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美术(幼儿园绘画的意义和好处)?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娃学美术,你以为只是学画画这么简单?,下面是幼儿园创意亲子手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孩子上幼儿园美术
很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培养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美术教育的培养更受到很多家长的重视,那么到底儿童学习美术有什么好处呢?美术学习只是单单学画画这么简单吗?
美术教育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画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活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起者不可估量的作用。
幼儿阶段是社会行为和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化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既要保持自我个性,又要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一个发展健全的社会人。
1、培养幼儿与周围人的关系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大家在集体协作下来完成,人与人之间协作关系已成为个人在事业上是否能成败的关键。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协调与周围人的关系这方面,有着它的重要意义。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工具的共用就充分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协作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画面中反映最多的是什么?是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的真、善、美、假、恶、丑,是幼儿了解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幼儿通过绘画对社会的观察反映,促使幼儿由个性人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人。孩子的画是反映孩子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
3、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教育
学习美术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它只是一种认知的手段和方法。使孩子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4、了解孩子的性格与爱好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孩子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他们的画是他们的全部自我表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5、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不可欠缺的作用,在对身边事物、人物特征的观察和了解技巧上也有十分大的提高,懂得察言观色的孩子在以后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始终居于不败之地。
家长们,可能你们很多人都以为让孩子背背唐诗、认认字母、学学儿歌就是学前最好的智力开发了,果真如此吗?其实,背诵只是在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孩子就算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你确定孩子理解那些“东东”的意思吗?
那么,画画可以带给孩子什么呢?
记忆能力的提高
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的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
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像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比如下面的这些绘画作品。
孩子们将自己在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天真”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在5岁以前的创作性是最高的,几乎能等同于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内容并不是虚无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忆恢复,只是表现方式不是我们成人惯有的接受方式而已。
观察能力的提高
当您的孩子乐滋滋地指着自己画中的“小古怪”说这是超级~,那是无敌~时,不要用满带不信任的眼神打击他。虽然画面有些混乱、形状有些离谱,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常见而不屑一顾的事物,是以怎样的角色或姿态出现在他感知的世界里呢?
其实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的表现,不受固定格局限制的他们能注意很多大人已经无法注意到的细节,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比大人的还敏感细腻呢。
想象能力的提高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看懂孩子画的是什么呢?
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想象力、认识能力有差别。成人都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唱歌,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
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情绪的及时宣泄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有时候治疗病人的时候要先让病人画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里也有这一项,通过对孩子的绘画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绪、心理疾病根源。
孩子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在他们还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时候,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绘画便产生了。也就是说,其实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真实内心思想的写照,是孩子情绪的外在表现。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如果孩子的涂鸦中线条生硬、混杂、重叠,颜色暗淡,这些说明此刻他或许正有不良情绪。相反,如果孩子的涂鸦线条柔和、丰富,颜色明快,则表示孩子的情绪是健康的,心情也不错。
绘画使左右大脑一起“开工”
在日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半脑,思考画什么,怎么画,以及对手部运动的控制,这些都会促进左脑的智力开发。
在绘画的时候,孩子无意间培养了对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的判断认知能力,这些对右脑智力的开发很有益处。
所以说,绘画可以同时活动左右大脑。在不断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定式。当接受到外界的新鲜事物时,灵感一触即发,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绘画过程锻炼孩子的种种能力
从简单涂鸦开始,孩子就在不断创新,从最开始运动轨迹的线条到有意义的形状,再到颜色,再到内容,创造力可以无限发挥。
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和儿童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绘画是一种加强记忆力,促进孩子观察力,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过程。它是由微妙精细的观察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高效的记忆力、创造的想象力,再加上手的协调运动和丰富的表达能力组成的。这些能力可是补品不能轻易办到的啊!
绘画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形式
绘画也是一种艺术,它跟音乐、舞蹈一样富有魅力,可以说是人类表情达意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孩子的还是成人的绘画作品,都附带了个人感情因素在里面。要知道,没有感情的作品是僵硬死板,无生命力的。所以,要想您的孩子从小具有艺术细胞,不妨让他试试!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不能忽视。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幼儿园绘画的意义和好处
引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创造发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节气是人与自然经过长时间的交往总结出的科学规律,用于指导人们的农事活动。千百年来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传承和延续着节气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现象。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大自然观。
二十四节气延伸出丰富的文化内容,如文学、科学、健康、艺术等,这些文化对幼儿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文化品格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最好的课程。二十四节气从自然界的一个现象到自然界的千变万化,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它对激发幼儿对生命的探索欲、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丰富的探究主题。
让节气滋养幼儿生活,哺育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让中国幼儿看见最美的中国。
课程实施策略
一、集体教学活动:让节气"动起来"
将二十四节气课程内容制作成动画课件,让幼儿观看,了解节气由来及特征。
二、自然观察活动:让感官"用起来"。
让幼儿通过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手触摸等方式,认真感受节气的自然奥秘和人文特征。
三、农耕体验活动:让教育"活起来"。
在农耕活动体验中,深入观察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感受植物与空气、水、阳光、泥土的关系,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自然科学的探究。
四、自主创作活动:让小手"做起来"。
在节气课程实施中,投放节气相关材料,引导幼儿发挥创意,自由丶自主创作。
五、自主探究活动:让幼儿"玩起来"。
基于幼儿兴趣设置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幼儿本位的课程理念。
六、亲子活动:让家园"密起来"。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亲子活动,拓宽活动形式,丰富课程内容。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经验,无论是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还是深奥的科学探索,对我们和幼儿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极其有价值的。
下面我们尝试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到幼儿课程中。
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第一个节气。也是新一年的开端。"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立春代表春之节气已经开始之意。
一丶了解立春
(一)立春的由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和农耕庆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二)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冰雪逐渐消融,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残雪消融滋养了大地,蛰居的昆虫在洞中渐渐苏醒。三候:鱼涉负冰,河里的冰也开始融化,鱼游到了水面上,两岸一派生机。
(三)立春的习俗
0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02蹴鞠
在古代,特别是在汉代,立春时节蹴鞠就是一项全民活动。相传源自黄帝时期,蹴鞠就是立春中的一个重要习俗。
03春台戏
在农村,人们会用喜庆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人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搭台子,邀请资深的戏班子来表演,祈福农祥。
04打春牛
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立春前一日,人们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后又出现了"打春牛"的耕作戏,一人系犁,一人掌犁,边耕边舞,增添节日气氛。
05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四)立春养生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二、立春主题活动
(一)动画《立春》和幼儿一起了解立春。
(二)寻春、踏春
春天在哪里呢?春天长什么样呀?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春天,体验立春给世间万物带来的微妙变化。
科学小探究
(1)为什么春天小草会变绿?
