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度解析黑坑钓鱼技术】,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深度解析黑坑钓鱼技术:黑坑选择钓位的高级技巧2、深度解析黑坑钓鱼技术,由零开始学钓鱼-第09章1、深度解析黑坑钓鱼技术:黑坑选择钓位的高级技巧
钓鱼人总是在说:“屁股决定一切”,我们暂且不说钓位的好坏是否能绝对影响渔获量的多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钓位至少能够为钓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好的钓位也是爆护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黑坑垂钓时,钓位的好坏会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黑坑垂钓时间不会特别宽裕,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的钓到鱼,一个好的钓位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钓位的选择,在钓鱼圈中流传着非常多的谚语,例如:“长钓腰,方钓角”、“冬钓阳,夏钓阴”、“浅钓深,深钓浅”等等。这些都是钓鱼人根据长年钓鱼的经验做出的精辟总结,但是能否将这些看似简单的经验灵活运用到实际钓鱼当中去,这才是最关键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在黑坑选择钓位时需要考量的各种因素,并且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如何在黑坑垂钓时选到一个好的钓位。
第一部分:鱼的趋向性以及需要考量的因素
鱼做为一种自然生物,一定会遵循自然规律的影响,决定鱼类行为规律的自然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水温、水深、气压、风、光线、声音、隐蔽性、食物来源等等。
第二部分:考量因素的权重
看完上一部分的内容大家可能会感觉到过于复杂,思路可能也已经非常混乱,接下来我们就化繁为简,排除掉在黑坑选择钓位时的非关键因素,抓住重点并对其进行权重排序,这样一来便能够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主线。
根据第一部分所述的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几个要点:食物、水温、含氧量、藏身处。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钓位的时候只需要考虑以上这四个因素即可,但是这四大因素在现实中很有可能存在着非常大的冲突和矛盾,例如深水区域更利于鱼类的藏身,但是深水区域很可能水温过低,同时含氧量过低,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进行权重排序,在选择钓位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权重较高的因素。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食物因素,食物丰富的区域更容易聚鱼,这一点是不容否定的,但是黑坑中由于钓鱼人不断打窝并不会出现食物匮乏的状况,而且鱼的耐饥饿能力是非常强的,食物匮乏也不会严重危及鱼的生存。因此,食物因素不能作为黑坑选择钓位的首要因素。
然后我们来说一说水温因素,鱼更喜欢待在温暖的水域,这也是所有人公认的规律,但是水温的高低差异也不会直接危及鱼的生存。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即使水面完全结冰,水温已经接近0℃,但凿开冰层依然能够钓到鱼,这就说明鱼在水温极低的环境下不仅不会死亡,而且还会开口进食。所以,水温因素也不能成为黑坑选择钓位的首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安全性因素,鱼对安全性的考虑会远远高于水温以及食物,因为安全性较差的区域对于鱼来说意味着随时有可能遭遇生命危险,所以在钓鱼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保持安静,同时还应该将目标锁定在有明显障碍物或者是水域中央的位置,这些区域都非常利于鱼类藏身。
最后我们来分析含氧量对鱼类的影响权重。鱼类通过鳃过滤吸收水中的氧气,鱼之所以离开水之后便会死亡,是因为鱼鳃并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可见水中含氧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并且含氧量对鱼类的影响权重要远远大于水温以及食物因素。我们极少见到鱼被饿死或者是被冻死,排除疾病、毒害等因素,鱼类的死亡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导致的,并且含氧量的多少也同样是鱼类需要考虑的安全性因素之一。因此,含氧量在多数时候都是黑坑选择钓位时必须最先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黑坑选择钓位时候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含氧量因素,选择含氧量较高的区域,其次是考虑是否有障碍物等利于鱼类藏身的区域,最后才是水温以及食物因素。
第三部分:真实案例解析
