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数控机床有哪些发展(数控机床有发展前景吗)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数控机床有哪些发展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数控机床有哪些发展以及数控机床有发展前景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2、数控机床有什么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 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 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 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 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

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 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20世纪初出现了由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火、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产率,40年代末,带液压仿形装置的车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多刀车床也得到发展。 50年代中,发展了带穿孔卡、插销板和拨码盘等的程序控制车床。 数控技术于60年代开始用于车床,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车床依用途和功能区分为多种类型。 普通车床的加工对象广,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能加工工件的 表面、端面和 螺纹。 这种车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车间。 转塔车床和回转车床具有能装多把刀具的转塔刀架或回轮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种工序, 用于成批生产。 自动车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动上下料,重复加工一批同样的工件, 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多刀半自动车床有单轴、多轴、卧式和立式之分。 单轴卧式的布局形式与普通车床相似,但两组刀架分别装在主轴的前后或上下,用于加工盘、环和轴类工件,其生产率比普通车床提高3~5倍。 仿形车床能仿照样板或样件的形状尺寸,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环, 用于形状较复杂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产,生产率比普通车床高10~15倍。 有多刀架、多轴、卡盘式、立式等类型。 立式车床的主轴垂直于水平面,工件装夹在水平的回转工作台上,刀架在横粱或立柱上移动。 用于加工较大、较重、难于在普通车床上安装的工件,一般分为单柱和双柱两大类。 铲齿车床在车削的同时,刀架周期地作径向往复 ,用于铲车铣刀、滚刀等的成形齿面。 通常带有铲磨附件,由单独电动机驱动的小砂轮铲磨齿面。 专门车床是用于加工某类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车床,如曲轴车床、凸轮轴车床、车轮车床、车轴车床、轧辊车床和钢锭车床等。 联合车床主要用于车削加工,但附 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后,还可进行镗、铣、钻、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 用于工程车、船舶或移动修理站上的修配工作。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数控机床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 。 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1. 美国的数控发展史

美国 *** 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 , 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 “ 效率 ” 和 “ 创新 ” ,注重基础科研。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 1952 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8 年创制出加工中心、 70 年代初研制成 FMS 、 1987 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由於美国首先结合汽车、 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 、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 当今美国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於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 80 代 *** 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 1982 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 从 90 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2. 德国的数控发展史

德国 *** 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 ,於 1956 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 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 求精。 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 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 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 如 公司之数控系统,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3. 日本的数控发展史

日本 *** 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 ( 如 “ 机振法 ” 、 “ 机电法 ” 、 “ 机信法 ” 等 ) 引导发展。 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 1958 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 1978 年产量 (7,342 台 ) 超过美国 (5,688 台 ) ,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2001 年产量 46,604 台,出口 27,409 台,占 59%) 。 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 在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 日本 FANUC 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 该公司现有职工 3,674 人,科研人员超过 600 人,月产能力 7,000 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 50% ,在国内约占 70% ,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看机床的水平主要看金属切削机床,其他机床技术和复杂性不高,就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电加工机床,也只是方法的改变,没什么复杂性和科技含量。 我国的数控磨床水平不错,每年都有大量出口, 它简单,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

金属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属形状。 去除材料,主要靠车和铣,车床发展为数控车床,铣床发展为加工中心。 高精度多轴机床,可以让复杂零件在精度和形状上一次到位,例如,飞机上的一个复杂零件,以前由很多种工人:车工、铣工、磨床工、画线工、热处理工用好几个月干,其中还有报废的,最 复合数控机床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全干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设计的还高。 零件精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 性好。

由普通发展到数控,一个人顶原来的十个,在精度上,更是没法说, 应性上,零件变了,换个程序就行。 把人的因素也降为最低,以前在工厂,谁要时会车涡轮、蜗杆,没个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谁 了,那牛得很。 现在用数控设备,只要你会编程,把参数输进去就可以了,很简单,刚毕业的技校学生都会,而且批量的产品质量也有保证。

自美国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数控车床后,机床制造业就进入了数控 ,中国在六十年代也搞出了第一代数控机床,但后来中国进入了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 等8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的数控机床水平,差距就是20年了,其实 直追还有希望,但国营工厂不思进取,到了9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水平,已有30年的差距了。 中国改革开放前走的是苏联的路子,什么叫苏联的路子,举个例子来讲:比如,生产一根轴,苏联的方式是建一个专用生产线,用多台专用机床,好处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这根轴的参数发生了变化,这条线就报废了,生产人员也就没事做了。 在1960-1980年代,国营工厂一个产品生产几十年不变样。 到了1980年代后,当时搞商品经济,这些厂不能迅速 应市场,经营就困难了,到了90年代就大量破产,大量职工下岗。

