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十二五规划起止时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十二五规划起止时间以及十二五规划是什么时候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2、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01
2011至2015年
十二五期间是指2011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一般指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阶段是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 社会的关键期,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加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行动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 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 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 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 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 2015年。“十二五”阶段是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 社会的关键期,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加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行动阶段。刻骨铭心了解并精确 国 形势新转变新特性,科学研究制订“十二五”整体规划,针对再次把握住和用好在我国发展趋势的关键发展战略新机遇、推动经济发展长期性稳定较快发展趋势,针对夺得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 社会新获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宏伟目标,具备十分关键的实际意义。
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
十二五期间指2011至2015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 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 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 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 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 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 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 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 200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 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 2010年)
十二五规划一般指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 重 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 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
扩展资料: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 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 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 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 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化建设。
从国际看, 、发展、合作仍是 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 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 、人才、技术、 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 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 台阶。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 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 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