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海星泛滥成灾真相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海星泛滥成灾真相以及泛滥成灾中泛滥的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会出现海星聚集的情况?
2、千万海星入侵青岛,50艘船天天捞也捞不完,渔民:比蝗虫还可怕
为什么会出现海星聚集的情况?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 在2007年和去年都发生了大量海星聚集的情况,当年的渔民都知道这种情况, 并且联合当地的政府对大量繁殖的海星进行了捕杀,但是现在看效果并不理想,海星聚集危害海洋环境的周围海域生态链的情况并没有解决。
海星被称为“海底蝗虫”,一旦来袭,势必让蛤蜊、海蛎子等海产品受创。这几年青岛海域暴发的海星主要为海星纲多棘海盘车,是我国黄海沿岸常见的冷水性种类,最适生长温度15-20℃,适温上限25℃,在10月至次年1月进行繁殖。海星是贪婪的掠食性生物,对分布区内底栖动物的生物群落组成影响极大,是一种生态敌害生物,也是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敌害生物。
如2021年3月15日,根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透露,当年海星暴发主要集中在胶州湾海域牡蛎、蛤仔底播海区,粗略统计海星密度达到平均50个/平方米,受灾面积约10万亩,预计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海星暴发后,当地渔民采取人工捕捞等方式捕杀海星约45万斤。但是今年的情况并没有比去年有所好转,究其原因只要是受以下三方面原因的影响:
一、是海洋生态环境变化
海域水质的营养盐、pH值、水温等各种水文因子的变化为海星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天然条件。海星繁殖力强大,成活率极低,但有研究表明,若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微小变化,造成海星幼体成活率提高,那么在几乎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海星将极容易大量增加,海星从深海移动至浅海,致使海星在贝类养殖区迅速蔓延、爆发。
二、是海星的摄食习性
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区聚集的习性,主要捕食双壳贝类、海胆、牡蛎和海葵等。胶州湾作为贝类养殖区域,其底播的牡蛎、蛤仔等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为海星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环境基础。有科研人员在贝类养殖区做过调查,养殖区内的海星往往很多,但养殖区外就特别少。2007年以及今年青岛海星爆发,几乎都是发生在养殖区。
三、是天敌生物数量减少
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虫的鱼类数量锐减,为海星生物量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这三方面原因中,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主因,之前是大自然是的温度和海水并是不适合海星的成长,但是这二年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才使海星的成活了成几何倍的增加。但是自然变化不是一年一时发生的,要想改变也需要长期的时间。面对眼前棘手的海星泛滥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加大捕捞海星的力度,把危害降了最低。
当然也有人奇思妙想的说,如果让我们加大的海星的食入量,用我们的胃能不能把他们消灭掉。这个想法挺美好的,但是现实在并不容易实现,一是海星的成长繁殖太快,不加入控制,仅凭人类的自然食用绝对赶不上它的繁殖速度。另外,海星用于食品加工比较麻烦,并且其肉质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还是那句话,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骨感。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保护我们的海洋和自然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这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和平相处的基石,当彼此的领地被入侵之时,也就是两方为了生存而发生冲突的开始,而再无美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