最后我们将上述要点运用到实践中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分析如何在黑坑中选择较好的钓位。这是我今年垂钓次数最多的一个黑坑(如图3-1所示),位于广东省境内,我就以该黑坑为例来详细分析在当前季节如何选择钓位。鱼塘总体呈长方形,南北走向,在鱼塘的西岸、北岸以及东岸都分布着较为密集的树木,鱼塘的中央设置有增氧机,鱼塘的北岸为浅水区,水深1.2米左右,鱼塘的南岸为深水区,水深在2米左右。
图3-1
根据我们在第二部分中讲述的内容,首先我们要找出含氧量较高以及有利于鱼藏身的区域。鱼塘中明显的障碍物只有增氧机,因此选择离增氧机最近的应该是比较有利的,并且根据“长钓腰、方钓角”的原则分析,鱼塘的东西两岸中间位置应该是最理想的(如图3-2所示)。
图3-2
但是我们再来考虑含氧量因素,由于北岸为浅水区,加上夏季以南风为主,所以处于下风口的北岸区域含氧量应是最高的,特别是在增氧机停止工作时,北岸区域的含氧量会比鱼塘的中央更高,因此在增氧机未打开的情况下,或者是风力较大时,我们可以将钓位再向北岸附近移动一段距离(如图3-3所示)。
图3-3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这一黑坑的好钓位主要集中在鱼塘的腰部以及西北方和东北方区域,并且选择东西两岸会明显好于南北两岸。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究竟是应该选择东岸还是西岸。在清晨太阳刚升起时,阳光从东方对鱼塘照射,但是由于东岸树木的阻挡,在鱼塘的东岸会形成一个阳光无法照射到的阴面,而鱼塘的西岸则属于阳面(如图3-4所示)。因此上午去该黑坑钓鱼应选择东岸,这是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东岸水温相对稳定,水中的含氧量较高。西岸上午会受到阳光直射,表层水温会迅速升高,产生较大的水温差,水中的含氧量会降低。
图3-4
但是到了下午,太阳由东方移动至西方,鱼塘的西岸附近受到树木遮挡会有较大区域的树荫,属于阴面,而鱼塘的东岸附近则变为阳面(如图3-5所示)。这样一来西岸的水温会开始降低,含氧量也就开始升高,而东岸由于受到阳光直射,所以表层水温升高,水温差增大,含氧量降低。因此下午去该黑坑钓鱼则应该将钓位选择在西岸的腰部或者是西岸靠北的区域。
2、深度解析黑坑钓鱼技术,由零开始学钓鱼-第09章
一、 黑坑出鱼量的1/3定律
如果按上面的标准,总鱼量15800斤的塘,50人四小时钓获为1750斤,出鱼率只有11%,会不会太低了?事实上,如果是按照黑坑混养新开塘,或者是新放鱼后的出鱼量计算,这个数据是偏低的,如果是和投放单一鱼种的专业塘相比,更要低上几分。但是,如果将这个数据拿来和大部分平价黑坑日常的出鱼量相比,这个比例是偏高的,特别是在绝对出鱼量上要远超寻常黑坑。
这里,涉及到的是黑坑新开塘、新放鱼和平时作钓之间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才诞生了正钓、偷驴的概念,这,也是黑坑出鱼量的1/3定律(简称三一定律)的灵感来源。
1、1/3定律的灵感来源
在多年征战罗非新开塘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黑坑对外宣称投放了多少罗非,开塘的第一场鱼,总鱼量的1/3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剩下的鱼当中,正常情况下会有1/3不开口,最后剩下的有效鱼当中,会有1/3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断线、脱钩跑鱼,最终的出鱼量,约占总投鱼量的30%左右。除此以外,结合当天的开竿数量,我还可以估算出人均渔获量和坑冠的渔获量,其中坑冠的渔获量,约为人均渔获量的三倍,最少者,则为人均渔获量的1/3甚至空军。
就我个人的判断,这种现象并不是偶发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发生概率。
为了验证我的猜测是否正确,我开始在俱乐部和培训班内推广这种算法,而会员和学员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这个算法非常有用!不仅如此,我还发现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罗非新开塘,在其他鱼种比如鲫鱼、草鱼的新开塘上也同样适用,1/3定律由此诞生。
2、1/3定律的原理和运用
1/3定律,完整的说法是黑坑新开塘出鱼量的1/3定律,因为这个定律,是根据新开塘的特点创立和发展起来的。1/3定律,可以帮我们预估出黑坑新开塘的整体出鱼量,人均出鱼量甚至是坑冠的出鱼量,这些数据,对于我们在面对新开塘需要作出开竿与否的决策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为什么是1/3而不是1/2或者1/4?
为什么坑冠的渔获量是人均出鱼量的三倍?
答案,就在人鱼博弈的双方,也就是鱼和钓友身上。
在上面提到的几个1/3中:
第一个1/3是无效鱼,即不具备作钓条件或者不存在的鱼,这点无需解释,是钓鱼人都懂。
第二个1/3是活性差,不具备开口条件的鱼,这点也比较简单,在前文已经有过论述。
第三个1/3是指在作钓过程当中因为脱钩、断线等各种原因无法入护的鱼。这个比例,根据不同的鱼种会略有不同,比如罗非跑鱼率达到甚至超过1/3都是正常的,草鱼的跑鱼率略低于罗非,至于鲫鱼和鲤鱼,脱钩跑鱼率要低上许多,整体上鱼率也最高。
至于坑冠的渔获量是人均渔获量的三倍,垫底钓友的渔获量是人均渔获量的1/3,不仅说明了位置、饵料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钓手之间的技术水平高低。
1)1/3定律的几个主要变数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1/3定律并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它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与几个主要的变数即总鱼量、活性和开竿数有关。在这其中,鱼量是计算的基础,鱼的活性是计算的前提,而开竿数,则是最主要的变数。
