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小孩子睡觉打鼾怎么办(三岁小孩打鼾怎么回事)?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3岁宝宝睡觉打鼾 汉滨区第一医院成功治疗,下面是西西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三岁小孩子睡觉打鼾怎么办
近期,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接诊了一位3岁患儿,反复咽痛发热2年,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2月,严重影响孩子夜间睡眠质量,心情凝重的家长带着患儿到该院耳鼻喉科就诊。
住院后主管医生仔细检查,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合并腺样体肥大,告知患儿家长:“患儿扁桃体反复发生炎症纤维化致扁桃体肥大以及腺样体组织严重堵塞气道,影响其正常呼吸、睡眠质量及面容发育,建议手术治疗。”征得家属同意,遂为患儿行双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手术当晚患儿睡眠安宁,打鼾消失,无张口呼吸,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目前,汉滨区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已经将等离子设备应用到常规手术当中,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小儿、成人鼾症)、喉部手术(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喉部血管瘤、喉部乳头状瘤、声带原位癌等)以及慢性鼻-鼻窦炎、鼻腔肿瘤。
通讯员:余津颖(YT01)
三岁小孩打鼾怎么回事
2016年春节,在结束与先生的甜蜜二人旅行后,我第二天就独自带着3岁的儿子坐火车回老家过年。
火车上,遇到同龄的小朋友,大家难免要一起玩耍,互相秀一下才艺。儿子唱了一首《蜗牛与黄鹂鸟》,我满心期待地等待观众夸赞,然而大家关心的却是:“小朋友你唱的是什么歌啊?你说的是什么啊?”
儿子说话鼻音重,给人一种吐字不清的感觉,我这个妈妈总要充当翻译,但我却一直没有反应过来这背后有什么问题。
3岁儿子呼噜太响
睡觉还常被憋醒
回到爸妈家里,儿子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玩得那叫一个开心,就是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打呼噜,声音超级大。一开始家人还啧啧感叹:这孩子睡得可真香啊!不过渐渐地大家发现不对了:怎么孩子这呼噜声都比他姥爷的还响呢!而且刚入睡的那十几分钟还经常会被憋醒,哭两声再继续睡去。
手术前的哥哥丨作者供图
因为孩子20天前得了感冒,所以我一直以为是感冒鼻塞没好利索导致的打鼾,过几天就好了,不需要干预。我爸妈则担心孩子呼噜声越来越大有问题,又心疼孩子睡不好,提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当时是春节期间,去医院还是异地就医,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想观察一下再说,我妹妹却坚持给当医生的亲戚打电话咨询。对方听了后立刻回复了一个我没听过的医学术语,还说他同学家的小孩因为同样的症状刚做了手术。
难道不是感冒没好利索吗?怎么还需要动手术了呢?我从来没想过会这么严重!