春天阳光充足,植物会通过叶绿素来捕获光能生长,太阳光中的绿光被叶片反射或穿透叶片
,所以大多数叶片呈绿色。到了秋天,叶子里的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和叶黄素的颜色便会显现出来,叶子就会变红色或黄色
(2)、为什么春天小树会开花?
果树生长周期很长,夏天温度过高不利于花芽的发育,秋冬季气候渐凉不利于花芽生长,只有春天,气温变暖、土壤潮湿、营养丰富,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下降,生长素含量上升,气温和光照也利于植物授粉,这些因素适宜大多数果树生长、开花。
(三)科学小实践
1、春种
春打六九头,在立春这天开始播种。让幼儿亲自播种蒜苗,照顾、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体验生命的力量,感受劳动的快乐。
2、竖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而"立"和"利"谐音,所以立春这天把鸡蛋竖起来,意味着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一年的开始,大吉大利。
(四)绘春
春的气息悄然而至,幼儿笔下的明艳与新绿,多彩与美丽,一幅幅春天的美景带孩子们走进美丽的春天。(比如:绘画或手工:迎春花)
(五)放风筝
立春万物生机勃勃,孩子们也阳气生发,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体验享受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六)吟春
在诗情画意的立春时节,让幼儿沉浸在如画的诗词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立春的诗词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唱诵歌谣
立春的歌谣
《春天的声音》
小雨点,沙沙沙
浇灌种子快发芽
小溪流,哗哗哗
它想当个旅行家
小鸭子,嘎嘎嘎
河水开始变暖啦
小青蛙,呱呱呱
捕捉害虫保庄稼
小鸟儿,喳喳喳
歌唱春天美如画
《春天到》
春天到,春天到
花儿朵朵开口笑
草儿绿,鸟儿叫
蝴蝶蜜蜂齐舞蹈
《春风吹》
春风吹
吹得小雨轻轻下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唤醒了青蛙
吹来了燕子
我们都来种丝瓜
(七)绘本阅读
1、《花婆婆》:世界因梦而美好
适读年龄:3岁+
2、《安的种子》:学会耐心等待
适读年龄:4岁+
(八)立春美食
科学小探究活动:炸春卷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生长很重要。雨水节气前后,草木萌动。"甘雨时降,万物以嘉。"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中国雨水节气的南北自然物候差异较大,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而南方大多数地方则已经是一幅早春的景象。
一、了解雨水
(一)雨水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二)雨水三候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人间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雨水习俗
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在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
1、拉保保
拉保保是四川地区古往有之的汉族民俗文化。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
2、撞拜寄(拉干爹)
撞拜寄就是找干爹,是为了让子女平安、健康地成长。"撞拜寄"现在在农村还保留这一习俗,而城市里是朋友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只在过年过节时大家走到一起聚聚。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酒菜香蜡纸钱、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
(3)接寿
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下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4)回娘屋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四)雨水养生
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极为不利。春季人的肝气旺盛,怒气伤肝,因而应当采取积极的修身养生方法,陶冶性情,保持情绪稳定。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脾胃能消化五谷,是气血生养之源。
二、雨水主题活动
(一)、动画《雨水》带孩子一起了解雨水。
(二)科学小探究
1丶认识小雨滴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认识雨水。
2、观察雨水节气带来的万物之变化。(植 物、动物、河面等)
(三)、实践活动
1、绘画:小雨滴、小雨伞、柳芽等
2、手工制作:小雨伞
(四)、科学实验:瓶子创意《会下雨的小瓶 子》
(五)诗词中的雨水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初春小雨》
唐朝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六)亲子活动:挖荠菜,包荠菜饺子
(七)雨水绘本阅读
1、《大雁归》
2、《下雨了》
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是仲春的开始,活泼的春天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一、了解惊蛰
(一)惊蛰的由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 ,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二)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要开了,春天越来越热闹。二候仓庚鸣,黄鹂鸟开始鸣叫,那是春暖花开的声音。三候鹰化为鸠"鸠”,就是布谷鸟,也叫"杜鹃”。
(三)惊蛰习俗
1、祭白虎,化是非。把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寓意这一年生活顺利,再也不会有口舌是非。2、打小人,驱霉运。赶走心里的不快,祈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3、吃梨子,益脾胃。民谚有云:"惊蛰吃了梨,一年有精神”。4、"炒豆子,驱虫害"。因为古人讨厌
虫子带来的瘟疫,所以才有了这个习俗。
(四)惊蛰养生
1、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惊蛰天气明显变暖,应饮食清淡,顺应肝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2、多吃梨子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早起或饭后每人吃个梨,能明显解除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
二、惊蛰主题活动
(一)、《惊蛰》动画,带孩子了解惊蛰
(二)、科学探究
1、认识梨(看:梨的颜色、形状、大小。摸:梨的软硬。吃:梨的味道。)
2、观察豆子、数豆子
3、寻找、发现、观察、捉虫子
(三)、实践活动
美食制作:1丶做冰糖雪梨
2、炒豆子
3、豆子创意拼贴画
4、绘画:甲壳虫
5、创意手工制作:虫子
(四)、惊蛰诗词
《惊蛰》
【唐】刘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五)儿歌唱诵
儿歌一:
雷敲鼓,轰隆隆,
敲醒睡觉小虫虫,
小虫虫,乐坏了,
争着抢着跑出门。
又是唱,又是跳,
大家见面闹哄哄。
儿歌二:
大地回暖雨翩翩,
春雷炸响九霄连。
舒展腰肢万物醒,
已到惊蛰艳阳天。
(六)惊蛰体育小游戏
炒黄豆
适宜幼儿:小中大班
游戏玩法:
1.两个幼儿手拉手,边摆动手臂,边念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当念到"翻跟头"时,两个人同时翻身,手不能松开,翻过来之后是背对背,继续念儿歌,再次进行翻转回来。
2.幼儿熟练后,可以增加人数,三个人或者四个人一起炒黄豆。
3.此游戏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七)绘本阅读《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
太阳照在地球的中间,把时间"劈成了两半”
一半白天,一半黑夜,"分”是平均分的意思,春分就是把整个春天平均分。
一、了解春分
(一)春分的由来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
(二)春分三候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二候雷乃发声,马上就能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了。三候随着雷声起,闪电始。
(三)春分习俗
1丶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2、祭祀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
3、吃春菜
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4、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什么是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5、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6、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
