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孩子的意思是什么(叫孩子神兽是什么意思)

孩子的意思是什么(叫孩子神兽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老师们,在学校请不要称学生为“孩子”!,下面是长沙教育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孩子的意思是什么

在学校,教师习惯把学生叫做“孩子”。但您想过吗?小小的称呼,可能反映着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而在校园里,将学生视为“朋友”“学子”,而非需要宠爱的“孩子”,也许是发展良性师生关系的重要一步。

01

可能是职业本能,可能是语言习惯,也可能是面对学生时的“下意识”,我不愿把学生称作“孩子”。面对小学生,我也总说“我班上的学生”“这个学生我教过的”“全班有五十多个同学”……

我一直不赞成老师把学生称作“孩子”,面对中学生时,更郑重其事地劝同行改掉这个习惯。许多老师都说,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大家不都这样吗?

针对我的困惑,一些老师也列举前辈模范教师乃至教育家的事例,证明称学生为“孩子”并无大碍。

02

但我有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在学校不宜称学生为“孩子”?在学校,如果经常不称“学生”而称“孩子”,教师有可能忘记职业使命与责任。

有那么严重吗?

可能有。

孩子从家庭走出来,学校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来接受教育的,是来改变自己的,在这里他开始不同于家庭的学习,他将拥有新的角色。

在学校,他们接受教育,学知识,培养能力,学习思考,懂得许多人生道理。他们虽然年纪小,能平等地受到尊重,也逐渐学会尊重别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他走出学校时,他觉得精神上长高了。

学龄前家庭教育的任务是“育儿”,学校教育的任务是“立人”。

家庭关系有父母和孩子,不宜曰师曰弟子,而学校是人格养成之所,只有“学生”和“教师”,在学校在课堂称“孩子”,细想并不恰当。

教育意识往往体现在教育的细节之中,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底子”,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基础教育的人文起点,有可能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

03

甚至在幼儿园,老师也不必称学生“孩子”。还记得上幼儿园时,老师和同事说话,会说“等一会儿我把小朋友带过来”“我们班小朋友说有点冷”——我五岁就被别人当作“朋友”,至今记忆犹新。

到了十七八岁,学生更不宜被称作“孩子”,看似微小的称呼,却展现着教师的“育人”意识,高中生初中生在学习阶段被教师当作“孩子”,不利于长远的教育发展。

每每在生活中看到寻常家庭父母宠溺子女,上小学要接送,上中学也要接送,学校组织春秋游,每年不过一两次,家长也惴惴不安;上大学也送,负责拎行李;大学毕业,上班了,仍要操心,几十年来“培养接班人”,远远不止“扶上马送一程”,而是“一直陪”,生命不息,就永远把子女当孩子。

有鉴于此,学校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则更加需要理智。

不称呼学生“孩子”,并非不讲师生情。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修养,学生尊敬老师,与老师联系紧密固然重要,但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师生关系转变为亲情,或是在学校教育中以亲情渗透教学关系,则不妥。

教师关心学生健康,关心他们的安全,不是替代父母尽义务。学生的感恩之心应该肯定,但教师不能有“施恩于人”的认识。

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尊重和爱戴老师,其感恩更应当是面向社会——感恩老师把他教育成一名时代新人,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意识,对工作兢兢业业,在生活中有仁爱之心。也许,这才是“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教育精神。

叫孩子神兽是什么意思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抱朴观察》,关注公众号可阅读抱朴更多文章】

固始话,在河南省乃至于全中国范围内,都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按照省份划分,固始话本应属于北方语系,实际上却不是,固始话属于南方语系。

按照省辖市划分,固始话本应跟信阳话融为一体。然而,就信阳话本身来看,固始话反而更接近安徽六安的方言。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应该是因为固始离安徽这边比较近,相反,离郑州和信阳都比较远吧。语言,尤其是方言,就是在交流中诞生并不断演化出来的。

固始人说话,南方语系十分明显。没有卷舌音,也没有舌后音。最典型的有几个,第一个就是“十”和“四”不分,都读“si”,平常的交往中,用语调来表达,“十”读扬声,“四”读去声,十四和四十,听起来有点饶舌,但并不妨碍意思的表达。第二个是“生活”中的“生”,不仅没有卷舌音,也没有舌后音,读“森”,“生活”就是“森活”。固始人说话比较快,但是,人们总能够在约定俗成中,通过不同的语音和语言环境,不停地转换,来表达出清晰的意思。就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也是民间智慧的体现。

一般说来,最能体现一个地方语言特色的,是对人身份的称呼。因为称呼一个人,是互相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搞清楚了对方的身份,下面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并最大可能的表情达意。而就称呼而言,对最亲近的身边的人的称呼又显得格外重要和特殊。

