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借景以及借景的方式,什么是借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借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2、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3、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
4、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5、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
6、借景内容包括:借山水、动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为景物;借天文气象景物等。
7、如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
8、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9、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10、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11、古代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12、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3、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14、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15、“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16、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17、借景种类 借景可分为:1,近借。
18、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19、2,远借。
20、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21、3,邻借。
22、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23、4,互借。
24、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25、5,仰借。
26、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27、6,俯借。
28、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29、7,应时借。
30、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31、借景方法 大体有三种: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
32、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33、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
34、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5、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36、借景内容 有以下几类: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
37、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38、2,借人为景物。
39、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40、3,借天文气象景物。
41、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
42、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43、借景实例颐和园“湖山真意” 在中国的现有园林和风景区中,运用借景手法的实例很多。
44、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
45、承德避暑山庄,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
46、苏州园林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
47、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
48、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
49、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
50、山塘街的塔影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