的生产也有大批量生产,但主要是单件小批量,不管是那种,只要你的设备是数控的, 应起来就快。 专业机床的路子已经到头了,西方走的路和前苏联不一样,当年的“ ”事件,就是 卖给苏联了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床,让苏联在潜艇的推进螺旋桨上的制造,上了一个档次,让美国的声纳听不到潜艇声音了,所以美国要惩处 公司。 由此也可见,前苏联的机床制造业也落后了,他们落后,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美国搞出了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数控机床的发展,还是要数德国。 德国本来在机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无非就是搞机电一体化,机械方面德国已没问题,剩下的就是 系统方面,德国的 系统工业本来就强大,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就执机床界的牛耳了。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大量从德国引进技术,消化后大量仿造,经过努力,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数控机床生产国,直到现在还是。 他们在机床制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机床复合(一机多种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 数控机床的核心就在数控系统方面,目前在系统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发拿科公司。 第一代的系统用步进电机,我们现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电机。 现在的数控系统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电机和系统内的逻辑控制软件,交流伺服电机我们 目前还没有谁能制造,这是一个光学、机械、 的综合体。 逻辑控制软件就是控制机床的各轴 ,而这些轴是用伺服电机驱动的,一般的系统能同时控制3轴,高级系统能控制五轴,能控5轴的,五轴以上也没问题。 我们 也由有5轴系统,但“做秀”的成份多,还没实用化。 我们的工厂用的五轴和五轴以上机床,100%进口。

机床是一个 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其核心就是数控系统。 我们目前不要说系统,就是国内造的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数控机床,所用的高精度滚珠丝杠, 都是进口的,主要是买日本的,我们自产的滚珠丝杠、 在精度、寿命方面都有问题。 目前国内的各大机床厂,数控系统100%外购,各厂家一般都买日本发那科、 的系统,占80%以上,也有德国 的系统,但比较少。 德国 系统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国系统不太 合我们的电网,我们的电网稳定性不够, 系统的 伺服模块容易烧坏。 日本就不同了,他们的系统就烧不坏。 近来 系统改进了不少,价格方面还是略高。 德国人很不重视中国,所以他们的系统汉语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 早就有汉语化版的。

就国产高级数控机床而言,其利润的主体是被外国人拿走了,中国只是挣了一个辛苦钱。

美国为什么没有能成为数控机床制造大国呢?这个和他们当时制定产业政策的人有关,再加上当时美国的劳动力贵,买比制造划算。 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底的产业,而且需要技术积累。 不太附和美国情况。 但后来美国发现,机床属于战略物资,没有它,飞机、大炮、 、军舰的制造都有问题,所以他们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机床厂,规定了一些单位只能买国产设备,就是贵也得买,这就为美国保留了一些数控机床行业。 美国机床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欧洲的机床,除德国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说超高精密机床,瑞士的相当好,但价格也是天价。 一般用户用不起。 意大利、英国、法国属于二流,中国很少买他们的机床。 西班牙为了让中国进口他们的机床,不惜贷款给中国,但买的人也很少——借钱总是要还的。

韩国、台湾的数控机床制造能力比大陆地区略强,不过水平差不多。 他们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技术发展的。 韩国应该好一点,它有自己制造的、已经商业化了的数控系统,但进口到中国的机床,应我们的要求,也换成了**系统。 我们对他们的系统信不过。 韩国数控机床主要有两家: 和 。 目前在我国设有合资企业。 台湾机床和我们大体一样,自己造机械部分,系统采购**的。 但他们的机床质量差,寿命短,目前在大陆影响很坏。 其实他们比我们国产的要好一点。 但我们自己的差,我们还能容忍,台湾的机床是用美金买来的,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 台湾最主要的几家机床厂已打算把工厂迁往大陆,大部分都在上海。 这些厂目前在国内的竞争中,也打着“国产”的旗号。

近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机床厂商的注意,2000年,日本最大的机床制造商“马扎克”在中国银川设立了一家数控机床合资厂,据说制造水平相当高,号称“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和世界同步。 今年日本另外一家大机床厂大隈公司在 设立了一家能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的控股公司,德国的一家很有名的企业也在上海设立了工厂。

