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的拼音
[lǚ]
部首:尸
笔画:15
五行:水
五笔:nttt
繁体:履
解释:1.鞋。 2.踩;走。 3.实践;实行。 4.脚步。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词
例句
lǚ
动词
践踏
tread on
履薄行走(于薄冰上)
履霜,履虎尾。——《易·坤》
穿鞋
put on
自履藤鞋收石蜜。——唐·李贺《南园》
登位
ascend the throne
履位(就位)
履至尊。——汉·贾谊《过秦论》
经历某种景况
experience
履运(遭逢时运)
实行
fulfill
履经(行邪道)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礼记》
躬行
keep personally
履约(躬行简约)
开始担任职务
assume
履端(开头)
将履新任。——清·张廷玉《明史》
名词
鞋
shoes
革履(皮鞋)
脱履户外。——《列子·黄帝》
足
foot
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庾信《和咏舞》
领土,疆土
territory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左传·僖公四年
履,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ǚ,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履”的基本含义为鞋,如:西装革履;引申含义为践踩,走过,如:如履薄冰(身临其境)。[2]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履”的用法常作动词躬行,如:履忠(躬行忠诚之道)。
说文解字
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声。凡履之属皆从履。古文履从页从足。良止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履)足所依也。依疉韵。古曰屦。今曰。古曰。今曰鞵。名之随时不同者也。引伸之训践。如君子所是也。又引伸之训禄。诗福绥之。毛传曰。、禄也。又引伸之训礼。序卦传、诗长发传是也。礼为疉韵。禄为双声。从尸。服者也。从彳夊。夊楚危切。彳夊皆行也。从舟。象形。合四字会意。良止切。按良止、误也。当依篇、韵力几切。十五部。一曰尸声。别一说也。凡之属皆从。
古文。从页。从足。重首。故从页。
相关组词
履历、履带、履新、革履、履任、步履、履践、履肠、履璧、履尚
相关成语
安常履顺、跋履山川、不衫不履、步履蹒跚、步履维艰
篆字识读」第一辑:
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7):居、尺、履
居
19、居
读音:jū,九鱼切。
《说文解字》: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甲骨文缺。
金文,会意字。从“尸”,坐着的人。从“几”,矮小的桌凳,表示靠“几”休息之意。古“居”从尸从古,表示自古传下来的一种原始坐姿。
古义是“坐”,引申为居住。
小篆,两种形体,均沿袭了甲骨文、金文写法。
尺
20、尺
读音:chǐ,昌石切。
《说文部首》: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十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长度单位,意思是古代的度量,多以人体的部位长度为标定。因为从人的肘到腕,或从踝到膝约为一尺。所以“尺”都是在表示人体侧卧形的“尸”字下面“腿的部位”,加一指事符号,意即“这里有一尺长”。
甲骨文,面向右侧立着的人,腿部笔画即为指事符号,表示膝盖部位。
中山王器“尺”字,向左侧立的一个人,腿部的圆点同样表示膝盖部位。
金文,表示膝盖部位的指事符号拉长为一根线条。
小篆,沿袭了金文的形体。
履
21、履
读音:lǚ,良止切。
《说文解字》:足部依也,舟象履形。
本义为“步行”,又有“鞋”之义。
甲骨文缺。
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履”字是金文。从字形来看,“履”字由“页”、“头”(代表“人”)、“舟”(即船,表示前行)、“止”(即脚趾)等构成,表示人用脚前行。
第一个金文“履”由“页”、“舟”组成,“脚趾”被减省。
第二个金文“履”上中下分别由“止”、“页”、“舟”、“水”(亦可理解为“舟”)等组成,更加形象丰富。
古文“履”由左上“舟”、左下“正”(止的变形)、右“页”组成,基本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形体有了很大变化。代表“人”的“页”被“尸”替代,“舟”依然在,只是加入了均与行走有关的“彳”和“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