(四)春分养生
春分时节,在大自然中阴阳各占一半,因此日常饮食方面要遵循阴阳平衡原则,保持机体功能的平衡协调稳定。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此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对养生大有神益。
二、春分主题活动
(一)《春分》动画,了解春分
(二)主题活动
1、护蛋、竖蛋游戏,绘蛋。
2、到田野、公园寻找春天:观察花草树木、小麦、蔬菜等的季节特征。
3、绘柳丶榆叶梅
4、手工:做风筝
(三)科学探究活动:拼图(叶子)
(四)"春"字飞花令游戏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王安石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其一苏轼
(五)春分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六)亲子美食活动
烙春饼
清明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既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又是踏青游玩的温暖时节。气温升高, 树木发芽, 百花齐放的日子到了。
一、了解清明
(一)清明由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田间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清明三候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了。二候田鼠化为鹤鹤,是指鹤鹤类的小鸟,它们开始出来活动了。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可以看到彩虹了。
(三)清明习俗
清明习俗中蕴含着精神信仰与节俗礼仪。
习俗1 扫墓祭祖,礼敬祖先是追思,更是一种感恩。
习俗2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今日叫春日郊游。
习俗3 植树,阳光雨水多了,树木自然长得快。
习俗4 放风筝 小朋友放风筝,需要大人陪同才可以。
习俗5 吃青团 吃过青团,才算不负春光。
(四)清明主题活动
(一)动画《清明》,带孩子一起了解清明。(二)主题活动
(1)扫墓祭祖(亲子)
(2)春游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3)做青团春饼
(4)植树插柳
(5)绘本故事表演:毛毛去春游
(6)涂色:清明节长卷和各种各样的花(三)科学探究
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风筝为什么会飞上天,学习制作风筝(自然科学小探究)
(四)体育游戏:拔河比赛
(五)诗词赏析
《清明》《寒食》《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巜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苏堤清明即事》
(六)绘本阅读《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雨生百谷,清净明洁,是为"谷雨”。
一、了解谷雨
(一)谷雨由来
传说仓鼓造字,感动了上天,于是下了一场"谷子雨”,落下数不清的粮食,黄帝将这天定为"谷雨节",流传至今。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一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 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二)谷雨三候
初候萍始生,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春意阑珊。二候呜鸠拂其,布谷鸟用力拍打着翅膀,提醒人们应该要抓紧播种了。三侯戴胜降于桑,逢谷雨节气,戴胜喜欢筑巢在桑树上,此时也是桑蚕生长的时候。
(三)谷雨习俗
习俗1 喝茶 "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传说喝谷雨茶清火、明目
习俗2 吃香椿 "雨前香椿嫩如丝",人们把这时的食香椿叫做"吃春"
习俗3 赏牡丹 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
习俗4 祭文祖仓啬 谷雨祭仓啬是汉代就有的民间传统,来表达对仓鼓造字的纪念
二丶谷雨节气主题活动
(一)谷雨由来丶习俗(动画版)
(二)科学探究
1、认识中国茶 传承茶文化。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等
2、豆子的故事:认识观察各种豆子(黄豆、黑豆、绿豆、花生豆、土豆等
(三)、实践活动
1、豆子绘本故事表演
2、科学小实验:种豆子,观察记录整个过程。
3、绘画:豆子丶豆芽丶禾苗
(四)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寒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笼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已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五)绘本阅读《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立 夏
二十四节气是自然母亲的语言,藏着古老农耕文明的"时间智慧”,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大自然也接收到了信号,温度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夏天来啦!
一、了解立夏
(一)立夏由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二)立夏三候
一候蜷蝈鸣,田野中开始出现它们的鸣叫声,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出来凑凑夏天的热闹。
二候蚯蚓出,大大的太阳和温润的空气让泥土里的蚯蚓也开始钻了出来。
三候王瓜生,这类药用爬藤植物到了立夏开始快速生长,好像世间万物的一场盛大狂欢,万物向阳而生。
(三)立夏习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2、尝新活动
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
3、斗蛋游戏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 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
4、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二、立夏主题活动
(一):《立夏》动画,了解立夏
(二):科学探究
1、 感受夏天热烈的阳光,植物的繁茂。
(三):主题活动
1、创意手工:凉帽儿
2、手绘夏之风光:荷花、荷叶、西瓜
3、秤人
(四):诗词:
1、"夏"字飞花令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唐·高耕《山亭夏日》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释绍县《颂古五十五首》
冬雷震震夏雨雪
--供名《上邪》
孟夏百物滋
动植一时好
一一白居易《首夏》
2、诗词欣赏:
《小池》《三衢道中》《夏天到》
(五)唱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之立夏
风逐雷雨红并霞
柳絮飞尽望槐花
藤蔓条条登高去
今日节气说立夏
(六)绘本阅读
《蚂蚁和西瓜》
小满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母亲的语言,藏着古老农耕文明的"时间智慧"。麦穗初齐,桑叶正肥,荷尖初露,蜻蜓蝶飞,带着初夏的微醺,小满节气来了。这是一个最"接地气"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
一、了解小满
(一)"小满"名称的由来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63][64]于每年公历5月20一22日交节。小满有两层含义:第一种与农候有关,小满小满,麦粒渐满,麦子开始饱满,但还没成熟,所以叫"小满"。第二种与降水有关,"小满大满江河满",这时节雨量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所以叫"小满"。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凡事满则招损,不满则遗憾,小满未满在古人看来才是最幸福的状态。
(二)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小满时节农作物还没有收获,这时的苦菜长势良好,在以前人们会靠吃苦菜充饥。二候靡草死,"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夏天阳光太充足,它们就会慢慢变得干枯。三候麦秋至,小满虽然是夏天,但对即将成熟的麦子来说,也可以说是"秋天了",所以叫"麦秋"
(三)小满习俗
1、"祭车神”是古老的农业习俗。祭车神是为了祈祷风调雨顺,水源充足。
2、"祈蚕节”祈求养蚕有个好收成。
二、小满主题活动
(一)动画课件《说小满》
(二)科学探究:
认识麦穗,观察麦穗形状、颜色,摸摸麦穗会有什么感觉?然后揉出麦粒。
(三)主题活动
1、绘画:麦穗
2、创意手工:麦穗
3、做麦仁饭
(四)诗词赏析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
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
迎风笑落红
《小满》
元.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
