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关于【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2、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

1、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中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在现实家庭生活中,邓小平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努力树立和营造良好的家风。

尊老爱幼,相亲相爱

邓小平晚年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

在这个大家庭里,年龄最长的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夏伯根仅比邓小平大五岁,是重庆一个贫苦船工的女儿。1950年,重庆刚解放,邓小平就把夏伯根和自己的两个妹妹从老家广安接到重庆,1952年又一同到了北京,此后一直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夏伯根在家中操持家务,孩子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同她交流。卓琳与夏伯根的婆媳关系也非常融洽。夏伯根每年腌制的四川泡菜和豆腐乳等,是邓家餐桌上的必备品。在江西劳动期间,夏伯根和他们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全家人对夏伯根都很尊重,邓小平夫妇和儿女也随孙辈们一道称她为“老祖”。邓小平去世后,家人继续悉心地照料夏伯根,老人活到101岁高龄。邓小平还有一个小舅舅叫淡以兴,一直在广安老家务农,解放后邓小平虽然没有答应接他出来的要求,但很关心他的生活,每月都要从工资中寄钱给他,直到他终老。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图为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和家人的合影

在记述邓小平访问美国的电影纪录片《旋风九日》中,有一幕他在美国肯尼迪中心观看表演后上台亲吻不同肤色儿童的动人场面,解说词说:“无论走到哪里,他从不掩饰对孩子的喜爱。”是的,邓小平爱孩子,在国内视察和出国访问是这样,在家中也是这样。邓小平和卓琳有5个子女,除了战争年代寄养在老百姓家中和解放后住校学习外,都是随父母生活长大。此外,还经常有亲属和战友的孩子住在家中。从在江西劳动时起,邓小平家中陆续有了4个孙辈,像接力一样,每个孩子出生不久就被送到邓小平夫妇身边,由他们亲自“照料”。家属和工作人员曾回忆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压力多大、工作多忙,只要一看到孩子,老人脸上就露出笑容,总是那样慈祥。在《邓小平》画册中有一幅他与孙子孙女坐在家门口台阶上的合影,每个人都是那样地自在开心,邓小平俨然是孩子们中的一员。

夫妻恩爱,相濡以沫

邓小平一生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深情地爱着自己的家庭和妻子。1939年8月,卓琳与邓小平举行婚礼后即随丈夫奔赴太行前线。从相识到相爱,从相行到相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恩爱的家庭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这样说:“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里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20世纪50年代的邓小平与卓琳

在邓小平家中,卓琳可谓是一位典型的贤内助。在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卓琳做过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邓小平到北京后,她专心做机要秘书工作,不图名不为利,尽职尽责。在近60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始终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体贴照顾,同甘苦共患难。邓小平也很体贴妻子,在江西的时候,卓琳身体不好,血压高,有时候上楼梯感到头晕,就对邓小平说:“老兄,扶我一把吧,我上不动了。”邓小平就伸手扶着她慢慢上楼梯。有一次邓小平在工厂劳动时因低血糖晕倒了,这可把卓琳急坏了,赶紧找工人师傅借来白糖冲水给邓小平喝下才缓过来。夫妻俩就这样相依为命,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了人生的低谷。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在领导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卓琳站在他的背后,默默地营造着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卓琳和儿孙们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精心照顾邓小平,实现他“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虽然邓小平没有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但夫人卓琳代表他参加了庄严的历史一刻。

衣着简单,生活俭朴

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中,陈列着邓小平生前穿过的部分衣物,中山装、军便服、白衬衫、圆口布鞋、视察南方时穿的布夹克等,还有用了几十年的手表、皮带。睹物思人,这些衣物是那样的眼熟,又是那样的简朴。他经常穿的那条的确良军裤,上面烟头烧的小洞依稀可见。邓小平在衣着上非常讲整洁,但也非常简单朴素。很多衣服领子、袖口都补过。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一次在杭州视察,服务员在洗衣服的时候还问:“这是你的衣服还是首长的衣服?”当得知是邓小平的衣服,服务员看了好一会儿后说:“我要不是亲眼看到,绝不会相信!”

