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唐书魂颜真卿】,祭侄稿全貌图,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大唐书魂颜真卿:大唐书魂颜真卿电视剧居然没有播放,你知道原因吗?书法剧2、大唐书魂颜真卿,祭侄稿全貌图1、大唐书魂颜真卿:大唐书魂颜真卿电视剧居然没有播放,你知道原因吗?书法剧
颜真卿大唐书魂电视剧
一部由唐国强主演书法题材的电视剧“大唐书魂颜真卿”被禁播了,拍摄历程5年,其实这部电视剧小编很早就看新闻注意到了,只是当时还没有上映,我也一直很期待这部关于书法题材的电视剧,一直期待着,期待着,可是到头来还是没有上映呀!!!
唐国强参加杨澜访谈录剧照
演员唐国强
如果你看过杨澜访谈录这个视频的话,相信你一定会被唐国强老师这份无私奉献的演员感动。唐国强在录制现场满含热泪,声音都哽咽了,可以说是悲愤交加的痛诉。我为了拍这部戏,我摔断锁骨和4根肋骨,酬金都不急着要,就是为了拍好这部戏。相信对唐国强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棒的书法家,在书法圈也是很有名气的,他之所以这么激动我想也是因为他热爱书法吧。
颜真卿介绍
颜真卿是唐朝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书法家里成就最大最壮烈的,做官做到太师了,77岁的时候为国捐躯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他一生刚直不畏权贵,对贪官奸臣更是坚决不低头的,这样一个正能量的电视剧还是没有播放。听说是因为故事情节涉及叛将和金兵入侵内容所以不能够播放。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电视剧啊。
颜真卿自幼丧父,是母亲一手带大的,祖籍是上东临沂的,家里穷,但是颜真卿很争气,自己也很努力,他刻苦学习喜欢写字,家里没有钱,他就用一把刷子和黄泥挥毫泼墨。功夫不负用心人,他在26岁时候考中进士,顺利做官了。工作繁琐,但他兢兢业业也没有忘记练习书法。为了书法有更多的进步他辞官求学,真是任性啊,放到现在的人也不应定能舍得把国企的工作辞掉啊,可以看出他的魄力啊,辞官去拜张旭为师,结果张旭天天带着他游山玩水,到处看美女实在受不了的就问张旭。看图吧
颜真卿听了张旭的教训 羞愧啊,于是更加努力刻苦练习书法终成一代书法大家然而颜真卿最有成就的当真是书法吗?当然不是
再次走仕途道路
颜真卿学好书法以后,他决定再次去做官报效祖国,真是牛逼的人到哪里都牛逼啊,由于颜真卿太刚正了,不适合在朝廷为官,到处怼人啊,当然了怼的都是奸臣和小人,于是他得罪了宰相杨国忠,结果被贬为平原太守来到平原郡。
悲壮的颜真卿
天宝14年安禄山造反了,大唐王朝没有能人处理的了此事,结果颜真卿的机会来了。他和堂兄颜杲卿共同抗敌人,还联系了17个郡组成联盟一举拿下了造反军。虽然胜利了但是,太守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抵抗不住,人被逼急了安禄山当着颜杲卿的面,砍下了儿子颜季明的头颅,颜杲卿痛骂叛军结果,被用铁钩钩断了舌头,依然骂不绝口,最后被残忍地处死。颜真卿派人去寻找,最后只找到了颜杲卿头骨和颜季明残缺的一只脚啊,他悲痛欲绝,写下了著名的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 。
立功会朝廷
下面的发展正如电视剧里的英雄一样在战场杀敌,不低文官在大殿一句话,颜真卿你牛逼了你立功了,回来还是见人就怼人,然后他们是奸臣小人,可是小人在可怕啊,整死你分分钟啊。
公元783年,淮南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卢杞向唐德宗吹耳边风,几十万叛军皇老子都没办法,就凭颜真卿能做到?怎么可能所有人都在劝颜真卿不要去,颜真卿依然义无反顾,哪怕他明知道是卢杞在搞鬼,哪怕他明知道前面是死路一条,颜真卿从不退缩。
颜真卿前往规劝被扣,历经种种恐吓和威逼后誓不投降,真是吓死宝宝了,人家就是刚正不阿,最终被活活缢死,终年77岁
正气天地间,真正的民族英雄啊,谁会记得这个77岁的老子呢。这样的人物难道不应该歌颂吗?不应该传承这种正能量吗?