目前, 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各厂家也在努力追赶。 国内买机床最多的是军工企业,一个购买计划里,80%是进口,国产机床满足不了需要。 今后五年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 不过就目前国内的需要来讲,我国的数控机床目前能满足中低档产品的订货。

FANUC公司简介

FANUC公司创建于1956年,1959年首先推出了电液步进电机,在后来的若干年中逐步发展并完善了以硬件为主的开环数控系统。 进入70年代,微 技术、功率 技术,尤其是计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FANUC公司毅然舍弃了使其发家的电液步进电机数控产品,一方面从GETTES公司引进直流伺服电机制造技术。 1976年FANUC公司研制成功数控系统5,随时后又与SIEMENS公司联合研制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数控系统7,从这时起,FANUC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产品日新月异,年年翻新。

1979年研制出数控系统6,它是具备一般功能和部分高级功能的中档CNC系统,6M 合于铣床和加工中心;6T 合于车床。 与过去机型比较,使用了大容量磁泡存储器,专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总数减少了30%。 它还备有用户自己制作的特有变量型子程序的用户宏程序。

1980年在系统6的基础上同时向抵挡和高档两个方向发展,研制了系统3和系统9。 系统3是在系统6的基础上简化而形成的,体积小,成本低,容易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 用于小型、廉价的机床。 系统9是在系统6的基础上强化而形成的具备有高级性能的可变软件型CNC系统。 通过变换软件可 应任何不同用途,尤其 合于加工复杂而昂贵的航空部件、要求高度 的多轴联动重型数控机床。

1984年FANUC公司又推出新型系列产品数控10系统、11系统和12系统。 该系列产品在硬件方面做了较大改进,凡是能够集成的都作成大规模集成电路,其中包含了8000个门电路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有3种,其引出脚竟多达179个,另外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有4种,厚膜电路芯片22种;还有32位的高速处理器、4兆比特的磁泡存储器等,元件数比前期同类产品又减少30%。 由于该系列采用了光导纤维技术,使过去在数控装置与机床以及控制面板之间的几百根电缆大幅度减少,提高了抗干扰性和 性。 该系统在DNC方面能够实现主计算机与机床、工作台、机械手、搬运车等之间的各类数据的双向传送。 它的PLC装置使用了独特的无触点、 性输出和大电流、高电压输出电路,能促使强电柜的半导体化。 此外PLC的编程不仅可以使用梯形图语言,还可以使用PASCAL语言,便于用户自己开发软件。 数控系统10、11、12还充实了专用宏功能、自动计划功能、自动刀具补偿功能、刀具寿命管理、彩色图形显示CRT等。

1985年FANUC公司又推出了数控系统0,它的目标是体积小、价格代, 用于机电一体化的小型机床,因此它与 用于中、大型的系统10、11、12一起组成了这一时期的全新系列产品。 在硬件组成以最少的元件数量发挥最高的效能为宗旨,采用了最新型高速高集成度处理器,共有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6种,其中4种为低功耗CMOS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的厚膜电路3种。 三轴控制系统的主控制电路包括输入、输出接口、PMC(Programmable Machine Control)和CRT电路等都在一块大型印制电路板上,与操作面板CRT组成一体。 系统0的主要特点有:彩色图形显示、会话菜单式编程、专用宏功能、多种语言(汉、德、法)显示、目录返回功能等。 FANUC公司推出数控系统0以来,得到了各国用户的高度评价,成为世界范围内用户最多的数控系统之一。

1987年FANUC公司又成功研制出数控系统15,被称之为划 的人工智能型数控系统,它应用了MMC(Man Machine Control)、CNC、PMC的新概念。 系统15采用了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数字伺服单元,数字主轴单元和纯 式绝对位置检出器,还增加了MAP(Manufacturing Automatic Protocol)、窗口功能等。

FANUC公司是生产数控系统和工业 的著名厂家,该公司自60年代生产数控系统以来,已经开发出40多种的系列产品。

数控机床有什么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有什么发展趋势

  中国力争早日实现数控机床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下面,我为大家讲讲数控机床有什么发展趋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功能复合化

