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如何用星号标准难度(难度的度是哪个度)

如何用星号标准难度(难度的度是哪个度)?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柯洁也怕数学,为什么很多人看到数学就想吐?你可能中了“假数学”的毒,下面是好玩的数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用星号标准难度

在近日举办的一项斗地主锦标赛中,围棋天才柯洁以预赛第3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最终获得了冠军。作为变数最多的棋类游戏,围棋每回合有250种可能,一盘棋可以长达150回合,这庞大的数目需要强大的计算力来驾驭。强大的计算力也是柯洁获胜的法宝,柯洁参加斗地主比赛,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据说,没有其他学科能像数学这样,把人分成了两类:一类人被它征服,另一类人努力征服它。数学,在数学家眼中是美丽而动人的,散发着熠熠光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提起数学,大多数人都可能会想起上学时被数学支配的恐惧?连计算力很强大的围棋天才柯洁都在此前报道中表示害怕数学,不敢选择清华大学的AI专业。甚至还有很多孩子参加数学考试,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胃里翻江倒海,没法集中精力。对,这就是数学焦虑症。

你可能中了“假数学”的毒!

生活中人们对数学的恐惧很普遍,英国《卫报》称,全世界约1/4的人患有“数学焦虑症”。即使这个数据打个折扣,恐惧数学的人数也十分惊人。而在中国,据调查,超50%的中小学生为数学焦虑痛苦、失去笑脸!

然而,数学真的有这么恐怖吗?德国数学家协会媒体奖冠军、前奥数冠军霍格尔·丹贝克用40年数学心得告诉你:当然不是!数学并不可怕,你只是中了“假数学”的毒!

霍格尔·丹贝克,1969年出生,德国知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明镜周刊》在线版《科学与健康》栏目主编。自2006年起,他开始在《明镜周刊》网络专栏《分子》里创造他的数学乐园,2014年他开设的互动答题专栏《每日谜题》,每周都有20万德国读者参与他的谜题解答,深度上瘾,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他也因此荣获德国数学家协会媒体奖。

《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

[德]霍格尔·丹贝克 著

罗松洁 译

未读·探索家 出品

2019年11月

在他的著作《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一书中,霍格尔带领我们颠覆旧数学的认知、扭转对数学的误解,帮助我们治愈数学恐惧、重拾数学的乐趣。

人们普遍有种误解,认为数学是一种天赋,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其实,数量与几何,深深根植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只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科学研究表明,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会简单的加法计算,宝宝的计数和运算能力令人惊讶,而且确实是与生俱来的。1995 年,心理学家托尼· 西蒙(Tony Simon)在一项对5 个月婴儿的研究里证明,婴儿掌握了基本的算术技能,还说明了他们有惊人的抽象能力。不管是婴儿、幼儿还是成年人,当人类在面对数字时,都具备惊人的天赋。

我们为什么会有 “数学焦虑症”

然而,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先天条件,为什么仍会出现“数学焦虑症”。在霍格尔·丹贝克看来,“数学恐惧症”很可能是从成人那里继承而来的。一个孩子喜不喜欢数学,首先取决于他学习数学的时候经历过什么。他被灌输了各种解答技巧?或者,他能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而且还得到了大人的认可?

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其实一开始很喜欢数学,而且他们也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聪明的、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方法。教育学家哈特穆特· 斯皮格尔(Hartmut Spiegel)和克里斯托夫· 赛尔特描述过一个例子。在四年级学生课堂作业中,必须解答下题:药剂师把1 750 克甘草片装进小袋子里,每袋有50 克。他一共能装多少袋?

安妮卡是这样解答的:

1 750 克∶50 克 2 × 7 = 14

1 × 1 = 1

2 × 10 = 20

35 答:能装35 袋。

答案是正确的,但老师却被安妮卡的解答方法惊到了:这孩子算的都是些什么?因为,不仅答案正确可以得分,计算方法及过程也能得分,女老师就向两位同事请教了这种解法。他们也认为这解法毫无意义,安妮卡可能只是碰巧写对了答案。

第二天,老师让安妮卡在黑板上再次计算了这道题——她用了同样的方法,并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然后,老师问道,有没有同学能解释这个计算过程。有一个学生举起手,解释了如下计算:两个50 克的袋子可以装满100 克,700 克则有2×7=14 袋。750 克当中还剩下的50 克,就是1×1=1 袋;最后的1 000克,就有2×10=20 袋。这三个数字14+1+20 的总和即为35 袋。

安妮卡很幸运地答对了。斯皮格尔认为,这个女孩的例子告诉我们:别忽视那些不常见的计算方法,因为非常重要。他说:“小学生的思考往往比我们成年人表面的见解更理智、更有条理、更聪明。”

