花凌乱纷飞飘落。

见到姨父进来,九皋才停下来,上前问道:

“姨父今天怎么有时间下来。”

“你父母走的时候我正在那外面办货去啦。没能送他们,现在我还打失悔呢,干嘛在那个时候出去办货呢。再一想这山上山下几百号邓家人光是那吃喝拉撒的东西都不得了。这不又是给你邓达爷爷置办锦楼的家俬吗?”

“邓达爷爷不是住得好好的吗?他们家还是两座锦楼上下连在一起的吗,那么宽敞。又要换家俬。”

“那里的话,是给你邓达爷爷的媳妇儿的锦楼里置办。”

“邓饶不是住在京城吗?那来的媳妇儿?”

“让我慢慢与你哥俩细说。”

一边与九皋往东皋的书房里走去。穿过一片竹林,正好可以望见东皋的书房的框窗,树木依稀中只见东皋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念叨着。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分析关于"珠歌翠舞"的解释》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李勤勤个人资料,李勤勤个人资料简介

下一篇: 数码摄影入门,初学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