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司马懿教育儿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司马懿教育儿子以及司马懿教育儿子原文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从《虎啸龙吟》中,司马懿教子有何“方”呢?
2、聊聊司马家的家风,司马懿如何教育子女的呢?
从《虎啸龙吟》中,司马懿教子有何“方”呢?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是新版另类的《三国演义》,不管它是不是要为司马懿洗白,其一些情节设计还是有着许多亮点。 郑觉得,起码在司马懿如何教子方面,该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范本。他对于今天那些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爹娘来讲,有着直接的借鉴和反思价值。
自从司马懿从新帝曹睿手中得到部分兵权之后,即征得夫人张春华的同意,把二个宝贝儿子带上了烽火战场。谁都知道,上战场那是要流血牺牲掉脑袋的,一般人带上一个儿子,留下一个儿子,都要有个双保险的。可司马懿毫不犹豫把两个儿子都带上了,颇有点为了曹魏的江山社稷不惜一切代价的奉献精神。其实,司马懿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卑微,也不想我们估计的那般高尚。他只是想用这种貌似残 的方法来教育儿子,让他们成长为最优秀的人才。
于是,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司马懿教子之道。
司马懿有一个大目标,就是在辅佐曹魏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壮大司马家族的实力,直至有朝一日取而代之,称霸于天下。而实现这个大目标,不是他一个人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二代甚至几代人的前赴后继。自己这一代取得兵权问题已经不大,取而代之必须要 两代乃至三代。儿子这一代能不能成才成器至关紧要,他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怎么办?世上没有现成的路,他要自己趟出一条路来。对于两个儿子只有两个字——历练。而历练就要在风雨中摸爬滚打,就要舍不出孩子套不住狼,置于险地而绝处逢生。这样的胸怀眼光,曹真没有,诸葛亮也没有,曹丕曹睿同样没有。
司马懿是人不是神,他也像平常人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并不想轻易地让他们去视死如归,而是教他们在杀敌中保护好自己。司马懿随曹休去征讨东吴会战于石亭,曹休中计被围陷入火海,司马懿作为后卫不能救援,只能守住退路不至全军覆灭。可是儿子司马师在阵中,是死是活令他非常揪心,一直在败兵中寻找儿子的身影。死了那么多将士他无暇顾及,心心念念是儿子,这就是父亲的私心!看到儿子受伤冲出来。司马懿笑了,不问儿子的伤重不重,痛不痛,说了句:活着就好! 男子汉受伤受痛是历练,活着最重要,是本钱,是实现大目标的依托,是父亲对儿子的 !
作为父亲的司马懿也护犊子,而且护起犊子来简直是不要命。凡有冲锋陷阵的差事,他总是 别的 去,不让儿子去冒险,所以他很会利用权力公私兼顾。郭淮 与司马昭误中诸葛亮的瓮中捉鳖之计,陷身上方谷火海。司马懿闻之立刻疯了一般率众前往营救,结果父子三人都被困在深谷中。眼看就要在大火之中化为焦炭,天公作美,骤然间雷雨交加。父子三人才在 掩护下爬出上方谷,逃得活命。为了保护儿子,指挥千军万马的司马懿 拿出性命来赌。
对于儿子的过错,司马懿既挽救,也严惩,爱憎分明。从上方谷逃回后,司马懿责罚郭淮80军棍,要将司马昭处斩, 他们违背军令,使曹魏千名将士几乎全部葬身火海。在众将士跪求下,才免去死罪,重责200鞭,直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这是作为大都督的父亲必须 的原则,军法不容情。过分的姑息迁就,只能害了儿子,那不是爱。他必须知道为过错付出代价,懂得自我控制,才能成为国之 。一句话:咬牙严教,才是 。
环顾时下那些 、富商、明星却养出了不少败家子,锒铛入狱者亦不鲜见!尚且不知惊醒,只护犊子,养而不教,毁了一个家族的希望,该是何等的令人痛惜,悲哉也夫!
聊聊司马家的家风,司马懿如何教育子女的呢?
