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被子做木屋(木屋怎么做)?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徒步山里侗乡,依稀可见梦中的桃源,下面是农归人雨光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用被子做木屋
这几天徒步的地方,都是山里侗乡,他们大多都还住在木房子里,依山而建,风景秀美。只是寨子里的年轻人没有看到,全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婶。
山高路远,山弯里的梯田,都种的是肥绿的油菜。山坡林旁,或屋旁空地散养着一些土鸡。小溪小沟或水田里鸭子不畏寒的觅食。
猪栏里的几头家养的土猪也是肥壮的很,又要马上到杀年猪熏腊肉的季节了,一切静等外出务工的家人归来杀年猪。屋檐下堆放整齐的棍子柴很有乡村的味道。
侗乡人爱住木屋,冬暖夏凉,山里的夏季,晚上还得盖被子。木屋总是用桐油刷的光亮,防虫防腐作用很大。没有人住的木屋就显得破旧已成危房,有点败风景,有人住的木屋依然温馨有家的模样,生机依旧在。也许是地种的少了,谷子去尘的风车都破旧不用了。
在山里,没有听到侗乡的山歌声,闻到的只是山鸟的叫唤使得山弯里的侗乡变得更加宜静,远离城市的喧闹,心也就静了。
也许等我老了,找一方净土,养几只土鸡鸭鹅,种上几分菜地,假扮成了现代隐士。这也许就是我梦中的桃源。
木屋怎么做
就在上海按下暂停键前,
Nono和Shuyan为父母打造的新家落成,
一套空间结构多样的复式公寓,
大面积的老地板饰面将温馨回忆带进新居,
让这个家成为避世的“森林感木屋”,
三代人在屋檐下同乐,
在多变生活里能有一处避世的栖息地。
The Hosts | 关于主人
Shuyan(左)与Nono(右)与是一对设计师伉俪,两人组成的Nono Space独立设计工作室,推崇自然、复古和环保风格,擅长以实用主义的设计改善居住体验。
这一回,他们的“甲方”是自己的父母。之前,父母住在市区的公寓底层,6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仅在建筑上有诸多缺陷,硬件设施老旧,环境潮湿,不舒适的环境让生活局促不堪,父母甚至因此总是往外跑,漫无目的地坐公交车闲逛。因此,Nono与Shuyan一直在寻找一个能让父母舒适享受生活的空间。
于是,他们在上海九亭找到了一个理想居所,几乎是第一眼就看中了。耗时近9个月的时间装修改造,将这个家打造成一处温暖舒适,能满足三代人需求的居所。
before
1层平面图
查看before/after→
after
1层平面图
→
before
2层平面图
→
before
2层平面图
→
before
3层平面图
→
before
3层平面图
挑高6米的客厅,吊灯来自野口勇,黄色沙发为Karimoku60。白色沙发和落地灯均来自宜家。
相比规整的三房格局和常见的叠加别墅,Nono与Shuyan的家在建筑特点上尤其特殊。首先,这套复式公寓位于楼栋4层,对老人来说可以接受,又不会远离窗外景致;其次,在复式公寓中保留了挑高客厅,更是稀少;此外,让Nono与Shuyan更为动心的是,公寓中的错层布局,刚好符合三代人在共享空间的同时又能各自保有独立角落的需求。另外,餐厅与厨房可相互打通,每个空间虽然不大但都留有改造余地,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贴合不同阶段的生活方式。
一层的走廊,联通客厅、餐厅和卧室。墙上挂画是Shuyan从泰国淘到的艺术作品。
改造后的底层重新梳理了错层的关系,在宽阔通透的空间中,他们用不同的家具做为功能隔断。调整后的入户动线不经过客厅,而是一条笔直的走廊,中段设有两个书架,作为台阶扶手。台阶下是层高达6米的主客厅,主客厅一侧与一个正常层高的偏厅相连,用电视柜作为分割。如此,在传统客厅格局的背后,多出一个更私密安静的会客区域。
