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瓶盖做桥(diy桥制作方法)?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您胆儿可真大!泄洪河道里游泳、护城河边练跳水……,下面是中国经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用瓶盖做桥
来源:北京晚报
前几日
有市民在德胜门公交枢纽北边
拍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
连接德胜门城楼和枢纽站的跨河桥上
好几个游泳爱好者跨到天桥栏杆外
将护城河当成了跳水练习场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几位游泳爱好者大约五六十岁,他们着戴泳帽、护目镜,身穿泳裤,自备梯子,跨过桥栏,绷直双腿,展开双臂,一一跃入护城河中。从桥面到河面约有两层楼高,他们跳到河里游上一阵,不尽兴就再爬上岸,返回桥头再跳一次。这一幕让来往的很多路人看得目瞪口呆。
沿着河道大约每隔50米,便有“请不要下河戏水、游泳、捕鱼、溜冰”的提示牌。水下环境到底有多危险,北京晚报曾反复报道过。近几年来,周边河段共发生过两次人员溺亡事件,本报记者都进行了报道。
参与水下搜救的救援队员多次提到,水下环境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这条河属于泄洪河道,泥沙量较大,水下能见度低,水草繁茂,一旦被缠缚呛水,那是极其危险的。
21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管理力度。桥上、河岸边加了警戒线,桥头还特意增加了“水深危险请勿翻越”的提示标语。
现场保安告诉记者,从最初有人在游泳,到现在有人练起了跳水,他们看了也很着急,无奈没有执法权限,只能尽力劝阻。近期按照管理要求,他们加强了巡视,但也有一些人仍不听劝,甚至和保安发生口角,“真的是为他们好才会去劝的呀!”
两起溺水 一悲一惊
过去一周连续两天,大兴和通州的蓝天救援队分别接到求助电话,有人落水!救援人员迅速出动,但结局却是一悲一喜。
惊
酒后落水原是乌龙
前几天深夜,大兴蓝天救援队接到电话,魏善庄某生态园内有人落水!救援队队长孙建国召集8名队员,匆忙赶往现场。
“报警人是失踪男子的朋友,两人都喝了不少,说是男子跳进鱼塘洗澡,一个多小时还没上来。”事发地点是生态园内一片千余平方米的鱼塘,深度大约两米,坑壁陡峭。救援人员利用皮划艇、声呐、探圈等设备展开搜救。大家奋战了一宿,但一无所获。
天亮后,生态园工作人员也加入了搜索队伍,最终竟在距鱼塘大约300米外的蔬菜大棚里找到了失踪男子,“发现他时,酒还是没醒呢。”大家推测,男子从鱼塘上来后,没有从大门出去,而是翻墙而出,才造成了“溺水失踪”的假象。
悲
为捞鱼竿老人溺亡
4天前,通州蓝天救援队也接到电话,打来电话的是大厂警方。原来,潮白河侯各庄村河段有人落水。救援队队长李文阳立刻召集队员,大家一同赶往潮白河。
溺水者是一位垂钓老人,他的衣物还放在岸边。据其他垂钓者说,老人钓鱼时鱼竿脱手落水,于是老人脱了衣服下河去捞鱼竿,可扑腾了几下就不见了踪影。
救援人员现场探查时发现,水面下有很多沙坑,深浅不一,落差很大,从60厘米直接进入到两三米的深水区域,为此救援人员也提醒广大市民,野水情况复杂,无论对自己的游泳技巧多有自信,也切勿下水。
当街练弹弓,瞅着真挺悬!