话不多说,喜欢书法的你就转发起来吧
2、大唐书魂颜真卿,祭侄稿全貌图
《祭侄稿》即将展出
而《大唐书魂颜真卿》
却在国内禁播
具体原因不置可否
只以“大家不了解颜真卿”
的荒谬言辞作结
今天书法屋
推出深度特稿
给你一个前所未有的
深度解读
全文共计
9935字
39图
预计
阅读时间
25分钟
………………………
………………………
文丨董水荣
深度解读一
《祭侄稿》的独一无二到底在哪里
曰:
颜真卿的笔墨语言开创了什么
避开惯常赏析类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颜真卿书写真到了“长歌当哭”、“泣血哀恸”、“撼魂震魄”的境界,本文旨在让《祭侄稿》回到书法语言的追寻当中,才能体现本文的专业的力量和独特视角。
《祭侄稿》用大量“线化”的书写
VS
二王”“点画”为主体的书写
从笔画的节律看,越强调单个笔画起止的完整性和精致感,书写展开的方式就必须更多地依凭笔画本身的形质,另一方面笔画与笔画之间衔接就频繁起来,碎化了流动性比较强的情绪反映,那么在表现情感的对应能力上就受到影响。所以越独立的点画,情绪的反映越弱。比如篆、隶、楷三种书体上,就很难表达情绪上的变化。《兰亭序》接近楷化的精致笔画,表达相对稳定的个人风度到达了极境。而《祭侄稿》相反,弱化单个笔画的完整性,将笔画与笔画之间直接用线串连起来,并且大量弱化了点画之间的提按、顿挫,强化了笔画与笔画之间流畅的连贯。
《祭侄稿》中很多字都是一笔完成,甚至三个字也一笔完成比如“诸军事”、“都尉丹”、“侯真卿”、“呜呼哉”、“吾承”,单字就更多了。
诸军事
都尉丹
侯真卿
呜呼哉
吾承
大量线化的书写,强化了表达过程的流畅。《祭侄稿》的独特,不仅仅大量线化的书写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在线化的基础上,依然保留着行书结构清晰的脉络。没有减省字形结构内部的笔画,只是把笔画串连起来而已,所以还保持着行书特有的空间特征。它不像草书,为了更大程度强化线条的的流畅性,大量简化字形结构的部件,获得更多 自由。也可以说《祭侄稿》虽为行书,但笔画的游走中有很多草书的气质,也带有草书抒情的特征。
篆籀笔法
VS
一搨直下
线的流走与连贯,最为便捷的行笔方式就是减少顿挫的运笔动作,裹锋圆转就是这种便捷的用笔方法。
这种用笔是颜真卿从张旭草书那里学习过来的,他又进一步强化了圆转的书写技术。“篆籀绞转”的用笔被视为在王羲之“一搨直下”之外的另一种笔法体系。“篆籀笔法”主要特征就是指这种绞转的笔法。“篆籀笔法”原本是篆书的独特用笔方法,用在行草书中,随着运笔速度的加快,为了使笔锋在快速行进中和各种方向的调节依然保持中锋状态,那么笔锋有时在方向改变时就要带“裹绞”的动作来调准笔锋。“裹绞”改变了笔毫单一的运行方向,随着笔毫转动,墨色变化也更为丰富,带有颗粒状的焦墨也常出现在线条中。怀素将篆籀笔法在狂草中应用到了极致,他在《自叙帖》中,进一步弱化提按,将圆转发挥到了极致。
“篆籀笔法”和“一搨直下”比较
颜真卿行书基本上都用“篆籀绞转”这种笔法,《争座位》与《祭侄稿》最为明显。怀素“裹绞”意识的应用与颜真卿一样很强,怀素快速圆转有时笔锋裹得不紧而出现“破锋”,而颜真卿较为缓和的运笔速度,对锋的“裹绞”的把握更为到位。笔在纸上运行时带有微微的扭绞效果,使得用笔毫不同的方向与纸面摩擦所产生的颗粒。颗粒状的线质给人有苍茫之感,也使得《祭侄稿》带有粗粝驳杂的视觉感受。这种带有颗粒状与带丝状的线质不一样,带丝状的飞白,是笔毫平铺后笔与纸平行拉动留下的痕迹。《祭侄稿》并不一味的藏锋,入笔处时有尖锋而入,如第二行的开头几字的横画多用尖锋直入的方法,但笔不尖,出笔时有露锋,戛然而止的锋短见力不见锋芒。藏与露之间使得用笔的动作更为自由。