润逼红销透客毯
映水黄梅多半老
邻家蚕熟麦秋天
《吴门竹枝词,小满》
清·王泰
调剂阴晴作好年
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五)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六):唱童谣
《二十四节气一小满》
宋·区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
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
迎风笑落红
芒种
芒种节气是夏季的第3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这个词最早出自《思礼》。
一丶了解芒种
(一)芒种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已,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一到,在夏日里成熟的作物等待着收获,在夏天要播种的作物也不能懈怠。
(二)芒种三候
万物有时,生长有序,芒种节气也有三候,一候螳螂生,小螳螂顺应时节,破壳而出。二候鹏始鸣,树枝上的伯劳鸟开始一声一声唤着夏天。三候反舌无声,善于模仿的百舌鸟突然停止了碎碎念。
(三)芒种习俗
1、煮青梅:早在夏朝,芒种时节就有煮青梅的食俗
2、送花神:6月的大自然百花凋残,民间有送花神的习俗,设案供物,焚香祭祀,盼望来年与花神再相会
3、摘枇杷: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把一树金”。枇把是这个时节最美味的水果。
二、芒种主题活动
(一)动画课件《芒种》
(二)收麦活动:体验收麦的忙碌与快乐,珍惜粮食
(三)播种玉米:体验种子的神奇和力量
(四)麦杆创意编织:拖鞋丶书包丶房子丶鲜花丶围裙丶帆船丶插花等
(五)美食活动:1、制作酸梅汤
2、蒸麦香小馒头
(六)绘本阅读《芒种》
夏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至是最灿烂的时节,也是最有生机的时节。"至"是极的意思,夏至,意味着万物到此繁茂到了极点。
一、了解夏至
(一)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二)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的角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树荫里开始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的药草。
(三)夏至习俗
习俗1 祭神祀祖: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
2、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3、吃夏至面"吃了夏至面
一天短一线”天时渐短,光阴渐长。
二丶夏至主题活动
(一)动画课件:《夏至》
(二)科学小探究:《踩影子》
(三)主题活动
1、寻找、观察、欣赏:夏荷
2、绘荷
3、创意手工:扇子
(四)诗词:
《小池》
《夏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五)绘本阅读:《夏至》
(六)童谣"夏九九"
以夏至这天为起始,孩子们也可以一起数"夏九九”。
夏九九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小暑
小暑是24节气的第11个节气,夏季的第5个节气。"小'指炎热程度,'暑”指气候炎热。
一、了解小暑
(一)小暑由来
"小暑"就是指小热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
(二)小暑三候
一侯温风至,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侯蟋蟀居宇,连蟋蟀都热得跳脚躲到墙根下避暑。三侯鹰始鳌,老鹰热得不想着地,而在清凉的高空中飞行。
(三)小暑习俗
1、晒伏
晒书画、晒衣物称为"晒伏"。
2、食新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风俗,将新米与老米同煮,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3、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时节素有"吃三宝"的习俗,即黄鳝、蜜汁藕、绿豆芽
二、小暑主题活动
(一)动画版课件:小暑
(二)创意手工:雨伞、扇子
(三)科学小制作:烹煮荷花茶
(四)美食小创作:温面、绿豆汤、雪糕
(五)诗词欣赏
小暑六月节
唐·元镇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
山暗已闲雷
户煽深青露
阶庭长绿苔
鹰鹤新习学
蟋蟀莫相催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冒劳梦想
(六)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大暑
大暑是24节气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一、了解大暑
(一)大暑由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一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暑,即炎热,大暑,即炎热之极。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高温、雨水频繁,庄稼吸收大量的阳光和水分才能长得又快又壮,大暑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阶段。农谚云"禾到大暑日夜黄""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此刻田间地头的农务繁重,农民伯伯要抓紧农时保丰年。
(二)大暑三候
大暑一候:腐草为莹,腐草中卵化而飞出的萤火虫开始报秋信了。大暑二候:土润潺暑,此时土壤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大暑三候,大雨时行,近日常有雷雨过境,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三)大暑习俗
1、送大暑船
浙江沿海有"送大暑船 "的民俗,相传是因为大暑疫病流行,老百姓建造帆船,将责品送出渔港,祈求生活安康。
2、过大暑
葡田人家有"过大暑"的民俗,以荔枝、羊肉作为互赠亲友的礼品。
3、晒伏姜
晒伏姜源自山西河南,把生姜切片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蒙纱曝晒食用。
4、凉粉
仙草又名凉粉,是广东一带一种消暑的甜品。5、凤梨
闽南语里凤梨与"旺来”相同,闽南部分地区会在大暑时节吃凤梨,来祈求吉祥好运
6、喝暑羊
喝暑羊也就是喝羊肉汤,是山东一带的大暑食俗。
二、大暑主题活动
(一)动画课件:《大暑》
(二)绘画:西瓜、荷花、太阳花
(三)科学小制作:自制冰激凌
(四)美食制作:绿豆糕、绿豆茶
(五)诗词欣赏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絮蔷薇一院香
《江南》
两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敛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四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六)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了,立秋,标志着暑凉来,秋天的开始,同时也表示收获的季节到了。立秋后每下一场雨就凉快一分,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
一、了解立秋
(一)立秋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03、立秋三侯
第一候:凉风至
我国多地开始刮偏北风,早晚的风从温热慢慢变得凉爽。
第二候:白露降
夜里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到草叶上,变成了露珠。
第三候:寒蝉鸣
寒蝉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叫声凄切,仿佛告诉人们酷暑将尽
(三)立秋习俗
1、报秋
立秋节,相传在宋代立秋时辰一到如果梧桐树落下几片叶子便认为是吉兆,有"报秋”之意。
2、贴秋膘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这一天称体重与立夏相比秋后胃口大开,人们"吃肉补膘"称之为"贴秋膘"
3、啃秋
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吃西瓜或香瓜,又称为"咬秋”,也抒发丰收的喜悦
4、晒秋
是多地山区立秋后的传统民俗现象,由于山村平地少,村民会在秋后利用屋顶、阳台架晒、挂晒农作物。
5、秋社
始于汉代,官府与民间皆在此日祭神,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之俗
二、立秋主题活动
(一)动画:《一叶知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站在一片秋叶之上,感知秋天的到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离合不惊,从容坦荡。"一叶知秋"动画设计,帮孩子深入了解立秋活动节气的由来及习俗,了解立秋跟我们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感受中国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内涵。
(二)科学小探究
01、看云 盛夏的积雨云逐渐退散,变成了天高云淡的卷云。
02、观叶 收集并观察公园、野外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
03、听虫 在草丛里听一听,辨别秋天的虫声
与夏天的不同
04、吃秋
