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瓯无缺的意思】,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金瓯无缺的意思:何为台湾光复?国家博物馆为此举办的展览为何称为“金瓯无缺”?2、金瓯无缺的意思,金瓯无缺的出处1、金瓯无缺的意思:何为台湾光复?国家博物馆为此举办的展览为何称为“金瓯无缺”?
灶物者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5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七十五周年主题展》。忙里抽空去了一趟。
我觉得这个展策展角度挺新颖,通过台湾,看清末、近代整个国家的命运。展览主标题“金瓯无缺”用的也非常妙。”
四字出自《南史·朱异传》:“(梁武帝)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金瓯最初的意思是:黄金的盆等器皿,还特指精美的酒杯,后用“金瓯”二字形容疆土,也一般指完整的领土。
今天灶物者通过一些文物,带您看看这个关于“一点都不能少”的展览!
进展厅,看到“金瓯无缺”四个大字
一场持续的“保卫战”
台湾自古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发现的不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的彩陶等文物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特别像,可见文化面貌十分接近。
进入文明时期,虽有海峡相隔,但一直紧密相连。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台湾地区)。元朝在这里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展厅前言
明朝统治的将近300年时间(1368-1644)里,万里之外的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变革,工业革命带动新航路的开辟,各国一波波船队来到东方,海路的发展,让这座“宝岛”被不少人盯上。
在展厅的第一单元,有件文书——《明天启四年兵部尚书赵彦题行稿官兵渡海收复澎湖》。隔着几个展柜,但和它配套的《明天启五年赵彦等条陈澎湖善后事宜题行稿》残件,说的都和荷兰人入侵澎湖相关。
《明天启五年赵彦等条陈澎湖善后事宜题行稿》残件
1622年,当朱由校这位皇帝沉迷木工活的时候,荷兰人的船队逼近东南沿海,入侵澳门失败后,他们转向澎湖,上岛后修屋建堡,想长期驻扎,谋求最大利益。两年后,福建巡抚南居益从荷兰人手里收复澎湖。
收复后,兵部尚书赵彦等人又上书陈述收复后的澎湖该如何建设。
《明天启四年兵部尚书赵彦题行稿官兵渡海收复澎湖》
好景不长,朱由校是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这时候的明王朝已风雨飘摇,明末的混乱,让敌人有了可乘之机。收复后仅仅两年,西班牙侵占了位于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1642年(崇祯十五年),荷兰人击败了西班牙人,完全侵占了台湾。直到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才收复台湾,由此结束了荷兰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因为读研的时候整理过清朝的一些文书和鱼鳞册,所以看到第一个展厅中的一幅扇面,觉得特别喜欢,上面绘制的是台湾地图。
黄叔璥所绘扇面
绘制这幅扇面的人叫黄叔璥。回家之后查了一下黄叔璥,总结为:京城人士,康熙48年的进士,清朝首位台湾巡查御史。1722年他前往台湾,应该就是在那时候画了这幅扇面。
如果给这些资料起一个标题的话,那应该是:清朝建立近100年,首位巡查御史即将赴台。
过了将近100年,有巡查御史出发,与展厅另外一件展品有关。这就是施琅的《靖海纪事》。
施琅《靖海纪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次年去世,郑氏后人一直盘踞在台湾地区,清廷招降多次未果。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统帅两万余人,战舰300余艘,全歼郑军精锐,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献表请降。这上中下三本的《靖海纪事》详细记录了施琅进军澎湖及对善后的管理措施的奏疏。
在施琅递交奏疏的第二年,康熙帝就行动起来。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分别是台湾府知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县知县、凤山县知县和诸罗县知县。雍正以后又不断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到同治年间,台湾的建置已改为一府四县三厅。
清台湾府海防沈钦霖履历
除了加强管理,清朝的这几位皇帝也很重视对台湾的建设。政府鼓励东南沿海居民带着先进生产技术移居台湾,促进当地发展;修建文庙、书院,注重教育,增加科考的录取名额等等,台湾有了一段黄金发展期。
文庙