敲黑板 划重点
情绪如何转化为笔墨语言
线化能表现情绪流动的起伏,以及起伏的大小是可以。但是,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质地仅仅线化是难以表现的。墨色一种不起眼的书法语言,却在情绪强度与情感质地表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枯笔焦墨意味了激昂与热烈,锋尖墨润意味了精致清雅,浓墨意味着饱满刚强,淡墨意味了幽远空灵。激荡的、质朴的、起伏的、在笔墨之间建构起与之相对应的情感质地的意象。墨色在当代更多的被视为外化视觉手段之一,各种墨色在一件作品中混合使用,浓淡枯湿全盘托出,了无情趣可言。然而在传统作品中,墨色中蕴含的各种情感还未被充分释读出各种意义。如果在墨色的释读中有了情感相对应的符号,当这些符号被大众所认可,就成了书法通用的语言。可以肯定的是墨色是书法语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语言之一。
因此对墨色的追踪也成了理解《祭侄稿》抒情方式重要的内容。《祭侄稿》的书写状态与《兰亭序》是不一样的,无意乃佳的《祭侄稿》,愤笔直书,一任自由,不计工拙所产生自然变化的墨色,大量枯笔的出现,反而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的情绪。《祭侄稿》几乎通篇焦墨书写,沾墨次数很少,涩笔力行,苍健雄劲。正是这种效果准确表达了《祭侄稿》书写的激越情绪。我对此稿做了比较细致的沾墨次数的观察,明显的墨色淋漓与笔枯意简字迹停顿处,一共有五处。每次重新沾墨后,下笔痛快,走笔狠重,“蒲州”、“尔父”、“归止”、“父陷”等处尤为明显,“吾承”与“摧切”两处沾墨时可能沾的量没有前面几次充分。
蒲州
尔父
归止
父陷
蘸一次墨写三行字,到墨枯处,为了不致笔锋开散,裹绞成了《祭侄稿》必用的用笔方法,并减小笔锋的入纸面,细线中锋使得线质筋骨凝练。蘸墨的前两个字严厚浑朴,与枯墨处的凝练意简,形成了自然的墨色变化也是其他行书经典中所不具备的。
《祭侄稿》书写速度的调节,一部分是由心情波动自然的起伏体现,另一方面就墨水在笔中的含量对纸面产生的拉力作用,进行调控而形成的用笔速度。实际上《祭侄稿》的书写并非一泻千里那种快速,既使连绵处的走线时也是在笔与纸与墨的咬力中而行。新沾墨时,下笔果断,一笔一画少连带,点画掷地有声,结构开张而饱满。墨色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书写语言,并不仅仅是墨色的本身,它与用笔的力度有关,用笔的方向有关,与用笔的速度有关;还与墨中的含水量有关,有时淡墨同样能写出枯笔的效果;还与纸质、与毛笔弹性有关。因为墨色关联着众多的相关因素,所体现出来的墨色,其实有着多种书法语言的交汇,所以墨色在情感的表现中,会如此的敏感、直观而集中。
任何一件经典的书法作品,在书写中都有速度快慢节奏的变化,线条粗细的变化,点画形质,连带游走,章法空间,无不传达出不同书写的状态,由不同书写的状态传递出作者的风度与情感。为了进一步对《祭侄稿》抒情方式进行了解,我们可以用《兰亭序》相比较。
