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ofo如何用车(ofo自行车)

ofo如何用车(ofo自行车)?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记者亲测ofo小黄车App无法登录 致电官方热线无果,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ofo如何用车

近日

微博热搜话题#ofo小黄车无法登录#

引发关注

央广网记者多次尝试登录ofo小黄车App

并拨打其官方电话均未果

据济南时报官方微博消息,21日下午,有济南网友向记者反映称,ofo小黄车客户端已经无法接收到短信验证码,用户无法登录。

22日,央广网记者尝试登录ofo小黄车App,第一次收到验证码后,无法登录,此后尝试数次则无法收到验证码。此外,“ofo小黄车”小程序尚可正常登录,登录后的界面上有“我的钱包”和“扫码用车”等入口。

同时,记者多次拨打ofo官网公布的座机号码提示无法接通、拨打ofo“400”客服电话提示“该号码暂不提供服务”。

ofo官网显示,ofo小黄车于2014年由其创始人兼CEO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全球首创“无桩单车共享”模式。在2015年天使轮融资数百万元后,至2018年共完成9轮融资,其中2018年的E2-1轮融资金额达8.6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ofo官网显示的品牌发展历程也终止在2018年的E2-1轮融资。

事实上,近年来,ofo陆续被曝出无法退押金、App下架、戴威个人及关联公司被限制消费等消息。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消息,2018年12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出“限制消费令”,对该公司及戴威本人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进行限制。

另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ofo主体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曾因违反《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构成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违法行为,被处罚金15万元。

你的ofo小黄车押金退成功了吗?

央广网(记者 黄昂瑾)

来源: 央广网

ofo自行车

文 | AI财经社 姜弋

编 | 明萱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AI财经社】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ofo还在为欠下的押金找钱,这一次,它选择了“购物返现”模式。

近日,共享单车品牌ofo在其App内上线了新功能“ofo返钱”,用户从ofo返钱上可购买京东、淘宝的商品。

根据“返现金步骤”页面宣传,用ofo返钱“不仅便宜还能返现金”,可立即提现到支付宝或微信。根据“ofo返钱”统计,多数商品的销量为数十件。不过,AI财经社观察到,有多款大闸蟹礼盒的月销量在1000-2000件左右。

以目前销量最多的某品牌零食礼包为例,AI财经社观察到,用户每以59.9元购买一份礼包,可获得4.2元返现。据此统计,一位曾充值199元押金的用户,若想通过通过返现等价拿回“押金”,需要购买48次上述礼包,花费约2875元。

返现还是退押金

返现金额和流程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多数商品的返现金额在数元至数十元不等。据ofo宣传,返利最高可达商品价格的40%。不过,ofo并未在App内具体说明返现金额计算标准。AI财经社在“大额返现区”观察到,约返现为489.93元的某品牌按摩椅为返现较多的商品之一,不过,用户需要先消费6999元从电商平台完成购买。

ofo表示,用户已累计返利699.59万元。但从返现步骤来看,用户提现具有延时性。消费后,用户只能在“领钱”版块的“即将到账”状态中查看收益;确认收货后,才可在次月25日结算并提现。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次消费都可获得返利,累计返现需达到一定额度后才可提现。根据规则说明,从ofo返钱平台获得的返利,每当达到20元时,才可提现20元。

此外,ofo返钱还对购买的商品件数、退换货、优惠等有诸多限制。根据规则说明,同一产品每人限购5件,超出5件将整单无返利;发生退货或退款的商品无返利,换货后的新订单也无返利;如用户使用了优惠券,或参加秒杀、拼购等活动,返现金额会相应减少。

据IT之家报道,ofo官方客服称,用户在将押金转至“天天返钱”账户后,可享受购物双倍返现。但值得注意的是,99元、199元押金的最高提现次数分别为5次和10次。此外,转至“天天返钱”账户的押金无法直接购物,用户需自行付款消费。

此外,AI财经社了解到,27日,有ofo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原本待退的押金被转到“天天返钱”,只有消费后才可以退钱。有用户对AI财经社表示,自己向ofo客服电话询问为何“无法转回”,客服称“开通条款没说可以转回去”。因此,多位用户质疑“ofo返钱”是用返现替换了原本的排队退押金流程,导致自己的押金无法被直接退回。