  复合机床的含义是指在一台机床上实现或尽可能完成从毛坯至成品的多种要素加工。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工艺复合型和工序复合型两类。工艺复合型机床如镗铣钻复合——加工中心、车铣复合——车削中心、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等;工序复合型机床如多面多轴联动加工的复合机床和双主轴车削中心等。采用复合机床进行加工,减少了工件装卸、更换和调整刀具的辅助时间以及中间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商的市场反应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工序分散的生产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加工过程的复合化也导致了机床向模块化、多轴化发展。德国Index公司最新推出的车削加工中心是模块化结构,该加工中心能够完成车削、铣削、钻削、滚齿、磨削、激光热处理等多种工序,可完成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随着 机械加工要求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多轴联动数控机床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欢迎。在2005年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05)上,国 制造商展出了形式各异的多轴加工机床(包括双主轴、双刀架、9轴控制等)以及可实现4~5轴联动的五轴高速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高速铣削中心等。

  控制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制造业生产柔性化、制造自动化的发展需求,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过程自 应控制技术:通过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主轴和进给电机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信息,利用传统的或 的算法进行识别,以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破损状态及机床加工的稳定性状态,并根据这些状态实时调整加工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加工指令,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将工艺专家或技师的经验、零件加工的一般与特殊规律,用 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模型的“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器”,利用它获得优化的加工参数,从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的目的;

  (3)智能故障自诊断与自修复技术:根据已有的故障信息,应用 智能方法实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

  (4)智能故障回放和故障仿真技术:能够完整记录系统的各种信息,对数控机床发生的各种错误和事故进行回放和仿真,用以确定错误引起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生产经验;

  (5)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调整参数的智能化伺服系统,包括智能主轴交流驱动装置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这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电机及负载的转动惯量,并自动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

  (6)智能4M数控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检测一体化是实现快速制造、快速检测和快速响应的有效途径,将测量(Measurement)、建模(Modelpng)、加工(Manufacturing)、机器操作(Manipulator)四者(即4M)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测量、建模、加工、装夹、操作的一体化。

  高速化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控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1)主轴转速:机床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最高转速达200000r/min;

  (2)进给率:在分辨率为0.01μm时,最大进给率达到240m/min且可获得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3)运算速度: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为数控系统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开发出CPU已发展到32位以及64位的数控系统,频率提高到几百兆赫、上千兆赫。由于运算速度的极大提高,使得当分辨率为0.1μm、0.01μm时仍能获得高达24~240m/min的进给速度;

  (4)换刀速度:目前国外先进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时间普遍已在1s左右,高的已达0.5s。德国Chiron公司将刀库设计成篮子样式,以主轴为轴心,刀具在圆周布置,其刀到刀的换刀时间仅0.9s。

  高精度化

  数控机床精度的要求现在已经不局限于静态的几何精度,机床的 精度、热变形以及对振动的监测和补偿越来越获得重视。

  (1)提高CNC系统控制精度: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CNC控制单位精细化,并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已开发装有106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的交流伺服电机,其位置检测精度可达到0.01μm/脉冲),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2)采用误差补偿技术: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对设备的热变形误差和 误差进行综合补偿。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

  (3)采用网格检查和提高加工中心的 轨迹精度,并通过仿真预测机床的加工精度,以保证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使其性能长期稳定,能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完成多种加工任务,并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德体系开放化

  (1)向未来技术开放:由于软硬件接口都遵循公认的 协议,只需少量的重新设计和调整, 的 软硬件 就可能被现有系统所采纳、吸收和兼容,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开发费用将 降低而系统性能与 性将不断改善并处于 命周期;

  (2)向用户特殊要求开放:更新产品、扩充功能、提供硬软件产品的各种组合以满足特殊应用要求;

  (3)数控 的建立: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 CNC系统 ISO14649(STEP-NC),以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 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 化。 化的编程语言,既方便用户使用,又降低了和操作效率直接有关的劳动消耗。

  加工过程绿色化

  随着日趋严格的环境与 约束,制造加工的绿色化越来越重要,而中国的 、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近年来不用或少用冷却液、实现干切削、半干切削节能环保的机床不断出现,并在不断发展当中。在21世纪,绿色制造的大趋势将使各种节能环保机床加速发展,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因此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图形化的要求。合理的人性化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除此以外,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应用于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因此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国产数控机床缺乏核心技术,从高性能数控系统到关键功能部件基本都依赖进口,即使近几年有些国内制造商艰难地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其产品的功能、性能的 性仍然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近几年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通过技术引进、海 并购重组以及国外采购等获得了一些先进数控技术,但缺乏对机床结构与精度、 性、人性化设计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忽视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性能和质量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同样难以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