《祭侄稿》的笔墨是段落式的、组合式的起伏,笔墨里有更丰富的形质转换。《兰亭序》的笔画也有粗细变化,它的粗细变化体现在每一个笔画之间起笔、行笔到收笔之间,以独立的笔画为单位。笔画的粗细随着单字的展开,均匀地分布在整件作品中,形不成明显的段落式、组合的起伏。《祭侄稿》线条粗细的变化以组合方式出现,以字组的连贯为单位,一种笔调可以写三到五个字,甚至更长都统一在一种笔调中,然后进行另一种笔调的转换。比如起初第一行浓重而短促的笔调,节律明快清晰,每一字距也相对均匀。第二行就细笔而行,强化的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第三行连带关系更加明显。而后又开始重笔铺毫而行,并与体势上的开合变化使得节律更强,时有三字成连,而后又走几个单字,时有二字成连,又一字一字而行。像“震悼心颜”线的流畅圆转有致。下几个字“方俟远日”短笔方折骨感挺拔。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很显然,情感的起伏通过各种线质的组合,昭示情感之间的流动,有了情感的曲折与笔画形态组合的变化书写的抒情才得与现实。笔画粗重的短笔节律如同咏叹,细笔长线婉转流畅如泣如诉。这些组合,都是一般行书所没有的,是抒情性很强的一种表现方法。
深度解读二
《祭侄稿》如何
完成独一无二的
空间生成
《祭侄稿》有那么动人的情感表达,一定有一种笔墨空间的力量,将我们从古代牵连到当下,也许还可以延续到将来,它的生命力就在于书法的语言里有让人动情的东西。在《祭侄稿》的笔墨空间里,让我们体验到作者生命的感觉得以舒展,情感的得以表达。我们分享这种书写而感动,其实是通过笔墨空间分享了一种情感表达。那一刻,欣赏者的精神被笔墨空间所支配,也被一种笔墨空间背后的精神所关怀。所以,任何一件书法作品的欣赏,一定是从笔墨空间的追寻中获得精神与情感上的提示。
米芾在《书史》中说:“《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的篆籀意味确实要比《祭侄稿》更浓,但不能以篆籀气作为书写好坏的标准。“字相连属”也不能成为作品好坏的参照,那么按照米芾的意思主要的原因在于,“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意外与意内,实际上就是指书写中,书法家对“意”在笔先的理性调控。当“意”在笔先,主导着整体书写预先的把控时,书写就容易受到常规构想的约束。这样书写更多倾向于书法家整体风度的呈现。《争座位帖》是“意外”佳作,同样《祭侄稿》也是“意外”的经典名作。《祭侄稿》笔先对“意”的设想,不像《兰亭序》那样有一种较为清晰的构想。《兰亭序》作为群贤诗友的集序,虽然书写时有轻松之感,但写集序的心态相对要严肃一些,面对的是毕至的“群贤”。而《祭侄稿》面对是已故的侄儿,面对的是内心的思念之情与抑愤的心绪,本没有作为经典传世之作的心态。文稿的自然,反而更大程度流露出了书写时的情感状态,率性、随意。
这种率情与随意在《祭侄稿》笔墨空间的生成上又有何特征?可以肯定在字形上顺应情感的起伏与笔势的流转,所以现在我们察看《祭侄稿》字内空间分割的变化与字形外部空间长短、粗细、收放的变化,远远大于其他行书空间起伏。《祭侄稿》的结字相对于《兰亭序》规范的结字伦理下,有了许多的突破,结字的方式也比《兰亭序》更为丰富。
简约×疏朗×空间的重复分割
我们先看《祭侄稿》字内空间的艺术特征。《祭侄稿》大量字的内部空间由笔画重叠形成的墨块,减少笔画的数量,因而获得更为简约直接的表达效果。简约的结字结果,给人感觉明快、通透、流畅之感。比如“车都”车字中间的“日”,都字的“口”几个笔画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浓重的墨团。
车都
“杨县”、“维乾”两个字也是同样的手法,两个笔划通过笔顺连带,使其笔划重叠。“死”字左下部“夕”与右边的连带粘成了一个墨团,整个字流畅而简洁。除此以外,《祭侄稿》还用了一种方法,同样达到这种重叠的表现效果,用粗重的笔画紧密的排列在一起,比如“岁次”上半部分粗重的笔画与紧缩空间,使字内的形成密而厚的造型。
