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如何用大米做米线(做米线用什么米)?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看起来差不多的饵丝与米线,其实制作方法很不同,下面是我是云无心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在家如何用大米做米线
云南人民对米线的热爱大抵是深入骨髓。昆明机场的候机厅里,几乎是米线的天下,甚至还有这样的一幅广告牌,让人莞尔。
德宏的早餐除了米线,还有“饵丝”。
右图的一桌子调料是自助的,可以随意添加。左图上的那个是草果,德宏盛产的天然调味品之一。在那两排调料中,但凡油炸的基本上都加了草果。它的外形有点像罂粟壳,也就成了调料界最大的背锅侠。经常听到“某某家的米粉好吃,是因为放了罂粟”“黑心老板在火锅底料中非法添加罂粟,让食客上瘾”的传说,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草果。不过此类传说深入人心,也就真的有商家非法添加罂粟壳了。实际上,草果和罂粟壳都只是一种调味品,并不能为食物带来神奇的味觉体验。尤其是在火锅中,有人做过试验,放与不放罂粟壳,食客并不能吃出差别来。罂粟壳在国家法规中禁止用于食品,它也不大可能让食客上瘾。所以,餐馆老板们完全没必要冒着违法被查办的风险去“添加罂粟让顾客上瘾”——作为调料,放草果就好了。
第一次见到饵丝的时候,我问厨师小哥它跟米线有什么区别,他说“饵丝是扁的,米线是圆的”。
这显而易见。不过出于食品研究者的强迫症,我直觉认为应该还有更本质的不同,于是进行了一些探究。
饵丝是饵块切成的丝。饵块的原料是大米。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形成的。按照分子中葡萄糖的链接形式,淀粉被分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大类。支链淀粉是“树上分枝,枝上分杈,杈上再分杈……”的结构,而直链淀粉这是“一个葡萄糖接着一个葡萄糖”的线状结构。淀粉中两类分子的比例对于大米的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比如细长的籼米),煮出来的饭弹性小,饭粒之间不粘黏;而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米(比如糯米),煮出来的饭粒几乎不成型,互相之间粘黏在一起。
饵块的制作选用直链淀粉含量比较高的大米,用水充分浸透之后,蒸到7成熟,使得淀粉分子充分展开(称为“糊化”)。把它们放进舂里反复捶打,支链淀粉很快“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如果大米中都是支链淀粉(比如糯米),就会变得很“黏软”,但缺乏“劲道”的质感——这就是“糍粑”或者“粘糕”。饵块所用的大米直链淀粉含量高,在捶打中互相交联,起到了类似小麦粉中的面筋的作用,从而使得捶打出来得米团有相当的弹性。把米团在案板上压擀成块,就得到了饵块。把饵块切成丝,也就得到了饵丝。
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费时费力,现在也发展出了尽量使用机器来制作的饵块。一般是把米磨成粉,挤压通过模孔形成细条,用蒸汽烫熟,再进行捶打挤压,最后成型做成饵块。这样的方式无疑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生产效率,不过食材分子在生产中经历的物理化学变化与传统工艺不尽相同,最后得到的饵块也就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资深的食客,或许能够品尝出这种差异,也就会觉得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更加好吃。
米线也是用直链淀粉比较高的大米来制作。传统的工艺是把大米浸泡发酵,再磨成粉制成米浆。让米浆通过模孔进入开水中凝固成型,捞出来放入凉水中冷却,就得到了圆形的米线。
这样制作出来的称为“酸浆米线”。现代化的生产则是把米磨成粉,调整到适当的含水量,通过挤压机的高温高压直接实现熟化和成型。从挤压机里出来的米线进一步干燥,得到“干米线”可以长期保存。在食用之前,把干米线用水浸泡进行“复水”,然后就可以跟酸浆米线一样使用了。这两种工艺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尤其是经过干燥复水,口感跟一直处于高含水状态的酸浆米线相比,就可能有所不如。
与饵丝相比,米线制作中加入的水更多,所以同样多的大米,制作出的米线远比饵丝要多。相应地,米线的口感也就不如饵丝劲道。
最后一步的工序,米线和饵丝是一样的。它们都已经熟化,加入开水中烫热就可以捞出来,放入骨汤再加入各种调料,就可以食用了。
浓郁的骨汤,新鲜嫩绿的豌豆苗,再加上随心所欲添加的各种调料,不管是饵丝还是米线,口感风味都令人难忘。
云南人民的调味料实在很丰富。前面的那张图中的是一家大排档的调料台,而在酒店自助早餐餐厅的米线调料台还要更加丰富。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如此丰富多样的调料可以调配出自己喜欢的味道。而对于初次体验的人,就会不知所措。同行的“天师卡赞”第一天错过了酒店的早餐,后来发了条微博说“路边随便来碗牛肉米线,结果老板让我自己加调料,我就懵逼了……好在老板仗义,帮我弄了碗,真香!关键,只要10元,很多肉,超实在”。之后的几天在酒店吃早餐,这位可以举重若轻指点风云的气象专家总是会喟叹:“每天的人生难题:调料该怎么加才好吃?”
做米线用什么米
1.过桥米线
最为正宗地道的过桥米线当属我国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的过桥米线,这里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2.豆花米线
煮过的水豆腐脑__豆花(煮过的好处是水豆腐会淋去水分,变成小陀小陀的,拌在米线里才有口感,而且也好看.) 先把米线用热水烫过,放在一个土花碗里,然后在面头舀进一大勺豆花,再依次放上所有调料,就可以享受了。
3.砂锅米线
是用米线制作的一道云南特色风味美食,因其使用砂锅来进行煮制,所以得名砂锅米线。
4.玉溪小锅米线
最先把玉溪小锅米线传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营人,幼年丧父,家境极贫困,母亲到昆明织布为生,改嫁一个四川卖饺担担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饺担担的谋生手艺传给他。继父死后,翟永安便沿街挑卖饺担担。20世纪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锅煮品的制作方法用上,传到昆明,并不断加以改进。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经营。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锅煮品店,口味俱佳,但总以翟永安为最突出,至今有些老昆明人还念念不忘端士街的小锅米线。
5.大锅肠旺米线
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均极可口。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大锅米线还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
6.凉米线
米线又可凉拌而食,称凉米线,在云南十分风行。有民歌曰:“米线摊上最热闹,辣子酸醋加花椒。一堆阿妹吃米线,嘴巴辣得吹哨哨。
7.卤米线
卤米线从字面上理解,是不是和卤豆腐一样呢,其实这是个误区。卤米线指的是将米线焯水以后,用卤汁、卤料作为配料的一个做法。
当然除了以上的知名米线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其他按照口味来分的米线,比如火锅米线,三鲜米线,酸菜米线,番茄米线,酸萝卜米线,大骨汤米线,山珍米线,清汤米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