几番沟通后,我们全家决定当天下午带着孩子去老家的县医院检查。医生开了鼻内镜和听力检查,鼻内镜结果显示:腺样体肥大,堵塞达4/5,听力略微有一点点下降。医生看过后建议手术切除腺样体,正好这方面的省城专家第二天会过来交流,可以主刀。
我立刻上网查资料,网上说:腺样体肥大通常是反复的炎症刺激引起的,会导致张口呼吸,形成腺样体面容,严重时还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引起全身缺氧,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智力以及身高的增长等。
我马上远程和先生沟通了孩子的情况,他查过资料后也担心因为延误治疗而影响孩子发育,所以同意立刻在老家住院做手术。
17小时没吃没喝
儿子不吵不闹
第二天一早,我办理了住院手续,忙乱地陪着孩子做完大部分术前检查后,就被主治大夫叫去进行手术前谈话,主要是交代一些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医生说,手术要全身麻醉,可能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手术后的瘢痕可能会引起咽干、异物感、隐痛等长期不适。
医生还说,术后有复发可能。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都会导致呼吸不通畅,引起打鼾。如果单独切除腺样体,可能效果欠佳,有需要二次手术切除扁桃体的风险,所以切除腺样体的同时可以一起切除扁桃体。
听到这些后,我的心开始颤抖,心里开始怨老公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赶回来,要让我独自一个人承担孩子手术的压力和风险。
但埋怨归埋怨,关键时刻还是需要两个人一起面对。我给老公打电话说了这些风险的存在,当他把手术风险比喻成日常过马路出现意外的时候,我瞬间释然了,只有这个理科直男能给我这样的力量。
说起到底要不要做扁桃体切除,我比较犹豫,他让我听大夫的,但是也尊重我的决定。呵呵,好像他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我自己觉得扁桃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不想为了保证这次手术效果切掉它,我也愿意承受二次手术的风险,所以最终还是要求,不切除扁桃体。专家对此进行评估后,同意了我的要求。
手术当天,因为儿子的术前检查完成得太晚,所以被安排在了最后一个。因为术前要禁饮食,从前一天晚上6点到上午11点,3岁的儿子没吃没喝,小嘴干得都起皮了,但他还是一直特别乖、不吵不闹,就是眼巴巴地看着我说想喝水。
在等待过程中,为了缓解紧张,我去隔壁病房向同样病症的小朋友妈妈了解手术情况。她说孩子吃了半年药,病情也不见好就来手术了。
这位妈妈说起旁边床已经做完手术的小男孩,他做的是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从手术室出来就开始吐血沫子,折腾了一晚上,一直喊疼。
在老家这个小县城,消息的传播速度那叫一个快啊。孩子手术开始前,七大姑八大姨们就都来了,病房险些挤不下:带水果的、送玩具的、塞钱的……干什么都有人帮忙。这与两年前我因为肺炎在北京住院时,一个人孤零零的凄凉状况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快到儿子手术时,麻醉师又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谈全麻手术的各种风险,我颤抖着手签下名字——难道还能因为害怕承担风险不做了怎么滴?回忆起当年自己做剖宫产手术,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也没这么煎熬,难道是医生把压力都给了另一位帮我签字的家属?
终于熬到把儿子送进手术室,我们一大家子人在外边焦急地等待着。我妈紧张得脸色煞白,但我一点担忧悲伤的情绪都没有,全程没有一点要掉眼泪的迹象,反而一直在安慰大家。这是我性格太冷硬了?还是神经太大条了?
手术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天就出院了
手术半个小时就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孩子从麻醉中苏醒了。伴随着哭声,手术室的门开了,我们看到小家伙儿一直在那里蹬腿,一副没睡醒发泄起床气的样子。呼啦一下子,一大圈人围了上去,把孩子送回了病房。
