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推荐 | 感受少数民族风情,探寻多彩民族文化2、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

1、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推荐 | 感受少数民族风情,探寻多彩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一样的民族有着不一样的血统,

也有不一样的信仰和生活习惯。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的地区,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是不少。

像是乌当区王岗村,

偏坡乡偏坡村,

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

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

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

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等。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

贵州的民族文化是丰富多样。

你知道有哪些多彩而丰富的民族活动和民俗习惯吗?

六 月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六月六”是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贵阳市及邻县成千上万的布依族群众便邀约相会于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另外,在每年乌当的六月初六,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乌当人都会相约偏坡,观看演出,体验民俗,赏布依风情。“六月六”节日是布依族纪念性和祭祀性的节日。每年的这天,偏坡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里不仅有优秀传统民族歌舞文艺表演,还有篝火晚会,让你体验不一样的布依风情夜晚。在节日上,会举行布依族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族人平安、家庭和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到偏坡,可不能错过这里的民族风情。

四 月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场面最为隆重、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苗族的“四月八”庆祝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民族风情节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图源:国家旅游地理网

在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乡云顶草原,也会举办高坡四月八苗族风情节,活动现场各种非遗文化表演、特色民俗竞赛和苗家优美歌舞,展现了花溪多彩的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四月八”葬于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如今,“四月八”已成为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芦笙,是一种古老的竹木制簧管乐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数目多的有10管,少则单管、双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调可雄浑低沉,亦可清脆高亢。在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不仅把芦笙作为本民族的代表物,还把它融于舞蹈、音乐中、水、布依、瑶、彝等民族舞中,芦笙舞也甚为流行。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芦笙舞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这些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芦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术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为人所喜闻乐见。芦笙舞成了贵州喜庆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高坡乡苗族芦笙舞表演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来自清镇市的苗族同胞参加高坡四月八芦笙舞表演

图源:四月风/彭年

贵阳市郊农村的斗牛,不像西班牙是人与牛斗,而是牛与牛斗的一项农闲娱乐活动。斗牛的时间是在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地点主要是高坡、孟关两个乡。当地称即将上场参赛的大公牛为“巴郎”,为预祝巴郎胜利,本寨及外寨的亲朋好友均要请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壮行。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开场那天的“踩场”是群牛激战的精彩序幕。铁炮声响过,巴郎牛头系红布,背披亲友赠送给主人的一床床被单,在众人的簇拥下绕场一周。由于同去踩场的有许多寨子的人和牛,唢呐昂扬,爆竹震天,使得气氛极为热烈,场面极为壮观。随后一位寨老致词,再取下牛背上的礼品,踩场结束。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斗牛正式开始前,要先经两位牛主人同意,然后才蹄飞角撞,各使绝招,若二牛实力相差大,不久即可见弱者轰然倒地,或落荒而逃;若二牛旗鼓相当,则胜负难分,直至气喘吁吁,口吐白沫。这时自有管牛老手上场,以绳索竹竿等物拉开二牛,防止伤亡。斗牛场一般选在四周为缓坡中间是平地的地方,便于人海观望。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花灯是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正月十五晚上,悬挂彩灯,并进行这种活动。民间称为“玩花灯”、“唱花灯“、”跳花灯”或“花灯”。民间过年风习的民谚称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花灯大约是在明朝初年,由来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贵州驻守和屯耕的军士们传入贵州。到清朝时期,花灯在贵州已经十分流行。民国年间,花灯普及到贵州绝大部分的乡村集镇。 贵州花灯包含花灯歌舞和花灯剧(戏)两种艺术形式。花灯歌舞(俗称“地灯、“锣鼓灯”或“锣鼓转”等)较简单、短小,无整戏剧情节,主要是抒发某种感情或说明某件事理。表演时,演员一肌要手执扇和手帕,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有时,还要插进韵白(俗称“拉白”)、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花灯除具有风格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价值,是贵州民族民间戏剧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以活泼明快的艺术形式、独特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朴实的内容架构,表达了中国农民乐观的情态、健康的欲求、浓烈的审美、朴实的祈愿和美好的追求,是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去的中国农耕社会最具代表的民间戏曲艺术之一,是一份值得我们十分珍视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花溪马铃乡马铃村欢声笑语的“拦门酒”仪式