杨县
维乾
死
岁次
另一种字内空间与重叠紧密相反。《祭侄稿》大量留出字内的空白,使字内空白的空间更为整体,也无意中将字内的空间形成了收与放的对比层次。比如“次”两点水与右边的“欠”空出很大的空间,“欠”部上面紧下部分的开张的撇捺,都形成了收放关系。“悔”字“心”字旁与“每”之间的空间都拉得比较大,这些空间的变化是颜真卿自然书写状态下的真实反映。情感的起伏形成的空间收放,并非是当代视觉形式的变化对比,仅仅形式的对比造成了情感表达的零碎与虚假。认真细品《祭侄稿》字内空间的特征,我们会改变原有的一些常识,认为情感的表达主要依赖于点画形质,有时空间释放出来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我们再看《祭侄稿》的外部字形空间。外拓开张的体势是颜真卿书法的总体特征,包括他的楷书。在《祭侄稿》里强化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将笔画的连带尽量贯彻到一个字的始终,笔势连带改变了点画呼映的体势,外拓更有利于笔画的连接,所以我们现在看此稿体势多有开张向外的弧形,顾盼呼应。但《祭侄稿》的体势流转和用笔速度丰富的变化,并非单一的外拓。我们认真察看,会发现《祭侄稿》单人旁的书写基本上是向内的体势。进而发现左边的体势有一半左右都有向内方向的体势“德”、“何图”、“传”、“摧”、“明”、“期”、“闲”这些体势都是左边向内的。
德
何图
传
摧
明
而这些字在外拓的大势之下,挺有骨感挺见精神。体势的流转牵引着我们更多对笔势的观察,从而进入到体势背后情感波动的体验。
《兰亭序》营造了字内空间分布均匀、疏朗有致的结体。到了《祭侄稿》这里,从内到外都有了更为丰富的变化,但未必有《兰亭序》这种清朗风度的概括性。《兰亭序》结字的规范与理性构成了精致的空间安排,而《祭侄稿》结字更多的随线赋形,随“意”中的真实、生动,但又不失形,饱满、收放自由。颜真卿作为一代楷书圣手,对结字总体的把控能力是不容质疑的。《祭侄稿》尤其是他打破了高雅的士大夫文人对结构精准布白的审美趣味,转向了世俗情感的表达要求。所以李煜说他的书法“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⑤。审美在这里出现了分化,但《祭侄稿》无论是独特的笔墨,还是空间的生成,确实形成了情感表达的新范式。
《兰亭序》的涂改VS《祭侄稿》的涂改
《祭侄稿》情感的抒发与空间生成并非只体现在字内外空间变化上。《祭侄稿》在章法上开创了草稿式书法创作的典范。随意涂改的章法,将心迹遗留在不经意的地方。文稿中将“从父”改为第“十三叔”更为亲切的口语,“标”写错后直接在原字上重写,“方凭积善”划圈去掉,“竭诚”处一改再改,“贼臣拥众不救”觉得不妥,划去后写“贼臣不救”又将“拥”字写了一半划去,后面越写越激动,书写速度也越来越快,涂改处也越来越多。本是一篇祭侄文稿,与《兰亭序》偶有三二处的涂改不同。《祭侄稿》的涂改是大众最关心,也最不理解的地方。《祭侄稿》作为书法经典,天下第二行书,在大众眼里还是陌生的,这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拥有的欣赏者无法抗衡。但是《祭侄稿》对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种看似不计工拙,实际上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将颜真卿高超入妙的书写能力充分地流露出来。
《兰亭序》涂改