但聪明的计算方法也可能会出问题,特别是当孩子用了这个方法却算错的时候。虽然他们想出了自己的解答技巧,这必须是一项重大成就,但是,如果他们犯一个小小的错,就会导致答案错误。这时候大人马上就会说,“你不能这么算”,甚至会说孩子在数学上有障碍。最后,连孩子自己也信了,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彻底失去了兴趣。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一点:只能有标准答案和错误答案——没有第三种选择。孩子们甚至会把算错当成失败甚至耻辱。

因此,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似乎掉进了一种恶性循环。成年人让孩子们害怕数学,孩子们长大了,也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只有一部分人能努力在几何、二项式公式中成功突围,开辟出一条数学道路,而大多数人,哪怕面对再简单的数学,也没能真正理解。

糟糕的是,有些老师和教育专家仍然将数学看成一种残酷的标准,用它把学生分成先进和后进。数学成绩不好,很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进入重点高中,乃至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大多数人在数学上都遇到过巨大的障碍,但我们从不反思可能是数学教育出了问题,反而觉得,这恰恰说明不是人人都适合数学。这简直大错特错。

用真数学打败“假数学”

大多数人都中了 “假数学”的毒,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数学?在《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一书中,从天生的数量感,到超简单的计算技巧,再到优雅的证明过程,霍格尔·丹贝克为我们展现了老师没教的美丽数学世界。

你肯定听说过一种普遍观点:数学不过是计算,将数字代进公式里,然后解答应用题。甚至,很多数学老师都不知道,数学不是将单调的数字代入鲜少有人理解的公式。他们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许多“数学受害者”一样:有题目,有固定的解法,只要将所有数字正确代进去,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数学家保罗· 洛克哈特说:“数学是最纯粹的艺术,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艺术。”许多人将数学误认为算术,在霍格尔·丹贝克看来,数学是一种艺术,致力于追求真和美,而且通过数学,我们可以揭秘万物的框架、洞察世界运行的模式。乘法表之类的只是数学的冰山一角,数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将带你踏上一段美妙的数学之旅,这些在学校里可不一定教。霍格尔·丹贝克用轻松有趣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数学的真正含义:不是硬套公式,而是创造思维。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个农民想把他的遗产分给四个儿子,他可以把土地划分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四等份吗?

我们应该怎样把它四等分呢?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尝试把它拆成矩形,这就会陷入困境。或者试过三角形,也同样一筹莫展。

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跳出常规思维,这里有一个窍门就是,不要考虑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等简单形状。答案也有可能是五边形或六边形。为什么一定得是规则的形状呢?

这就是横向思维中的独辟蹊径法,它并不难,需要的仅仅是一点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霍格尔·丹贝克告诉我们,学数学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的能力,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思维都被固定了,也就失去了思考的乐趣。

霍格尔·丹贝克在书中还向读者传授了他40年来数学研究的心得、创新解题思维和技巧。比如,系统化方法、社会工程法、另辟蹊径法、间接证明法、多米诺骨牌法、转换思路法……只要掌握这些方法,耐心、坚持,再加一点想象力,你也可以体验属于自己的“尤里卡” (尤里卡: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泡澡时发现浮力的原理,高呼“尤里卡”,意为“我找到它了”)。

此外,《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为读者精挑细选了40 道各种难度的测试题,你可以尽管尝试。每道题旁边用星号“*”标明了难易程度,一星代表“简单”,四星就表示你得多费些工夫才能解开。你可不要太早放弃,也不要立马去瞧答案!你每次独立完成一道题,自信心就会增加一分。

这是一本给你勇气面对数学的书,也是一本扩展眼界的书。如果你想颠覆旧数学认知,扭转数学误解,治愈数学恐惧,重拾数学乐趣,那就打开本书吧!无论你对数学抱持过怎样的看法,你在读完本书后会一定会有所收获。学数学就像踢足球,像听音乐,像下棋:有明确的规则,你可以完全按照规则行事,但如果你真想从中获得乐趣,那就尽情挥洒创意吧!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作者、前奥数冠军40年科普心得

数学并不可怕,你只是中了“假数学”的毒在还没丧失数学兴趣之前,真正懂得:什么是数学

《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

[德]霍格尔·丹贝克 著

罗松洁 译

未读·探索家 出品

2019年11月

难度的度是哪个度

越是到复习迎考的最后阶段,考生越要摒弃高考作文备考只是“走流程”的错误认识,要重视作文训练。如果考生能够深入理解复习所蕴含的“温故”与“知新”的辩证之道,并进一步做实,作文备考将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高考作文质量“升格”并非遥不可及。

