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元杂剧四大家(戏曲到底美在哪里)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元杂剧四大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元杂剧四大家以及戏曲到底美在哪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元杂剧包括哪4大作家的代表作?

2、元代杂剧四大家分别是谁?

元杂剧包括哪4大作家的代表作?

作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代表作:

1、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

2、郑光祖:《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

3、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4、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扩展资料: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元代杂剧四大家分别是谁?

元代杂剧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初到元大德年间(1279年~1307年),元杂剧发展至鼎盛时期,大都以及各地的杂剧演出非常活跃,作家辈出,名作如林。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不朽作品,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和呼声。

著名演员有珠帘秀、天然秀、侯耍俏、黄子醋等,盛极一时。元代末年,政治黑暗,经济衰微,北方重灾,更由于科举恢复,文人转趋仕途,以及南方传奇兴起等原因,元杂剧又渐趋衰落。

杂剧的体裁:

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折”相当于一场戏,但在一折中,场景却可有所变换。“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前,起类似序幕的作用;也有放在两折之间作为剧情的过渡,它是四折一本形式的重要补充部分。

个别杂剧亦有突破四折一本的形式的。如《赵氏孤儿》为五折。一般说来,一本为一剧,但也有一些作品超出一本,如《西厢记》即为五本。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要用同一宫调演唱。如【正宫】。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12123发短信让尽快驶离会被处罚吗(12123和短信哪个快)

下一篇: 惠普笔记本键盘驱动下载(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