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如何用周公回信息(见周公)

如何用周公回信息(见周公)?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周公是谁?为什么他会解梦?,下面是史丫头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用周公回信息

最近抖友改编的一首流行歌特别火,“夜里做了个美丽的梦,梦里邓伦带我吹海风,张艺兴微信问我冷不冷,我把他抛在脑后……”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9亿少女的梦。

说起梦,在古今中外都是个迷。尤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梦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流传甚广。

到现在,也许很多本身并不迷信的人,做梦后还是会查一查“周公解梦”。但是周公究竟是谁?他有什么特异功能?为什么他可以解梦?

我们先从《周公解梦》一书说起,这是一本是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于民间流传的解梦书籍。书中列举种种梦境,并借周公姬旦之名预测吉凶。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相信不少人听说过握发吐哺这一成语,讲的就是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武王死后周公摄政,辅佐武王的儿子治理天下,但从未有篡权的想法。

为了加强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周公总结了前代的经验,制定了册封、巡狩、朝觐、贡纳等制度,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周公还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必须以血缘为纽带,并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

最先将周公与梦联系到一起的是《论语.述而》。

相传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为政,他从小就学习西周流传下来的六艺知识,掌握了西周的黄章制度,他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认为西周社会是尽善尽美的社会。而周公也成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致于常常梦到周公。

后来孔子从政于鲁国,他决心恢复西周的制度,旅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国家。可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政权贵的竭力反对。

最后,他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结果处处碰壁,只好又回到鲁国,此时他已年迈体衰,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其实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

久而久之,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周公解梦”一说也由此生成。以至于到今天,周公甚至成了“睡觉”做梦“的代名词。

但看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周公”其实是孔子心目中一个美好幻想的代名词,周公旦生活在西周初年,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中间相差数百年。

当时周公旦制定的周礼已经有很多遗失和谬解,孔子研究周礼难免有很多不解之处,日思夜想就梦到周公旦和他讨论周礼。

《周公解梦》一书常会被人认为是西周玄学家周公的真传,并因为能根据梦预示吉凶奉为经典,但其实有人考究《周公解梦》很可能是明代学者陈世元写的,成书时间与周公旦生活的年代相隔了两千多年。

梦的确是一个神秘的东西,梦文化也源远流长,但科学来说,梦是大脑皮层的残留活动,并不能反应财运、仕途,更没有办法表达其他人的任何未来状况。

见周公

庄存与,清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字方耕,他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乾隆中后期,庄存与重启研究今文经学之先河,开创了常州学派。常州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乃至中华古代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研究五经,潜心专研,五经皆有论著,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有《尚书既见》、《春秋正辞》等。

他的著述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曾任职南书房与上书房,主要负责侍讲、教导皇子。他寄希望于通过侍讲著述,向皇帝、皇子传输儒家修齐治平、安邦定国的大义,但是却不屑于考据,所以说,他重视的是经学义理,而非辨证古籍真伪。他的代表作(尚书既见)很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可反映他的政治思想,也可窥见他治经而能兼融经、史、子与一炉的特色。

一、庄存与的史学

《尚书既见》是一本经学类论著。庄存与在做经学工作之时,亦论周公史事。今天的学者们都认为《尚书既见》是经、史之作。它既是一本阐释圣君圣人的丰功伟绩之书,又是一本评论尧、舜、周公的史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讨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一生功名显赫,被尊称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庄存与推崇周公为圣人,在《尚书既见》中还论及武王去世后七年间的史事,这对研究周公和周初史事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古籍中有的说周公称王,有的说周公摄政七年。

历来学者对其争论不休,答案也是莫衷一是。现代学者基本认为伏生《尚书大传》说的:“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可殷,三年践庵…”,然而庄存与的说法与其不同,他认为武王去世后,周公居东,成王即位。否认周公七年摄政,更不要说称王。他认为周公是一位人伦极佳的典范,周公忧勤以修身,而不一日以己乐,周公重视人伦,对他的兄弟百般要好。