“温故”:梳理过往旧知,获取新体验

温习、修改自己的旧作。备考最后阶段,时间非常紧张,进行高频度的写作练习并不可取,而对自己过往的作文进行温习、修改则不失为一个高效的方法。多读读自己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的作文,一方面重温、欣赏自己获得高分的得意之作,增强写出好作文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能仔细分析自己一些得分不高的作文,认真反复修改其中几篇,从中总结出自己擅长的文体和思维,建构起能够用己所长、突出语言表达亮点的好作文,进而在高考作文中尽展个人才华,获得高分评价。

阅读、点评自己的摘抄。最后阶段,考生多阅读背诵自己摘抄的精彩篇章、名言佳句、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目的。在读背的基础上,如果考生能够对摘抄的内容,坚持从选材、立意、写法等角度进行简短的分类点评,无疑对提升文章赏析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思想、夯实写作能力等大有裨益。

回顾、剖析自己的思想与生活。考生对自我思想、生活剖析得越全面深刻、丰富细腻,下笔时越有感觉。在高考前夕,考生可以尝试静下心来,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想想那些亲身经历过、亲眼见过、亲耳听过的平凡琐碎但又令人心动的大事小情,剖析其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立足于“我”的情与理的故事,有助于即兴创作出既感动自己更能感动阅卷教师的高分作文。

梳理、反思一些辩证哲学观点。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改革不断呈现出从“感性诗化”走向“智性分析”的趋势,作文内容越来越强调由简单的、对立式的是非对错转向复合的、多元化的矛盾统一,其难度和开放度逐步扩大。在最后复习阶段,要引导考生有针对性地对诸如对立统一、一分为二、联系、发展、因果、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内因与外因等唯物论和辩证法,开展认真梳理、反思,深化认识,并能够结合具体作文材料学会用这些哲学思维灵活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提高了,在作文审题立意时才可能避免顾此失彼。

“知新”:强化写作思维,充实新材料

突出强化写作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通过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内在的写作动力,唤醒真实情感;又能够促进学生对具体文体范式的运用和迁移,提升思维技巧,增强语言技术层面的深刻性。在最后复习备考期间,突出文章核心环节的重点思维训练尤为关键。比如:通过比较思维训练,让考生从修辞的角度熟练掌握引用、比喻、对比等的拟题方法,提高他们拟题意识,并借助文题的锤炼提升文章立意,丰富写作内容与思路;充分调动考生的联想思维,学会运用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等思维方法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训练考生利用“拟分论点法”进行文章构思,减少考生因忙中生乱而导致作文结构不整、层次交叉不清等问题;训练考生思维的缜密度,帮助他们构思好文章结尾,以突出中心论点,深化、升华主题,使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

注重“微写作”日常练笔,丰富写作思想。常言道“三天不练手生”。最后复习阶段,除了坚持大作文训练外,尤其要重视以微写作为基础的每日作文练笔。这种类似于写日记的方式,不受文体、字数的限制,既可以让考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助简短的文字自由表达出来,也可以有意识地强化他们作文开头结尾的片段训练,促使考生不断丰富写作思想,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也更利于他们保持活跃的写作思维和良好的写作语感。

掌握时政要闻及社会焦点,补充新鲜素材。引导考生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高考作文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集中体现。最后阶段的作文备考,让考生及时掌握一些时事政治,关注一些社会热点、社会流行的话题,积累新鲜作文素材十分必要。考生凭借新颖的选材能提升文章内容的“鲜活度”,更能依据其深刻的立意延伸文章的人文深度,时刻刺激阅卷人的“味蕾”,获得他们的认可与好感。

适度进行文体的全面练习,深钻擅长文体。高考作文场上选择何种文体,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是否适宜考题,二是考生是否最擅长,三是是否最有话说、最有素材、最能表达真情实感。考生高考现场作文水平的跃升,需要他们具备根据作文文题及材料内容灵活地选择恰当文体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从每一种基本文体的写作入手训练,明确每一种文体的基本标准和一般要求,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相对优势,而后引导他们査漏补缺,并通过多题多文体写作、一题多文体写作等的训练,实现文章立意、素材与文体的有机相融,灵活运用。

“温故”促进“知新”,“知新”达成“升格”。最后冲刺阶段的高考作文复习,不能抱着侥幸心理,仅仅靠多背几篇范文盲目应付。只有着力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找准合适的复习切入点,确保“旧知”出新,“新知”生能,作文备考才能真正见成效。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中学正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12日第5版

作者:高鹏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耳机一个响一个不响是通病

下一篇: 和圣象 哪个好(圣象和 哪个好)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