孩子回来后各种挣扎,非要拔掉监护仪,还要枕枕头(医生交代术后6小时不能枕),大冬天把大家折腾得一身汗。孩子这种没有完全清醒的状态持续了大概有20分钟,就又开启了乖巧模式。
手术后孩子没发烧、没喊疼,也没吐血沫子,比之前听说的小男孩的术后情况好了不少。
儿子的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当天晚上睡觉时呼噜声就只有一点点,几天后就彻底听不到了,也没再在睡着后被憋醒过。手术后第二天,他鼻音就轻了很多,说话听起来清晰了80%,还独自干掉了一碗馄饨。医生看孩子状态这么好,就说可以出院啦。
手术后的哥哥丨作者供图
手术已经过去5年了,儿子已经成了一个阳光帅气的三年级小学生。感谢主张立即就医、鞍前马后帮忙的家人们,感谢远道而来探望的各位亲人,还有就诊过程中每一位温暖负责的医生,以及最感谢那位提醒我们去医院检查的医生亲戚(家庭御用全科顾问)。
你们以为这就是官方的结束语了吗?并不是,因为我又有了二宝,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妹妹。
哥哥和妹妹丨作者供图
女儿也打呼噜
鼻炎?先用药看看
二胎政策放开后,在“一个娃风险太大,再生个备胎”的想法下,我又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出生后,儿女双全的我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成为被人艳羡的“人生赢家” 。
妹妹是2017年1月份出生的。2018年的冬天,快2岁的妹妹也开始在感冒后出现打呼噜、张口呼吸的症状,每感冒一次症状就加重几分,我们立即挂了鼻科的号。因为孩子还小,不能配合检查,所以暂时没有做鼻内镜,不能确定是否有腺样体肥大,但可以诊断鼻炎。因为轻微腺样体肥大和鼻炎的治疗方法相似,所以医生建议先按照治疗鼻炎的方法,进行服药以及洗鼻治疗,观察是否有效。
妹妹的症状在坚持用药后逐渐缓解,但我们还没来得及窃喜,就发现只要有一点点流鼻涕,妹妹的鼾声就会卷土重来,所以这个冬天+春天就是在症状反复发作和吃药中度过的。小盆友吃药有多费劲,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2019年初春,似乎有一点腺样体面容丨作者供图
张口呼吸的妹妹丨作者供图
到了2019年的冬天,妹妹一直处在鼻塞、张口呼吸、打鼾、憋醒、服药缓解、再鼻塞......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虽然没有确诊,但有了哥哥的经验,我自己觉得大概也是腺样体肥大。
到底是应该继续吃药保守治疗,还是做手术一劳永逸?这次我这个老母亲有充足的时间去查资料了。
对于是用药还是手术,网上搜索出的结果各执一词,难辨真伪。最后被逼无奈,我重拾写硕士论文时的文献检索技能,找到了专业的医学文献。根据论文里列举的临床案例、治疗方案、对照组数据分析,再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医生判断,我做出决定:立即手术切除腺样体。
门诊手术
2个小时后就回家了
于是我挂了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耳鼻喉科的号,做了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妹妹确实有腺样体肥大,且堵塞程度较重,医生说可以手术切除腺样体,没提扁桃体的事儿。
安排手术的过程出了个小插曲。医院规定,3岁以下的孩子在病房手术,3岁以上门诊手术。此时妹妹差几天满3周岁,应该在病房做手术,但是病房床位要排队,等排到的时候又超了3岁。几番沟通后,我们决定进行门诊手术,术后仅需在医院观察2个小时就可以回家。
2020年1月9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术前检查结果早早地赶到医院。麻醉科医生对宝宝进行评估后,就进入到例行术前询问环节,包括姓名、年龄、病情什么的。
可能是忙于记录或者是过程太流程化,医生全程低头,连个眼神交流都没有。我们被问到:“是服药后无效果吗?”我回答:“不是。”
可能是和以往听到的回答不一样,医生把本来想问的下一个问题吞了回去,改问:“有效怎么不继续服药?”我答:“我查了很多文献,有些情况下服药只能暂时缓解,之后还会反复发作,手术才能彻底根治。”
医生终于抬起了头,哦,是个年轻的小哥哥。“你是做这方面工作的?”“不是,我搜的专业论文。”“做这样决定的家长不多,难得啊!”