和爸爸妈妈一起尝尝自然成熟在秋天的时令蔬果,并说出味道。
(三)创意手工:
1、树叶拼贴画
2、剥莲子(剥莲子是一种训练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的有效方法。进行剥莲子操作活动时,还可以让孩子们边操作边记录剥莲子的过程。)
(四)绘画:《秋天的树林》
(五)诗词:
吟唱古诗词,引导孩子感知初秋的天气特征。
朗诵完成,还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极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手指游戏:巜多彩的秋天》
(七)绘本阅读:《落叶捉迷藏》巜我们的果树朋友》
处暑
"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是二十四节气第14个节气,秋天第2个节气,民间有"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的谚语。处暑过后,天气显著特点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秋高气爽,空气干燥,农事活动以抢收抢晒为主。
一、了解处暑
(一)由来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二)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捕食贴秋膘,好囤热量,来迎接秋冬。
二候天地始肃,萧瑟秋风渐起,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此时庄稼也成熟了,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三)处暑习俗
1、秋游
秋高气爽迎秋赏景,处暑后金秋缓缓开启,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是人们踏秋赏秋的好时节。
2、吃鸭子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
老鸭味甘性凉,做法繁多,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3、放河灯
悼念逝者祈保平安,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开渔节,千舸竞发捕获海鲜。
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二、处暑主题活动
(一)动画《处暑》,了解处暑
(二)画一朵秋云
天上的云彩疏散而自如,不再像夏天那样浓云成块,让孩子观察并画下来。
(三)创意手工
1、做一朵菊花
2、做一笺荷花灯
3、秋天的白日葵
(四)美食制作
煮一碗秋梨粥 炖鸭子(亲子)
(五)处暑诗词,感受处暑之美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紫门傍野水
邻叟闲相期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六)手指操巜葵花朵朵向太阳》
(七)绘本阅读:《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古籍对此节气解释道"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一、了解白露
(一)由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白露之后"气始寒,寒生露凝附着在草叶或花瓣上,呈现白色,在早晨的太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故而得"白露"美名。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千燥的气候特点被称为"秋燥"。"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一般昼夜温差在10C左右,除了气温下降,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量也明显减少,然而西北、西南部分区一般会出现连续性的阴雨天气,这就是著名的"华西秋雨"。在农业上经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农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
(二)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天气转凉,大雁早已集结成群,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开始飞往南方过冬。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它们紧跟着大雁朝南边飞去,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
三俟群鸟养羞,"羞”通"馐",养是积蓄的意思,意思是鸟儿们此时开始储藏食物,提前屯粮过冬。
(三)白露习俗
1、收清露: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始,令人延年不饥”,"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捅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深受不少老茶客喜欢。
3、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此时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4、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5、酿白露酒
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每年白露,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
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二、白露主题活动
(一)动画版课件《白露》和幼儿一起了解白露
(二)科学小探究
1、寻白露
准备杯子,选一个户外,带孩子去花草叶上采集露水,和孩子讨论白露形成的小"秘密"。
2、寻虫迹
准备 收纳袋,到有草有树的户外去寻找带有虫虫痕迹的叶子回来。和孩子讨论秋虫怎样渡过秋冬。
3、观察玉米的成熟情况(玉米皮的颜色,玉米粒的饱满软硬,玉米秆的颜色变化。)
(三)创意拼贴
1、北瓜子拼贴
首先把北瓜子洗净,晒干后用食用色素染色,晾干后,开始创意拼贴。
2、树叶创意拼贴
将各样树叶铺平,展开想象,拼成心目中的图案。
(四)手绘 (手指画大树)
准备画纸和颜料,在画纸上涂上颜色,在手臂上涂上颜料,印在画纸上当树干,用手指沾上其他的颜料做树叶。
(五)白露诗词
《莱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
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
漏迟天气凉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四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六)绘本阅读
《白露.候鸟飞》
秋分
秋风起,稻谷飘香、蟹肥菊黄,又是一年秋分时。二十四节气至此,寒暑、昼夜均分,我们也迎来了收获的时节,所以秋分这一天也被称为"丰收节"。
一、了解秋分
(一)由来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都是天气转冷的标志。在农业上秋分是最能体现丰收的好时节,国务院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二)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秋分后天气越来越冷,雷电不再那么凶悍了,会逐渐收起他的大嗓门。
二候蛰虫坯户,蛰虫,是蛰居在地下的小虫子
坯户,就是用土封住门口,以防止寒气入侵进洞,让自己暖暖地度过秋冬。
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降雨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蒸发得快,湖泊、河流中的水量渐渐变少,甚至会变得干涸。
(三)习俗
1、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日,地球本身也处在一种力的平衡状态,所以鸡蛋比往常更容易竖立,很多地方都会玩竖蛋游戏。
2、吃秋菜
秋菜又名秋碧蒿,是一种野范菜,"秋汤灌脏,洗涤肝肠”。人们在秋分吃秋菜以祈求身强体健、福寿绵延
3、粘雀子嘴
秋分之后,稻谷即将成熟,人们用细竹叉将糯米团子置于室外田边地坎,以免鸟雀偷吃庄稼
,名曰"粘雀子嘴"
4、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月亮象征着平安与吉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放风筝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象征着天真与美好。"迎秋分,放风筝",带着美好愿望的风筝升入高空。
二、秋分主题活动
(一)动画《秋分》和幼儿一起走进秋分
(二)科学小实践
1、秋果画
收集各种各样的果实,让孩子认识秋果(红枣、红署、玉米、花生等),让孩子观察秋果。
把红薯、红枣等果实横切,用切面的果实蘸取颜料,在白纸上做拓印画。
2、蔬菜小刺猬
准备土豆、牙签、粘土,把土互切成一半,当作刺猬身体,在切半的土豆上插上牙签,当作刺,粘土搓成小圆球,当作果实,将"果实”嵌到"刺”上,再给土豆画上五官,蔬菜小刺猬做成了。
3、种小麦
准备小麦种子、种植盆、铲子、水。水培:将种子浸泡,催芽(8个小时),观察种子的变化
土培:种植盒翻土、撒种、浇水,让孩子日常照料并记录小麦生长。
4、捉小虫(准备一个空瓶子,到田间地头去发现虫子,捉虫子)
(三)创意拼贴
1、玉米粒、玉米皮、玉米秆创意拼贴
2、红枣创意拼贴
3、核桃仁、核桃皮创意拼贴。
(四)、美食小制作
1、制作红枣糕
2、熬红枣粥
3、做红薯干
(五)社会实浅活动