走廊另一侧的厨房与餐厅打通后成为开放式的格局,与通往客厅的书柜对应的,是一张柚木长桌与厨房岛台。“之前疫情居家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经常聚在这里,有时候下午会一起在这张长桌上打乒乓球。”Shuyan分享道。
客厅挑高区域所见的二层空间是书房与走廊,为了安全考虑,他们将走廊改成封闭设计,但用玻璃与飘窗台兼顾视野,书房也同样将不承重的墙面做成玻璃。这样的上下布局,既实现功能独立,视线上又彼此可及,增加空间的通透性。
厨房和餐桌区域连贯,白框曲木餐椅为1970-1980年代的中古款Thonet,购自“桌椅板凳Vintage”。Nono和Shuyan在楼梯侧面开了一面格子窗,为木结构的楼梯间引入更多采光,增加通透性。
充满绿意的窗景也是Shuyan和Nono一眼看中的要素,他们为父母设计的卧室由老地板回收的木板拼贴而成,增添温暖复古质感。
“我希望搬进这个家的时候,它呈现的不是崭新的感觉,而是能像已经住了很久的样子,充满家的温暖。”Shuyan说。
新家的一大特点,是从步入那一刻就能看到的大面积原木贴面,从玄关到客厅,再到二楼的书房外墙,回收的老地板贴面将其装饰得犹如“空中木屋”。老地板贴面的总面积大约85平方米,配合各种木质家具,包括书架、长凳、长桌,以及各种柜体,让几乎半个家的内部空间都包裹在木色的基调中,颇有林中木屋的自然气质。
客厅电视柜后面的空间划分为小型会客区,绿植环绕。
而所谓“家的温暖”与“木屋”之间联系的源头,藏在Shuyan的一张老照片里。“小时候,我有一张照片,照片里是我的外公外婆,他们那时在珠海,住的是百年老宅,那张照片的背景,就是这样的老木头,也不知道是一面墙还是什么,上面挂着外公画的油画。”到Shuyan的父母辈,也对木工有着独特的兴趣,这也影响了Shuyan。“我爸爸会木工,我妈经常从路边捡一些老家具回来改造,我好像也继承了这种爱好,时不时会淘一些老物件来,算不上收藏,只是折腾。”
楼梯侧面的壁龛,二层的书架,卧室的摆件柜里都摆放着Shuyan各式各样奇妙的收藏品,福建的老床头木雕、国外海滩上的石头、收来好多年的小板凳,甚至老电影院里的折叠椅,都为新家增添着时间的味道。
主卧,左侧墙上的油画为艺术家薛飞的作品《梦观法(7)》
→
主卧,床头柜的灯为野口勇的Akari Light Sculptures系列。中药柜和来自失物招领的单椅都是跟着Shuyan超过10年的老家具。
儿童房
父母和孩子的卧室在一层,Nono和Shuyan居于二层主卧。原本的套间设计稍作改动,将主卫与衣帽独立在卧室门外,让卧室成为整体性更好的空间。
床头上方的挂画来自艺术家梁德文的油画作品《房间里的白马》。
玻璃阳光房,这里是Shuyan悉心照料的植物角,也是儿子上网课的独享小天地。
床正对一侧玻璃阳光房,这里作为工作间使用,也是猫咪专属的快乐星球,其间布满绿植,如同温室。侧边窗外也是绿化,景致连成一体,每天醒来就正对阳光满屋,绿意盎然。
露台区域,白色餐椅来自HAY和宜家联手推出的“YPPERLIG伊波利“系列。
“对三代同堂一起生活的家庭来说,大户型一般是优先选择,能把所有人分开;而小户型一般只能功能优先。这个新家最吸引我们的优势,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不规则的格局让每个空间‘刚刚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三代人生活在这里,共享又相对独立。”Nono说。
看完这个“森林木屋”般的家,你喜欢哪个空间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份时髦商店好礼哦!
监制|Sugar 摄影|Leo李昊 造型|Zorya 文|汤白 新媒体编辑|徐懿 助理|陈奕韵 叶宇婕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雕塑家与产品设计师,用家搭建艺术与设计的桥梁
家如秀场,时尚秀导在上海老洋房打造先锋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