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陕北红军三杰(红军陕北三杰哪三位)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陕北红军三杰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陕北红军三杰以及红军陕北三杰哪三位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 三杰后三杰是指?

2、十 将的名字和简介?

三杰后三杰是指?

三杰后三杰是指:熊向晖、申健、陈忠经

1、熊向晖

(1919年4月—2005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副董事长。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 三杰“后三杰”之首。

2、申振民

在西安,申振民与并称为我党情报战线“后三杰”的陈忠经、熊向晖都是秘密党员,又都是来自平津地区的大学生,给 当局以左 的印象。在与胡宗南接触时,有点左倾的青年学生,反而更受到重视。 在胡宗南看来,有点左倾的人往往是有见识、有能力的青年。

3、陈忠经

陈忠经曾长期潜伏在胡宗南身边,使胡宗南屡战屡败。周恩来曾经表示:“我党打入 内部的情报人员工作卓越,李克农、钱壮 和胡底属于前三杰; 战争期间,又有三位突出的情报人员(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同样一人能敌万千军,创造了情报工作的奇迹。他们就是后三杰。

人物经历:

陈忠经以公开合法的身份为掩护,获取了 军政战略动向方面的情报,及时准确地报告党的地下情报组织,为毛主席和党中央研究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使中央对西北广大战场的敌情了如指掌

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只得到一座空城,而毛泽东当时就在陕北,拖住了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敌人找不毛泽东,反而被彭德怀吃掉了一个师 个军部。周总理说:“申振民、熊汇荃、陈忠经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隐蔽战线的‘后三杰’。

胡宗南的部属中竟有三位亲信同为中共谍报人员。这三人自始至终深受胡宗南信任,甚至还被胡送往美国深造,回国后又并肩战斗在 国的外交战线上。这堪称世界特工史上的奇观。这三位谍报 便是被周恩来称为“后三杰”的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陈忠经

十 将的名字和简介?

1、大将——粟裕(1907 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 、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 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 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 面的代表, 他的大 衔完全是 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 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 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 1986) 湖南省 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 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 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 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 ,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 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 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 1989)湖南 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 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 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 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 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 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 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 ,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 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 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 1969)湖南 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 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 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中美太空竞赛合作,NASA局长渲染“中美太空竞赛”

下一篇: 陈乔恩和艾伦超甜秀恩爱(超甜秀恩爱超虐狗的情头)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