红枣一条街(卖红枣、卖枣糕、枣酒)
(六)秋分诗词
《佩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饮酒》
魏晋·陶渊明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七)绘本阅读
《秋分》
寒露
寒露是一年中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一、认识寒露
(一)由来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23];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寒露"是深秋的节令,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节气之后,热气消退,寒气渐生,天气渐转寒冷。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二)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南迁,"先到为主,后至为宾",早些到达南方的大雁会先安下家,晚到的大雁就会被当成宾客一样对待。
二候雀入水为蛤,天气进入深秋,雀鸟们都躲藏起来,而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乌相似,所以古人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
三侯菊有黄华,寒露后漫山遍野的菊花彷佛约好似的,一夜之间凌寒怒放,为秋天的大地带来一抹金黄。
(三)寒露习俗
1、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地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2、观红叶
寒露时节,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各地红叶所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
3、吃芝麻
寒露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中医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4、吃花糕
因"高"与"糕"谐音,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等等,糕中夹有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5、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很多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
二丶寒露主题活动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有其独特的民俗与元素,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去探索、去感受。
(一)动画《寒露》和幼儿一起走进寒露。
(二)科学小探究
1、赏菊:走进大自然,近距离感受菊花的芳香和傲骨。
2、赏红叶:到公园、路边去赏红叶,捡红叶。感受红叶给大自然带来的靓丽景色。
3、观察小麦:到田野里观察麦苗的生长情况(麦苗形状、颜色等并记录下来)
4、采集露珠:清晨,到田野、公园去观察叶片上的露珠儿,观察露珠的颜色、形状,品尝露珠的味道儿,用空瓶子收集起来。然后和水进行比较。
(三)创意手工
1、制作一束菊花
准备好黄色、橘黄色彩纸、铅笔、卡纸。把彩纸卷在笔上,让纸形成自然弯曲的状态,用橘黄色的纸剪一个圆粘在卡纸上,把卷好的黄色纸条围着圆用胶棒粘一圈,继续卷更多的彩条,再外粘一层,最后再向外重复粘贴,美丽的菊花完成了。
2、做枣糕
准备好糯米粉 、红枣、水,把越细越好的糯米粉打湿后平铺在笼邑上,上面铺上红枣,蒙上锅蒸10分钟,打开锅盖,再铺一层糯米粉,粉上面铺红枣,上锅蒸10分钟,这样重复四到五层,香喷喷的枣糕蒸好了。
3、红叶书签
准备一些塑料封膜,去公园外捡各种漂亮的红叶,把叶子表面的灰轻轻擦拭掉,不要损伤树叶,把干净的红叶平整的夹在厚厚的书本里,一周左右时间取出,把压好的树叶过塑就 ok 了。
(四)绘画:大雁南飞
(五)寒露诗词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凌倒新停浊酒杯
《佩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极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六)寒露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一、了解霜降
(一)由来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一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古时关于霜降的说法是"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意思就是气温骤降使得露水都结成了冰霜。"霜”是如何形成的?晴朗的月夜里地表温度下降到0及以下,靠近地面的水汽散发不出去聚集在了植物等物体表面,便凝结成了霜花。
(二)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猎食物陈列在地上,在古人看来就像是祭兽。
二侯·草木黄落,民谚道"霜降杀百草",经历过严霜的植物失去生机,变得满地枯黄。
三候·蛰虫咸俯,蛰虫似乎知道冬天快来了,不动不食地蜷缩在洞中,相继进入冬眠状态。
(三)习俗
1、吃柿子
霜降正是柿子成熟的时节,霜降时节天气干冷
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
2、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梁,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
3、登高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远眺,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二、霜降主题活动
(一)动画课件:《霜降》和幼儿一起走进霜降。
(二)科学小探究
1、找一找"霜"的身影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此时节的大自然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霜降后,早起有时会看到地面、屋顶、草地上挂着一层白霜,越是低处,白霜就越明显,这个时节的清晨可以带着孩子到小区、公园寻找漂亮的霜花,体验霜降的自然变化
2、用实验告诉孩子"霜"的原理
准备玻璃杯、冰块、盐、湿布,把冰块放在玻璃杯中,在冰块上撒盐,盐有融雪功能,可以让水温更低,把玻璃杯放置在湿布上,玻璃杯能更快降温,很快水汽便在冰冷的杯壁凝结成霜。"霜"的形成跟雪很类似。
(三)科学实践
1、落叶手工
2、制作柿饼(让孩子观察体验柿子变成柿饼的美好过程)。柿饼的制作过程:挑选硬、脆的柿子加盐水浸泡一会儿,去叶和柄,泡好的柿子削皮,选择连续的晴天在阳光下暴晒,晒几天后用手轻轻压扁,继续晒,10~15天左右就可以吃了。
3、秋天的宝瓶
把自然中采集来的花、叶、果留存,做一个秋天的宝瓶。
4、用多彩的树叶做彩绘、拓印、挂饰等艺术作品。
5、用秋叶、枯枝、落果启蒙数学思维。
6、做一个落叶剪贴簿。
7、和孩子一起跟美丽的秋天合个影
(四)感受诗人笔下的霜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机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序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花》
唐·元镇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五)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冬天第1个节气。
一、了解立冬
(一)立冬由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含义就是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甲骨文中,"冬”同"终”,像在绳子的
两端打结,表示终结。此时动物们也藏起来了准备冬眠。
(二)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时分,,天地愈渐寒冷,水始结冰,河面初凝。
二候地始冻,寒气愈冽,冷风侵袭,早晚温差巨大,地面开始上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蛋,地面上再看不到雉鸡了,而古人认为立冬后,雉鸡会变成贝类避寒。
(三)立冬习俗
1、吃饺子
立冬处于秋冬之交,饺子是"交子"的谐音。因此在北方的很多地方,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人们还认为饺子的外形像耳朵,吃了,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2、贺冬
贺冬,就是拜冬的意思。从古到今,人们会在立冬之时举办一些活动。如办冬学、拜师等。有些冬泳爱好者还会在这天用游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3、迎冬
立冬与立春 、立夏 、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日,谚语道:"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候,人们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4、喝羊肉汤
立冬时节,有些地区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二、立冬主题活动
(一)动画版《立冬》带领幼儿一起走进冬天。
(二)科学小探究
1、观察落叶的状态、颜色,和秋天的落叶有什么区别?
