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手,可谓是咏春拳的标志性动作,在一些关于咏春拳的流传里讲到一个粤剧名角叫张五,人称摊手五,就以一个摊手独步武林,可见摊手在咏春拳里的重要性。
摊手,是咏春拳摊、拍、圈、膀、伏、枕、护、耕8种手法里的基本手法之一。
当然,咏春拳的手法远不止这8种,但是单纯从学习进程上来看,学完这8种手法,就可以逐步进入双人单黐手训练、散手训练、双黐手训练和盘手训练。
从用途上来讲,摊手,是后面学习离手打法“摊打”的基础。
所以练好摊手对后面的训练非常重要。
摊手基本动作:
正身二字钳阳马站立,双拳收在两胸侧,以右摊手为例,右手摊开变掌,掌心向上,手指并拢,肘推动摊手出,紧贴胁部而出,手掌经心窝向前摊出,摊定时,从手肘到手掌,都在中线上,肘部距离身体一拳。
摊手是一个钢性的结构,所以手腕要有压桥的意念。
摊手的几点要领:
1、从整体结构上找支撑,咏春拳靠的是结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纯的手臂动作,而是要从整体身型结构找支撑点。
我的感觉是,支撑力量来自于腰部,要感觉前臂是从肚脐眼上长出来的。
2、向前意念不放松,摊手意念向前,肢体动作上要做到归中。
因为咏春拳诀里有“甩手直冲”的口诀,即如果感觉到对方力量后退或是接触手脱离,要做到本能的直接向对方身体攻击进地去。
另外就是在后面的双黐手训练时,如果摊手不能做到归中向前,那么对方的伏手很轻松的进到你的中线了,所以随时要保证意念向前。
膀手:咏春拳有摊、膀、伏手法,称之为咏春三板斧。
膀手在整个咏春拳体系中非常重要,属于长桥手法,是一种防守同时内外门过渡转变成攻击的手法,所谓“膀手不留桥”。膀手一直贯穿后面的训练体系。在前面给大家分享了咏春拳的摊手,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膀手的一些要领。
动作:
二字钳阳马站立,以右膀手为例,右拳变掌,掌心向上,肘推手出,一边前进一边翻腕旋转,向中线标出。注意需要腰马发力推动肘往前,而不是手臂发力。肘部回收时,边旋转边握拳边回收,收回至胸侧。
要领:
膀手做定时,手腕在中线,手指并拢、放松指向前方,掌心向右上方,大臂与肩成90度角,小臂与大臂成135度夹角。
做膀手时,一定不能耸肩,耸肩是最容易犯的毛病,在咏春拳训练体系里,第一阶段的内容就是“正形”,就是做任何动作都不能导致身形结构走样。
另外就是膀手的手掌一定要指向前面,用意是手指指向你的对手,以便随时攻击或反应。
做膀手,不单是手臂的运动,而且要用腰马整体的力量膀出去。
咏春拳的结构贯穿于咏春拳的整个练习体系,任何动作都要寻求整体结构支撑。功力较深的师兄们,经常一个膀手将我们弹出去,这就是整体结构的力量。
伏手:咏春拳有所谓“摊、膀、伏”三板斧,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咏春拳的摊手和膀手的一些基本要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咏春拳伏手的要领。
伏手动作解析:
正身钳阳马站立,以右伏手为例,右拳松开,放松自然,肘推腕出,手指回钩,贴肋而出,手腕移动到中线位置时,延中线而去,伏手做定时,手肘位于中线,肘部距身体一拳。前臂放松,手腕自然放松,手指指向自己中线。
做伏手时,要记住,肘部定住,前臂是放松的,即所谓的定肘归中,前臂放松。
伏手做的是否正确的检验方法:
伏手有个标准就是方向要“正”,除了往前的意念,前臂自身不带力,不下压不上挑、不刻意向左也不刻意向右,检验伏手是否做到位,以右伏手为例,那就让你的伙伴做左摊手,就是单黐手的“摊对伏”,让你的伙伴告诉你,他是否感觉到你在往下压或是在旁边用力,即你是否在用力,是否放松,他的手臂很累,就说明你的伏手在压,做的不到位。
“伏”字,有“趴着,埋伏,隐藏”等含义。伏手的主要动作要领,在于手腕与小臂弯曲所呈现的角度之中。
伏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主要是在接桥之时,控制敌人的桥手,以手臂接桥为膀,手心向上接桥为摊,手心向下,向前,想左,向右控桥即为伏手。小念头中的“一摊三伏”中伏手的练习,是为了阐述中线原理,让练习者明白守中,用中,破中的基本法度,养成归中的良好习惯。
伏手的使用时机:在双方肢手接触时,对方位处内门,即以臂腕顺势沾伏於对方手臂上,掌握住攻防线位,以松柔腕节随对手施力虚实做出攻防反应。
试问,“小念头”套路中,还有什么动作反复次数最多?其重要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