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南方周末新年贺词1999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南方周末新年贺词1999以及南方周末历年新年致辞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南方周末新年献词2、再见,1999年全文是什么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是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
这一年,这三年,变局加速。从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到大疫后的秩序重建,我们相信,他们相信,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2022年岁末,南方周末发布了2023新年献词,在回顾与展望中,我们相信,春天终将回馈每一个在冬天里的抱薪者、坚守者、发光者。
直面人生少有之困境,总有一些东西不可被击败、无法被战胜、不能被征服。三年疫情,冷凝百年变局的凛冽,我们困缚于巨变与惶惑之际,是勇气驱动我们不甘于麻木与注定。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人类的悲欢如此相通。是彼此的相信,让原子化生存的陌生人,开始相识、鼓励与接力,在那些静默的日子里,有多少社群和楼宇曾经化身方舟。
《南方周末》历年的新年献词
2022:每一次抉择都期待苦尽甘来。
2021: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2020:考验若火,正在淬炼真金。
2019:每一个这薯瞎样的你都是英雄。
2018:把孤岛连成大陆。
2017:锚住幸福,穿越这时光之海。
2016: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2015: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
2014:我们三十而立。
2013: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2012: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碰桥光。
2011: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
2010: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2009: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2008: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
2007: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2006:一句真话能笑手猛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2005:站在民意的泥土上,这是你的光荣之路。
2004:这梦想,不休不止。
2003:在剧变的时代追寻最大的正义。
2002: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2001: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
2000: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1999: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1998: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再见,1999年全文是什么
全文内容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棚仔搜”。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戚数要用它的真实担保。
面对世俗的力量,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
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热,久久为之发烫。
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告别一九九八,回访我们报道过的新闻,作恶多端的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身心俱链历疲的改革者董阳终于在他乡找到知音,而中国电信也终于开始降低消费者们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费……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这是1999年1月1日《南方周末》新年贺词,是南方周末的经典文章,保留了南方周末的精神。作者是当时的总编江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