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因此,清明节在古代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之季,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的节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民间在清明节这一天纪念祖先和先人的坟墓上插柳而扫墓祭祀。后来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唐代,清明节成为正式节日;宋代以后各朝都有祭祀扫墓的习俗。
1.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扫墓祭祖是我国人民自古就有的风俗。扫墓又称上坟,是为先人送行的一种形式;它既可以在墓地进行,也可以在亲人、朋友间进行。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每逢清明时节雨纷纷,人们都会到郊外缅怀先人。为使扫墓更有意义,人们都要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有的还把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2.踏青旅游
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人们外出旅游踏青,既可观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古人把踏青旅游视为清明节俗的重要内容。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之外,还有踏春、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在我国北方有些地区还有踏青游玩、放风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古代清明节时人们踏青游玩的情景。
3.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纪念祖先,缅怀先贤,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活动。而清明节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大节日,是祭奠祖先祭祀神灵的节日。“清明”一词在《礼记》中就有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礼记·月令》中又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清明扫墓祭祖,寄托哀思活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风俗,它也被列入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