鱼量是计算的基础,因为基数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差之千里;鱼的活性是前提,因为活性不足,包括活性过高,都会让计算失去意义(见案例16);竿数是变数,毕竟人多与人少,直接决定了人均可分配渔获量的多少。
案例16:2019年3月,广州某隆钓鱼场罗非新开塘,放罗非6000斤,报名人数40人左右,这个鱼量绝对是爆护的节奏。但是,由于开塘前一天突降暴雨,水温骤降,开塘当天出鱼量只有可怜的500斤,远低于正常开口时的水平,我由于提前交了报名费不得不参加,结果只上了一尾罗非。同一天,广州番禺某天钓鱼场7000斤草鱼新开塘,47支竿,结果只有两位钓友上鱼,其他人全部空军。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当出现突发原因导致鱼不开口,以上公式就失去了价值。
2)总出鱼量和人均渔获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于1/3定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在实战当中,1/3定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也就是我们如何去计算总出鱼量和人均渔获量呢?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说明(见图18)
图18:黑坑新开塘总出鱼量的计算方法
在总出鱼量297斤的基础上,根据开竿人数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估算出开塘当天的人均渔获量,坑冠的渔获量以及垫底钓友的渔获量,这,才是我们开竿与否的重要参考(见表22)
表22:黑坑新开塘人均渔获量的计算方法
5支竿
10支竿
20支竿
30支竿
人均渔获量
59.4斤
29.7斤
14.9斤
9.9斤
坑冠渔获量(X3)
178.2斤
89.1斤
44.7斤
29.7斤
垫底渔获量(/3)
19.8斤
9.9斤
4.96斤
3.3斤
开竿建议
必须开竿
值得开杆
审慎开杆
不开杆
3)1/3定律实战案例
以上算法,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只是一个荒谬的理论,黑坑鱼情瞬息万变,岂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全盘掌控的?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我们来看几个实战案例(见案例16-17)
案例17:2018年4月,广州某钓鱼场放个体5斤左右的罗非2500斤,收费200元四小时,回鱼5元/斤,40人报名,有钓友问我这个塘值不值得去。按照上面的公式,我告诉他这个塘总出鱼量在740斤左右,人均渔获量18.5斤,坑冠渔获在55斤上下,钓得少的一至两条甚至空军,按照这个数据,只有前三名才可以上岸,所以是不值得去的。第二天钓友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塘冠的总渔获是54斤,亚军32斤,多数钓友是1-2条,还有不少人空军。这和我头天的预测几乎完全一致,说明1/3定律是有效的。
案例18:2018年4月,广州雨晨钓鱼场开塘,放5-8斤的罗非4000斤,42个钓位,回鱼5元/斤。按照1/3定律,计算出平均渔获量为28.6斤,坑冠渔获85斤左右。这一场我去了并且获得了坑冠,总渔获83斤,和预计的结果几乎分毫不差。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近几年来,我的俱乐部和培训班,已经有不少人掌握了这套算法,在黑坑博弈的过程当中,省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当然,这套算法是以鱼的活性为前提的,因此对于鱼活性,也就是开口程度的判断是1/3定律赖以存在的根本。从这一点出发,黑坑钓友掌握基本的辨鱼、看天、选位技巧是有必要的。
3、1/3定律的升级版,黑坑老塘出鱼量的1/9定律
以上,说的是黑坑新开塘的情况。如果是去平时不怎么放鱼的老塘作钓,又该如何计算总出鱼量和人均渔获量呢?其实这个很简单,在新开塘出鱼量的基础上,再乘以1/3即可,这就是1/3定律的升级版——黑坑老塘出鱼量的1/9定律。
细心的钓友会发现,根据1/9定律得出来的结果,和前面南方垂钓基地比赛当中的出鱼率是基本相同的,均为总存鱼量的11%左右。这里最大的变数,就是塘里有效鱼的存鱼量,有效鱼存鱼量越高,出鱼量自然也就越高。
四、以诚为本-黑坑和钓友的双赢之道
爆护也好,空军也罢,钓鱼,更多的是钓一种情怀,一种兴趣。虽然1/3定律是我创造出来的,但是我个人用得很少,更多的是用于帮其他钓友作战前分析。因为写作和拍摄的需要,近年来我更多的是去钓有难度的塘,也就是所谓的《挑战最难黑坑》,因此在广州的职业钓鱼人当中,我算是一个奇葩,也是最受钓场老板欢迎的人。
有钓友可能会提出,这种算法太过功利,真正的钓鱼人是不会这样去算计黑坑老板的。对于这种看法,我只能说你代表的只是你自己。黑坑钓鱼是一种商业行为,对于大部分的工薪阶层钓友,不考虑钓鱼成本是不可能的,站在钓友的角度,如果这种算法能为大家降低钓鱼的成本和负担,我无怨无悔。
至于有些钓友提出这个算法可能触及到了黑坑老板的利益,或者说无效鱼的存在有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嫌疑,我只能说能长期经营下去的钓场,都是诚信经营,尊重钓友的钓场。即便是一天只放100斤鱼的钓场,只要放鱼准时,足量投放,就会受到粉丝的拥戴,这才是长期经营,双赢之道。
本文关键词:黑坑钓鱼怎么钓法,黑坑钓鱼教学,黑坑钓法与钓技,黑坑作钓技巧,深度解析黑坑钓鱼技术。这就是关于《深度解析黑坑钓鱼技术,黑坑选择钓位的高级技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