司马懿的父亲是司马防,出身颖川的名门望族。司马防做过相当于 这样的 ,司马懿是个出了名的官二代。他们兄弟共有8人,都闻名于当时, 他们的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号称司马八达。司马防的家教,对司马懿的成长非常有影响。
司马防目光非常深远。面对乱世,他没有利用资财、声望与智谋积极进取,攀附董卓,趁乱分一杯羹,而是带着对大汉的忠心,携带一门 小远离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结果因董卓、李傕、郭汜之乱,昔日富庶的关中地区竟然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关中地区的很多士家大族,因兵灾祸及,损伤惨重,不复往昔。司马防看似消极避世,实则在积蓄力量,培养扶汉接班人。他的8个儿子个个聪明睿达,可堪造就,尤其是次子司马懿博闻强识,心忧天下。司马 都想抱一腔热血,为大汉出力,但是都被司马防严厉的家教压制,不允许他们当出头鸟,少管俗务,刻苦读书。这就是司马家的家风。司马防明白一家 小都厉害,在乱世肯定不是好事。后来,锋芒毕露的杨修,被曹操砍了脑袋,验证了司马防的眼光。
八个聪慧的儿子,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父亲叫东不敢向西,父亲不叫进门决不敢进,父亲不提问决不回答,这也养成了他们谨小慎微的性格。细心能办大事,夹着尾巴好做人,学会把自己藏起来。这就是司马家的家训。于是,司马懿隐藏忧国忧民的大志,伏膺儒教,修习学问,暂且蛰伏。把聪明藏起来,才是真聪明。他要做一名暗箭,给敌人最狠的伤害。
但是,获嘉人杨俊,善于识人,称司马懿是“非常之器”。曹操手下的重臣崔琰称赞司马懿司马懿“聪亮明允,刚断英特”。有了这两个人的品评,司马懿想藏起来也不行。曹操很快诏见他,让他为己所用。司马懿明白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实为汉贼,便装病拒诏。但是最后曹操强行让他当官,他才不得已出仕。司马懿当官后,依然遵循在家时的作风,不问就不答,答必中要害。曹操不问计他时,他绝对不说出自己的谋划。但是,曹操一旦咨询他,他马上能献出良策。这让曹操认为他很本分,忠心于他,便也没 杀他,留给儿子曹丕用。
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当差时,依然恪守家风,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干对不起大汉的事情,对曹魏的事也极为用心。曹丕由对他的不放心,渐渐地放宽了心,临终前,又把他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司马懿看重乡情,尊重长辈,从不忘本。他有一个 乡叫常林,和他的父亲司马防关系友好。作为晚辈,司马懿见了他,每次都要行礼。等到司马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后,他见到常林依然如故,见到后,不顾官职尊卑,依然行叩拜的礼节。司马懿出征辽东公孙渊,率领大军途经 家,就此驻扎,学大 祖刘邦和父 乡亲喝酒唠家常。司马家的家风与家教,可见一斑。
司马懿凭借自己的隐忍,渐渐由后台走向了前台。他蛰伏得太久了,蛰伏得越久,对曹魏的恨也就有多深。他最终将曹魏的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是,他始终没有越雷池半步。他想做曹操第二,自己不称帝,让儿子称帝。他对权力的理解是,没有权力,司马家早晚被曹魏害死。他掌权是为了护家,不得已而为之。有了权力,他不仅可以自保,更可以一统天下,结束战乱。
为了三国一统,他积极准备着。一是培养了两个好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可保大权不旁落;二是选拔了两个优秀的人才邓艾和王昶,都是 天才的王佐之才。
司马懿对儿子们管教非常严格,儿子们都没有做出仗势欺人之事。他们对父母也极为孝顺。张春华晚年失宠,绝食相抗。她的儿子们也都跟着绝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司马懿死后,权势虽然凌驾在曹魏皇帝之上,但是在他们治下,百姓安居 业。司马昭虽然野心勃勃,想将曹魏取而代之,但是安守孝道,家风传承很好。
司马懿死后,他为父亲守丧三年。他的 婆王元姬死后,儿子司马炎以一国之君依然守孝三年。司马炎甚至为太子儿子司马衷取了一个丑媳妇贾南风,虽然八王之乱,由贾南风引来,但是 之家甘心娶一个丑儿媳,也只此一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