展厅第二单元中有一件展品,看似和台湾没有关系,但却和它命运有很大关联。它就是《直隶总督梁肯堂奏为筵宴英吉利使臣事毕照料开船前往通州事》。文物名字很复杂,简单说就是招待英吉利的使臣马戛尔尼这件事。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为筵宴英吉利使臣事毕照料开船前往通州事》1
这件事挺有名,中学历史课本就有。马戛尔尼以给乾隆皇上过生日为由来到中国,在天津上岸,直隶总督梁肯堂接待了他,刚来就因为见皇上要不要行三跪九叩之礼争执不休,后来咱们妥协了,说他行单膝礼就行。他给乾隆的寿礼是一些西方的比较先进的天文仪器、武器、钟表等物品,但乾隆对这些东西的态度是“并无奇巧”。乾隆朝是清由盛转衰的时期,而马戛尔尼事件则成为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事件。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为筵宴英吉利使臣事毕照料开船前往通州事》2
有些文章中会说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拒绝接受先进技术,从而导致国家衰败。但不论怎样,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更改。清后期,列强用武力敲开中国大门,清政府就像泥菩萨,割地赔款。
从马关到波茨坦
整个国家的动荡,让台湾地区也受到重创。这一部分我想围绕一件文物说说,它就是《中日马关新约》。
《中日马关新约》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一个叫春帆楼的地方,中方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署了这个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春帆楼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台湾岛完全被割让出去。
当然,台湾在这之前已经经历了不少磨难。继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开放淡水、基隆、安平、高雄四个通商口岸。
1874年,日本以船民被台湾少数民族杀害为借口,派兵登陆,入侵台湾。
日本刚入侵台湾,清政府派钦差沈葆桢前往台湾布防设守,他去之后经过调研,向朝廷提交了关于在台湾进行海防建设相关问题的奏疏,并积极推进相关工作。10年建设,台湾取得了不小成就,1885年,清政府宣布台湾建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沈葆桢关于在台湾进行海防建设相关问题的奏疏
作为首任巡抚的刘铭传不断抵御外来入侵、整顿海防、修建炮台,还积极在台湾发展实业,兴建铁路、车站等,推进台湾近代化。但那时,清政府已是强弩之末,将士勇猛,也无法阻止甲午海战战败,最终以《马关条约》签订这种丧权辱国的方式收场。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各地赔款的高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东南沿海逐渐伸向内地。自然激起众多反抗。
展厅中有这样一件文物——《公车上书记》。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事件,比马戛尔尼来华更加有名。
《公车上书记》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北平,参加会试的举人群情激奋,在这样的背景下,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众多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并提出了“拒和”“变法”等主张,这才有了后来的“维新变法”等事件,虽然失败,但影响深远。
马关春帆楼前面有这样一句话:“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
这是日本对甲午战争的评价。他们认为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获利颇丰,极大促进了他们国内经济的发展。所以4月条约签订,交割手续还没完,日本人5月就上岛了,并扬言40天占领全岛,但岛上将领、居民的强烈抵抗并没有让他们40天圆梦。
《刘永福守台抗日战记》
但随着清廷让刘永福等将领回到大陆,岛上有组织、大规模的保卫战结束,小规模的游击战成为抵御外敌的主要力量。而且随着日本对台湾地区经济、文化方面的渗透,不少台湾的有识之士,还借鉴大陆“五四运动”等思想,促进当地民众意识觉醒,抵御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烽火在大陆点燃;卢沟桥事变,整个国家进入全面抗战。不少台湾同胞抱着“若要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投身到抗日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八年艰苦卓绝的抵抗,牺牲了无数同胞,我们终于看到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的曙光。1945年7月26日,苏美英三国在德国波茨坦共同发表一项声明——《波茨坦公告》。