涂改留下了书写瞬间情感的变化,识者如同影像一样可以倒放当时作者的书写状态。展开《祭侄稿》通篇,章法空间因涂改变得有疏有密,起伏跌宕,字形大小相杂,我认为这是行书中章法空间最为生动多变。这些章法都可以感受书家感情的起伏。字与字之间的时断时连率性随意,行与行之间时宽时窄,时不时补上涂改的小字,重笔与涂改形成墨块,小字与细笔形成的线条,丰富的视觉层次尽在情感地流淌中展开。涂改反而在书写中表现出了书写的自然与真实的情感状态。所以也有理论家说:“颜真卿写《祭侄稿》下笔运笔皆十分自然,不做小技巧,不刻意为之。而《兰亭序》书写时下笔、转笔多见刻意痕迹,露笔太多。”并且说“《祭侄稿》大气磅礴中见潇洒,雄放中见秀韵,而《兰亭序》虽潇洒,但不太大气,至于雄浑就更逊之了”。
《祭侄稿》涂改
《祭侄稿》的字距组合是“十大行书”中组合最丰富的,有些地方为了更方便和快捷的表达,将两字甚至更多的几个字连带在一起形成字组,这带有草书特征的连带方式,大大丰富了字距的变化。单字之间的字距也变化多端,有的靠得很紧,有的拉得很宽,比如“顺”与“尔”之间第一次拉开了常规的字距,中间空出了一个字的空白。
顺 尔
这种随着相对细劲的线条与收敛的字态,突然将正常的字距断开,有如音乐中的休止符。接着“尔父”两字的重笔画,形成情感表达的转换。也许颜真卿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在这里突然停止,但自然的情感涌现与变化,无意间调度着笔的节奏。全篇这样的字距大空间的断开有多处地方,比如“受命”“受”与“命”之间,比如“巢倾卵覆”的“覆”与“天不悔祸”“天”之间。
受 命
覆 天
这些都可见情感起伏在空间上的自然转换。行书在情感的表达上,不像大草书,一任情感与情绪的渲泄,尽管有饱满的精神,抑愤的情感,但在行书的书写中还得遵循行书结字规范。也正因为这样行书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更有节制,节奏也更为丰富。
深入解读三
《祭侄稿》抒情特质
具体在笔墨上表现在哪里
点画形质×线条表情×精神体量
颜真卿的《祭侄稿》在独特的笔墨方式下,大大丰富了抒情的手段。我们也进一步分析了《祭侄稿》情感的抒发与空间生成的一些关系。一种笔墨有一种笔墨的情感,同样书法的世界里,一种情绪有一种情绪的空间生成。《祭侄稿》书写随着情感与状态的展开而展开,它的空间生成无可预料。很多人会怀疑我们对它的任何分析都是一种“马后炮”解读行为,也因此有人天生就拒绝“马后炮”式的解读。实际上古往今来,所有的作品欣赏都是由“马后炮”式的解读,形成作品的后继意义。长线、短笔,浓重的笔画,流畅的线细,无不丰富着情感表达的方式,创作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表达,欣赏与审美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探寻过程。如果我们没办法找到大师表达过程的蛛丝马迹,窥探到他们的心灵图景。那么说明我们的欣赏还是空洞的,无所依凭的欣赏,因为还没有形成一种可以对话的艺术语言,而书法的语言恰恰就是由这些笔墨与空间元素构成,形成相应的风度、精神、情感意义的符号。
《祭侄稿》书法语言看似粗粝驳杂。这是颜真卿书法语言风格独特,里面所隐藏的力量感、激越感也是其他书法家所没有的。他这种书写语言为被不少人所批评,李煜、米芾等人觉得过分粗糙了,远谈不上精粹、谨严,这些都是实情。但也被更多的书法家所激赏,欣赏颜真卿在《祭侄稿》中能如此放纵自己在书法语言上的天赋,他似乎也无兴趣字斟句酌,而通篇元气浑然。《祭侄稿》的书写语言如此粗粝、驳杂,并非是他有意为之,他似乎就想在一泻千里、笔墨流走中释放自己,恰恰这种粗粝驳杂的书写,建立起颜真卿独特的抒情方式。这种书写带着更为真切的生命气息和质感。