2、观察松树的叶子,感受松树给冬天带来的生机和坚强。
3、感受冬天的气温变化,老师和小朋友衣帽服饰的变化。
(三)科学小实践
1、手工制作:可爱的小雪人、彩泥饺子、小小手套
2、剪雪花、雪人
3、绘画:青松、枫叶
4、叶子剪贴画
(四)游戏活动:包饺子
1准备面粉、馅料、水
2.面粉用开水烫成面团,揉光揉句
3.搓长条分成均匀的小剂子,擀成圆皮
4.将馅料放在饺皮中间,捏成喜欢的形状
5.锅中加适量的水,加点盐,大火烧开
6.饺子下锅,等全部飘起来了翻3个滚就可以吃啦。
(五)手指操游戏:《立冬吃饺子》
(六)诗词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酷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江雪》
唐·柳宇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紫门闻犬吠,
逢雪夜归人
(七)绘本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一)由来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故以"小雪"比喻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节气"小雪"与天气中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
(二)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霜前冷,雪后寒,气温持续走低,五彩斑斓的彩虹悄悄隐去。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气"为阳气,"地气"为阴气,古人认为此时节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
三候闭塞而成冬,大地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三)习俗
1、吃滋耙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把糯米蒸熟捣烂制作成圆形,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
2、腌腊肉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时节气温骤降,水汽凝结,是腌腊肉、风干蔬菜的绝佳时机。
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为新春的年夜饭增添了美味的期待。
3、晒鱼干
小雪前后乌鱼、旗鱼等鱼群会来到台湾海峡,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是冬日饭桌上一道鲜美的珍馐。
4、吃刨汤
有些地方有小雪吃"刨汤"的食俗。杀了年猪,做一锅猪烩菜再配上米饭、小菜、美酒邀请街坊村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二、主题活动
(一)、动画《小雪》和幼儿一起走进小雪
(二) 、科学小探究
1、雪是怎么来的?长的什么样?
因为冬天地面的温度很低,高空云层受冷成为冰水混合云,云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当冰晶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掉到了地面,变成了小雪花。小雪花是白色、无味、六边形的,遇热会变成水。
2、小雪节气会下雪吗?
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只是说温度降到了可以下雪的程度,但由于地表温度还不够低,就算降了,雪量也会很小。所以,这天是否降雪,还要看当地的天气情况。
(三)科学小实践
1、雪窗花
准备一张正方形卡纸,沿中线对折,然后在对折处中间位置折叠成三等份,再对折,在上面画上喜欢的图案,最后沿着画好的线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小三角形用小刀一点点刻出来挖空再慢慢的把剪好的部分打开,整理好即可。
2、小雪人
准备纸杯、不织布、扭扭棒、胶水、毛球,在不织布上剪下长条形,两端剪成流苏做围巾,把围巾围在纸杯上,在橙色不织布上剪下三角形,做鼻子,把鼻子粘在纸杯上,在纸杯顶端粘上扭扭棒,在毛根扭扭棒两端粘上毛球,听着音乐的小雪人就做好啦。
3、和家人一起涮羊肉
4、亲子腌萝卜(萝卜洗净、切片、晾干,生抽加白糖、料酒、姜片熬熟,放凉后浸泡萝卜片)
5、冰糖葫芦
6、轻拈土手工:梅花
(四)美术活动
1、松树拓印
2、画梅花
3、江雪
(五)诗词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
明·康海
云冻欲雪未雪
梅瘦将花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
竹第茅舍人家
《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唱童谣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极叶
小马画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雪娃娃》
门口有个雪娃娃
张着嘴巴不说话
我拿苹果去喂它
叫它不要想妈妈
《下雪天》
下雪天,真好看
房子变成胖老汉
小树好像大白伞
地上铺了白地毯
我也变成小神仙
嘴巴鼻子冒白烟
(七)绘本
《二十四节气小雪》
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冬天分为孟冬、仲冬、季冬每冬分别有两个节气,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一、认识大雪
(一)由来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水)。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二)三候
一候鸽瞧不鸣,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其实,寒号鸟并不是鸟,而是栖息在森林里的复齿籍鼠。
二候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了新芽。
(三)习俗
1、腌肉
俗语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
南方很多地区忙着腌肉灌肠,为新春的年夜饭增添了美味的期待。
2、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3、冰嬉
"冰嬉"也称为"冰戏",是一项古代的文娱活动。将体育锻炼与传统文化结合。"冰嬉"盛行于清代,每年冬季八旗兵都会在"冬至"到"三九"进行"跑冰"。
4、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河里的冰都冻住了,冰雪活动多了起来,特别是东北,冰雕、冬泳、滑雪、滑冰随处可见。
二、大雪主题活动
(一)动画巜大雪》带领幼儿走进大雪
(二)科学小探究
1、观察小动物们如何过冬
世界上的动物很多,每种动物的过冬方式都是不同的,比如蛇是冬眠过冬,大雁是迁徒过冬,兔子是换毛过冬,松鼠是贮存食物过冬,蝴蝶是让卵过冬,蚊子是躲起来避寒过冬。让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到大自然中观察,获得生活经验。
2、冬天为什么会下雪
天上的云朵由很多小水滴组成。冬天温度低,水滴遇冷,凝结成小冰块,并且不断吸收云朵里的水汽,与其他小冰块结合成大冰块,变成雪,在风力的作用下,雪从天空上飘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雪花啦。
(三)主题实践活动
1、做红薯粥
大米洗净,清水浸泡,15分钟,红暮去皮,擦成丝,砂锅放入足够的水,水开后放入泡好的大米,煮的时候用饭勺搅拌,以免大米沾底,煮开后放入红薯丝,再次烧开后,用筷子
架起锅盖,以免溢锅,转小火煮40分钟左右
煮好的粥非常浓稠香甜。
2、手工:纸雪人
准备卡纸,皎水,黑色的画笔,红色的画笔。在把白色卡纸剪好,再将它折起来用胶水粘合就得到了雪人的脑瓜,再 加 一个身体,将头和
身子用皎水粘合在一起,最后画上鼻子、纽扣,完成。
3、做冰花:(容器放水,加入彩色纸屑,屋外冷冻)
4、做手套
5、剪纸:小雪花
6、彩绘:梅花雪景
(四)大雪诗词
《江雪》
唐·柳宇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醉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间折竹声
(五)唱儿歌《大雪》
(六)器乐演奏:《铃儿叮当响》
(七)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一、了解冬至
(一)由来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
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什么是"数九",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二)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在呼啸的冷风中土地里的蚯蚓也感到寒意,蜷缩着身体取暖,静待来年的春暖花开。
二候鹿角解
麋鹿的老角开始脱落,新的特角慢慢长出,新陈代谢的规律藏在季节的变换里。
三候水泉动
冬至阳气初生,虽然还是冰雪苦寒,但冰面之下已有泉水在流动。
(三)冬至习俗
年关将近,为了表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南北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冬至习俗。
