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由协议之rip协议简介】,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路由协议之rip协议简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2、路由协议之rip协议简介,动态路由协议之RIP协议1、路由协议之rip协议简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简称,它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RIP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
基本特性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以跳数作为cost度量单位最初的RIP协议开发时间较早,所以在带宽、 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也较低,因此,RIP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优先级默认100RIP协议特点
配置简单易于维护适合小型网络(最大跳数15)RIP工作原理
路由器启动时,路由表中只会包含直连路由。
RIP运行之后:
路由器会发送Request报文,用来请求邻居路由器的RIP路由运行RIP的邻居路由器收到该Request报文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生成Response报文进行行回复。路由器在收到Response报文后,会将相应的路由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网络收敛后:周期性的发送路由更新,默认更新时间为30S,如果30S没收到更新报文,就会进入老化,默认老化时间为180S.老化时间超时,再经过120S后路由条目就会被删除。每个报文携带25条路由信息。如果携带认证信息每个报文携带24条路由条目。
度量值
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
缺省情况下,直连网络的路由跳数为0,当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时,会把度量值加1.RIP规定超过15跳为网络不可达。
RIP协议版本
共同点:两个版本都是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520
RIPv1版本的特征
RIPv1是有类别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和CIDR。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报文不支持认证。RIPv2版本的特征
无类别路由协议支持VLSM和CIDR以广播或组播发送报文,默认组播地址224.0.0.9支持认证(明文或MD5)支持外部路由tagRIPv1版本报文格式
RIPv2版本报文格式
RIPv2在RIPv1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但RIPv2的报文格式仍然同RIPv1类似。其中不同的字段如下所示:
AFI:地址族标识除了表示支持的协议类型外, 还可以用来描述认证信息。2. Route tag:用于标记外部路由。Subnet Mask: 指定IP地址的子网掩码, 定义IP地址的网络或子网部分。Next Hop: 指定通往目的地址的下一跳IP地址。路由通告原则
接口地址与转发地址不在同一类,直接按照类聚合通告。
接口地址与转发地址在同一类:1)掩码一致,直接通告。2)掩码不一致,按照聚合通告。
主机路由直接通告,生成的路由表也为主机路由。
RIP的环路
环路产生的原因:距离矢量路由不携带生成路由的信息,已经周期性的更新导致路由刷新不及时。
防环措施
1、水平分割
水平分割的原理是, 路由器从某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 不会再从该接口发出去。
缺省状态下开启,在FR/X.25网络中缺省进制。可用通过接口模式下执行rip split-horizon
2、毒性反转
毒性反转是指路由器从某个接口学到路由后,将该路由的跳数设置为16,并从原接口发回给邻居路由器。毒性反转优先级高压水平分割。接口模式执行rip poison-reverse.
3、触发更新
触发更新是指当路由器信息发生变化时,立即向邻居发送路由更新。而不需要等待更新定时器
超时, 从而加速了网络收敛。
4、路由抑制
如果一条路由更新的跳数大于路由表已记录的改路由的跳数,那么将会引起该路由进入长达180秒(即6个路由更新周期)的抑制状态阶段。在抑制计时器超时前,路由器不再接收关于这条路由的更新信息。
5、定义最大跳数
RIP的最大可达跳数为15
聚合
RIPv2版本支持聚合,聚合又分为有类自动聚合和基于接口手动聚合。
基于V2进程的有类聚合实现自动聚合:
执行summary,开启自动聚合,默认开启的。undo summary 关闭聚合基于接口的聚合,即实现手动聚合:
[r1-g0/0/0]rip summary address 172,16,0.0 255.255.255.0
RIP的配置
基本配置
rip [process-id]命令用来使能RIP进程。 该命令中, process-id指定了RIP进程ID
version 2可用于使能RIPv2以支持扩展能力, 比如支持VLSM、 认证等。