《兰亭序》与《祭侄稿》不是雅与俗之间问题,它们不同的审美反应是因为表现的侧重点不一样。《祭侄稿》藏锋圆笔入纸,枯墨焦线,涂改众多,从视觉上看粗糙不精,带有粗犷味,实际上圆实的线质与枯中带润的墨色从点画形质的丰富程度上讲,已大大超越了《兰亭序》。从书写技术上说《祭侄稿》,在线条的游走中,并能产生丰富的体势变化,对线条方向的调度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亡侄”一线下来方向变化有折的、外拓圆转的、有内拱的,使得这两字非常耐看,最后一行的“呜呼哀哉尚飨”除了线条方向的丰富变化,还有线条粗细的丰富变化。
亡侄
呜呼哀哉尚飨
怀素的《自叙帖》和《苦笋帖》线条游走的方向较为单一和线条粗细的变化较少,所以由线生发的体势就不及《祭侄稿》的丰富。张旭《古诗四帖》也有这种线条方向多变的调度能力,线条运行方向变化多样,线条粗细变化丰富,使得张旭的草书所传达出来的情感状态要比怀素《自叙帖》更为细腻丰富,并非一味的突现草势与气场。颜真卿得其张旭草书线条的精髓。只是他没有用在草书创作上,而用在了行书上,譬如《刘中使帖》、《争座位帖》都有明显的体现。
《祭侄稿》书法看似粗粝驳杂,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种书写语言的对比夸度大,线条粗细的对比、墨色浓枯的对比、字形收放的对比、章法空间疏密的对比、行草相杂这些都形成了粗粝驳杂视觉感受。激越起伏的情感形成大夸度的书法语言的对比,再形成大的视觉起伏,这些都是《祭侄稿》抒情特质。察看颜真卿抒情调度能力上,仅仅线条把控能力可能比张旭还要强,颜真卿有更为宽阔和丰富的线质感受力,所以使他的书写在抒情上有更丰富的体现。颜真卿的行书,是历代书法大师中写意表情最为丰富的一位。几乎留存下来的行书都有不同的性情。《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乞米帖》、《裴将军诗》、《湖州帖》、《送刘太冲叙》、《祭伯父文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让宪部尚书表》都有不同的情感温度。所以说颜真卿调度点画形质的能力是空前的。由于对不同点画形质、线条表情深有体悟,把它们作为不同的书写语言,书写才能调度这些符号成为表达元素。
《争座位帖》
《刘中使帖》
《乞米帖》
《湖州帖》
《送刘太冲叙》
《祭侄稿》精神体量庞大。这种特独的书写方式展现出精神的宽阔、饱满,都异乎其他古典大师。尤其是他在《祭侄稿》中,大量焦墨的应用,奔走的枯线在纸面上的对抗与撕拉,表现出了一个极富张力而真实的情绪。《祭侄稿》让我们看到了线的节律成为了抒情的重要动力,线条的表现在书法表现中最贴近情绪,情绪的反映不是由结构得到释放,而是由线条来倾诉,线条成了抒情最直接的语言。由笔势主导字形结构,成为了书法抒情的主体特征。颜真卿笔下的线条具有不同的生命节律。
颜真卿多样的点画形质与线条表情为他提供了表达多种情感的向度,《祭侄文稿》激宕起伏的线质抒发抑愤激动的情感;《乞米帖》点画内敛节制,表现谦逊圆和的心态;《刘中使帖》干净利索的线质,给人有意气风发之感;《湖州帖》点画锐利,肯定果断的用笔动作,矫健的笔画,给人明快昂扬意态,开启着宋人的意气。每一种不同的点画形质与线条表情都代表了一种情感倾向,一种精神状态。同时不同的情感倾向与精神状态,调度着用笔动作,细微的用笔差别就能产生细腻的点画形质上的差别。如弹钢琴,钢琴本身无情感,每一次敲击键盘的动作组合,产生不同音色的变化,一组音色变化形成的旋律就有可能代表某种情感或精神的状态了。