估计后两句对话不是流程里的规定内容,是难得的“闲聊”,让我印象深刻,也更坚定了我手术的信念。
虽然患儿和家属很多,医院手术安排很满,但是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娃儿9点多钟被抱进手术室,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医生就拿了一坨粉红色肉肉给我们看,这就是被切除的腺样体,比想象中要大,随即切下来的腺样体就被送去做了病理检查。
又过了大概20分钟,娃儿被推出来,因为还处于麻醉状态,她一动不动地仰躺在手术床上。我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这一刻和她刚从新生儿病房出来时太像了,不哭不闹,安静地让人心疼。
麻醉苏醒过程中,我全力以赴地与这磨人的小妖精斗智斗勇,和她口头签订无数个不平等协定。娃儿她爸爸除了偶尔跑腿外,大部分时间更像个稳如泰山的“摆设”,但也正是这个“摆设”,比无数个热心亲戚鞍前马后的帮忙更能让我安心。
2个小时后,我们一家三口手牵手愉快地回家啦,一颗药都没吃。
网上有专业信息
也有危言耸听的谣言
在这之后,我无数次感慨,儿子手术那时候就住了一天院,吃了三天抗生素,身体恢复能力够强的了。结果,妹妹是门诊俩小时就搞定,完胜哥哥。
之前在网络上听过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做了腺样体手术,会后悔一辈子,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干的!”“图一时痛快,坑了孩子一辈子”“手术后孩子会免疫力下降、体质差,这都是你造成的”等等。但这些说法在我的俩娃这里是不成立的,娃儿们手术后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相信科学,粉碎网络谣言,从我做起。
妹妹现在的样子丨作者供图
妹妹现在的样子丨作者供图
医生点评
程晓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过去,人们对“腺样体肥大”这个疾病名称比较陌生,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鼻塞等症状时意识不到问题,以为是普通的感冒鼻塞,以致孩子长出腺样体面容(面部扁长、上唇短、牙齿排列不齐等),成年后很难进一步修正,悔之晚矣。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从网上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使腺样体肥大不再是生僻的医学术语了。
腺样体位于鼻咽与咽后壁交界处,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功能,也是人体的一道重要屏障。
腺样体肥大及腺样体面容丨腾讯医典
正常情况下,腺样体2岁开始发育,10岁之后逐渐萎缩。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腺样体过度增大,在6岁左右达到最大,并引起相应的病理症状,称为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喉科常见病,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表现为打鼾及憋醒)、鼻塞、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生长迟缓和颅面异常(腺样体面容)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到医院检查来明确诊断和严重程度。
本文作者的儿子说话鼻音重,导致听起来“说话不清楚”,就是鼻塞引起的。肥大的腺样体会导致鼻腔通气变差,引发鼻窦炎,分泌物淤积,加重鼻塞。
文中的宝宝还有听力下降,这是因为咽鼓管咽口被肥大的腺样体堵塞,以及鼻窦炎刺激作用,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孩子会出现耳闷、耳鸣等不适,并影响听力。因此儿童检查腺样体肥大同时会进行听力相关检查。
除此之外,腺样体肥大常常伴随扁桃体肥大,它们同属于淋巴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现在也有一个常见的诊断,叫做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孩子因为相关症状来就诊时,通常会检查这两部分。
若腺样体肥大,堵塞鼻咽部不到1/2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先保守治疗,比如喷鼻以及口服用药观察,若用药几个月,病情仍不缓解,则建议手术治疗。若腺样体堵塞达2/3以上,一般建议直接手术切除腺样体。
同时伴有扁桃体肥大II度及以上时,如果患儿睡眠打鼾较严重,无论是否经常发炎,一般都建议手术切除;也可以暂时留下扁桃体,日后影响生活时再考虑二次切除。文中的两位宝宝在没有切除扁桃体的情况下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手术结果,可能是扁桃体肥大不严重的缘故。
腺样体切除术难度不大,通常在鼻内镜下进行,若仅切除腺样体,则术后恢复快,出血风险相对小,对症治疗几天、注意软质饮食即可;若同时切除扁桃体,则术后出血风险相对较大,需要注意避免剧烈咳嗽以及初期流质软食。比如文中隔壁床小男孩将腺样体和扁桃体一起切除后出血较多,而作者的宝宝则要轻一些。
腺样体切除术过程丨腾讯医典
作者在就诊过程中积极寻找相关资料了解孩子病情,以及在孩子诊疗过程中,始终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10岁以前是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家长有细致的观察力,关注孩子一举一动的变化,尽可能把疾病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Angela
编辑: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