  一些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不够重视整体工艺与制造水平的提高,加工手段基本以普通机床与低效刀具为主,装配调试完全靠手工,加工质量在生产进度的紧逼下不能得到稳定与提高。另外很 产数控机床制造商的生产管理依然沿用原始的手工台账管理方式,工艺水平和管理效率低下使得企业无法形成足够生产规模。如国外机床制造商能做到每周装调出产品,而国内的生产周期过长且很难控制。因此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自身工艺技术改造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由于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迅速,一部分企业不顾长远利益,对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水平不够重视,甚至对服务缺乏真正的理解,只注重推销而不注重售前与售后服务。有些企业派出的人员对生产的数控机床缺乏足够了解,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好数控机床,更不能指导用户使用好机床;有的对先进高效刀具缺乏基本了解,不能提供较好的工艺解决方案,用户自然对制造商缺乏信心。

  制造商的服务应从研究用户的加工产品、工艺、生产类型、质量要求入手,帮助用户进行设备选型,推荐先进工艺与工辅具,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和良好的培训环境,帮助用户发挥机床的最大效益、加工出高质量的最终产品,这样才能逐步得到用户的 ,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

  驱动并联化

  并联 机床克服了传统机床串联机构移动部件质量大、系统刚度低、刀具只能沿固定导轨进给、作业自由度偏低、设备加工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够等固有缺陷,在机床主轴(一般为动平台)与机座(一般为静平台)之间采用多杆并联联接机构驱动,通过控制杆系中杆的长度使杆系支撑的平台获得相应自由度的 ,可实现多坐标联动数控加工、装配和测量多种功能,更能满足复杂特种零件的加工,具有 的模块化程度高、重量轻和速度快等 。

  并联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设备,已成为当前机床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国际机床行业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自发明数控技术以来在机床行业中最有意义的进步”和“21世纪 数控加工设备”。

  极端化(大型化和微型化)

  国防、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能源等基础产业装备的大型化需要大型且性能良好的数控机床的支撑。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纳 术是21世纪的`战略技术,需发展 应微小型尺寸和微纳米加工精度的新型制造工艺和装备,所以微型机床包括微切削加工(车、铣、磨)机床、微电加工机床、微激光加工机床和微型压力机等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大。

  信息交互网络化

  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来说,使数控机床具有双向、高速的联网通讯功能,以保证信息流在车间各个部门间畅通无阻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实现网络 共享,又能实现数控机床的远程监视、控制、培训、教学、管理,还可实现数控装备的数字化服务(数控机床故障的远程诊断、维护等)。

  例如,日本Mazak公司推出 的加工中心配备了一个称为信息塔(e-Tower)的外部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机外和机内摄像头等,能够实现语音、图形、视像和文本的通信故障报警显示、在线帮助排除故障等功能,是独立的、自主管理的制造单元。

  新型功能部件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各方面的性能,具有高精度和高 性的新型功能部件的应用成为必然。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功能部件包括:

  (1)高频电主轴:高频电主轴是高频电动机与主轴部件的集成,具有体积小、转速高、可无级调速等一系列 ,在各种新型数控机床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

  (2)直线电动机:近年来,直线电动机的应用日益广泛,虽然其价格高于传统的伺服系统,但由于负载变化扰动、热变形补偿、隔磁和防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机械传动结构得到简化,机床的动态性能有了提高。如: 公司生产的1FN1系列三相交流永磁式同步直线电动机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高速铣床、加工中心、磨床、并联机床以及动态性能和 精度要求高的机床等;德国EX-CELL-O公司的XHC卧式加工中心三向驱动均采用两个直线电动机;

  (3)电滚珠丝杆:电滚珠丝杆是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杆的集成,可以 简化数控机床的结构,具有传动环节少、结构紧凑等一系列 。

  高 性

  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相比,增加了数控系统和相应的监控装置等,应用了大量的电气、液压和机 置,易于导致出现失效的概率增大;工业电网电压的波动和干扰对数控机床的 性极为不利,而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型面较为复杂,加工周期长,要求平均无故障时间在2万小时以上。为了保证数控机床有高的 性,就要精心设计系统、严格制造和明确 性目标以及通过维修分析故障模式并找出薄弱环节。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在7~10万小时以上,国产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10000小时左右,国外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800小时以上,而国内最高只有300小时。

  数控机床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数控机床无论从产品种类、技术水平、质量和产量上都取得高速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也已取得重大突破。自从我国数控机床的技术发展到了成熟期以后,各个领域都开始了对于数控机床的广泛关注。然而,与快速发展的数控机床行业相比,我国从事数控机床行业的技能人才始终供不应求,据权威部门统计,当前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对人才需求量较大,预计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和 领域人才缺口为300万人。