重视亲情,却更重视大义,当手足之情威胁周室政权时,他果断大义灭亲,他常常见贤思齐,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实在是五伦关系极佳的典范。但是有学者批评庄存与的成王亲征四国说、否认周公摄政称王说,认为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没有交代清楚分封伯禽、太公、召公的年份。

二是庄存与一直强调成王登位之后一直亲政,可是他又称颂周公“为人臣子任君父之事者,自古如此”,这句话意在表明周公完成父兄遗愿,而不自夸其功,谦逊之大德,可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周室的长治久安,周公应是当时发挥最重要历史作用的人物了,要发挥如此显赫的影响力,没有军政大权是难以说通的,可以说,庄存与无意接受了周公是周初掌握大权的人的事实。

三是庄存与关于武王去世后七年间的一些史事与年份是说的模模糊糊的。可见,庄存与在论述传统周公摄政七年这件事上与传统古籍是有出入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主要是经学家,也可能他在《尚书既见》中主要阐述他的理想的君臣观,有些史事就有些理想化了。

二、庄存与的子学

四库全书分为四个部,其中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类的书。前文说到庄存与不喜欢斤斤计较考证之学,更注重的是在论经时阐述义理,在《尚书既见》中就阐述的有他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君王受到上天的监视,君王之上有意志、好善、眷顾百姓的上天。君王应有好生之德,亦要教民之义。由此可见,庄存与认为君王不知要养民,更要教民。

另外,庄存与很重视百姓,他认为君王处于天,民两者之间,上要之天,下要按照天意而治民教民,这是比较有特殊的思想。一般的思想家会提出这三知,但是不会强调君王要有次三知。庄存与认为君王要知天、敬民、知性、知命、尊贤、有仁爱之心,具有这些条件的才是好君王。

庄存与还认为拥有好君王很重要,因为有了明君,天子才能为天下的领袖,凝聚百姓力量,巩固政权,安宁天下。并且,庄存与还提出一些方法防止军权旁落,包括上有明君,下有贤臣,还有君臣要互相信任。

庄存与这么重视军权,大概与他任职南书房与上书房而阐述儒家政治理想有关,强调君主要宅心仁厚,知天、知性、知命、敬民、和睦宗族。从他的军权论可见他受到周公、孔、孟的影响。

三、庄存与经史子兼融之学的学术渊源

庄存与的代表作《尚书既见》就是体现经、史、子兼融特色,学者们常称赞此书:“经通浩博,深于大义”。庄存与的史、子学其实都是由其治经而来。他在《尚书既见》中论述的周公事迹、所阐述的君王思想,都来自他治《书》心得,换而言之,他的经学就是史学、子学的本源。为何庄存与有如此治学特色,这要去研究探讨他的学术渊源。

他的学术渊源在先秦汉代时期学术,他以阐扬孔孟以及三代圣王之道为己任,他一生主要研究孔子、《春秋》、司马迁的《史记》,从而建构属于他的经史子兼融的学术特点,并成为常州学派的传统。

庄存与高度重视《春秋》,因为他重视孔子在《春秋》里的“义”;庄存与学习史记,《史记》是经、史、子的典范,它是太史公一家之言的史书。庄存与的《尚书既见》融经、史、子一炉,其学术渊源与孔孟、司马迁、董仲舒等贤士有关。他还学习西汉儒通经致用,因此,他治经不爱考究一字一词。

四、总结

庄存与作为常州学派的开山祖师,他阐扬儒家义理,他治经,所撰《尚书既见》融经、史、子与一体,是他治经一大特色。他融通经史,寄予理想,他把经学的范围扩大,他的经学以及著作对后世治《尚书》有重大影响,他的融经、史、子治学特色,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大特性。

参考文献

1《尚书既见》

2《史记》

3《尚书》

4《春秋》

5《春秋正辞》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三星液晶电视那一款最好?37寸屏幕到底是不是三星公司生产的?(三星37寸液晶电视)

下一篇: 凿齿是什么怪兽(凿齿)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