远方的客人将至,布依寨子里的年轻布依姑娘们已穿戴好华丽的服饰,等待在寨子的门口。举行布依寨独特而又盛大的欢迎仪式——拦门酒。拦门酒是布依族人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用牛角盛满,客人走上前就要一气喝完,而在喝的时候不允许客人有任何的推辞表现,客人喝酒时不要用手扶牛角,那样布依族同胞会认为你还想喝,于是就会给你灌上第二杯拦门酒。许多号称海量的朋友就是因为不明其中原因,而还未进寨门便一觉睡过时间,错过了布依寨做客的好机会,拦门酒之名也因此而来。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酒礼歌”代表了布依族人民那种真诚待客、彬彬有礼的社交礼仪,传统的拦门酒让游客朋友们感受到传统的节日氛围。

三 月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新堡布依三月三文化节已经成为贵阳地区各民族的一个盛大艺术节日。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社神和给自己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前后持续时间达三十天之久。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在乌当新堡布依族乡都会举行“三月三”布依族民族文化节。三月的春风,花红柳绿,当天,来自周边的布依同胞们和省内外游客聚集于此,共同领略布依文化盛宴,欢聚在黔中秘境·生态乌当,一起感受民族时尚的风彩,一起品味风韵醇厚的布依民俗。节日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展示了乌当区特有的布依礼仪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俗称“地蚕会”。这一天,人们不下地干活而在家中炒包谷花,然后三五成群地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同时把包谷花撒在土中,为的是“祭地蚕”,祈求天神保佑盼望五谷丰登。

这是一片充满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地,

正是这些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画,

让贵州充满魅力。

内容来源:爽游贵阳

2、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

(1)节日

颁金节 满族

家庭节日 朝鲜族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

雪顿节(藏戏节)、望果节(旺果节) 藏族

火把节 彝族

芦笙节 苗族

三朵节 纳西族

三月街(观音街,观音市) 白族

泼水节(浴佛节)、关门节、开门节 傣族

三月三歌圩节 壮族

赶年 土家族

三月三 黎族

(2)婚恋

彝族 有“抢婚”之俗。

苗族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意、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通过“游方”“跳月”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纳西族 摩梭人的“阿注婚姻”被民族学家喻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

傣族 “串寨子”、傣历新年“丢包”等都是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傣族时尚招赘婚。

壮族 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一般两三年后才住夫家。

土家族 “以山歌为媒”自由择偶;婚礼中有“哭嫁”习惯。

黎族 黎族儿女成年后就住在屋外的“寮房”里,以便自由恋爱,俗称“放寮”。

(3)歌舞、乐器

满族 舞蹈多由狩猎、战斗、萨满祭祀等活动演化而来。

朝鲜族 农乐舞、长鼓舞、象帽舞、顶水舞、扇子舞等闻名遐迩。

蒙古族 安代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维吾尔族 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赛乃姆”“夏地亚纳”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

藏族 锅庄是藏族普遍流行的一种圆圈舞。

苗族 芦笙舞是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

白族 霸王鞭、八角鼓舞是白族民间最普遍的舞蹈。

傣族 著名的孔雀舞为傣族人喜闻乐见;象脚鼓舞是傣族民间流传最广的男子舞蹈。

土家族 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

黎族 “竹竿舞”“打柴舞”场面欢快热烈。

(4)特殊习俗

满族 嗜烟、酒。

藏族 到藏族人家里做客,主人便会敬上青稞酒。客人必须先用右手无名指蘸一点酒,配合大拇指弹向空中、半空和地面各一次,意思是先祭天、祭地、祭祖先。

傣族 有镶牙套、染齿和文身的习俗。

壮族 过去有断发文身的习俗;凿齿也曾是盛行的习俗。

土家族 有“辣椒当盐”的嗜好。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风俗介绍简单,少数民族的风俗有什么,少数的民族风俗,少数民族风俗介绍,少数民族及风俗。这就是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少数民族风情)》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新东风悦达 k3价格(东风悦达 k5)

下一篇: 罗嘉良(说一说罗嘉良的简介)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