network <network-address>命令可用于在RIP中通告网络, networkaddress必须是一个自然网段的地址。 只有处于此网络中的接口, 才能进行RIP报文的接收和发送。
配置metricin
命令rip metricin <metric value>用于修改接口上应用的度量值,(注意:该命令所指定的度量值会与当前路由的度量值相加) 。当路由器的一个接口收到路由时, 路由器会首先将接口的附加度量值增加到该路由上, 然后将路由加入路由表中。
本示例中, RTA发送的10.0.0.0/8路由条目的度量值为1, 由于在RTC的GigabitEthernet0/0/0接口上配置了rip metricin 2, 所以当路由到达RTC的接口时, RTC会将该路由条目的度量值加2, 最后该路由的度量值为3
配置metricout
命令rip metricout用于路由器在通告RIP路由时修改路由的度量值。一般情况下, 在将路由表项转发到下一跳之前, RIP会将度量值加1。 如果配置了rip metricout命令, 则只应用命令中配置的度量值。 即, 当路由器发布一条路由时, 此命令配置的度量值会在发布该路由之前附加在这条路由上, 但本地路由表中的度量值不会发生改变。
在本示例中, 缺省情况下, RTA发送的10.0.0.0/8路由条目的度量值为1。 但是, 由于在RTA的GigabitEthernet0/0/0接口上配置了rip metricout 2, 所以RTA会将该路由条目的度量值设置为2, 然后发送给RTC。
配置Output&Input
命令rip output用于配置允许一个接口发送RIP更新消息。
命令rip input命令用来配置允许指定接口接收RIP报文
undo rip input命令用来禁止指定接口接收RIP报文。 运行命令undo rip input之后, 该接口所收到的RIP报文会被立即丢弃。
抑制接口配置
silent-interface命令用来抑制接口, 使其只接收RIP报文, 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但不发送RIP报文。
命令silent-interface比命令rip input和rip output的优先级更高。 命令silent-interface all表示抑制所有接口, 此命令优先级最高, 在配置该命令之后, 所有接口都被抑制。
命令silent-interface通常会配置在NBMA网络上。 在NBMA网络上, 一些路由器需要接收RIP更新消息但是不需要广播或者组播路由器自身的路由更新, 而是通过命令peer <ip address>与对端路由器建立关系。
2、路由协议之rip协议简介,动态路由协议之RIP协议
让我们直接开始!
什么是RIP?RIP 跳数RIP 如何工作?RIP版本RIP 三个版本比较RIP 定时器更新计时器(30 秒)无效定时器(180 秒)抑制定时器(180 秒)刷新定时器(240 秒)RIP 防环机制1、水平分割2、毒性反转RIP优缺点优点缺点各厂商配置思科华为H3C锐捷总结什么是RIP?RIP 英文全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中文术语: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用跳数作为路由度量。
RIP 是小型网络中最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之一,RIP 通过每 30 秒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表详细信息来定期交换拓扑信息,它们以 UDP 数据包的形式发送,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都设置为 520。由于最大数据报大小仅为504字节,因此单个数据包中最多可以宣告25条路由。这些相邻路由器依次将信息转发给其他路由器,直到它们达到网络收敛。RIP 跳数最大限制为 15 跳,超出此范围的任何内容都无法访问,因此,RIP 不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
网络收敛,百度百科有相关解释,不过看起来真的很拗口,一句话解释:网络收敛就是一个网络中所有设备更新其路由表信息,达到路由一致的过程。
RIP 跳数默认情况下,路由器到其直连网络的跳数为0,从一台路由器到另外一台路由器跳数加1,跳数的取值范围为0 到 15的整数,大于等于 16 的跳数为无穷大,表示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 如何工作?RIP 基于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根据到目标网络的跳数计算路由成本,在计算路由成本时不使用其他路由指标,例如负载、带宽、延迟。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直观的感受一下RIP的选路规则:
案例1如上图,R1现在要和R4进行通信,目前有三个链路:
链路1:R1 -> R2 -> R3 -> R4链路2:R1 -> R5 -> R6 -> R7 -> R4链路3:R1 -> R8 -> R4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每条链路的跳数:
链路1:3跳链路2:4跳链路3:2跳看跳数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一条链路就是一跳,如下图:
那么答案毫无悬念:选择跳数最小的链路3:
案例1是链路的跳数都不一样,那加入跳数一样的情况,RIP如何选路的呢?