公告的主要目的是敦促让日本投降,并针对战后日本处理做了一定说明。
《波茨坦公告》公告指出:“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超出此范围,皆不合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等领土无可争议的主权。
第五单元的一面墙上有六张文书,它们属于同一个文件——《日本降书》,降书上有何应钦和冈村宁次的签名。
《日本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向中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了降书。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主官陈仪在受降文件上签字,台湾光复。这次展览中就有陈仪在受降仪式上签字时使用的笔。
陈仪在受降仪式上签字时使用的笔
看到这我又想起在第四单元中李鸿章《痛下决心签订马关条约的上谕》。从马关到波茨坦,再到日本降书,同样是签署文件,却背负截然不同的使命。国家的命运影响每一个人,即使是肱骨大臣,也无法逃脱。
李鸿章《痛下决心签订马关条约的上谕》
金瓯无缺 金瓯永固
这个展览总共有六个单元,第六个单元以“家国圆梦”为标题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
这部分历史,大部分人都很熟悉,我想说的只有一件文物。就是《告台湾同胞书》的草稿。很多人去搜网上搜《告台湾同胞书》,出来的都是在1979年1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那版。这次展出的草稿是整个文件的其中一页,看的出来就这一页上改动也是不小,仔细去看改动的部分,很值得琢磨。
《告台湾同胞书》草稿
看这个展览的时候特别想念我专业的启蒙老师。她就是台湾人。我读大一那年,她正好来学校教书。大一到到大三,上过她四门课:《博物馆学基础》《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教育与内容开发》《台北故宫文物赏析》。
12年前,大陆博物馆的发展状态和现在没法比,博物馆学那更是处在起步阶段,除了一本老旧的教科书,基本啥都没有,有一两本介绍国外先进博物馆理念的,都是台版书。那时候台湾的博物馆发展的已经很不错了,大陆很多博物馆都是对标台湾,所以能有一名台湾老师来教授博物馆学的课程,在那时候真的是等于接受先进理念了。
展厅图片——台湾光复
这个老师真的是一个典型的台湾萌妹子,身材娇小,柔声细语,但专业功底很扎实,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当时西方最为先进的博物馆理念,关于策展、博物馆课程开发、会员制度、志愿者管理等等。
博物馆学这个学科很多资料都是外国文献,挺不好查,她就教我们如何去查找文献和文物图片。而且有个学期,每次上课都要安排半个小时,专门讨论一个主题。主题有时候跟博物馆有关,有的跟文物有关,一般在前一节课,她就会把要讨论主题的文献电子版给我们,还会贴心的帮我们打印一份纸版,方便我们标记。文献真的挺厚的,一周看一沓着实不少,英文真的还好,最难的是古文文献,那种竖排的、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献。
我们上课跟她抱怨,说能不能不要看这种古文文献了,她很温柔的跟我们说,这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字哦,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懂呢?我们心里就想,你觉悟高,你说的都对。
两岸群众探亲时带的故乡的土
她特别喜欢给我们带礼物,时不时就有糖果、巧克力、点心,当然还有各式样的博物馆文创和诚品书店买的礼物,就算有些不能给我们,她也愿意带过来让我们感受博物馆文创的氛围。
我很庆幸可以在初学这个专业,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她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我经常在想,因为高中的爱好,我毅然学了文博考古专业,若没有一个人让我知道我的爱好这么有意思,我可能早就失去了兴趣,本科毕业就转行挣钱去了。她也经常说,过来大陆这边才知道大陆是什么样子,你们都很善良,对我很好。
可见,交流才能互相了解,才能真正消除隔阂。
2、金瓯无缺的意思,金瓯无缺的出处
金瓯无缺的意思?金瓯无缺,汉语成语,拼音是jīn ōu wú quē,意为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金瓯无缺的意思?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金瓯无缺的意思
金瓯无缺,汉语成语,拼音是jīn ōu wú quē,意为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出自《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近义词:完整无缺。
反义词:残山剩水。
本文关键词:金瓯无缺的典故,金瓯无缺的意思和造句,金瓯无缺的意思打一肖,金瓯无缺的读音,金瓯无缺打一个生肖。这就是关于《金瓯无缺的意思,国家博物馆为此举办的展览为何称为“金瓯无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