  如今,制造业对数控机床人才的需求 增加,就业待遇优厚。很多企业反映,数控机床人才“一将难求”, 抢手,数控机床人才的身价持续上涨,月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据我了解,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职教中心已经把数控机床专业作为重点发展专业,势必做强做大该专业,为中国制造输送一批批技能人才。

  当下,数控机床作为工业4.0重要发展领域,已经成为主要工业 重点竞争领域。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在 战略的支持下,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技术追赶势头不可阻挡。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周期中,中国有望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实现数控机床产业的弯道超车。因此,在产业发展大好的优势下,数控机床人才的就业前景将是一片 。

  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前景

  当前机床行业下游用户需求结构出现高端化发展态势,多个行业都将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对于高质量、高技术水平机床产品需求迫切,总体上来说,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需求上升较快,用户需要更多高速、高精度、复合、柔性、多轴联动、智能、高刚度、大功率的数控机床,发展前景广阔。例如,汽车行业表现出生产大批量、多品种、车型更新快的发展趋势, 汽车发展加速,从而要求加工设备朝着精密、高效、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随着民用飞机需求量的剧增以及军用飞机的跨代发展, 飞机朝着轻质化、高 性、长寿命、高隐身性、多构型、快速响应及低成本制造等方向发展, 技术急切需要更先进的加工装备来承载,航空制造装备朝着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例如,在“两机专项”致力于突破的飞机发动机制造中,发动机叶片、整机机匣和叶盘等典型零件逐渐向尺寸大型化、型面复杂化、结构轻量化和制造精密化发展,尤其是高强度的高温耐热合金等新型轻质材料的大量应用,这些整体结构件的几何构型复杂且难加工,对大扭矩、高精度数控机床提出 更高要求。燃气轮机的大型结构件和大型设备异地维修所需的便携性或可移动式多轴联动数控装备,这种用无固定基座、可重构拼组的小机床加工大型工件的加工方式对新型数控装备的结构设计、工艺规格和高能效加工技术提出更大挑战。

  数控机床专业就业方向

  我国制造企业已普遍运用先进的数控技术,随之而来的是对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 数控就业前景美妙在兴旺国度中,数控机床曾经大量普遍运用。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度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关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大局部为进口产品)也未能充沛应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就业人才的匾乏无疑是主要缘由之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普遍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我国迫切需求大量的从研讨开发到运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

  一、数控就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的企业和地域:

  1、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和国度严重配备制造企业。军工制造业是我国数控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 有很大的数控就业 。杭州发电设备厂用6000元月薪招不到数控技术工。

  2、随着民营经济的飞速开展,我国 经济兴旺地域(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数控就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具有数控学问的模具技工的年薪已开到了30万元,超越了“ ”。

  二、数控人才的学问构造—数控就业技艺需求:

  另一个来源就是从企业现有员工中选择人员参与不同层次的数控技术中、短期培训,以顺应企业对数控人才的急需。这些人员普通具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比拟丰厚的理论经历,但是他们大局部是传统的机类或电类专业的各级毕业生,学问面较窄,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数控系统不太理解。

  就业方向

  在工业企业,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数控技术专业在主要面向机械、模具、 、电气、轻工等行业,可从事产品设计与加工、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常用CAM软件多轴加工、数控设备调试与维修等相关工作。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单位的性质分布如下:三资企业占58%,国有企业占26%,民营企业占9%,其他占5%。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分布如下:操作占55.7%,编程占13.4%,维修占9.4%,工艺占8.0%,生产管理占7.1%,质量检测占4.5%,综合占1.2%,营销占1.7%,行政管理占1.4%,其他占5.5%。

  就业前景

  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集机、电、液、光、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它是制造业实现 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日本、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 采用数控技术所获取经济效益大致为:操作人员减少50%,成本降低60%,机床利用率达60%--80%,机床台数减少50%,生产面积减少40%。世界制造业由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通机械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设备所替代。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数控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 或企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控化率:设备拥有量中数控设备所占的比例)。目前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仅为1.9%,而日本高达30%,美国超过了40%。在发达 数控机床已经普遍大量使用,而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推广 达 相比差距很大。我国数年内将增加40-50万台数控机床,相应需要60-80万数控专业技术人才。

;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中秋节的古诗五言绝句(关于中秋节的诗五言绝句四句)

下一篇: 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