邓小平生活一向俭朴,表现在饮食上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挑食,从不吃滋补品。川菜是他一生的爱好,但也仅限于宫保鸡丁、麻辣豆腐之类。邓小平吃饭简单,多数时间是看着孩子们吃。20世纪60年代初,工作人员担心邓小平和大家一起吃营养不够,提出让他单独吃,他不肯。有时给邓小平单独炒一个菜,他却分给孩子们,自己一口也不吃。改革开放后生活好了起来,邓小平家伙食也改善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四菜一汤”,但晚上总有一个固定的大烩菜,就是把中午所有剩的菜都烩在一起。

生活俭朴的邓小平一生没有什么积蓄。晚年他和卓琳先后两次以“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他的著作《邓小平文选》等出版后,从来也没有领取过稿费。当得知《邓小平文选》有一笔稿费还存放在出版社后,他郑重其事地把家人都召集在一起开会。他说,虽然钱不多,但是我得捐出去。咱们来研究研究,这点儿钱能干什么,捐到什么地方去。最后邓小平确定把钱捐给科技和教育事业。

不为做官,只为做事

1977年717日,在决定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表示:“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邓小平这段感人肺腑之言,是他真情的表白,也是在家中对家人的要求。

邓小平既是一位伟人,同时,也是一位凡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普通人的平常心。他始终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儿子。在晚年,他希望自己能像普通人一样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家享受爷孙同饮的天伦之乐。他喜欢孩子,但不惯纵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学到做事的本领。1992年2月18日,邓小平来到位于上海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文具柜台,借钱买了四包铅笔和四块橡皮,送给孙子们。他对孩子们说,铅笔是让你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你们明白,错了就要改。他还对孙辈们说:“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1992年2月18日,邓小平到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视察,并在文具柜台购买了铅笔和橡皮

轻松自然,和谐温馨

邓小平一生喜欢大海,喜欢大自然。他喜欢在大海中游泳,说那里游泳自由度大,有股气势。他曾和周恩来有过约定,死后要把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对生死向来达观,曾经对家人说:“我哪天去,哪天走,不关紧要。自然规律违背不得,你们要想透这个问题。”邓小平病重和去世后,家人致信中央,再次转达他本人捐献角膜、解剖遗体和骨灰撒入大海的遗愿,并最终实现了遗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情怀。

1997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型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病榻上的邓小平看到了电视里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当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反映他的电视片时,老人脸上露出了羞涩的表情。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从不在家中谈论自己的贡献和地位;他是一个随和的人,从不在家中为一些琐事生气发火;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不喜欢搞特殊。他出外考察,要求尽量不要扰民,不封路、不封山、不闭园,见了群众有时还会主动攀谈。在家中,他也是普通一员,而不是严肃的家长。家人和工作人员都不会因为他言语不多而感到不敢接近,小孙子敢于在他不备的时候挠他脚心。在家中,他关心每一个人,包括工作人员。据邓小平身边几位护士回忆,她们从护校毕业后来到这里,一天天成长,谈恋爱、结婚、生孩子,邓小平夫妇把她们当自己家里人,生了孩子要送衣服,还都要抱到老人家身边看看。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大家都感到很开心,很幸福。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卫炜)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2、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

经过诸多革命人士的不懈努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终于成立了。

参加完开国典礼之后,忙碌的邓小平便乘车南下,在西南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彼时,西南政治局突然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其中一位女性还自称是邓小平同志的母亲。

周边的人看到这位女性的时候,都不相信她是邓小平的母亲,因为从外貌上看,她和邓小平的年纪相差并不是很大,后来在邓小平的解释下,众人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在邓小平很小的时候,他便已经离开家乡,外出学习,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了,他和家里面的亲戚相处的时间并不算特别多,而这位自称是邓小平母亲的人则是邓小平父亲再娶的妻子。

两人首次见面,邓小平就马上为继母安排了住处,并给予了她妥帖的照顾。

邓小平的继母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妇女,和邓小平相认之后,她便一直陪伴在邓小平的身边,长达半个世纪,那邓小平和这位比自己大五岁的继母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少小离家老大回

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民族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他参与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从土地革命开始,他便和人民站在一起,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他后来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概念,更是直接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影响了世界。

在众人看来,邓小平一直都是伟大、奉献、无私的代名词,但是走进邓小平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更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