此外,原本的排队退押金流程也被用户指出推进缓慢。有用户对AI财经社表示,自己仍在等待退押金,但排队人数排到85万位后“就一直没动静了”。

就以上信息,AI财经社日前尝试电话联系ofo客服,截至发稿时未能拨通。

“北大系”再次试水

线上商城“小鹿有货”则是ofo开源的另一尝试。

商城购物界面显示,所有商品均需要同时消费金币和现金才能购买。根据商城内活动界面,将ofo押金转换为金币的用户可获得更多金币,99元押金用户可获得1500金币,199元押金用户可获得3000金币。AI财经社发现,除此了押金转换渠道之外,获得金币的渠道仅有签到一种,且数额较小。由此看来,商城金币的主要目标用户应为原押金用户。商城销售信息显示,多款商品的销量在几十至百余件不等。

天眼查信息显示,“小鹿有货”的运营主体为北京欧麦蒂迩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18年时,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曾频繁地同ofo区块链项目GSE Lab联系在一起。2018年3月,据Smartereum报道,ofo在新加坡市场推出了由GSE Lab发行的虚拟代币GSE。用户可通过骑行获取GSE代币,由骑行时间、距离等要素共同决定获取数量。对此,ofo曾表示,这是ofo在新加坡上线的市场活动,以鼓励用户更加高频的骑行,并表示代币活动仅针对新加坡市场。

AI财经社此前曾报道,GSE Lab在拉钩、Boss直聘等招聘网站的页面均显示,其公司实体名称正是“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

彼时,ofo也为GSE代币描绘出这样的愿景:未来,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共享经济场景中使用该代币,或与其他代币进行交易。但仅就目前来看,GSE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虽然ofo的区块链项目已销声匿迹,但其团队仍在试水电商,并将ofo作为“小鹿有货”的流量入口。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的疑似实际控制人王绍鑫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并曾担任北大学生会副主席一职,与ofo创始人戴威同门。

共享单车“荣光”不再

曾3年融资超21亿美元的ofo荣光不在。实际上,早在2018年5月时,ofo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营收。有ofo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要求员工全员B2B,出售广告位,据了解,B2B事业部曾为ofo带来至少1亿元的收入。

从ofo App内曾出现的各类入口来看,ofo的确为“造血”尝试过各种途径。截至目前,ofo曾上线余额免押功能、网贷平台入口等。

2018年6月时,ofo取消原本引入的支付宝芝麻信用免押金体系,开始采用充值免押。彼时,用户需充值95元到ofo用车余额,且余额不可退回。余额即将用完时,用户需要再次充值才可免押金骑行。如用户没有及时充值,免押权益则终止,用户仍需交押金后才能用车。日前,AI财经社进入ofo App发现,充值免押的金额已升至149元。

此外,ofo App还曾在其钱包界面设置网贷平台入口。据了解,该网贷平台为“给你花”,其运营公司为北京鼎力创世科技有限公司,为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的全资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8月时,有自称“给你花”用户在《湖南日报》下属投诉直通车平台上表示,在贷款逾期一天后,“给你花”对该用户采取“爆通讯录、群发信息”等措施。

不过,上述开源措施的成效如何尚未可知。AI财经社日前进入钱包界面发现,该入口已不存在。

但在2018年国庆节,ofo大手笔策划活动,7天撒7亿现金红包。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12月,ofo退押金潮爆发,ofo的在线排队退押金人数突破1600万,以每名用户99元或199元的押金金额计算,待退押金总额约在16亿元至32亿元之间。彼时,ofo在其官微称,承诺依序妥善处理好退押金事宜,请用户放心。

“坚持下去,为欠下的每一分钱负责”,退押金潮开始时,ofo创始人戴威曾作出这样的承诺。但随着时间流逝,待退的押金仍没有还完,人们开始重新打量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单车使用均价、日均单车使用次数、运营成本、维修成本、车辆报废率等五个参数共同构成了共享单车是否盈利的关键。

但资本和共享单车企业让战局走向了规模战、价格战,企业的不断扩产、比拼补贴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巨额亏损,也让共享单车仅停留在内耗资本上,却无法创造实际利润。

在热钱疯狂涌入的2017年初,市场上曾有超过100个共享单车品牌。而当投资者离场,即使是曾作为头部的共享单车企业,其境况也不容乐观。目前,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且仍在持续亏损;哈啰单车依附阿里,小鸣单车宣布破产,小蓝单车被滴滴托管,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被滴滴整合为两轮车事业部。

当战场已然萎缩,ofo或许很难再从单车事业翻盘。毕竟,对昔日小黄车来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把押金还完。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华为FreeBuds Studio:音乐与降噪的完美结合

下一篇: 永安西里长大的娃(只有瞬间长大的娃)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