如上图,R1现在要和R4进行通信,目前有两个链路:
链路1:R1 -> R2 -> R3 -> R4链路2:R1 -> R5 -> R6 -> R4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每条链路的跳数:
链路1:3跳链路2:3跳上面我们提到过,RIP在计算路由成本时不使用其他路由指标,例如负载、带宽、延迟。所以这里起到了负载均衡的作用,网络将同时向两条路由发送数据。
RIP版本
RIP 有三个版本:
RIPv1:在 RFC 1058 中定义,有类路由协议,由 IP 目标网络和跳数指定RIPv2:在 RFC 1723 中定义,无类别路由协议,路由表被发送到多播地址,从而减少网络流量。RIPng:下一代 RIP,在 RFC 2080 中定义,是 RIPv2 的扩展,用于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IPv6。RIP v1被称为有类路由协议,因为它在路由更新中不发送子网掩码信息。
RIP v2被称为无类路由协议,因为它在其路由更新中发送子网掩码信息。
RIP 三个版本比较RIP 有四种定时器:
更新计时器无效定时器抑制定时器刷新定时器更新计时器(30 秒)更新计时器就是路由更新的频率,时间为30 秒。
无效定时器(180 秒)如果直到180 秒没有更新,则目标路由器认为它无效。
抑制定时器(180 秒)路由器等待邻居路由器响应的时间,默认时间为180 秒。
刷新定时器(240 秒)在路由被宣布为无效后,RIP 将额外等待 60 秒,所以刷新的总时间为 180 60 = 240 秒。
RIP 防环机制路由中难免会出现环路,RIP也不例外,RIP常见的主要有以下防环机制:
水平分割毒性反转1、水平分割水平分割防止向始发路由器通告相同的路由。
这个乍一看是不是很难理解?
我们来举个栗子:
现在有一个小型的网络,三台路由器:R1、R2、R3,R1和R2之间的网段为172.16.1.0/24:
现在R2要将172.16.1.0/24宣告给R3:
R3收到该路由信息后更新其路由表,因为RIP的刷新定时器为30秒,所以30秒后,R3开始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广播通告给附近所有的路由器,包括R2:
这样一来,R2和R3就会不停的向对方互发172.16.1.0/24路由协议,形成了一个环路:
水平分割防止这种类型在网络中循环,R3 知道R2 早先广播了网络172.16.1.0/24,因此R3 不会将此更新发送给R2:
这样就避免了环路!
这就是水平分割。
2、毒性反转毒性反转,网上八股文讲的太死板了,我这边直接举个栗子:
还是这个拓扑图,假如这个时候172.16.1.0/24网段发生故障,这个时候只有R2知道这个事:
假如R2上配置了毒性反转,那么此时会把172.16.1.0/24的跳数变为16,广播给其他路由器,也就是R3:
R3一看172.16.1.0/24的跳数为16,代表路由不可达,就知道172.16.1.0/24这条路行不通了,但是这还是一条路由信息,随机广播给其他路由器,这样就跟毒性一样传播了,所有的路由器都知道了172.16.1.0/24网络不可达,避免了环路。
这就是毒性反转。
RIP优缺点优点易于理解和配置,适用于小型网络使用范围广,基本上所有路由器都支持负载均衡实现相对比较简单当网络发生变化时,会自动发送触发更新缺点最大跳数是15跳,不适合大规模的网络每 30 秒广播一次更新,因此会造成流量瓶颈不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路由更新占用了大量带宽,造成资源浪费各厂商配置这边分享几个常见厂商的rip命令:
思科router ripnetwork 172.16.1.0
华为ripnetwork 172.16.1.0
H3Cripnetwork 172.16.1.0
同华为
锐捷router ripnetwork 172.16.1.0
同思科
总结RIP是最简单、最古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之一,AD 值为 120,工作在 OSI 模型的网络层,RIP 使用端口号 520,RIP 对于小型网络非常实用。
本文瑞哥主要给大家介绍了:
什么是RIP? RIP 跳数RIP 如何工作?RIP版本RIP 三个版本比较RIP 定时器 更新计时器(30 秒)无效定时器(180 秒)抑制定时器(180 秒)刷新定时器(240 秒)RIP 防环机制 1、水平分割2、毒性反转RIP优缺点 优点缺点各厂商配置 思科华为H3C锐捷朋友们,你明白了吗?
本文关键词:rip路由协议适用范围,路由器rip协议,rip路由协议的作用,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rip路由协议依据什么来选择最佳路由。这就是关于《路由协议之rip协议简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