邓小平原名叫做邓先圣,他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特别注重对儿子的教育,因此,在邓小平五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他送进了私塾,让他读书。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在校期间,他的功课一直都是在班内名列前茅的,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邓小平也受其影响,加入到了运动队伍当中,为反帝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

从那个时候开始,邓小平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1919年的秋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仅一年之后,他就顺利抵达了法国,并进入了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由于当时的交通比较闭塞,邓小平很难和家里人取得联系,因此除了用书信来往之外,邓小平便没怎么和家里人见过面了。

1921年邓小平去到了巴黎,一年后,他又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于第二年参加了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开始了革命的生涯。

1926年,邓小平辗转去到了苏联,并在中国共产党莫斯科支部代表们的带领下,去到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一直到1927年,他才离开苏联,回到了中国,第一次国共破裂后,他正式更名为了邓小平。

邓小平少小离家老大归,等到他再回到故乡四川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了,故乡只有一位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继母和她的孩子。

邓小平的母亲在1926年病故了,妻子的离世给予了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极大的打击,那段时间,邓绍昌的生活极不如意,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夏伯根。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夏伯根出生在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家庭,她们家没有田地,非常贫穷。

夏伯根还有一个哥哥,但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哥哥就因病而去世了,母亲因为儿子的去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久后也离开了人世,因此,夏伯根是被父亲给一手拉扯大的。

在夏伯根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嫁作了人妇并和丈夫生下了一个女儿,原本她还以为自此以后便能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了,但是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女人,她的丈夫也于婚后离开了人世。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夏伯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这个破碎的家庭,也没有办法养育嗷嗷待哺的女儿,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她动了再嫁的念头。

周边的邻居得知她的处境之后,就把丧妻的邓绍昌介绍给了她,在这样的阴差阳错下,她成为了邓小平同志的继母。

邓绍昌和夏伯根结婚之后,二人过了几年幸福平淡的生活,但是不幸的是,就在1936年,邓绍昌也同样离开了人世。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邓绍昌去世之后,夏伯根不仅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还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靠着打零工给家中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这样艰苦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很多年,一直到邓小平回到家乡,夏伯根的日子才出现了好转。

母子相处多温馨

虽然说继母夏伯根只比邓小平年长五岁,但是邓小平也依旧将其视作母亲一般,尊重她、爱戴她,邓小平的妻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主动寻求夏伯根的意见。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夏伯根第一次见到邓小平的时候,表现地非常局促,她对邓小平说:“听说你回到了四川,我就是想来看看你,没有别的意思,见到你人,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邓小平却直接对这位第一次见面的继母说:“我明白您的意思,留下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吧,夏妈妈,今后我就给您养老”。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夏伯根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素未谋面的继子居然想留下自己,她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看到婆婆喜极而泣的样子,卓琳心里也是百感交集,她赶忙走上前去,为夏伯根擦拭着眼泪,附和着说:“留下来,你该享享清福了”。

邓小平在重庆安稳下来之后,马上就把夏伯根以及她的孩子接到了重庆生活,并且还将自己的弟弟妹妹送进了学堂读书。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和夏伯根熟悉起来,邓小平也将继母介绍给了自己的孩子,家里面的小孩也特别喜欢这个慈祥的奶奶。

1952年,邓小平收到了中央的调令,要去北京工作,得知此事后,夏伯根马上就找到了儿子询问:“我也要跟着去吗?”邓小平夫妇回答说:“你怎么能够不去呢?我们是一家人,不管去哪里,我们都要在一起。”

到了北京之后,邓小平马上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而家里面的事就这样交给了卓琳和夏伯根。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一家人安定下来之后,卓琳便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去逛了天安门、故宫和天坛,游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在游览的途中,遇到熟人,卓琳总是会主动向别人介绍说,这是小平的妈妈,我的婆婆夏伯根。

卓琳非常敬重自己的这位婆婆,只要是婆婆提出的愿望,她都会尽量做到满足,不过这样闲适的日子没过多久,卓琳也忙了起来。

卓琳成为邓小平的秘书之后,经常顾不上家里面的事情,两口子总是早出晚归的。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看着两个孩子如此操劳的样子,夏伯根也是打心眼里心疼,为了替孩子分担一些,她主动包揽了家里面的所有家务,天没亮,她就提前起床把家里人的早饭做好了,孩子的上学时间到了之后,她就帮着给孩子穿衣服、盛饭,将孩子送到学校。