1、北方吃饺子,"冬至饺子夏至面"。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北方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2、南方吃汤圆,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3、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4、吃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烩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5、喝酿酒
姑苏地区也很重视冬至。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二、冬至主题活动
(一)动画《冬至》和幼儿一起走进冬至
(二)科学小探究冬至这一天为什么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距离北半球最远,而我国属于北半球,此时夜最长,白天最短。
(三)讲故事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四)亲子活动:包饺子大赛
(五)科学小实践:
1、创意手工:彩泥饺子
2、做蜡烛"梅花"
准备一根树枝、红蜡烛、洗洁精、热水,红蜡烛切碎放到容器中热水融化,再准备一个容器,容器中放入水、洗洁精搅拌均匀,用大拇指和食指对齐并拢沾一些洗洁精水,再将沾过洗洁精水的手指放入蜡烛液体中迅速在树枝上用手固定几秒,然后轻轻脱开手。同样的步骤多做几朵,一株好看的红梅就制作出来啦。
3、做一幅九九消寒图,每一九都在相应"九"上做标记。
(六)诗词
冬至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
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
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
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
已绕镜湖边。
(七)唱诵儿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
不出手
三九四九
冰上走
五九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八)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有多冷?份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三九天”就是在小寒这个节气里。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开始。什么是"三九”?数九寒天方法历史悠久,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以冬至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三九"即冬至开始算起的第三个九天。
一、了解小寒
(一)由来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二)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虽然大雁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季节的变迁,准备开始向北迁移,回到自己思念已久的故乡。
二侯鹊始巢
喜鹊已感知春的临近,开始衔草做新家,带着新的希望,准备孕育下一代。
三候短始鸲
山鸡感受到节序的变化而鸣叫,一是为求偶二是为迎接美好的春天。
(三)习俗
1、探梅
中国人看花,大多比较随意,唯独对梅花是个例外,不但赏,还要寻,多地进入小寒后纷纷雪落,雪后历来是探梅赏梅最雅之时。
2、腊祭
指在新旧交接的岁末举行的祭祀。"腊"的本义是"干肉",岁末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古时腊祭的主要内容是祭神,感谢诸神一年来的赐予,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保佑。
3、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玉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因为小寒节气里有个腊八节,民间自古有在"腊八”熬粥和喝粥的习俗。
4、煮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食俗。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或者是香肠片一起煮成菜饭,正宗的"南京菜饭”可与腊八粥媲美。
5、备年货
小寒到,年味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鞭炮、香火、果盘、吃食等,陆续为后面的春节作准备。
二、小寒主题活动
(一)动画《小寒》带领幼儿一起走进小寒
(二)科学小探究
1丶小寒为什么比大寒冷?
对于北半球来讲,冬至这一天接收的太阳照射最少,冬至过后接受的太阳照射缓慢增加,因为热量传导有个滞后作用,所以冬至后的小寒才体现为最冷。民间也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
2、观察"梅花",感受梅花的坚强和傲骨。
(三)主题实践活动
1、"小寒梅花”图
准备空塑料瓶、纸盘、粉色颜料、卡纸,先在卡纸上画一两根树枝,再在塑料盘里挤一点颜料和水,用塑料瓶底部沾取颜料印在画好的树枝上,,一朵梅花就出来啦,多印几朵梅花,一幅红梅就做好啦
2、雪花剪纸
准备彩色卡纸、剪刀、铅笔,先在卡纸上裁剪
出一个圆形,对折两次,在折叠好的卡纸上画出图形,然后沿画好的轮廓裁剪出来即可
3、冻冰花
准备敞口容器,里面放好彩色纸屑,倒入水,拿到室外即可
(四)诗词
《梅花》
唐·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末
《雪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井作十分香
(五)唱诵儿歌《小寒》
(六)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俗语道"过了大寒,又是一年",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一、了解大寒
(一)由来
大寒是冬春交替的转折点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 。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
"大寒”的气候特点
民谚道:"大寒到顶端,日后天渐暖"。大寒的"大"字,就是终结的意思,也就是寒冷到头的意思,寒冷到极点之后便是春天将至,隐隐能感觉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大寒与春节的关系
大寒虽然寒冷,但是民间的气氛却是最热烈的,因为大寒处在腊月,临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所以大寒的习俗就是迎年的习俗。
(二)大寒三候
一候鸡乳
或许是感受到大地的回暖,小鸡叽叽喳喳破壳而出,迎来新生的喜悦。
二候征鸟厉疾
鹰隼之类的鸟类盘旋于空中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
江河之上结了厚厚的冰层,但坚冰深处春水生
,冰雪之下的生机都在静待来年的春风消融。(三)习俗
1、大寒迎年
正所谓冬去春来,这时候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2、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3、尾牙祭
尾牙祭是古人祭拜土地公的习俗。俗称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就是由此而来。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4、蒸煮糯米饭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过去穷人家防寒条件简陋,没有营养品可食用,从大寒开始吃上一碗糯米饭,就算是寒冬里对自己最好的犒劳。
二、大寒主题活动
(一)动画《大寒》和幼儿一起认识、了解大寒
(二)做年糕
准备糯米粉、红枣适量,把糯米粉用水搅匀成面糊,把面糊倒入面粉筛中,过筛后的面糊会更加细腻,把切好的红枣丁放入面糊中,搅拌均匀,把面糊倒入模具中,表面可以放一些红枣点缀,25分钟放入煮沸的蒸锅,蒸25分钟即可
(三)剪窗花
将正方形彩纸按照对角线对折,再对折成三等分,压平后再次对折,画上窗花样式,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图案,沿着图案裁剪而出即可。
(四)做灯笼、福字(亲子活动)
(五)创意手工:梅花
(六)大寒诗词
《青松》
近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七)绘本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二十四节气包罗万象,蕴藏丰富,课程将节气认识、节气体验、自然科学、文化艺术融为一体,从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出发,融注入孩子的成长历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幼小的心灵,让祖先的智慧启迪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