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屈原名句(后人赞美屈原的诗句)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屈原名句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屈原名句以及后人赞美屈原的诗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屈原的名句是什么

2、屈原的诗词名句

屈原的名句是什么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出自《屈原列传》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 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 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 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 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 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 自失矣。”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 ,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 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

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 能做的。”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 ,端 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 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关系到 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

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 土地。”

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 。”

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 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 带。

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 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

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

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眜。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 ,不可信任,不如不去。”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

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 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 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 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 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 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 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 所谓 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

怀王 不明白 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 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 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

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

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 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 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司马迁对屈原的推崇,最主要的还在于屈原的高尚人格和斗争精神。

楚怀王昏庸贪婪,对外则亲齐亲秦摇摆不定,对内则宠任奸佞,听信谗言。屈原虽系 ,并非近亲;虽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没得到长久的重用。

《离骚》里说:“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悟。”

正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 的楚国政治情况。屈原为了坚持自己的 ,挽救楚国的危亡,坚决地起来斗争。

他愤怒地控诉了 当权派的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他痛斥他们弄得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怀沙》里说:“玄文幽处兮,蒙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兮,鸡雉翔舞。”他指斥他们将要把 弄到濒于危亡的地步:“惟夫党人之偷 兮,路幽昧以险隘。”

因此,他宣称他决不妥协:“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修德立行,忠心耿耿,原想导君于尧舜之治,可是怀王竟然不识,反而信谗疏远:“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

楚国弄到濒于危亡,怀王是应该负责任的,屈原对他也是不能无怨的。

他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司马迁对屈原的为坚持 而斗争的精神是歌颂的,对屈原的心情是深刻了解的。

他叙述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是这样的:“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离骚》“自怨生”。

说“疾”,说“怨”,可见司马迁认为《离骚》之作正体现了屈原的斗争精神。

扩展资料: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 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

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 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屈原列传

屈原的诗词名句

导语: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屈原诗词的经典名句及风格赏析,欢迎大家 参考!

屈原诗歌的经典名句

1、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莫 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2、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一抽一思》

3、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4、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屈原《楚辞》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8、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

9、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的诗《楚辞》

10、 悲莫悲兮生离别, 莫 兮新相知。——屈原《九歌 少司命》

11、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之落英——屈原《离骚》

12、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

13、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的诗《楚辞》

14、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15、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愁兮生别离, 莫 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屈原《九歌》

16、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17、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18、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澹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屈原《九歌》

19、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的诗《楚辞》

2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1、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22、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屈原《离骚》

23、 民生各有所 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4、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 乎!——屈原《渔父》

2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屈原

26、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27、 时不 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九歌》

28、 哀莫哀兮生别离, 莫 兮心相惜。——屈原

屈原作品的艺术风格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 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 。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的语言形式。《离骚》的语言精炼 ,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

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 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 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 ,从而造成了全 、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

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 道路。后代个性 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 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 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 的景象。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观后感500字(辛亥革命观后感5000字)

下一篇: 肾检查有哪些项目以及价格(肾检查有哪些项目)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