对点画形质细微差别的体验,必然会扩展一位书法家笔下表达的范围,也将深化与细化表现自己的情感状态。对点画形质与章法空间的细微的辨察力,才能实现对书法各种元素的宽广理解。很多时候包括古人,书写就是一种技术惯性,一种风格的延续。书写就是一种模式化的东西,但颜真卿写来并不雷同,包括变化难度较大的楷书在内,在他的笔墨下都各有自己的一个书写世界,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书法家的地方。在众多书法大师里,颜真卿与五代的杨凝式是自我重复最少的几位书法家。
行书之美,如果没有精致和精准的审美期待,没有饱满的情感,没有新的书写意象出现,要让后世的欣赏者一读再读是很困难的。能经得起反复的品读并有一种审美过后的深意,经得起历史的筛选那就是经典。《祭侄稿》直到现在,他还能在读者的眼里不断释放深情与深意的行书经典。情绪在线条的反映上最为直观,所以书法中想在抒发情感上有所作为,必须深谙线条的各种表情。草书之所以对线条的要求非常高,原因也在于此,通过对结构的简化,更大程度使得线条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很多人对草书的理解,有许多的误区,比如一味的快,一味的放纵,使得草书内在的情绪变得简单。反而行书的书写节奏有更为丰富的快慢组合。《祭侄稿》包括颜真卿其他书法作品在内,被不少人认为“俗”,有时并非指俗世情怀,而是由线条游走的笔势带动体势,笔势主导下体势生发不象《兰亭序》那样精美,特别是李煜的观点。然而恰恰是这种动情的笔触与形质感,开启了以《祭侄稿》为代表的行书抒情方式。
结语
书写要反映人的风度,或要充分反映审美意趣,或要抒发情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在书写上都有不同的侧重,风度侧重于作品整体气息的把控,并不要求有大起大落的各种变化。审美意趣侧重于书法意象的表现,展开的空间变化带来的意象联想。情感抒发侧重的是对不同线质调度起来的情感对应,需要对线质有敏锐察觉力和把调能力,并且有丰富的线质表现能力。王羲之以《兰亭序》为代表的书法作品成为了风度表现的范式,也成为了高雅审美意趣典范。现在我们对书写风度的表现要强于书写情感的表达。“二王”书风,将成千上万的书法作者形塑成同一风度,如果有这种方法学习《祭侄稿》将来会不会有成千上万和颜真卿一样的情感类型。风度也好,情感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
参考书目
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白砥.王羲之书法解析[M].浙江:西冷印社出版社,2005
陈传席.《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N].美术报,2008-6-7(9)
附:《祭侄稿》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版权声明—
本文经董水荣老师授权
书法屋独家发布
主编丨汪玉琪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祁朦 周丽君 胡英杰
设计丨林婷婷
本文关键词:大唐书魂颜真卿,大唐书魂颜真卿片头片尾曲,大唐书魂颜真卿电视剧,大唐书魂颜真卿在哪里可以看,大唐书魂颜真卿 百度网盘。这就是关于《大唐书魂颜真卿,祭侄稿全貌图(大唐书魂颜真卿电视剧居然没有播放)》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