首先是称呼父母。在固始,对父亲和母亲的称呼是同一个字,都是“大”。称父亲为“大(扬声)”,称母亲为“大(去声)”,而尤为奇特的是,称呼父亲的时候,语调后边必然带有一段拖拽音,而称呼母亲的时候,则是干净利落,仿佛放了一个炮仗。

其次是对配偶的称呼。妻子称呼丈夫,一般就说“当家的”“老头子”“孩他爹”、“掌线的”。而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就有意思了,一般说“屋里头”“后头”。但是,最为熟知的称呼是“老妈子”。这种称呼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不仅指称自己的妻子,也指称别人妻子,谁是谁的“老妈子”,视情况而定,好比中国话对别人介绍,说,这是你弟妹,或者嫂子,说的是自己的配偶,不用解释,别人就知道身份。而且,“老妈子”是约定俗成的文字,稍微还有点文气,在固始的话语意境里,往往变成了“老马子”,那个歪歪的坏意,就相当于男人骑马的调侃,往往会引起哄堂大笑,可被笑话的人也一笑置之,不会恼火。

固始方言语音.mp3来自抱朴观察00:0000:53

再次是对岳父母的称呼,就更邪乎了。“老干爷”不是“爷”,是岳父,“老干娘”不是干妈,是岳母。

还有就是爱称,很能反映一个地方人对情感的处理方式。比如在开封等地,如果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叫“老妙”,指的是女的比男的小一点,男的叫“老妙”就是叫老妹。却还不仅仅是老妹这么简单,叫了“老妙”,就说明这两个男女关系不一般,女的是男的最亲近又很纯真关系的女性,反而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在固始,最亲昵的称呼是对小儿子和小闺女的叫法。男孩叫“老憨子”,女孩叫“老侬”。听起来好像带有贬义,又“憨”又“侬”的。其实,这是父母带着深情的爱和美好的祝福在里面。因为,在过去,因为医疗卫生条件不好,孩子往往难以存活,有一种说法是,孬名好养活。只要说到这两个词,那是不用任何解释的,亲密之情油然而生在语气和表情中。

恐吓和赞美,是方言表达的一种极致,能尽情的渲染表达的情感,又能极其恰当的运用身边的实物。

在固始话里,一直有所谓的“四大神兽”之说。这“四大神兽”分别是“狼巴子”、“猫猴子”、“蜜蛾子”和“洋辣子”。

“狼巴子”、“猫猴子”,是长辈哄孩子睡觉最灵的一句话。如果一个长辈在面对孩子哭闹,无法解决的时候,往往会用一种威胁的口吻说:“拜(别)哭了,再哭,狼巴子和猫猴子来了。”只要说起这两个神兽,孩子立马就安静了。

这是一种近乎玄妙的现象,是无法解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是父母之类的长辈,大家都知道狼是危险的动物,其实也不一定见过狼,更别说杜撰出来的所谓的猫猴子。猫猴子啥样?谁都不知道。可问题是,为什么孩子连狼都没见过的,更不知道猫猴子是啥东西,却一听到这两句话,立马就安静了?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搞清楚。或许,这只能解释为,当一个民族的血液在流淌的时候,根植于这个文化的符号,已经渗入到最单纯的文化基因中去了。

“蜜蛾子”和“洋辣子”,是另外两个情形。“蜜蛾子”是表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甜言蜜语,虚情假意。一般是贬义词,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不实在。

而“洋辣子”主要用来形容一个女性泼辣大胆,做事风风火火,不能惹。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洋辣子”里面的“辣子”并不是辣椒,而是毛毛虫,一旦沾染上,立马浑身痒痒,局部泛红,难受至极。这句话,如果用现在的语境来说,就是,已婚的男人,尽量别惹事,弄不好,一身“洋辣子”!

对一个地方方言的考究,还需要有一个特定的指标和需要来说明,那就骂架。

骂人,往往是最为酣畅淋漓而无所顾忌,最终达到最高的方言展演。

在固始,父母教训孩子,往往口不择言:“炮子子”“炮打的”“炮敲的”。作为最爱孩子的父母,从不考虑,“炮”是一种多么威力无比的武器,一旦打来,是很可怕的东西。只是用这么一种威胁加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信手拈来,用的炉火纯青,不论面对什么人,随时随地,脱口而出。

这也是一种很难理解的文化和风俗现象,好比开封等中原地区的人骂人,动不动就是:“兔孙”“孬孙”“鳖孙”“坏孙”,反正都是“孙”,至于对方是不是“孙子”,那才管呢。

固始话,是一门丰富的学问。至于“俏巴”“斗”和“粗坦”之类固始人牛啥啥的方言,抱朴在《固始人》那篇公众号文章中已经做了点点诠释。还有很多需要说明的地方,咱们下篇再聊吧?!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王者荣耀李信公孙离漫画,公孙离做饭有多难吃

下一篇: 无线网设置网址(路由器已连接不可上网怎么解决)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