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小柴胡汤事件(小柴胡汤的危害)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小柴胡汤事件的一些知识点,和小柴胡汤的危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名方副作用及危害—小柴胡汤《伤寒论》

为医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轻则伤身,重则促亡也。

学医必读古籍,用药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读被滥用的千古名方!

《小柴胡汤》—— 并非护肝养肝舒肝之方!

作为《伤寒论》中的一味神方,小柴胡几乎是最常见的。滥用的危害基本也是十分之大。

随处可见滥用小柴胡造成肝脏损伤的例子,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如果没有对证,而滥用,对整体气机的危害,也十分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

不过由于对《伤寒论》的吹捧,对于专家学者的盲目轻信等等,小柴胡的滥用便是屡见不鲜。

大量柴胡作为透发少阳邪气之君,确实力拔山兮。如果使用对证,一剂知,二剂已,确实没有任何夸张的成份。很多人甚至把小柴胡当作感冒药来用,比如我岳母,基本上感冒了以后,一吃就好。都不用等第二天。

但是,如果并非对证的情况下,盲目的把小柴胡当作护肝,养肝,舒肝的养生药。那就大错特错了。

《伤寒论》

“伤寒中风,有柴胡汤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对于小柴胡的滥用,有一部分是因为这句话引起的。很多所谓的网络讲师,也是把这句话歪曲了。令很多初学者,辩证不清,便根据所谓的“但见一证”,便盲目试服。于是便乱证蜂起。

对于伤寒,我会在日后详细谈论。这里只说这句话,仲景的这句话,是建立在从脉象及病情,确实判断为外感风寒,并且确实中于少阳经,然后再去检查是否有少阳证的其中之一。很多初学中医的人,因为判断不清,跳过了第一步,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而且,对于古时的情况,也跟今时不同,今人的情况相对复杂。气机相对较乱,很多时候,即使确实对败培野证,也要做一些适当的加减,甚至还有情况不可用小柴胡。这些在古迹中都有详细记载。

郑重光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者,言往来寒热是柴胡证,此外兼见胸胁满痛,心烦喜呕,及诸证中凡有一证者,即是半表半里,故曰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因柴胡为枢机之剂,风寒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皆可用,故证不必悉具,而方有加减法也。至若柴胡有疑似证,不可不审者,如胁下满痛,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也;及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亦非柴胡证,此等又当细为详辨者也。

成无己曰:若夫阳气虚寒,面赤发热,脉沉足冷者,服之立至危殆,即大便不实,脉息小弱者,皆在所禁信乎,用方不当,皆可杀人,不独峻剂也。近世医家不分表里寒热虚实,凡见发热概用此方,去参投之,取其平稳。设遇虚症,岂不误甚!

此两条对于辩证失误不可用,以及有少阳证者亦有不可用之时。做了比较良好的说明。小柴胡适用面确实很广泛,但是禁忌也确实值得注意。

尤其以整体气机来说,下陷之人,用之或无大碍。气上冲,下元不固,头晕自汗等人,如用小柴胡或者其他含有柴胡的药剂,比如升陷汤,逍遥散,四逆散等。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总而论之,下元虚损,而气机上逆者,所有升发之药都当慎重而用,或不用。比如清代名医张锡纯,在遇到气机上逆时,凡柴胡,升麻,桔梗等升提之药,一概不用,免生他患。

《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这种滥用在古代就十分广泛,现在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随处都可以买到小柴胡颗粒的成药,很多人便根据药后的功能主治来盲目服用。后果十分严重。

顺便一提的是,小柴胡或者补中益气,升陷中配汤等药方,由于补益和升提之性,很多不对证的人在初期服用时,甚至会感觉到很舒服,很有力气,甚至犹如 *** 一般。如果这时以为吃对了药,继续长期服用下去,那么就会伤到肝肾之本。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树摇摇而拔其根。不可不察。

最后说一下关于很多中医学者讨论的察喊关于柴胡“劫肝阴”的问题。

《本草正》:“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

《陈瑞春论伤寒》

“柴胡劫肝阴”有一定的认同,他说:“从柴胡有升散外达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碍。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却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

升散的药都有透发之性,而透发自然会散气,散气自然会伤阴,伤阴自然会损肝肾,并非只有柴胡如此,但大量使用柴胡的方剂,只有小柴胡。所以关于小柴胡的争论就相对多了一些。

其实“劫肝阴”是由吴鞠通,叶天士,王孟英,从日常经验中总结和实践出来的。因为此三人都是温病大家,所以在对应的年代,由于外在环境和古时不同,再加庸医随意施用补法,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内热,大部分都会产生热盛伤阴的问题。而其中不乏庸医见发热,胸胁涨满等证状,便用柴胡透发。于是变症蜂起,久治不愈。所以才提出“劫肝阴”一说法。

