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怎么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怎么说以及男人对女人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怎么接?
2、“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下一句是什么?
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怎么接?
“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下一句,这是一个汉语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意思是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出处: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关羽在和刘备走散后,被迫进了曹营。曹操对他可谓是“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关羽依旧不动摇,一心想找到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刘备被曹操打败后,慌忙撤退,去投奔诸侯袁绍。曹操没有去追刘备,而是出兵攻打在下邳奉命守护刘备家眷的关羽。
曹操早就听说关羽为人忠义、武艺出众,一直希望能够找机会让关羽跟随自己。于是他用计谋将关羽引出下邳,并把他团团围住。关羽为了保护刘备两位夫人的安全,不得不投降曹操。
关羽来到曹营后,曹操不但派人好吃好喝地伺候他,还让皇上封他为汉寿亭侯。为了让关羽归顺自己,曹操还经常在大臣们面前夸奖关羽。但关羽的心始终都在刘备那里,丝毫不为所动。
曹操见关羽的战袍旧了,就命人给关羽做了件新的送过去。可关羽穿上新战袍,外面却还套着原来的旧战袍。曹操以为关羽是怕把新衣服穿坏,就告诉他不用太节省。关羽却说:“我把旧战袍穿在外面,不是舍不得新衣服,而是因为旧战袍是兄长所赐,我看见它就像看见兄长一样。”曹操自讨没趣,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是一个典故,不是原话,没有下一句。
三国演义 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释义:
[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详细释义:
【解释】: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百科释义:
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有多人,因人与事件的差异,所以汉的指代有所差别)。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某人某将,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在三国中,与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相关的有多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人物故事应有三人:关羽,徐庶,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