德胜门箭楼下的滨河路上,时常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这里已经成为弹弓爱好者们的练习场。其实,从德胜门一直向南到什刹海边,都能看到在勤学苦练的弹弓爱好者。
他们或将瓶盖放在桥栏杆上,隔着人行便道瞄准练习;或利用鱼竿将旧易拉罐挂在树梢上,对着水面练习。“看着啊,小心游船,注意啊,有人,有人。”虽然练习时他们会相互提醒,但“子弹”可是不长眼的,一旦失手,不是弹到便道上,就是飞向水面。而在什刹海的水面上,除了游野泳的人,还有不断往来的游船。弹弓爱好者所用的“子弹”,是从网上买来的泥丸。这些泥丸尺寸不一,表面光滑,手感和塑料相仿,弹出去打在易拉罐上,至少留下个坑,具有一定危险性。
街头弹弓是否违法,北京允安律师事务所齐正律师介绍,目前弹弓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上的管制刀具、枪械,但在公共场所确有可能造成危害。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名录》中,飞镖、弹弓、弓箭等物品被规划到了“其他可能危害人身和飞行安全的物品”,但除了民航相关条例,具体的管制器具目录尚未发布,其中是否包括弹弓尚不明确。
齐正律师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练习弹弓尚不构成违法,但如果人数较多,形成聚集,也会涉及危害公共安全、危害他人的可能性,相关部门可以对此进行劝阻和正确引导。
记者 | 景一鸣
图片 | 景一鸣、部分照片由市民提供
diy桥制作方法
来到大理,尤其是喜洲,最不该错过的一种在地文化体验,应该是甲马制作。
一双手,一块板,一张甲马纸,背后承载的更是一段故事。
在大理的白族村落中,甲马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随处可见。有时它出现在墙上,有时它存在于祭祀现场,化为烟灰随风飘散。
对于外地人来说,了解甲马的并不多。关于甲马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解释:甲马也称“纸马”,始于唐,盛于宋,是原始巫术礼仪之木刻版画,以祈福消灾祭祀之用。
甲马祭神风俗,延续多年,尤其在大理白族地区,甲马与白族人民的生活、宗教信仰息息相关,是一门“活”着的艺术。2011年11月,白族甲马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了解一种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体验它。所以我们在一个周末,来到了喜洲“薄技在”,跟随着周城甲马第四代传人张仁华老师,体验了一次甲马版画制作的过程。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雨季的喜洲,多了些宁静和惬意,人们随意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行走着。
穿过步行街,到达“薄技在”时,张仁华老师刚刚完成上一轮客人的体验教学,正在店里整理甲马版画的制作材料。
在这个不算大的空间里,有甲马版画的成品及文创产品、墙上挂着蓝染的衣服和饰物、桌上摆着羊毛毡制成的各类花毡和器物,不少非遗的衍生品在这里重新焕发了生命。
张老师介绍说,“薄技在”是设计师田飞、蓝续扎染小白和自己共同发起的一个民艺共同体,希望能与当地居民携手,助力在地民艺的传承和发展。“‘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这个是喜洲以前的真实写照,我们希望能在现在的时代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继续传递下去,所以取名‘薄技在’。”
一双手,一块板,一段故事
简单介绍之后,张老师便带我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这些刻在木板上的图谱,内容包罗万象,仅张老师所收集整理的甲马木刻版画就超过五百张。除了对天地神灵、本主英雄的崇拜外,还有很多版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孩晚上啼哭不止,就焚甲马,把爱在夜里跑出来调皮捣蛋的“哭神”送走;和邻居有了口角之争,就找“口舌”帮忙消除误解;要修路建桥,就焚甲马,请“路神·桥神”护佑建造······凡是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烦恼和困惑,都被镌刻在一方方小木板上,印成纸马,向天界分管的神灵祈祷庇护。
选好一张招财的“财神”和寓意美好姻缘的“大喜之神”后,我们就正式进入了拓印的体验。先将专用的甲马纸与木板进行重叠定位,确保画面位于纸张中心。张老师细心地提醒我们,甲马纸有粗糙和光滑的两面,需将光滑的一面朝向木板,才能保证印出来的画面清晰。
接下来,便是刷墨拓印的步骤,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用刷子沾取适量墨汁,以斜45度方向均匀刷开,墨汁多了、少了,力道轻了、重了,刷得宽了、窄了,都会影响甲马最终的呈现。
刷好墨汁后,将甲马纸轻轻地放置在木板上,需用左手按住下端固定,右手用专用的布团对纸张进行反复擦拭按压,让木板上的画面清晰地拓印在纸张之上。如果感觉画面不够清晰,还可以多次进行刷墨拓印。
最后,将甲马纸自上而下取下晾干,便可以进行最终的上色步骤。
张老师调好国画的颜料后,便任由我们自由发挥。上色这个步骤仍不简单,色彩的搭配、美感的把控、下笔的轻重,都会决定最后画面的呈现,一不留神,颜料就会相撞晕染开来,毁掉整个作品。
在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完成了整个体验过程,亲手拓印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幅甲马画。在这个过程中,对甲马文化的感悟也更深刻了一些。
不能让传统文化断掉
每天,张仁华老师都在收集甲马图案,进行甲马刻版,再将甲马文化分享给年轻人。“很多人不了解甲马,甚至有人称呼它为‘马甲’,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张老师来自喜洲周城,家里从外公那一代便开始刻甲马版、印甲马纸。“我曾经做过医生,也开过诊所,后来父亲得了一场大病,再不能做甲马。所以我放弃了诊所,回家接班做甲马,这是我们家族的使命,不能在我这一代断了。”
至今,张老师已经从事甲马手艺14年,雕刻了近600个甲马版,其中还包括他原创的版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用心和坚持的手艺人,我们才能看到非遗文化传承的更多可能性。
—THE END—
撰文 | 脸妹
图片 | 脸妹
设计 | 刘瑾瑞
版式 | 刘瑾瑞
今日互动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欢迎后台留言跟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