所以,在对证而又没有特殊的禁忌时,用小柴胡是无可厚非的,甚至用量可以达到几十克。都没有任何危害。但是相反,如果本身有内热阴亏等问题,再用柴胡散少阳之气,则确实会有“劫肝阴”的情况。

《本草正义》

“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

总结:小柴胡汤,确实为仲景之神方,辩证明确,药到病必除。但世易时移,中医体系,人文环境和饮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辩证比古时更加复杂,更加需要细心判断。方可用药。

百药易寻,名医难求。中医并非儿戏,中药并非食品。

学医者,行医者,求医者,信医者,不可罔顾古籍之律,查证不明,滥用方药。为患甚多。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健康,心理,修行方面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把知识分享给其他人。

有些中草药竟然会致病,这个说法到底科不科学?

剑可护身杀敌,也可伤及自身,此乃事物普遍之两面性;况且剑可伤人,但伤人者乃是人,剑不能自伤人。中药亦然。“药能治病,亦能致病”,中药本身是无辜的(除非有质量问题)。“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余听鸿语)。有毒未必有害,无毒未必无害,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首先,中药使用必须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关木通用毒,是真;而有毒就必定有害无益吗?是否也有医生(特别是西医)不懂辨证用药的原因在内?阴阳寒热不分,表里虚实不顾,以对证之剂用作对病之方;不管开始对证与否,也不论后来证型是否改变,一味“龙胆泻肝丸”开将出去。

所谓“君之用药,非歧非黄,君之用药,如虎如狼;经君之手,不病而病,服君之药,不亡而亡”,岂不冤枉?如此用药,人参、茯苓都会出问题,何况有毒之关木通呢。日本前些年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就是因为脱离了中医学理论使用小柴胡汤的结果。我们难道还不能引以为戒吗?中医不同于西医,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因此,使用中药之前,务必懂得中医应该怎么用,懂得正确的炮制、煎煮 *** ,不要盲人骑瞎马,效果不好甚至出了医疗事故,反说中药有毒,中医无用。

其次,用法和剂量有差,结果也可能事与愿违,中西药物皆然。近医杨 *** 讲:“麻黄作解热剂时用轻量,作利尿剂时用中量,治喘时用大量;桂枝伍于发汗剂时用轻量,和卫阳时用中量,治疗风痹时用大量。附子作强心剂时用大量,峻下作镇痛剂时用中量,作止泻剂时用轻量。

川连泻火解毒用大量,消炎用中量,健胃用轻量……又言“乌附大量则中毒”等语。可见剂量实在值得重视。而王清任用黄芪,缪希雍用石膏,祝味菊用附子,常剂量极大,是基于对中医理论和药或悉谨物的深刻认识及对方剂的巧妙配伍。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如果没有临床经验和对所用药物的深刻认识,岂可随便效仿?再如关木通有毒,有人用不得当而出现了副作用,有人却能用之有利而无害,药之过,人之过?

再者,毒性为部分药物作用的一部分,而临床上以毒为用的例子也不少见。

《本经》药品之下品即毒药;《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陆搏”,要求医师在识别利害药毒“令民知所避就”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动地化害为利和化毒为药,转化利用来作为医疗手段。而外用吴茱萸、川椒、巴豆、蓖麻子、斑蝥、毛茛等都是中医引赤发泡、由上达下、由里达外的诱导疗法,在外治法中经常使用。全蝎,蜈蚣之类,皆有毒之品,而章次公、朱良春诸先生用之内服其效如神。《孔颖达传》甚至说:“服药必暝眩极,其病乃除”,可见有毒未必有害。而一味平和之品,对提高疗效也是有限的。

以毒为用,需胆大心细,另是一种境界。

朱良春统计,古有十八反,十九畏,而历代皆有用之者。如《金匮》甘遂半夏汤之甘草,甘、遂同用,赤丸之乌头、半夏同用,丹溪莲心散芫花、甘草同用等。用药如用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用者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韩信之行背水阵也;不善者徒取灭亡之祸耳,可不慎哉?盖贤者真知灼见可用之,昧者固不可妄试以杀人也。