孩子离开后,她又开始准备起了中午饭和晚饭,这个曾经一手撑起破碎的家庭的继母,如今又撑起了这个家的半边天。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当时邓小平的工资不是特别高,所以卓琳一直都很担心老人产生“自己是累赘”要回老家的想法。

她经常叮嘱婆婆说:“虽然说现在日子有些紧,但是你千万不能苦了自己,更别想着回老家去,只要有我和小平在,你就什么都不用操心”。

看着卓琳如此为自己着想,老人也做出了保证说自己一定会陪伴在家人身边,绝对不会离开的。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后来,邓小平夫妇被派到了江西工作,临走之前,卓琳和邓小平专门找到了夏伯根,跟她商量一起去江西的事情。

其实邓小平夫妇这次去江西,把老人带过去是有些不方便的,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带老人一起走。

一行人到了江西之后,邓小平夫妇专门同夏伯根进行了约法三章,说你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不可以再做重活累活了,有什么事让我们去做就好。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眼看在打扫家务、做饭的事情上,帮不了邓小平夫妇了,夏伯根便开始研究起了酿酒和制作豆瓣酱,酒香和酱香也成为了家里饭桌上最香的佐料。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旷世亲情感人心

邓小平的大女儿邓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谈起了父亲和奶奶的关系,邓林说,自己和家里面的几个小辈是奶奶一手带大的,父亲和母亲对奶奶都很尊敬,家里人都喊她喊奶奶,有了第四代之后,第四代的孩子便称夏伯根为老祖。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邓林说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在外,家里面的事情都是奶奶和妈妈在管,妈妈和奶奶的关系也很融洽,妈妈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都会和奶奶商量,不管是儿女的婚姻大事,还是哪个孩子缺什么衣服了,该置办点什么了这样的小事,她都会先去找奶奶跟谈一谈。

夏伯根是一个非常有分寸感的人,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她也很清楚,她从来不过问邓小平工作上的事情。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开始着手忙起了改革开放之事,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中国企业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邓小平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经济能够实现如今这样的腾飞,最应该感谢的便是当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了。

在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同时,邓小平也把一国两制以及收复香港的事情提上了日程,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去到了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1989年11月,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的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虽然说那个时候,邓小平已经辞去了自己在中央的多个职位了,但是他却一直在关注着国家的发展,1919年1月2日,他去到了上海视察,并同上海负责人进行了谈话,他在谈话时指出,一定要尽快发展浦东,千万不可以动摇决心。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而在邓小平在外视察,做工作的时候,家中的夏伯根也一直在关注着邓小平的身体健康。

1992年1月到2月,邓小平又辗转去到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到了1997年的时候,邓小平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他在病榻上治病的时候,年迈的夏伯根也一直悬着一颗心。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邓小平曾经和家里人说过,他最喜欢的便是大海了,他特别喜欢在海中游泳的感觉,他说在海里游泳,有一股难言的气势,邓小平曾经和周恩来做过约定,去世之后要把骨灰撒到大海里。

去世之前,邓小平还特意对家人交代说:“我哪天走不要紧,自然规律违背不得,你们要想透这个问题”。

1997年2月,邓小平同志永远地离开了,家里人把他捐献眼角膜、解剖遗体和把骨灰撒入大海的遗愿请示了中央,在组织的帮助下,家人们完成了邓小平的遗愿。

邓小平的去世不论是对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还是对邓小平的家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邓小平去世后,97岁高龄的夏伯根悲痛不已,连饭都不吃,水都不喝了。

刚刚送走丈夫的卓琳,看到婆婆的这一状态,也是揪心不已,她立即把婆婆送进了医院,在婆婆身边,贴心照顾着。

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

卓琳说:“我和婆婆、小平的关系是很好的,我们三个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哪一个都活不成”。

但是为了能够让老人安度晚年,她还是重新振奋了起来,携手和老人走完了后面的路。

2001年春天,夏伯根老人离开了人世,享年101岁,2009年7月,卓琳去世。

想必这一段旷世亲情,也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延续吧。

这就是关于《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家风》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阿布的姐姐什么梗

下一篇: 板 燃气灶上门维修电话大连市( 板燃气灶上门维修电话)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