最后,虽然现代对中药药理毒理已加强了研究,但仍未足够深入,在教学中对此仍未给予充分重视。对西医开中药或中成药也没有给予一定的管理和限制。这一点也很值得重视。

吴塘曰: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内经》曰:世无不可治之疾,有不可治之医。用药有害,一味从药物上找原因,甚至将药物封杀(如关木通等),如同马不走去鞭打车,不是一种对中药应有的客观态度。陆广衫基莘先生也提出药之害在医不在药,龙胆泻肝丸事件或者马兜铃酸事件,起源于外国人不懂中医药,或国内一些西医未遵循中医理论正确辩病,但其实质恐怕是医药市场之争,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希望媒体更多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免误导民众。其意见发人深思。

小柴胡颗粒小孩能吃吗

不要给小孩吃。会对肝不好,小孩肝脏没有发育好,吃了可能会造成不简州颤可逆的损坏。

日本、台;湾都有报道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出现急性肝炎,可能是其中的黄芩引起的[9][10]。有患者为治疗慢性肝炎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11]。更严重的是,据日本厚生省统计,在1994~1997年间,日本有138人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引发间质性肝炎,其中16人死亡[12];1998~1999年间,日本有50人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引发间质性肝炎,其拦败中8人死亡[13]。为此日本厚生省禁止对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使用小柴胡汤。此后迹伏日本仍有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肺水肿的报道[14]。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于是有些中医人士便批评这是日本人不会用中药、不懂得“辨证论治”的必然结果[15]。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所谓的“辨证论治”就能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是靠现代医学 *** 才能发现的,古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相反地,这个“小柴胡汤事件”反而表明了日本药监机构的负责和透明。

用好小柴胡,不用请大夫!中医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汤大揭秘

汉代张仲景,因为著写了《伤寒论》而被后世尊为"医圣"。其中的方剂被后人称为"经方"。经方的特点,相信每一个喜欢中医的人都知道:药味较少,分量较重,对症下药,效果良好。

其中有很多著名的方剂,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等,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其中一个方剂,被人称道为"最符合我国人文传统"之方,那就是" 小柴胡汤 "。

该方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功能七味重要组成。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有辛散苦降,疏肝解郁功效;黄芩判指味苦,性寒,善于清少阳相火。两者配合,一散一清,更有清热透邪,调畅少阳气机之效;半夏、生姜性味辛温,能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人参、甘草、大枣可益气和中,扶正去邪。七药配伍严密,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既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畅气机升降出入。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曾说:"小柴胡汤善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它功效快捷,治法奇妙,虽然方中没有麻黄、桂枝,但仍能发汗;没有芒硝、大黄,但仍能通便,没有茯苓、白术却能利水,没有常山、草果,却能治疟。所以,刘教授称它"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抑菌、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力、镇静、镇痛、镇咳、抗过敏、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和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病及多种内伤杂症。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如何正确应用小柴胡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统计27种中医药期刊对小柴胡汤的应用个案报道,共得病案143例,含中西医病症49种,包含内、妇、儿、五官、肿瘤等多科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有80多个。如食欲不振、口苦、呕吐、发热、恶寒、头晕、胸胁满痛、心烦头痛、咽干、脉弦、脉数、脉细、苔白、苔黄等等。

又有人对265例病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最常见症状,首先是各种外感发热;其次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再次是胁部症状。就舌、脉而言,最常见的为薄白苔、薄黄苔、弦脉、弦细脉。

以上可见,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症,主要以发热、消化道及情志方面的症状为主。发热主要以寒热往来为特点,此时因正邪相搏,且空岩正气渐虚,不足以抗邪,尤其在外感病中;消化道及情志症状则反映出气机郁结,脾胃失和,三焦不畅,这在外感和内伤病中均有反映。掌握小柴胡汤证的基本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对于临床正确应用小柴胡汤有重要指导意义。

《伤寒论》101条中曾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不过,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认为不可据此而误用小柴胡汤。日本就曾出现因误用小柴胡汤而致死亡的事件。所以,任何一个好的方剂,都必须经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后,方可使用。

服用小柴胡汤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生冷辛辣食物。

(2)上盛下虚,肝火盛者不宜斗冲御用。

(3)素体阴虚吐血,或有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何理性中医中一些+糟粕的东西?

看了“有人要求取消中医”的报道,感概万千,觉得有话想说。笔者是先学的西医,工作后又“西学中”一段时间,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一些中草药有所了解,有时也开一些中药给病人服用,常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取消中医”的提法本人是反对的,这对中医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但是,这也反映出中医现状的不景气,不少人对其失去信心。我想,出现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中医自身以及主管部门造成的。

西医之所以被世界广泛接受和认手滚可,是因为其先进、科学。其特点是不固受某个观点和理论,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新药、新理论、新设备、新的治疗 *** 层出不穷。不断推陈出新、并取而代之。而中医是固守2千年前的古人理论,并一直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包括一些中成药方剂几乎成了千年一贯制,老祖宗留下东西,一般人改不得、动不得、批评不得!

例如,人们都知道汞有害健康,但据报道,药典内的中成药,含汞的约占四分之一!朱砂就是硫化汞,“朱砂安神丸”等很多含朱砂的中成药,人们还在广泛应用。前不久央视报道了一个老汉,长期吃某厂生产的“朱砂安神丸”,发生了不良反应,有关部门认定是该药其他成分不合格,并没提到朱砂有害。就象历史上的不少皇帝,深信“仙丹”能延年益寿,结迹高果命丧“仙丹”,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不少所谓“功效”是人们猜测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关部门大张旗鼓的查处含汞的化妆品,在这里我不是为厂家喊冤,其实汞有杀螨、杀菌、增白作用,而人群大多数面部皮肤有螨,我认为适量外用利大于弊,怎么外用含一点也不可以,口服却大开绿灯呢?真是咄咄怪事!客观地说,中医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应该继承,糟粕应该剔除。中医、中药才能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戴上“国粹”的帽子,打着“保护”的旗子,剔除糟粕的事,没有人安排做,或没人敢做。

再如,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据报道180多人死于服用“小柴胡汤颗粒”引起的肺纤维化。国内有关部门的解释是:“日本滥用该药”。当时日本确有滥用该药的情况。然而,自古以来中国没少用“小柴胡汤”治病,难道一个滥用的没有?问题在于:日本发现服用“小柴胡汤”半年后才患肺纤维化。而国人患了肺纤维化有谁想到与半年前吃什么药有关呢?那么,究竟“小柴胡汤”能否引起肺纤维化?如果能,是其中的那种成分引起的,有关部门不该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吗?至今“小柴胡汤”及其制剂仍照常生产和使用。

还有2004年发生在中国的“龙胆泻肝丸事件”,早在这之前,国外就发现并报道了其肾毒性,接着国内专家也做了研究,并证实了其中的“关木通”能引起肾功能衰竭,100多位尿毒症患者闻汛状告同仁堂,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用“木通”取代了原配方的“关木通”。这是用很多生命做代价才换来的处方毕州余变动!值得深思的是,不少类似“关木通”不良反应的研究,多是国外先发现报道的。

有的人对中医的一些理论,故弄玄虚,大做文章,比如中医的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诊病、针灸是起了很大作用,但并非古人划的线下边一定有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物质存在,要我说,既可信其有,亦可信其无,用神经、体液、受体等现代医学理论解释也不错,针灸也不会是单一因素之效应。因为几千年前古人尽管聪明,但因条件所限,画上几条线自圆其理论体系,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们是越来越聪明的,现在已到了基因、分子医学时代了,2千年前的东西还有多少神秘可言呢?为此,国家前几年没少投入资金研究,一些人试图发现其物质存在,其实是走入了误区,竟出现了发现“经络小体”的造假丑闻。

有学者指出:“中医中药要原汁原味地完全保留下来”,我是不赞成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的纠正错误中前进的。明知谬误还要护短,看到糟粕也不摒弃,那只能是害了中医,中医中药之所以出现今天的状况,与此不无关系。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医中药,精华的部分继续发扬光大;糟粕的部分认真研究剔除,优胜劣汰,而不是一味地喊“保护”,中医中药才会有出路,才能不断发展

什么叫“长期服用”,一般是指的多久?!

所谓的长期服用,主要是指相对于使用药物的时间来说。并没有绝对的时间。比如说一种药物正常服用时间是一周,那么使用一个月就属于长期服药。

糖尿病、高血陆郑压等慢病人群需要长期用药。在药物的副作用中,很多都会影响肝肾、脾胃健康,这些副作用多以肝胆湿热、脾胃湿热的形式出现。

因此,药物致湿比较普遍,尤其是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止痛药和抗生素。但生病又必须吃药,因此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应在生活中注意以下脏腑机能的状况,出现相应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扩展资料:

小柴胡颗粒旁歼不适合长期服用。

在日本,小柴胡汤是广为人知的汉方药,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但由于药企的过度宣传,小柴胡颗粒被大面积滥用,导致一些长期服用者发生了间质性肺炎,这就是日本著名的“小柴胡早启颂汤事件”。

这说明,中成药也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才能更好地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滥用则有损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成药不适合长期服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期服药,注意祛湿

OK,关于小柴胡汤事件和小柴胡汤的危害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一年级孩子画画图片大全(一年级儿童画 简单漂亮)

下一篇: 所有制性质指的是什么(什么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